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1例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台并门脉高压症终来期病人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恢复良好。认为该术式由于保留了受体的肝后下腔静脉,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肾功能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肝移植的常规术式。但是对术前一般情况差或者估计无肝期时间长的病人,采用背驮式手术时应加作门静脉-腋静脉(成人颈静脉)转流。作者对Starzl介绍的吻合肝动脉的生长因素法(growtb facfor)的改良,不但适用于小动脉吻合,也适用于静脉吻台,可以避免或减少吻合血管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在胆管重建时强调保证胆管血供的重要性并且放弃了胆总管的T管引流法,改用经胆囊管插管引流,可以减少胆总管的损伤和术后胆管狭窄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性,47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3个月,伴黄疸、低热、纳差消瘦2周,于1995年12月25日入我院。1983年曾患过乙型肝炎。查体:体温37.2℃,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11kPa,体重57.5kg。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饱满,肝右肋缘下2cm,质硬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全身未见转移性病灶。化验:大小便常规、双肺及心电图未见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及出入量见表1,2。CEA6.97ng/L,AFP798ng/L,A型血。B超及CT诊断:(1)…  相似文献   

3.
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病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我院于1995年9月成功的施行一例同种原位背驮式(Piggy-back)肝移植。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改进了手术方法,在不离断第一、二肝门的情况下,完成第三肝门的分离。与传统的肝移植相比,本手术不离断肝后下腔静脉,不需静脉转流。术中血压稳定,血流动力学影响少,内环境干扰少为手术成功关键。该手术填补了我国肝移植外科技术的空白,为治疗良性晚期肝脏疾病又开辟了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的原位肝移植手术,受体的肾静脉以上至横隔以下的腔静脉段,作为肝切除的一部分而被切除。有时,由于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该段腔静脉后的分离和随后的止血都极困难。所以,1989年Tzakis等报道了一种保留下腔静脉全长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称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Piggyback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此后,学者们对这种术式又进行了某些改良,使得这一技术更趋完善。有人认为,背驮式手术技术是肝移植的最重要发展项目之一。我院于1996年5月至今,已分别对成人和儿童3例患者成功地施行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1手术方法我院3…  相似文献   

5.
同种原位背驮式减体肝移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中国首例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在同济医院施行成功近1年后,作者又于196年采用背驮式减体积同种原位肝移植技术为1例9岁,体重仅20.5kg的男性Wison氏患儿成功施行了手术,该手术与经典的同种原位肝移植(SOLT)相比下半躯体静脉回流影响小,内环境干扰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此例PBRSOLT施行成功,填补了中国儿童肝移植手术技术的空白,为儿童各种良性终末期肝脏疾病开创了新的外科治疗手段,兹就手  相似文献   

6.
七例八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例Wilson病及3例晚期肝病患者施行了8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例为减体积性背驮式原位肝移植。3例已分别存活2年、9个月、6个月,4例死于术后并发症。认为代谢性疾病是原位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其次是肝硬变;术后感染、急性和慢性排斥、肺部并发症及胆道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背驮式技术(piggybacktechnique)较标准原位肝移植术,理论上有两个明显的优点:①在无肝期没有静脉转流情况下可提供持续下腔静脉减压。②因不需要作下腔静脉吻合,能缩短热缺血时间,另外,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需保留肝后下腔静脉,在切除病肝时,可减少切除肝后下腔静脉造成的出血。所以,1989年Tzakis等[‘’首先报道了保留受体下腔静脉全长的原位肝移植术。随后,学者们对这一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对受体肝后下腔静脉采用部分钳夹,保留受体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建立肝静脉血流出道吻合口的方法,使之更为完善[’j。故有的学者相信…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9年12月24日成功地实施一例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为肝豆状核变性女性,目前,已存活1年半。一般情况良好,现生活自理。本文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1.一般情况:病人,女,18岁,患有肝豆状核变性9年。曾在同济医院检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以口服青霉胺、硫酸锌等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近2个月来出现下肢不自主颤动,行走不稳。故来我院诊治,要求全肝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与供肝修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行原位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12例肝移植围手术期无死亡;手术成功率为100%。12例中行动脉血管变异整形2例.门静脉搭桥吻合1例;各韧带修剪后缝合7例.未缝合5例。手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3例,其中2例与供肝修整有关,即修肝时各韧带未仔细缝合及结扎而导致细小血管出血,另1例系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在供肝修整中注意了血管的变异整形及胆管的血供.术后无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并发症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结论修肝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术中植肝时手术操作的难度、术后供肝的存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即保留受者下腔静脉的原位肝置于原位,受者肝静脉共干与供肝肝上下腔静作端端吻合,而供肝的肝下下静脉远是自行缝闭。移植后,新植入的肝外观如被受者肝下下腔静脉驮着。通过1例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的成功,总结了肝移植病肝切除与植肝技术配合经验。  相似文献   

11.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四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提高终末期肝病的存活率。方法 于1996年5月、8月、1997的上月和1998年2月先后成功地施行了4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除例1忆 炎后肝硬变,受体术后214天突变死于乙肝复发并急生肝坏死和急性胰腺炎外。例2、例3和例4肝豆状核变性受体术后恢复顺利,效果良好,已分别健康生存575天、390天和162天。结论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大部分终末期肝移植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肝脏移植治疗直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方法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供肝发取,4℃UW液灌注和保存。手术采用体外静脉转流肝脏移植技术。结果 手术历时12小时,无肝期100分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肾功能正常。结论肝移植治疗肝硬化肝癌本外静脉转汉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23月内为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1例,酒精性硬化1例,化疗后中毒性肝炎致肝硬化1例,原发件胆汁性肝硬化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1例手术后32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存活7例(87.5%),随访期间7例病人均存活,现存活7例(87.5%),生存时间最长1例已23个月。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并肾衰竭1例;腹腔内出血胆瘘致腹膜炎1例。结论 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术中,有效的预防减少出血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例成功的肝移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1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实施原位肝移植术,使用UW液保存共体肝脏6小时,术中采用静脉-静脉转流。术后应用大剂量中基强的松龙和标准剂量的环孢素A(CsA)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对术后迟发性急性排斥反应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根据血中CsA浓度调整CsA用量,术后第6个月时HBsAg再度转为阳性,但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生活片理,肝脏功能正常。认为乙型肝炎患者施行肝移植时必须配合相应的治疗,以预防肝炎复  相似文献   

15.
辅助性原位活体肝部分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辅助性原位活体肝部分移植治疗Willson's病的可行性。方法:受体女性,20岁,O型血,因肝豆状核变性而接受辅助性原位活体肝部分移植。供体男性,21岁,A型血。手术切除受体病肝左外叶260g,取供体左外叶肝脏295g原位移植于受体。因供受体血型不同,术前行血浆置换,术后以FK506,激素,环磷酰胺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受体术后15d出现肝动脉血塞形成,予以溶栓治疗后出现腹腔内出血,术后17d开腹止血,清除血肿,术后发生腹水,肺不张,胆瘘等,均治愈。至今患者已生存1年3个月,并恢复正常生活,铜蓝蛋白水平正常。移植肝脏体系明显增大,手足震颤明显减轻。结论:辅助性原位活体肝部分移植是治疗Willson's病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联合胰头及十二指肠根治性整块切除(Whipple法)治疗Ⅳ型肝外胆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Ⅳ型(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外胆管癌侵犯肝内二级胆管及胆总管胰腺段的患者,实施原位肝移植联合胰头及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手术(HPLTx)。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甲泼尼龙二联免疫抑制方案;给予拉米夫定+大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肝中肝细胞蛋白、癌胚抗原、胆管上皮细胞角蛋白(CK9、CKl7)的表达。结果病肝标本病理诊断为浸润型低分化胆管癌。患者移植肝功能恢复顺利,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相关抗原(CAl9—9、CAl25)均降至正常范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实施HPLTx可提高肝门部Ⅳ型胆管癌手术R0切除率,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01年9月至2005年12月期间48例缺血型胆道狭窄病人行再次原位肝移植的资料,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40/48(83.3%)例病人再次肝移植前有介入治疗史;术中出血量为850~12000ml,中位值为3000ml;术中用血量为600~13300ml,中位值为3200ml;手术平均时间为(12.00±4.35)h。48例病人随访时间为3~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1个月及1年,累计存活率分别为79%和72%,中位存活时间为187d;无感染组与合并感染组的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9/14例(64.29%)死于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无并发症,单一并发症,多种并发症的生存曲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挽救缺血性胆道狭窄无法介入治疗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有效手段;预防缺血型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仍是我国肝移植重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represents a classic indication fo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as an autoimmune disease, however, the existence and incidence of recurrent PBC is a matter of significant controversy. Between September 1988 and September 1994 a total of 544 OLTs was performed at our institution. Forty-nine patients (40 female) with a median age of 50.5 years and previous surgery in 36.4 %, received a liver graft for PBC. The mean serum bi-lirubin level was 8.9 mg/dl (range 0.7–29.7). Immunosuppression was commenced as a cyclosporine A-based quadruple therapy or with FK 506 and prednisolone. Protocol liver biopsies were taken at defined intervals posttransplant. Two patients died due to Legionella pneumonia and hypoxic brain damage 2 and 8 weeks after OLT, resulting in an actuarial 5-year survival rate of 95 % with 47/49 patients being alive compared to 83.5 % of all other liver recipients. Evidence of recurrence of PBC, as defined by elevated chole-static parameters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PBC, was found in four patients, another five patients showed only histological signs. Recurrence of PBC, which might compromise the long-term outcome after OLT, was suspected in 4/47 patients (8.5 %). This evidence of recurrent PBC is in conflict with findings of other groups that did not report recurrent PBC. OLT is still the optimal therapy for advanced PBC, with an excellent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国目前肝癌与非肝癌病人行肝移植治疗的风险及长期生存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晚期肝癌病人行肝移植手术治疗风险及长期生存情况,并与同期所行另外19例非肝癌病人的肝移植进行比较。结果:晚期肝癌病人的手术前凝血状态好于因其它非肝癌原因而接受肝移植的病人,与此相应的手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量、术中输液总量均少于非肝癌病人,手术中因出血而导致的低血压时间短,手术后较恢复顺利,围手术期病死率低。虽然肿瘤复发所致的远期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肝癌病人,但是,总生存率与非肝癌病人无明显区别,部分病人可长期无瘤生存。结论:现阶段肝移植仍是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的肝癌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部分病人有无瘤长期生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