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和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具有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59例,其中19例行HBP,20例行LBBP,20例行传统右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pacing,RVSP)。根据记录术中心腔内电图和起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别定义HBP和LBBP;观察LBBP组和HBP组的起搏参数,包括阈值、R波感知、阻抗,评价LBBP和HB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3组起搏的QRS波时限。结果:HBP、LBBP和RVSP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9%、95%和100%。术后随访3个月,3组的起搏参数包括阈值、R波感知、阻抗稳定;LBBP组R波感知较HBP组高[(17.01 ± 5.81)mV vs.(4.12 ± 3.86)mV,P<0.05];阈值较HBP组低[(0.66 ± 0.17)V vs.(1.49 ± 0.75)V,P<0.05];HBP、LBBP与RVSP组起搏的QRS波时限分别为(107.18 ± 9.97)ms、(107.77 ± 13.46)ms和(168.00 ± 8.42)ms,HBP和LBBP组的起搏QRS时限明显短于RVSP组(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导线阈值升高、移位或脱位现象。结论:初步证实了希浦系统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LBBP与HBP相比,R波感知、阈值更佳,手术成功率更高;与传统右室起搏相比,希浦系统起搏能维持更生理性的心脏电同步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快速有效的电极静脉入路,分析不同静脉入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150例严重缓慢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学障碍,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患者分为左锁骨下静脉组(A组)、右颈内静脉组(B组)和右股静脉组(C组),在无X线透视下行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术,比较三组起搏成功率、起搏操作总时间、起搏耗时、成功起搏的置管次数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起搏成功率(98%)明显高于B组(82%)和C组(64%)(P<0.01);操作总时间A组(5.01±0.34)min最短,B组(10.93±0.26)min次之,C组(15.26±2.51)min最长;A组起搏耗时、成功起搏的置管次数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1)。结论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起搏成功率高,减少置管次数及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临床中可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中两种刺激方法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83例AF患者分为连续频率递增刺激组(n=56)和猝发起搏组(n=27),前者输出电压20-30v,脉宽10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0次/min,频率以10次/min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0次/min为止;后者输出电压至30—35v,脉宽10ms,用S1S1刺激法,频率500次/min,起搏时间1s。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5%和88.9%。结论采用猝发起搏可能是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房扑动中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胸壁 -食管多用电极导管在经胸壁食管心房调搏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胸壁 -食管多用电极导管进行经胸壁食管心房调搏 86例 ,观察食管端插管深度、起搏阈值及不良反应 ,并与 78例普通食管金属环电极导管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胸壁 -食管多用电极导管组起搏阈值为 (12 .2 5± 3.8) V,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3%。普通食管金属环电极导管组起搏阈值为 (19.73± 3.9) V,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6 .9%。两组相比 ,胸壁 -食管多用电极导管组比普通食管金属环电极导管组起搏阈值明显降低 (P<0 .0 1)。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胸壁 -食管多用电极导管在经胸壁食管心房调搏中起搏阈值明显降低 ,患者无痛苦 ,而且该导管结构简单易作 ,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微电极阵列芯片(microelectrode arrays chip,MEA)技术评价48 h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犬左、右心耳(LAA、RAA)的电生理特性。方法随意来源犬12只,以600次/分起搏右心房建立AF模型,分为48 h AF组 (n=6)和对照组(n=6)。造模成功后迅速开胸剪取LAA、RAA,置于盛有台式液的MEA中,分别记录AF组及对照组LAA、RAA场电位(field action potential, FAP)形态、振幅、放电频率及激动传导情况。结果AF组LAA、RAA组织FAP节律绝对不齐,LAA (185.22±25.62)次/分,较对照组(156.44±8.88)次/分增加15.67% (P<0.01),RAA (102.39±16)次/分,较对照组(156.44±8.88)次/分减慢34.62% (P<0.01)。48 h AF组LAA组织电压(458.33±26.73)μV较对照组(740.55±18.93)μV降低38.11% (P<0.01), RAA (504.83±39.93)μV较对照组(840.56±18.93)μV明显降低(P<0.01),48 h房颤组LAA组织FAP时程(45.28±8.59)ms较对照组(70.77±6.98)ms缩短15 ms (P<0.01)。RAA (61.78±7.1)ms较对照组(75.83±7.63)ms缩短14 ms (P<0.01)。48 h AF组LAA、RAA FAP传导异质性增加。结论应用MEA技术可反映心肌组织片场电位电生理特性,48 h AF后LAA放电频率增加,频率绝对不齐,LAA、RAA电压降低,场电位时程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 TEAP)中两种刺激方法急诊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83例AF患者分为连续频率递增刺激组5 6例和猝发起搏组2 7例,前者输出电压2 0~30 v,脉宽1 0 ms,调搏起始频率以高于AF频率1 0次/min,且频率以1 0次/min递增,直到AF中止或调搏频率达到40 0次/min为止;后者输出电压至30~35 v,脉宽1 0 ms,用S1 S1刺激法,频率5 0 0次/min,起搏时间1 s。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75 %和88.9%。结论:采用猝发起搏可能是较好的经食管心房调搏急诊转复心房扑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床边紧急心脏起搏与导管室内紧急心脏起搏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床边紧急心脏起搏与导管室内紧急心脏起搏对心脏聚停及过缓型心律失常抢救结果的影响 ,以提高临床抢救水平。方法 :经右侧股静脉途径行右心室心内膜起搏 ,比较床边无X 线紧急起搏与导管室内紧急起搏的抢救时间、导管操作时间、置管深度、起搏阈值、并发症及成功率等结果。结果 :床边起搏组的成功率为83% ,导管室内起搏组为 10 0 % ,均无发生与起搏有关的并发症。导管操作时间 ,床边起搏组为 10 6± 3 8min长于导管室内起搏组的 5 8± 3 2min(P <0 0 5 ) ;总抢救时间床边起搏组为 14 6± 8 7min ;明显短于导管室内起搏组的 35 9± 14 2min(P <0 0 5 )。置管深度、起搏阈值两组均无差异。结论 :在某些条件下 ,经股静脉床边紧急心脏起搏可能获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快速心房起搏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是否有抵御作用。方法 :将 39条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 ,A组 12条 ,为非缺血性快速心房起搏预适应组 ,以各条犬基础心率的 1.5倍为起搏频率起搏心脏 5 m in后间歇 5 m in为一个回合 ,共进行 3个回合 ;B组 13条 ,为缺血性快速心房起搏预适应组 ,以引起心肌缺血的起搏频率起搏心脏 5 m in后间歇5 m in,亦进行 3回合 ;C组 14条 ,为对照组。 A、B两组完成起搏预适应后 ,与 C组一道结扎左前降支阻断冠脉血流 6 0 min,尔后再灌注 6 0 min。结果 :B组一条犬在快速起搏预适应时发生室颤死亡。 A、B组在持续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显著低于 C组 (P <0 .0 5 )。结论 :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快速心房起搏预适应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所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特制的电极触及在体心脏和用光—电转换法记录了孵化4—6天鸡胚心脏的心表电图和机械收缩活动。在室温(20±8℃)下,在体心脏活动频率为50±19次/分,心表电图多呈R或rS—T型,振幅10—60μv,未见p波。体外恒温(36±0.5℃)下,心率为71±17次/分,收缩幅度为7—30mv。这种方法为探讨发育中的鸡胚心脏电——机械活动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及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行心脏起搏器治疗的36例患者,其中22例行HBP,14例行LBBP,根据记录术中心腔内心电图和起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别定义HBP和LBBP;观察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BBP组和HBP组的起搏参数的变化,包括起搏阈值、R波感知、电极阻抗,询问患者导线相关并发症情况,评价LBBP和HBP的安全性。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两组的起搏阈值、R波感知、阻抗稳定,随访期间未发现导线阈值升高、移位或脱位现象。结论从短期随访结果来看,选择希浦系统起搏安全可行,患者可在随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起搏参数;LBBP与HBP相比,R波感知、阈值更佳。  相似文献   

11.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4.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5.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国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数据库2006-2016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应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际ITP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及主题分布情况,重点对目前ITP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期刊论文936篇,2006-2015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量呈稳固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东亚、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文献发文排名靠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论文产出最多的机构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模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幽门螺杆菌根除、系统评价、T淋巴细胞增殖为研究热点;大剂量地塞米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反应等高频关鍵词为最新研究方向.结论;本文明确了ITP主题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地域分布,以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可以为我国ITP科研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