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肾移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监测6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2个月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IL-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发现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上述细胞因子的升高较临床诊断提早数天,并且显著高于环孢素A肾中毒组;对甲泼尼龙敏感的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数天后上述因子下降到排斥前水平。提示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患者血清IL-2、sIL-2R和IL-6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时治疗和甲泼尼龙抗排斥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4.
血清及尿白细胞介素-6检测在肾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尿IL-6检测在肾移植急性排斥(AR)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技术,分别对肾移植术后不同状态下患者血、尿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急性排斥及感染患者血IL-6水平较环孢素(CsA)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移植肾功能正常及正常对照组高。尿IL-6在急性排斥及感染组也较CsA中毒、ATN、移植肾功能正常组有明显升高,而急性排斥组较感染组升高更明显。结论血、尿IL-6水平的升高可作为判断肾移植急性排斥的指标之一;也可作为鉴别急性排斥反应与CsA中毒、ATN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鉴别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胆道梗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及精氨酸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系统平衡紊乱对胆道梗阻患者免疫状况的影响,我们对胆道梗阻患者围手术期血清IL-2活性和SIL-2R表达状况及精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与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的关系,采用ELISA法对37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4进行检测,同期检测了13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sIL-2R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其术后20天血清sIL-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乳腺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Ⅲ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且术后20 相似文献
8.
9.
电烧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与分组: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电烧伤患者26例,年龄 16~55岁。按致伤电场强度分为 3组 (表 1),另按Ⅲ度烧伤面积分为 3组 (表 2)。将健康献血员 10名 (健康组)和重度烧伤 (非电烧伤 )患者 10名 (烧伤组 )作为对照,男∶女均为 8∶2,健康组年龄(31±6)岁,烧伤组 (30±10)岁。有其他全身性疾病者及妊娠期妇女、严重复合伤患者均未被纳入本研究。表 1 按不同致伤电场强度分组的电烧伤患者一般情况(x±s)组别例数男∶女年龄(岁)Ⅲ度烧伤面积(%TBSA)<1. 5kV/m组 7 6∶1 28±12 6±41. 5~15. 0kV/…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 mRNA监测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白细胞介素(IL)-2 mRNA表达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进行肾移植术的68例患者,测定术前、术后第1、3、7、14 d PBL的IL-2 mRNA表达.依据围手术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尤分为AR组和对照组.结果 术后6~20 d共有9例患者发生AR.术前、术后第1、3天,AR组和对照组患者PBL的L-2 mRNA表达分别为(0.182±0.230)和(0.176±0.015)、(0.174±0.018)和(0.168±0.023),(P>0.05);术后第7天,两组PBL的IL-2 mRNA表达分别为(0.270±0.056)和(0.195±0.053),(P<0.05);术后第14天,两组PBL的IL-2 mRNA表达分别为(0.320±0.043)和(0.181±0.034)(P<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L的IL-2mRNA表达可能是监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并有助于AR的及时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白细胞精子症病人精浆sIL-2R水平和HSPIM水平变化。发现白细胞精子症精浆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生育或非白细胞精子症的不育症对照组,而HSPIM却明显低于各对照组;同时sIL-2R水平和HSPIM水平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结果提示:白细胞精子症精浆sIL-2R水平升高时,男性生殖管道壁中淋巴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它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大量进入精液,另外HSPIM水平下降可能是引起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已经是医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但移植排斥反应是肾移植中长期存在且尚未克服的医学难题.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抑制剂虽能使移植排斥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但其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致感染特征.因此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被认为是最终克服移植后排斥的有效途径.白细胞介素10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最初被定义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剂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0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增值及诱导活化的T淋巴细胞凋亡,减轻肾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PBL) interleukin (IL) -2 mRNA evaluation with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 for the early acute rejection (AR)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n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For 68 renal recipients from May 2008 to August 2009, PBL IL-2 mRNA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efore and 1,3,7, 14 days after operation.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 6 to 20, AR occurred in 9 cases. Before operation and 1, and 3 days after operation, PBL IL-2 mRNA expression in A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0. 182 ±0. 230) and (0.176 ±0. 015), (0. 174 ±0. 018) and (0. 168 ± 0. 023) (P > 0.05 ).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 7, PBL IL-2 mRNA expression in A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0. 270 ± 0.056) and (0. 195 ± 0.053 ) respectively (P < 0. 05).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 14, PBL IL-2 mRNA expression in A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0. 320 ±0. 043) and (0. 181 ±0. 034) respectively ( P < 0.01). Conclusion PBL IL-2 mRNA evaluation with real-time PCR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early AR on renal recipient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timely treatment and the prognostic decision.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抗IL—2R单克隆抗体)的不同给药时间对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1例肝移植患者分为两组,均于手术当天及术后第4d分别应用20mg的抗IL—2R单克隆抗体,不同的是前10例患者的首次剂量于移植肝恢复血流后给予(术中组),而后11例患者在移植术开始前2h给予(术前组)。两个组术后均同时使用环抱素A和激素。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经活检病理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术中组的发生率为5/10(50%),术前组为3/11(27%);术中组还有3例急性排斥反应未经病理证实,但抗排斥治疗有效,而术前组无类似病例,若综合考虑,则术前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3/11)明显低于术中组(8/10,P<0.05)。在抗IL—2R单克隆抗体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术前2h给予抗IL—2R单克隆抗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优于移植肝恢复血流后用药。 相似文献
17.
18.
白细胞介素 (IL) 6属于促炎症性细胞因子 ,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1 3 ] ,细胞黏附分子 (ICAM ) 1是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的配体 ,为细胞膜糖蛋白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此二类因子在免疫应答和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4 6] 。我们通过监测 40例肾脏移植术后患者血清IL 6和ICAM 1水平的改变 ,探讨此二类因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监测中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行肾移植 40例 ,其中男 2 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3 5 .9岁。术后常规服用三联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CsA)或普乐可复 (… 相似文献
19.
应用ELISA法动态检测了60例胃癌患者手术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及40例腹部非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对照明比较。结果胃癌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10天的sIL-2R水平明显高于个对照组;术后20天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中2剂舒莱和2剂赛尼哌对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剂舒莱和2剂赛尼哌在尸体肾移植中对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05例首次接受尸体肾移植的受者随机分为舒莱组、赛尼哌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者术后均接受普乐可复或环孢素A加骁悉加泼尼松三联疗法。另外舒莱组在术前2h、术后4天静脉滴注20mg舒莱,赛尼哌组在前24h、术后7天静脉滴注50mg赛尼哌。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每周共8周外周血中sIL2R水平变化,记录2个月内急性排斥(AR)的例数。结果:舒莱和赛尼哌组外周血中sIL2R水平分别在术后8周和3周内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第4~6周舒莱组比赛尼哌组低(P<0.05)。在术后2个月内,舒莱组、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例次分别为1、9、17例,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剂舒莱对外周血中sIL2R的抑制及抗急性排斥反应效果比2剂赛尼哌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