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院自 1999~ 2 0 0 1年共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15例 ,手术成功率 10 0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1.5~ 4 7(平均 5 .2 )岁 ,体重 9~ 5 5 (平均18.4 )kg。 90 %的患者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96 %患者有胸骨左缘第Ⅱ肋间连续性杂音 ,4 %为收缩期杂音。动脉导管形态 :管型 8例 ,漏斗型 7例。1.2 方法本组均于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 ,从股动脉鞘送入F6~F7猪尾导管 ,经腹主动脉至胸段降主动脉内 ,快速注入优雅显 2ml/kg ,速度 14ml/s ,以显示胸段降主动脉及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5年2月至2002年2月应用可回收弹簧圈及Amplazer封堵器成功治疗了321例各种PDA,其中51例为特殊的PDA,分别为PDA合并肺动脉狭窄(PS)3例、合并主动脉缩窄(COA)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AS)3例、合并纠正性大动脉转位(L-TGA)1例、右位主动脉弓左位PDA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例、合并中度或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MR)38例.治疗方法为同时应用球囊扩张和其他封堵技术治疗合并畸形.术后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所有51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均获得成功.PDA直径为1.2~6.9 mm,平均直径为(3.0±1.2)mm,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100%.2例合并ASD者,在ASD堵塞后即刻也无残余分流.球囊扩张的AS、PS、COA随访疗效均良好.合并MR中,二尖瓣返流明显好转占92.1%(35/38).在平均3.8年随访中没有任何并发症.结论一些特殊的PDA或合并其它先天性心脏病组合可通过心导管介入技术来治愈.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 1999年至 2 0 0 0年其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15例 ,手术成功率 10 0 % ,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1岁 6个月~ 47岁 (平均 5 2岁 ) ,体重 9kg~ 5 5kg(平均 18 4kg) ,90 %的病人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心脏杂音均位于胸骨左缘 2~3肋间 ;96 %为连续性杂音 ,4%为收缩期杂音 ,2 3 6 %周围血管征阴性 ;动脉导管形态 :管型 8例 ,漏斗型 7例 ,x线胸片 :均肺血增多 ,左心室增大 ;心电图示 :左室肥厚者 13例。手术方法 本组均常规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从股动脉鞘送入 6~…  相似文献   

4.
范云霞 《山东医药》2005,45(27):87-87
近年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2例,现就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及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3年1月~2006年4月我中心经超声心动图筛选动脉导管末闭(PDA)的87例患者,临床判断已经没有自然愈合的可能,并符合以下条件:①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单纯PDA患者,动脉导管最窄直径1.2~12.8 mm;②不伴有其他需要治疗的心脏疾患;③术前无严重感染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后再通行介入封堵的临床疗效。方法:PDA手术后再通患者3例,降主动脉侧位造影显示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2.0mm、2.5mm和5.0mm,均经静脉途径行封堵治疗,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封堵,随访无残余分流,1例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左心室扩大、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3个月后复查左心室较前缩小、瓣膜反流减轻。结论:PDA手术后再通行介入封堵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脱落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 ,男 ,6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易感冒 ,活动后心慌、气短、生长发育差。体检 :血压 1 2 0 /60mmHg( 1mmHg =0 .1 33kPa) ,无紫绀 ,胸骨左缘2~ 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P2 亢进。心脏X线平片示 :肺血增多 ,主动脉结宽 ,肺动脉段凸 ,左心室增大 ,心胸比率 0 .60。局部麻醉下行右心导管及主动脉降部造影示 ,动脉导管未闭 (PDA) ,呈漏斗状 ,最窄处直径 1 0mm。经股静脉途径置入 1 2~ 1 4mmAmplazer封堵器。封堵后 1 0min ,重复造影肺动脉与主动脉间有少量分流。但术后 1h封堵器脱落入右肺动脉 ,急诊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取出封堵器 ,…  相似文献   

8.
经皮心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2月以来 ,我院实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动脉导管未闭 (PDA)经皮封堵术 4 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 6例 PDA中 ,男 17例 ,女 2 9例 ;年龄 1岁 5个月~ 12岁 ;体重 7~ 2 8kg。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或左心造影确诊为 PDA漏斗型或管型 ,PDA直径为 1.5~6 mm。手术分别穿刺股动、静脉 ,放置左右心导管 ,造影检查确定 PDA的形态及管径 ;经心导管放置及释放封堵装置 ,听诊和造影核实封堵情况。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 4~ 6 h,麻醉前 0 .5 h肌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 0 .0 1mg/ kg。入手术室后开放一条外周静脉 ,静注氯…  相似文献   

9.
<正>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率在各种先心病中高居第3位,PDA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生常需面对的问题。 1 PDA概述 1.1 定义与概念胎儿期的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一部分,是胎儿的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主要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属于正常的循环通道。其肺动脉端的开口位于肺动脉的左肺动脉起始处,而主动脉端的开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的下1cm处(图1A、B)。因妊娠期的胎儿没有呼吸,没有独立的肺循环,主要依靠动脉导管承担胎儿肺循环的血供。胎儿出生后,一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5~43(24.5±11.1)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腰部内径为18~26(25.5±1.8)mm,需采用腰部直径20mm以上的封堵器方可操作成功.术后3d及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17例中6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7例患者中14例(其中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封堵成功(操作和临床成功),成功率为82%(14/17).16例选用国产特制PDA封堵器,1例26 mm ASD因封堵器位置不能牢固地“站稳”而放弃封堵治疗;1例严重肺动脉高压且左向右分流为主存在少量右向左分流,经封堵试验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治疗;1例术后第2天发生封堵器脱落入降主动脉,经捕获器成功取出体外,但死于误吸(迷走反射引起恶心呕吐)导致的严重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封堵成功14例,封堵器直径为22~30(26.5±2.7)mm,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9例微量残余分流,均为封堵器中间存在云雾状分流,10 min后重复造影云雾状分流消失.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患者所有左心内径增大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 巨大PDA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争取介入治疗,成功后较普通PDA血液动力学恢复更明显,可获得较好的收益/风险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对成人复杂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2004-04-2008-04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成人复杂PDA患者112例,最小直径<3.0mm者选用弹簧栓子,最小直径≥3.0mm者选用Amplatzer或国产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封堵器;不能常规建立输送轨道的患者采用逆行建轨方法,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复杂PDA介入治疗遵循各自的特殊性;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周及第1、3、6和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总体成功率达93.8%,术后1年残余分流的发生率为1.8%,均为少量分流,无需特殊处理,肺动脉收缩压介入治疗后[(58±20)mmHg,1mmHg=0.133kPa]较介入治疗前[(94±21)mmHg]显著下降约35mmHg(P<0.001);无一例发生死亡、再通、封堵器脱位及介入相关的肺动脉或主动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溶血及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并发有解剖学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成人复杂PDA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Clin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LBW) infants. Current management of ELBW infants with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DA includes supportive treatment,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and surgical ligation. All of these therapeutic options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More recently, transcatheter PDA closur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viable option in this popul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is emerging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蘑菇伞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本组共68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6.4岁),体重6.5-30(平均18.2)kg,PDA直径为3-8mm,术中行右心导管检查取血,测压,术后5-15min行隆主动脉造影,测肺动脉压,主动脉压。术后1月,3月,6月分别行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结果:本组68例均应用AmplatzerPDA蘑菇伞器治疗,成功率100%,疗效满意,无并发症,术后3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无1例分流。结论:应用Amplatzer蘑菇伞器治疗PDA创伤小,操作简单,使用广泛,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Surgical ligation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can be performed safely by following standard steps of operation. Familiarity of the anatomical landmarks and simple precautions result in high degree of safety. The technique of surgical ligation varies with the age of the patient. Surgical ligation of ductus is associated with well‐recognized complications, although they occur only in 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胜病的10%-21%,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1-2]。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正常通道,正常新生儿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即开始发生收缩,在24~48小时内实现功能性闭合。过去外科开胸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随着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诊断、药物干预和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其中经导管介入治疗已逐步成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治疗方法并趋于规范化。本文对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且肺动脉收缩压在80mmHg或以上,肺动脉平均压在60mmHg或以上的动脉导管未闭病人31例,回顾性分析病人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31例病人术前肺动脉收缩压80~183(112±28)mmHg,肺动脉平均压63~130(82±22)mmHg。其中30例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97%),1例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因无合适封堵器而行手术治疗。封堵后10min,26例肺动脉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2例肺动脉收缩压下降20%以上,另2例肺动脉收缩压无明显改变。1例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在术后3d复查心脏超声时发现封堵器脱人肺动脉而转入外科手术治疗;在5例双向分流者中,1例于术后2个月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1例于封堵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但肺动脉压无明显下降,术后2年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结论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若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向右分流,可用经导管封堵术进行根治;但若为双向分流时,经导管封堵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5 0例 ,年龄 2 6 .4± 2 3.2 (4.0~ 6 0 .0 )岁。 PDA最窄处直径为 10 .2± 2 .3(8.0~ 15 .0 ) mm。封堵 10 m in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47例 PDA采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2例采用 Amplatzer ASD封堵器治疗 ,1例 PDA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19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3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h、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8.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2004.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 2004,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is definitive and curative. In current practice, coils are used for smaller PDA, and devices are employed for larger PDA.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offer small improvements in control and results, but do not appear to promise major changes in practice.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and emerging interventional technologies directed at PDA closur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直径≥5mm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大型PDA(直径≥5mm)患儿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56例PDA采用Amplatzer或国产先健动脉导管封堵器.3例采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1例采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成功率为98.3%(59/60),术后1d超声心动图显示15%(9/60)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残余分流:3例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患儿术后12月超声心动图示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直径≥5mm婴幼儿大型PD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We report an adult patient with 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whom live three-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provide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morp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the le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