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中国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现状评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2001年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5*!395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5*!376例为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9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5*!395例AFP病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70个县(市、区、旗,下同),占全国县数的72.3%(2*!070/2*!863).全年含"零"病例报告的县每月均>90%.2001年全国<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8/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9%,各项监测系统评价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更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将在今后维持无脊灰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国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 ,各项评价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 5 30 0例 ,其中AFP病例 5 1 0 7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 ,5 0 1 7例中 5 0 86例为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 ,2 1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 ,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 5 1 0 7例AFP病例覆盖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 1 96 3个县 (区、市、旗 ,下同 ) ,占全国总县数的 6 8 6 %。全年每月进行含零病例报告的县 >90 %。全国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79/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8%。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陕西省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陕西省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178例,其中16 5例为AFP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 .89/ 10万,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收到15 4例粪便标本,其中合格粪便标本14 1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5 .5 % ,分离出1株脊灰Ⅱ型疫苗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13株,分离率8 .4 %。结论 要维持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保证高水平的口服脊灰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2005年AFP病例数据库。结果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5 847例,其中AFP病例5 425例,非AFP病例422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 409例被排除脊髓灰质炎(脊灰),16例为临床符合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94/10万。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发现了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iVDPV)病例,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AFP病例报告县(区、市、旗,下同)2 060个,占全国总县数的72.0%。结论中国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AFP病例数据库。结果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6 111例,其中AFP病例5 635例,非AFP病例476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 625例被排除脊灰,1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02/10万。2006年报告AFP病例的县(区、市、旗,下同)2 049个,占全国总县数的65.1%。结论中国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炎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 ,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全国 2 0 0 3~ 2 0 1 0年保持无脊灰状态行动计划》的要求 ,开展口服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AFP病例监测工作。结果  2 0 0 3年报告 1 99例AFP病例 ,分布在 1 4个市 (州 )的 84个县 (区、市 )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1 4 3/ 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85 9% ,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 96 0 % ,随访表及时送达率94 5%。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 96 5% ,加强免疫接种率为 95 8% ,OPV查漏补种活动第 1轮接种率为92 8% ,第 2轮 91 8%。结论  2 0 0 3年AFP病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无脊灰证实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个案数据。结果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270例,其中AFP病例244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270例中243例为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未发现本土或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244例AFP病例覆盖全区14个市89个县(市、区,下同),占全自治区总县数的90.82%。全区各县每月均进行含零病例的报告。全区2004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66/10万,是自1995年以来广西AFP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一年,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4%。结论2004年广西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2000年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5332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315例为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7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未发现本土及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5332例AFP病例分布在2111个县(市、区、旗,下同)中,占全国总县数的73.73%(2111/2863).全年报告"零"病例的县数每月均>90%.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6/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8.80%,其它各项监测指标也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这一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宣布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为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仍需保持高质量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确保能及时发现、识别、报告任何脊灰野病毒病例.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当前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情况 ,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 2 0 0 1~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 >1 /1 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 1 0 2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97.1 % ,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 ,每年约有 2 0 %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结论 为保持无脊灰 ,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 ,直到全世界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 73例 ,分布在 1 1个盟 (市 ,下同 )的 4 2个旗 (县、区、市 ,下同 ) ,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 4 1 6 %。 <1 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6 2 / 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 93%,AFP病例麻痹后 75d内随访表送达率为 77%,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2 0 0 3年全自治区口服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达 99 4%。 2 0 0 3/2 0 0 4年在 85个旗开展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 ,每轮报告接种率均 >95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 ,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 ,保持高水平、高质量OPV常规免疫接种和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中国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个案数据。结果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5 620例,其中AFP病例5 285例,非AFP病例335例。AFP病例中,经实验室标本检测和专家诊断小组诊断,5 266例被排除脊髓灰质炎(脊灰),19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循环,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安阳市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安阳市2007年AFP病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安阳市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3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43例均被排除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56/10万,报告AFP病例的县(区)6个,占全市总县数的66.67%。结论安阳市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整体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AFP病例数据。结果中国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除云南省报告1例缅甸输入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Poliovirus,VDPV)病例外,共报告本国AFP病例7642例。其中AFP病例6576例,非AFP病例1066例。AFP病例中,≥15岁404例,〈15岁6172例。404例≥15岁AFP病例均排除脊灰,6172例〈15岁AFP病例中,6168例排除脊灰,2例为临床符合脊灰,2例为VDPV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76/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结论中国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全面评价四川省200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四川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33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4/1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135个县(市、区),占全省总县数的75.00%,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应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进一步提高合格便采集率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辽宁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以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辽宁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9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4/10万,AFP病例48h内调查率为95%,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8%,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为92%,75d内收到随访表占73%,2003年监测指标有2项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结论继续加强培训和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WHO 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surveillance has been conducted in Belarus since 1996. For the period 1996-2002, 295AFP cases were reported. The main indices ofAFP surveillance in Belarus met the WHO criteria. A11 AFP cas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one, were virologically examined. Polioviruses (PV) were isolated from 28 (9.5%) of them. Results of 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 (a neutralization test with type-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ssay) proved vaccine origin of all isolated PV. According to the final classification, 11 AFP cases were classified as 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 (VAPP). Nine VAPP cases were recipient [six of them developed after the first, two--after the third and one--after the fourth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OPV) dose] and two cases in non-vaccinated children were classified as contact VAPP cases. PV of all three serotypes were isolated with an equal frequency from the recipient cases and only PV2--from contact ones. Im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children with VAPP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m had disorders in B-cell immunity. A risk of one VAPP case per 96,000 first OPV doses and per 745,000 distributed ones was estimated. The other 284 AFP cases were classified as AFP of non-polio etiology (non-polio AFP). Among them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118 cases, 41.5% of all non-polio AFP cases), traumatic neuritis (63 cases, 22.2%), transient monoparesis of limb (35 cases, 12.3%), myelitis (26 cases, 9.2%) were registered most frequently. Vaccine PV were isolated from 19 (6.7%) children with non-polio AFP, 28 (9.9%) children excreted non-polio enteric viruses. In contrast to VAPP, other AFP with PV isolation had no clinical picture typical of poliomyelitis, and had no any residual paralysis 60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paralysis. PV isolation from them seemed to be not related to the etiology of the disease, but was a mere coincidence of paralysis with the recent vaccination. Results of AFP surveillance supported the previous data on the absence of classical poliomyelitis cases caused by wild PV in Belarus for more than 35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