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 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两组病人均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分级。当前向血流达TICI Ⅱ-Ⅲ级时表示血管再通成功,TICI 0-Ⅰ级表示血管再通失败。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我们分别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47例,再通失败11例,血管再通率81.0%,继发性脑出血2例(3.45%),再通后血栓脱落导致继发性脑栓塞2例(3.45%),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取栓组血管再通成功20例,再通失败4例,血管再通率83.3%,继发性脑栓塞1例,无颅内出血并发症,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支架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而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不低于取栓组,相比之下,碎栓技术更容易推广应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价其疗效和预后。结果18例患者经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动脉溶栓后均成功获得全部或部分再通。术前与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疗效评估,17例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预后良好,其中0分10例,1分6例,2分1例;1例预后不良,mRS 4分。18例患者复查均无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再通的方法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26例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男性15例,女11例,从发病距接受治疗时间为6h以内。分5组:1组动脉溶栓后遗有明显狭窄,同时予以支架治疗(4例);2组动脉溶栓后血管未通(4例),术后药物治疗;3组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术后药物治疗;4组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5例),术后药物治疗;5组机械溶栓后放置支架(4例)。比较各组再通率、NHISS评分、死亡率。结果血管完全再通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IHSS评分明显改善。其中以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再通率最高,无死亡。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是使闭塞的血管尽早再开通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及机械取栓组进行治疗.机械取栓组1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84例包括动脉溶栓22例,静脉溶栓46例,动静脉桥接溶栓1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取栓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动静脉桥接组(62.50%)高于动脉组(54.55%)高于静脉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四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及动静脉桥接溶栓组比较,取栓组血管总再通率较高、NIHS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动脉溶栓组4例(18.18%),静脉组8例(17.39%),动静脉桥接组2例(12.5%),取栓组2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取栓及溶栓方法均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机械取栓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为6h,在数字血管减影机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找出责任闭塞血管,应用小球囊或支架(soltaire)进行血栓碎裂,或取栓后对残余血栓应用微导管进行动脉内溶栓;术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个月后应用牛津残障量表(OHS)进行预后评价。结果21例患右经过碎栓、溶栓治疗后有17例闭塞血管完全再通,4例未通。术后颅内出血1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但术后2个月应用OHS进行预后评价,其临床症状预后良好占76.19%。且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例ABAO患者资料。其均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系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分析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评估治疗90 d临床预后,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 16例患者中14例(14/16)顺利完成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11例(11/16)患者的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的脑缺血治疗分级(mTICI)3级或2b级〕。术中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1例(1/16)取栓支架回收失败,1例(1/16)发生医源性夹层。术后90 d内随访共5例(5/16)患者死亡。存活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2.0±1.4)分。7例(7/16)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9例(9/16)患者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或死亡)。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颅脑CT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评分(pc-ASPECTS)、就诊时昏迷发生率、就诊时偏瘫发生率、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进行的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改善临床预后。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支架;血管内操作;机械溶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收治的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1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4例,基底动脉闭塞4例。观察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9例患者完全再通15例(79.0%),部分再通2例(10.5%),未开通2例(10.5%),开通率为89.5%。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10.5%),死亡2例(10.5%)。17例患者术后mTICI靶血流可达2b~3级,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5、35.83,均P=0.00)。出院时和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P>0.05)。结论对发病4.5 h内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行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发病时间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病<6?h ACI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愿分组,观察组采取rt-P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rt-PA动脉溶栓,每组8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h、7?d、3个月NIHSS评分、ADL评分,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完全再通76例,部分再通5例),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完全再通62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2例再发脑梗死,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例再发脑梗死,且4例因脑梗死伴脑疝死亡,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采取rt-PA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提高溶栓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但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及术前准备耗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延长溶栓处理时间,抵消早期动脉溶栓的优势,建议视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均给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为(5.9±2.0)h。术后1周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mRS评分显示0分22例,1分15例,2分13例。术后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0%。结论: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可短时间内实现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高,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且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再通的方法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 26 例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男性15 例,女11例,从发病距接受治疗时间为 6h 以内.分5组:1 组动脉溶栓后遗有明显狭窄,同时予以支架治疗(4例);2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未通(4例),术后药物治疗,3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术后药物治疗;4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5例),术后药物治疗;5 组机械溶栓后放置支架(4例).比较各组再再率、NHJSS 评分,死亡率.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IHSS 评分明显改善.其中以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再通率最高,无死亡.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是使闭塞的血管尽早再开通,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血管再通情况;于溶栓前以及溶栓后7d和1、3个月时,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于溶栓前和溶栓后即刻及1、3d时,采用GCS评分对患者意识状况进行评估;于溶栓后1、3个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溶栓后行头颅CT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26例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达86.7%.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7d和1、3个月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即刻及1、3d的G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3个月的BI优良率分别为76.7%和80.0%.溶栓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7%.结论 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苏畅 《大家健康》2014,(8):274-275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手术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的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40例患者全部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意识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实施评估。结果:40例患者通过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进行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几率为82.5%,同进行溶栓之前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有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溶栓之前相比,意识情况有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血管再通几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属于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前循环远端血管闭塞行支架取栓器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连续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行支架取栓器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远端血管闭塞患者。根据是否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桥接组与直接取栓组。主要评价指标为支架取栓器机械取栓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次要评价指标为血管成功再通率[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再通等级达2b、3级]、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共纳入36例(男22例)患者,年龄为26~88(68.3±13.6)岁。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27例、大脑前动脉A1/A2段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M2段+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4例。远端血管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达91.7%(33/36),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52.8%(19/36)。血管痉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33.3%,12/36),其次为出血转化(16.7%,6/36)。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5.6%(2/36),死亡率为8.3%(3/36)。桥接组患者14例,直接取栓组22例。桥接组术前NIHSS评分高于直接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5,P=0.002);而两组术后24 h NIHSS评分、取栓次数、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出血转化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前循环远端血管闭塞行支架取栓器机械取栓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血管再通及90 d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2):913-917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率,及其对患者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对照组46例、接受机械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的观察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后24 h血管再通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介质[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7(IL-7)、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损伤标志物[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神经递质[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4 h,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治疗后1周,观察组血清中IL-1、IL-6、IL-7、IL-17、hs-CR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的水平高于对照组,NSE、S100B的水平低于对照组;Glu、5-H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后早期血管再通率,且在减轻神经损伤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治疗,试验组采用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40.0%明显低于试验组88.0%,两组在治疗前NIHSS评分均在15~22分之间,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治疗NIHSS评分为(8.07±2.86),试验组NIHSS评分为(3.34±1.98),对照组、血管再通成功率20.0%明显低于试验组血管再通成功率8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0%明显高于试验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的治疗方式在严控时间窗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缩短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64-66+70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予以Solitaire FR 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 导管抽吸技术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入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2 例,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 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对血管再通情况、NIHSS 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中TICI Ⅱb 级6 例,TICI Ⅲ级36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颈内动脉痉挛3 例中,M1 段痉挛2 例,M2 段痉挛1 例。治疗前24 h NIHSS 评分12~24 分,平均(16.6±4.5)分,治疗后24 h NIHSS 评分4~18 分,平均(8.6±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2,P=0.000)。结论 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目前采取Solitaire FR 支架机械取栓、5F Navien 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表现,降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为32~84(62.5±14.4)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3)分;术前ASPECTS评分为8.0(7.0,9.0)分;病因分型采用TOAST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例,心源性栓塞10例,其他原因5例,不明原因3例;机械取栓前静脉溶栓6例,其中5例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例使用尿激酶;优势M2患者14例;分析其手术方式、血管再通、颅内出血情况,并分析术后90 d预后。m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  结果  20例患者平均发病到股动脉穿刺时间为200~582 min,中位时间为370(277,483)min,发病到再通时间为(481.3±121.4)min;6例患者仅使用支架取栓,8例患者仅使用直接抽吸取栓,6例患者使用支架联合抽吸技术取栓,取栓次数为2(1,2)次;成功再通率为95.0%(19/20),4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2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90 d随访,20例患者中死亡1例,预后良好患者13例(65.0%)。单因素分析显示,联合静脉溶栓、不合并sICH与90 d良好预后相关。  结论  对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联合静脉溶栓、不合并sICH与90 d良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24 h 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临床收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均在患者发病后6 h 内行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术后即刻复查颅脑 CT。对照组仅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2 h 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21d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21 d 后疗效及 BI 评分、治疗3月后血管再闭塞率。结果治疗后2组 NIHSS 评分均随着时间逐渐下降,治疗7 d、14 d、21 d 后,治疗组 NIHSS 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21 d 后与治疗前 NIHSS 评分比较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1d 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效率:83.33% vs50.00%;显效率:100.00% vs83.33%)。2组BI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后,血管再闭塞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1%vs33.3%)。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与机械取栓后24h 内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神经功能改善、溶栓效果较好,残疾、血管再闭塞发生率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9例,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对取栓前后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DSA提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7例患者成功取出血栓,血管再通,其中1例取栓后血管狭窄,无法维持,给予急诊支架成形术;其中2例取栓未成功,1例死亡,2例进展。术后取栓成功的7例病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术前NIHSS评分为(13.07±1.84)分,术后24小时降至(6.23±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治疗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观察至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实验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酶-1(PON-1)]、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率与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的NIHSS评分(6.02±1.13)分低于对照组的(7.59±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SE、Lp-PLA2、PON-1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的NSE水平(9.86±2.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