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着重研究鼻咽癌肌肉损害MRI表现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鼻咽癌伴有头颈部肌肉损害MRI资料78例,进行其MRI表现特征及相关病理改变研究,以提高诊断水平。结果:鼻咽癌伴头颈部肌肉损害的MRI表现如下:部位:腭帆提肌和腭帆张肌73例,翼外肌42例,翼内肌16例,咽缩肌43例,头长肌67例,颈长肌21例,咬肌36例,胸锁乳突肌23例,二腹肌后腹51例,颞肌3例,舌肌7例,常见多肌肉损害,单发少见。形态:肌肉外形肿胀35例,肌肉变形移位26例,变性萎缩17例。信号: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41例,压脂后呈高低不均信号37例。增强:病灶呈明显强化32例,不均强化21例,环状强化5例,无强化20例。其他:颅底骨质破坏29例,海绵窦侵犯23例,颈静脉孔破坏15例,舌下神经管破坏7例。结论:MRI检查对鼻咽癌伴头颈部肌肉损害的部位、范围,以及原发或继发改变的显示及病理基础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RI及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74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于放射治疗前行鼻咽MRI及CT扫描,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MRI、CT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1%,29.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破坏的部位均以斜坡最多见,MRI对颅底孔道破坏的显示更具优势。结论MR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优于CT,在放疗前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颅神经损害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神经损害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经活检证实的鼻咽癌伴有颅神经损害的MRI资料32例进行分析。结果:(1)颅神经损害中,视神经7例,动眼神经6例,滑车神经4例,外展神经8例,面神经7例,听神经2例,舌咽神经12例,迷走神经8例,副神经6例,舌下神经6例。常伴多数颅神经损害。(2)颅底骨质破坏14例。(3)颅神经受累段增粗、移位与不清14例。(4)颅神经处软组织肿块病变5例。(5)颅神经萎缩、不清13例。(6)翼肌、咬肌和舌肌萎缩15例,T1加权呈低或等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改变。结论:MRI可显示鼻呖癌颅神经损害的部位、范围和原发与继发改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着重探讨鼻咽癌侵犯动脉间隙的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鼻咽癌侵犯颈动脉间隙MRI资料28例。采用Elscient GyrexV型MR机。自旋回波序列,横断位,T1WI(440/25ms),PDWI(2200/20ms)和T2WI(2200/90ms)计28例,冠状位,T1WI(440/25ms)计8例,磁显葡胺MR增扫4例。结果:(1)颈动脉间隙不对称,右侧17例,左侧8例,双侧3例。(2)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受压移位16例,包裹缩窄8例,不清4例,(3)沿颈动脉间隙侵犯海绵窦8例,侵犯口咽部9例;(4)咽后淋巴结肿大,单侧8例,双侧4例;(5)颅底骨质破坏中,颈静脉孔受累6例,蝶骨受累5例,斜坡受累3例;(6)病变信号表现中,T1加权呈等信号15例,低7例,不均信号6例;T2加权呈高信号23例,不均信号5例;(7)MR增扫呈斑片状强化4例;(8)腮腺向前推移7例,头长肌不清8例。结论:鼻咽癌侵犯颈动脉间隙的部位、范围和类型等MRI表现特征,对临床放射治疗方案的实施,可提供重要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咽Ca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21例经穿刺活检诊断的鼻咽Ca,均作MRI半扫(T1WI/T2 WI/STIR/DWI)及T1WI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肿瘤病灶均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主要起源于咽隐窝,其次是鼻咽侧壁及顶壁;大部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STIR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少数肿块伴坏死;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病灶多为条块状,呈浸润生长,患侧咽隐窝消失,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变形,咽旁间隙外移.部分肿块向口咽腔、鼻后孔生长.可见头长肌、翼内肌等肌群受侵,颅底斜坡、岩椎等骨质破坏,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转移.结论:鼻咽Ca的MRI影像特点鲜明,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MRI对鼻咽癌放疗后各种病理演变的诊断价值,收集经病理确诊并经放疗后行MR扫描38例资料。分析认为鼻咽癌放疗后,采用MRI来评价疗效,复发瘤和并发症等,是目前最敏感和最有效而准确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MRI和CT技术对鼻咽癌的诊断结果,为后期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进行诊断的5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和CT检查.对比MRI和CT检查对鼻咽癌T分期、肿瘤侵入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结...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及MRI诊断结果。结果 CT及MRI诊断鼻咽癌转移淋巴,CT诊断结果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均优于MRI诊断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在评价患者淋巴转移情况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88-1689
探讨CT及MRI(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3月37例鼻咽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通过CT及MRI检查颅底、鼻咽部位。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两种检查方式鼻咽部位检出率相比,MRI检查75.68%(28/37)远高于CT检查43.25%(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颅底部位检出率相比,MRI检查59.46%(22/37)远高于CT检查29.73%(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应用于鼻咽癌诊断中,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侵袭范围检出率,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76例鼻咽癌病人(治疗前30例、放疗后复发25例和放射性纤维化21例)的同期CT和MRI资料。结果表明,30例初治鼻咽癌病例的CT和MRI所见及其分期结果相同,对25例复发鼻咽癌与21例放疗后纤维化肿块的鉴别诊断。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CT与MRI技术诊断鼻咽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入的诊断鼻咽癌患者10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CT技术诊断,观察组采用MRI技术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咽喉部影像学诊断结果、颅底部影像学诊断结果及诊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发现在鼻咽癌诊断中应用CT联合MRI技术,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极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评价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的影像学表现和侵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0例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病例的MRI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海绵窦受侵的MRI表现和侵犯途径。结果:140例患者,受累海绵窦156侧,单途径侵犯共107侧,双途径侵犯共39侧,3条途径侵犯共8侧,4条途径侵犯共2侧。51侧(32.69%)为卵圆孔单途径受侵,42侧(26.92%)破裂孔单途径受侵,多途径侵犯中卵圆孔、破裂孔作为共同途径共26侧(16.67%)。结论:MRI能较好的评价鼻咽癌海绵窦侵犯情况及其侵犯途径,卵圆孔侵犯是最常见的单一侵犯途径,其次为破裂孔;卵圆孔、破裂孔作为共同途径在多途径侵犯中最常见;经翼腭窝、圆孔途径侵犯海绵窦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CT与MRI诊断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和MRI的广泛应用对诊断鼻咽癌成为可能。本文旨在找出CT与MRI对显示鼻咽癌向周围侵犯的特点。1材料及方法从1994到1997年,对64例鼻咽癌病人进行了CT与MRI检查。男48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平均46岁),所有病例活检证实为鳞状... 相似文献
16.
MRI是诊断鼻咽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之一,本文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136例鼻咽癌的MRI与CT资料,并将2者进行比较,分析MRI在鼻咽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1临床资料本组107例均为本院2003年10月~2005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男76例,女31例,年龄15~68岁。所有病倒均经活检病理证实,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病理分型,Ⅰ型1例(0.93%);Ⅱ、Ⅲ型105例(98.14%)。另有1例高分化腺癌(0.93%)。MRI扫描采用Siemens Magnetom Open0.2T机,行横断面、冠状面T1WI序列及对应T2脂肪抑制序列,矢状面T1WI序列及对应T2WI序列。层厚/层距为5 mm/1 mm,横断… 相似文献
17.
李剑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8):159-160
目的:评估CT、MRI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56例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行CT诊断,试验组28例行MRI诊断者,观察结果.结果:鼻咽位置癌变组织侵入检出率在试验组、对照组是96.43%、71.43%,试验组检出率高(P<0.05).颅底位置癌变组织侵入检出率在试验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行大样本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MRI信号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315例,全部病例进行鼻咽部MRI检查,行自旋回波轴位、冠状、矢状位T1WI、轴位T2WI扫描及常规增强MRI扫描。结果315例患者中,254例(80.6%)有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最常受累。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其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与鼻咽病灶均匀信号不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中央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影像学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鼻咽癌(NP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NPC恶性程度高,往往在疾病的早期就有临近组织浸润,其颅底骨侵犯发生率为12.5%~56%[1-2],甚至高达75.8%[3]。颅底骨侵犯的患者将划分为T3~T4期,增加放疗照射剂量或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放射治疗,而准确评价肿瘤范围并合理设置照射野是提升放疗疗效的前提。临床检查很难对鼻咽癌患者的鼻咽病灶范围进行全面的评价,CT和MRI等断层影像学能够对肿瘤的侵犯情况进行良好的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鼻咽癌的诊断和分期中,CT是常采用的方法,后来随着MRI应用的逐渐成熟,多数医学临床研究均表明,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和CT诊断比较,MRI诊断具优越性,同时能够影响分期。作者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对本院3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鼻咽癌患者的CT与MRI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