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拔牙前取模减少确定颌位误差修复总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记录55例患者拔牙前咬合关系,以此作为拔牙后总义齿的颌位依据,指导后期制作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在记存模上制作即刻总义齿;常规拔牙;拔牙2个月后试验、采用闭口式印模、完成总义齿修复。结果 53例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成功率达96%。结论 用此方法制作总义齿,减少了确定颌位关系时的麻烦与误差,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聋哑患者由于其听觉和语言功能障碍,在就诊时较难配合好医生进行义齿修复,特别是全口义齿的修复。因此,在对这些特殊患者治疗时,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要理解他们的心理处境,了解一些简单的哑语,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等。本文结合6例患者的临床诊治对聋哑患者义齿修复的特点,作如下初步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6例患者均于1994~1997年咧Q行义齿修复;年龄45~67岁;其中女性4例,男性2例;全口及活动义齿修复占5例,固定修复1例。详见附表。附表6例患者缺牙部位及修复类型典型病例:患者女,67岁,因牙周病10年前开始拔除上下部分牙,…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40例即刻全口义齿修复者的临床研究,来探讨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一些特点。结果表明:(1)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50-60岁年龄组的患者最多,占52.5%;(3)患者中厂长,经理,教师最多,共中70%;(4)77.5%的患者曾有义齿修复史,其对即刻全口义齿的适应性比修复史的患者强;(5)义齿预成部位最多见于尖牙区。  相似文献   

4.
76例低平牙槽嵴总义齿的修复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平牙槽嵴患者多发生于缺牙年限较久未能及时修复义齿或义齿修复不当,造成牙槽嵴的过度吸收所致.采用常规方法行总义齿修复难以取得良好的固位效果,一般均采用唇须沟加深术后再行总义齿修复.我们对76例低平牙槽嵴患者未采用手术的方法修复总义齿,而是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改进,亦取得了良好的固位效果,非常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
新疆口腔门诊修复患者义齿修复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患者对口腔义齿修复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口腔义齿修复知识的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28例修复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对口腔义齿修复的认知情况。问卷包括7个部分的内容。调查问卷由专人实施发放和回收工作,由患者填写。回收后对问卷进行计分和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10份。经分析,患者对义齿基本定义以及镶牙时间选择了解得最清楚,对铸造义齿和胶托义齿的区别最不了解。不同民族患者对口腔修复知识认知无明显差别,P=0.439。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口腔义齿修复知识的认知程度较高。不同收入患者对口腔修复知识认知无统计学意义,P=0.089。95.3%的患者选择在公立医院镶牙,81.3%的患者不介意医师的族别。结论:对口腔义齿修复知识的宣传应重点放在不同修复体的区别、修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修复后注意事项、口腔种植修复新技术的推广等方面。临床医师应区别对待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患者,选择适合他们的交流方式,做到耐心细致地讲解,为良好的医患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后复诊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是上下颌牙列缺失的主要人群,全口义齿的修复是主要治疗方法,而修复后的复诊情况直接影响老年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及使用义齿的信心[1]。笔者通过对患者复诊原因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明显减少了患者治疗后的复诊。一、资料与方法1989年12月~1997年12月笔者接诊的60岁以上的上下颌总义齿修复病例192例,其中男性87例,占45%;女性105例,占55%。平均年龄为72.5岁,年龄最大者为94岁。其中有总义齿修复史者149例,占78%;首次总义齿修复者43例,占22%。192例均由笔者检查并完成门诊的治疗工作。总义齿制做由我院技工室按常规义…  相似文献   

7.
咬合重建相关病例回顾及修复流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咬合异常的不同临床表现,应用不同的修复方法进行咬合重建,评价临床效果,讨论与咬合重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修复设计流程。方法64例咬合异常患者按照修复前检查-诊断-修复设计-咬合重建修复-修复后评价的临床步骤,进行固定修复、固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及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咬合重建,于修复前后分别检查颞颌关节健康状况、义齿使用情况与咀嚼效能。结果咬合重建修复1年后,30例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的25例治愈,对关节区疼痛与关节弹响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对咬合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满意,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相比较,固定修复、固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义齿舒适度(X^2=5.25,P〈0.05)和对发音影响(X^2=10.86,P〈0.05)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修复之间及选用不同种类修复咬合重建修复前(F=9.248,P〈0.05)和修复后(F=4.858,P〈0.05),患者咀嚼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结和制定与咬合重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流程及修复设计流程。结论运用系统化的临床诊断流程及修复设计流程,能保障获得准确的诊断与针对性的修复设计,保证咬合重建诊疗修复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患者拔除余留牙后行种植总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重度牙周炎患者18位,拔除单颌所有余留牙后即刻或4~6周后植入种植体,采用即刻负重或延期负重的修复方式,并于术后3~8月后完成最终种植总义齿的修复。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18位患者共植入144颗种植体,共完成24个种植总义齿的修复,其中上颌14例,下颌10例,12例采用了即刻负重的方式,12例3~8个月后延期负重。最终9例行固定总义齿修复,15例行覆盖义齿修复。永久修复完成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期内共2颗种植体丧失。修复完成后6个月时与植入时相比,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0.56mm。采用覆盖义齿或固定义齿,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无明显差异。讨论:对于临床预后不佳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早期拔除余留牙后采用种植总义齿的修复方式,可早日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严格的适应症选择,合理的治疗设计及正确的手术实施是保证成功率的关键。结论:对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种植总义齿的修复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拔牙病人均在拔牙后3~4个月、拔牙创口愈合良好后才进行修复。近4年来,笔者有选择性地对半口、全口牙拔除后尽早取模作早期修复,通过随访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0~60岁。其中全口义齿修复15例,上半口义齿修复18例,下半口义齿修复7例。1.2适应证选择(1)教师、演员等患者,因工作美观需要做即刻义齿修复;能主动配合治疗,出现不适,及时复诊。(2)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身体状况良好,能忍受一次拔除较多牙;年龄较大和体弱患者为相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0.
1150例隐形义齿修复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隐形义齿修复进行临床评价,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临床上应用隐形义齿材料于牙列缺损、缺失患者进行义齿修复,对1150例患者的1382件隐形义齿从美观、功能、稳定性、食物嵌塞、就位、固位、疼痛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对1150例患者的1382件义齿进行临床分析,成功率为93.5%。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该修复方法适合临床牙列缺损、缺失患者,而且弥补了传统义齿的不足,为临床尤其是基层,提供了一个新的修复途径,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