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肝脏和肝脏疾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它在肝硬化的诊断、治疗、随访及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肝脏灌注成像的血流特点,肝脏和肝硬化灌注的研究现状以及多层螺旋在肝硬化灌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CT灌注成像参数特点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4例直肠癌患者治疗前行CT灌注成像扫描,绘制靶血管、病灶及其邻近正常直肠组织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记录病灶、正常直肠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血管表面通透性(vascular Permeability surfaceareaproduct,PS)和峰值CT值,并于术后对不同TNM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的各灌注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癌的BF、BV、PS值、峰值CT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MTT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6、3.18、3.20、4.88、-2.21,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的各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3、-0.86、-0.28、-1.28,均P0.05)。高中分化组直肠癌的BF值明显高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CT灌注参数对直肠癌与正常组织鉴别、直肠癌分化程度的鉴别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症患者脾脏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仕和  仇登波等 《湖南医学》2001,18(1):1-4,F004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巨脾患者切脾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正常人和巨脾患者巨脾切脾前后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及 tuftsin水平的变化;脾外伤者正常碑脏组织和门脉高压症患者巨脾组织的单位面积CD4+,CD8+,CD20+细胞数(SABC法)和I,III型胶原(间皎免疫荧光法)含量。结果:(巨啤患者的I,III型胶原较正常脾组织显著增生(P<0.01),以后者为基且巨脾组织中CD4+,CD4+/CD8+,CD20+细胞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增加(P<0.01)。(2)巨脾患者外周血tuftsin水平,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切脾后tuftsin水平无改变,但切脾后两周外周血CD3+,CD4+,CD4+/CD8+有轻度恢复,术后3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巨脾患者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全脾切除能使患者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故作者主张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扫描在门脉高压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0例门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及内镜检查;术前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主要对扩张食道及胃底静脉进行重建,并按照静脉扩张的程度、部位以及胃静脉曲张的不同将其分类,并与内镜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80例门脉高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均能显示扩张的食管下段静脉,其中CTPV1型22例,2型25例,3型13例,420例;胃静脉曲张以胃左静脉为主(GEV1型)的36例,以胃冠状、胃短静脉为主(GEV2型)的34例,以胃冠状、胃短静脉供血(IGV型)的10例。内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下段静脉扩张71例,胃静脉曲张GEV1型37例,GEV2型32例,IGV型11例。多层螺旋CT在显示食道扩张的静脉方面优于内镜组(P<0.05);多层螺旋CT在引流静脉分布的显示方面与内镜组基本一致(P>0.05)。结论:术前多层螺旋CT能准确的判定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扩张静脉的程度及分布,能有效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鹏  陈克敏 《重庆医学》2013,(27):3289-3291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特征,评价其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对31例胰腺癌和20例胰腺正常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测量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及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的BF、BV、PE、PS的值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和自身相对正常胰腺组织(P<0.05),而TTP和PS值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和自身相对正常胰腺组织(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反映胰腺癌血流灌注特征,胰腺癌和自身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20例志愿者和20例COPD患者的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8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方式为cine(电影扫描),层厚5 mm/li,扫描时间为0.5 s/层,延时5 s,总扫描时间为45 s,欧乃派克(300 mg/ml)60 ml用高压注射器以4 ml/s的流速率通过肘前静脉注入.CT perfusion3软件分析测量兴趣域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及表面通透性和时间-密度曲线.结果:COPD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较志愿者曲线平坦,峰值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流量、血容量及表面通透性明显低于志愿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COPD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GE 8排螺旋CT LightSpeed高压部分和旋转阳极的工作原理,详细总结了一次高压故障的检修过程,同时提供了一种高压部件故障鉴别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成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并对其容积数据进行重建,分析患者的门静脉及其属支以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等属支在64排螺旋CT成像技术下均能清楚地显示,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可初步评估门脉高压症的程度及其主要疾病,亦能清楚地判断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成像检查可以提高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症状发展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极大的辅助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经临床证实30例门脉高压症的CT表现,包括食道静脉、食道周围静脉、小网膜静脉曲张,脐周静脉、脾静脉、奇静脉及半奇静脉扩张,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其它伴随异常。CT在判定门脉高压和食道周围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豚系统、小网膜及后腹膜是否存在静脉曲张和范围方面有肯定意义。同时对外科手术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CT是诊断门脉高压各侧支静脉曲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支气管成像及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支气管成像及其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HRCT及MSCT表现。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MSCT均能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HRCT发现21例,MSCT发现柱状及静脉曲张样扩张的能力高于HRCT。MSCT与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图像质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性显示支气管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其可望成为临床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36例,随访3个月~5.5年,食管静脉曲张11.5%消失,61.5%好转,27.0%无变化;脾亢消失;免疫指标2年内无明显变化。血管数字减影显示,剩余脾与腹膜后组织建立了丰富的侧支循环,使门脉血向腹膜后分流。该术式采用断流方法,保证了门脉向肝性血流,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保留了脾功能,消除了脾亢,余脾与腹膜后组织建立侧支循环,降压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34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的临床资料、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2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及顽固性腹水,均为肝功能失代偿并同时行胆囊切除术者.3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4.1%,共有2例患者术后再次出血,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本组总的再出血率6.3%(2/32),低于其他报道(10%).结论 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用术式,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为15例门静脉高压症惠者做了自体脾移植,进行了血小板、IgM、IgG的检测并在术后三个月及一年行核素γ照相,结果显示在术后第4周血小板恢复正常,核素γ照相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功能性脾片。本文认为用大脾片缝合于左半侧大网膜并固定于脾床处的脾移植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为外科常见急症,治疗方法很多,我们采用冠状静脉栓塞加脾切除术治疗5例,近期效果良好。本法优点为手术方法简单,断流胃底并能在急症时应用起到立即止血作用。文中讨论了手术方法,手术注意点和适应征  相似文献   

17.
孔凡彬 《中原医刊》2007,34(4):17-19
目的 进一步提高喉癌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CT表现,声门上癌13例,声门癌20例,贯声门癌7例。结果 CT清晰地显示了喉部深浅结构,包括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声门下区全貌,亦能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软骨侵犯和颈部淋巴结。结论 虽然研究表明CT诊断喉癌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CT诊断明显高于喉癌T分期的准确性,为保存喉功能手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肝吸虫病的CT诊断(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吸虫病的CT表现,探讨CT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粪便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肝吸虫病患者CT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6例,CT平扫40例,增强扫描31例。结果40例的CT表现均见肝内胆管扩张,尤以肝包膜下末梢胆管小囊状扩张为特征性表现。结论肝边缘部胆管细枝状、小囊状扩张为肝吸虫病CT特征性表现;肝内结节、斑片低密度灶与炎性肉芽肿及胆管周围炎有关。肝吸虫病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是肝吸虫病早期诊断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评价CT对诊断腹部假性动脉瘤的可靠性。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腹部假性动脉瘤的 病例行增强CT扫描及主动脉造影,双盲法评价CT和造影结果。结果9例中CT阳性7例,阴性2例;7例CT阳性的造影结果6例阳性,1例阴性;2例CT阴性的造影结果也为阴性。CT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CT可作为诊断腹部假性动脉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颌窦囊肿的CT检查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颌窦囊肿平片与CT平扫诊断意义,并与手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平片与CT轴位加冠状位平扫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4.1%(53/63);定位与定量诊断正确率为100%。CT扫描对囊肿分型、鉴别诊断、治疗方针的制定均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平片与CT平扫对上颌窦囊肿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是制定手术方案不可缺少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