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RLN)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RLN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甲状腺手术患者37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3例)显露RLN行甲状腺手术,对照组(200例)不显露RLN行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RLN损伤的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显露RLN 198条,RLN损伤率为0.5%(1/198),6个月内功能恢复,对照组RLN损伤率为6.0%(12/200),其中4例6个月内部分功能恢复,8例永久性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RLN径路能有效降低RLN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方式和喉返神经损伤(RLN)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接受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9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甲状腺手术方式和RLN损伤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RLN损伤26例(2.6%),未发生RLN损伤959例(97.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超声刀应用、麻醉方式及肿块良恶性与RLN损伤均无关(P〉0.05),而手术范围(OR=3.726,P=0.007)和显露RLN(OR=0.302,P=0.006)则是RLN损伤的影响因素,行扩大性手术及未显露RLN者的RLN损伤率较高。结论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手术范围以及显露RLN是RLN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术中显露并注意保护RLN,对避免RLN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LN)的效果。方法将38例高风险甲状腺手术分为显露组(25例)与非显露组(13例),比较2组RLN损伤率。结果显露组与非显露组暂时性RLN损伤率分别为2.63%、10.94%;永久性RLN损伤率分别为1.32%、4.6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术中显露RLN可以有效降低RLN损伤率。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时显露喉返神经(RLN)对预防RLN损伤的作用。方法分析810例甲状腺手术中252例甲状腺手术中显露RLN(甲组)和558例术中未显露RLN(乙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虽然甲组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大于乙组;但甲组RLN损伤发生率(1.19%)明显低于乙组(3.05%)(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时有选择地显露喉返神经,可明显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再次手术术式:一侧叶全切除+对侧叶部分或次全切除34例,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2例,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7例,一侧叶残余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例,一侧叶残余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4例,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1例。再次术后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包括微小乳头状腺癌)2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7例发生RLN损伤,其中6例为暂时性损伤,1例为永久性损伤。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因解剖层次紊乱、组织瘢痕粘连,致RLN损伤发生的风险增大。术者熟悉RLN解剖、识别变异或病理状况下的RLN、选择合理的途径、精细化操作显露RLN,以及术中应用神经监测仪,均有利于降低RLN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12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损伤后导致声音嘶哑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国内报道手术引起的RLN损伤率为0.3%-9.O%.高者可达13.3%,国外报道甲状腺手术引起的损伤为0%~14%。本研究对本院2002年以来712例甲状腺手术RLN损伤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RLN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骨前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RLN)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对58例病人行胸骨前内镜下甲状腺手术。行腺瘤切除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时不显露RLN.而行腺叶或次全切除术则显露RLN。结果:有56例病人在内镜下顺利完成,2例因术中诊断为腺癌而中转开放手术。所有病人均无大出血、RLN损伤、手足麻木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恰当地选择病例,掌握胸骨前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显露RLN时机和RLN显露方法,可减少RLN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最下途径法"寻找喉返神经(RLN)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4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2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手术操作过程中以"最下途径法"寻找并解剖RLN,以达到保护及避免损伤的目的。结果:22例患者手术方式以甲状腺叶切除术为主,其中因甲状腺良性疾病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患者17例,因甲状腺恶性肿瘤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5例。所有患者手术中均成功寻找到操作侧RLN(26条),未出现RLN损伤,所有甲状腺手术均安全进行。结论:"最下途径法"是传统"上、中、下"3种途径显露RLN的手术方法之外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且标准化、易于重复。尤其是在甲状腺肿大或粘连明显导致周围解剖异常、既往有手术史需再次手术等患者,使用该方法安全、简单且准确率高的,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喉返神经(RLN)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57例甲状腺手术所致RLN损伤的原因、部位、类型及其疗效。结果57例中共损伤RLN 61支(其中双侧神经损伤4例)。右侧RLN损伤27支,左侧34支。造成RLN损伤的手术:甲状腺叶全切除26例次(42.6%),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30例次(49.2%),腺瘤或囊肿摘除术5例次(8.2%)。损伤部位位于RLN入喉处下方2cm以内者49支(80.3%),其他部位12支(19.7%)。RLN横断性损伤者23支(37.7%),缝扎或瘢痕压迫者38支(62.3%)。术后51例(89.5%)获1年以上随访,发音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者49例,占96.1%;声音好转者2例,占3.9%。42例46支神经接受间(直)接镜喉镜检查,其中声带活动恢复正常的26侧(支)(56.5%),部分恢复活动的8侧(支)(17.4%),未恢复活动的12侧(支)(26.1%)。4例双侧RLN损伤者均于出院前拔除气管导管。全组患者发音及声带活动的恢复与修复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均无明显关系。结论绝大部分甲状腺手术所致RLN损伤发生在其入喉处附近,外科手术是RLN损伤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所致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2266例甲状腺良性痛变的手术资料,对甲状腺良性病变的位置及手术方法与RLN损伤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位于甲状腺背侧的良性病变RLN损伤率为8.62%(81/940),显著高于甲状腺其他部位病变的手术损伤率(0.15%)。位于甲状腺背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显露RLN组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56%(1/64)、0(0/33),显著低于未显露喉返神经的损伤率[8.53%(59/692)、13.9l%(21/151)]。位于甲状腺其他部位的良性病变,显露RLN组与未显露喉返神经组的RLN损伤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喉返神经损伤与病变位置有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位于甲状腺背侧,手术应常规显露RLN,而位于其他部位则不需常规显露RLN,可采用RLN区域保护法。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医源性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间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117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喉返神经损伤41例和再次手术与喉返神经在术中是否被分离显露的关系。结果初次手术、再次手术和2次以上手术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2.1%、3.8%、9.5%,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0%、1.5%、4.8%。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和未解剖喉返神经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为2.3%、2.5%;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2%、2.3%。结论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再次手术容易造成喉返神经损伤。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可减少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术中喉返神经完整解剖者,术后声嘶多为暂时性,保守治疗可恢复。对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应早期手术探查,尽量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方法和利弊。方法 对 2148 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分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术中显露喉返神经936例,不显露喉返神经1212例。结果 显露喉返神经术式者喉返神经损伤2例,损伤率为0 21%。不显露喉返神经术式者喉返神经损伤5例,损伤率为0 4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术中应先在甲状腺下动脉周围寻找喉返神经,然后在喉返神经入喉处或颈动脉鞘迷走神经附近寻找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的显露在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间186例主动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病例资料。结果186例甲状腺癌均施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术中均成功显露双侧喉返神经,其中1例右侧非返喉下神经。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1例,暂时性损伤1例,永久损伤率为0.54%。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常规在甲状腺下动脉周围寻找喉返神经,主动显露喉返神经不仅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并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4.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较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复杂甲状腺手术及再次甲状腺手术中,因解剖层次不清、喉返神经解剖变异等所导致的喉返神经损伤机会加大。术中神经监测(IONM)是应用电生理技术监测术中神经功能完整性的一种技术,近年来研究显示,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IONM较常规暴露喉返神经能明显降低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笔者就有关喉返神经IONM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ONM)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行甲状腺癌再次手术137例患者,其中41例行术中单纯RLN肉眼识别(对照组),96例行术中RLN肉眼识别+IONM(研究组)。比较两组之间RLN识别及损伤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甲状旁腺损伤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RLN识别率100%(96/96),对照组为82.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LN损伤率(1.0% vs.9.8%)、术后引流量(38.1 mL vs.44.1 mL)均明显降低(均P0.05);甲状旁腺损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 vs.12.2%,P0.05)。结论:IONM的应用能更好地提高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RLN的识别率及降低其损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10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常规解剖并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并发症有喉返神经损伤6例(0.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0.3%),喉上神经损伤2例(0.2%)。甲状腺手书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水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有密切关系。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降低甲状旁腺、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喉返神经显露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如何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267例甲状腺手术肿瘤病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结果 267例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38%.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为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应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和变异,掌握喉返神经的解剖方法 ,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是降低喉返神经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Lü XS  Li XY  Wang ZM  Zhou LD  Li JD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5):301-30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所致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至2001年治疗的50例甲状腺手术所致RLN损伤患者的损伤原因、部位、类型、手术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等。结果50例患者共损伤RLN54条(其中双侧神经损伤4例)。损伤部位位于RLN入喉处下方2cm以内者45例支(83.3%),其他部位6例支(11.3%),部位不明3例支(5.4%)。横断性损伤19例支(35.2%),缝扎或瘢痕压迫35例支(64.8%)。54例支神经均经手术修复,4例双侧RLN损伤者同时行气管切开术。术后44例(88.O%)患者获1.5年以上随访,发音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者42例(95.5%);声音好转者2例(4.5%)。35例患者39支神经接受间(直)接喉镜检查,其中声带活动恢复正常的21条(53.8%),部分恢复活动的7条(17.9%),未恢复活动的11条(28.3%)。本组患者发音及声带活动的恢复与修复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均无明显关系。结论甲状腺手术所致RLN损伤绝大部分为发生在RLN入喉处附近的机械性损伤,手术可解除病因。RLN损伤一经诊断应尽早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