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玉溪市居民死因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居民死因监测的人口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528.34/10万、593.92/10万、648.47/10万、637.52/10万,677.11/10万和660.03/10万,6年来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O.05),居民粗死亡率有增高趋势(趋势χ2=405.42,P<O.05),影响玉溪市居民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伤害。脑血管疾病占据死因第1位。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前已成为危害玉溪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要高度重视慢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10年期间盐城市居民死因及其对寿命的影响等,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9-2018年盐城市居民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指标。结果 2009-2018年10年盐城市居民平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61.65/10万、359.41/10万。男女第1位死因为恶性肿瘤(262.91/10万、162.74/10万)、第2位为脑血管病(135.78/10万、148.50/10万)、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3.68/10万、99.27/10万)、第4位为心脏病(76.52/10万、86.60/10万)、第5位为损伤和中毒(67.80/10万、38.81/10万)。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是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了3.94岁、2.97岁。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等慢性疾病是影响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是将来疾控工作的重点,提示要加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合川区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个案信息来源于2012 - 2014年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死亡病例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疾病分类,用死因分析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2 - 2014年合川区居民报告死亡率为676.83/10 万,标化死亡率为 389.1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及死因顺位差异明显。全人群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43.52/10万)、肿瘤(209.07/10万)、呼吸系统疾病(124.88/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6.85/10万)、传染病和寄生虫病(8.89/10万),占总死因的95.03%;前五位具体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病(138.07/10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22.88/10万)、肺癌(66.61/10万)、急性心肌梗死(62.29/10万)和肝癌(42.53/10万),占总死因的63.88%。结论 慢性疾病与伤害为合川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于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全死因数据,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33.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1.61/10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升高趋势(〖XC小五号.EPS;P〗=30785.35,P<0.001)。全人群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34%;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9.33%。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7.20岁,去循环系统疾病和去肿瘤后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5.44岁和3.33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乌海市市区居民的两大死因,也是造成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两大疾病,尤其要重点关注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郑州市居民死因分布及特征,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郑州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0和SAS 9.1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郑州市报告粗死亡率分别为565.44/10万、532.04/10万和523.63/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86.12/10万、452.37/10万和442.10/10万。男性平均粗死亡率(634.72/10万)高于女性(447.14/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 869.42,P<0.01)。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脏病(30.95%)、脑血管疾病(20.83%)、恶性肿瘤(18.33%)、呼吸系统疾病(8.71%)和伤害(6.59%),累计占全死因构成的85.41%。不同年龄组第一位死因不同:0~4岁是围产期疾病;5~44岁组是伤害;45~64岁是恶性肿瘤;65岁以上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死因,3年间占全死因的构成比均在80%以上,且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平顶山市2018年居民死亡特征分析,掌握主要死亡原因和顺位等,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因监测系统中2018年平顶山市的死因监测数据。结果 2018年平顶山市居民粗死亡率596.3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9.60/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682.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39.04/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04.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6.37/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女性的1.35倍,标化死亡率为女性的1.65倍。<1岁组死亡率较高,1~<5岁组迅速下降,之后随年龄升高死亡率逐渐升高,8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达最高。死因顺位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5.21%(23 016/24 175);3大类疾病死因构成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88.95%。结论 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从慢性病危险因素着手,动员各部门参与,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健康促进策略为导向,采取综合的慢性病防控措施,减少人群慢性病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对比宁化县2002年与2014年居民主要死因、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的变化,了解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人口死因资料后用标化死亡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2年与2014年居民死亡率分别为4.62‰、5.50‰,男女死亡率之比为1.2∶1、1.4∶1.2002年死因前5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2014年前5位死因相同,恶性肿瘤从第3位升至首位(女性第2位),脑血管疾病由第4位升至第3位.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2.3岁、82.1岁;2002年减寿率前3位是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围生期疾病),2014年女性恶性肿瘤从第2位升至第1位.结论 宁化县居民死亡率男性较高,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减寿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2015-2018年陕西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对陕西省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进行探讨,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报告信息系统"中的2015-2018年陕西省13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亡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采用SPSS 25.0和Excel 2007软件计算分性别、年龄死亡率。结果2015-2018年陕西省监测点人群死亡率分别为576.60/10万、619.78/10万、609.36/10万和616.77/10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现"√"形,陕西省监测点居民前2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死亡率排名前3的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肿瘤死亡率排名前3的疾病分别为肺癌、胃癌和肝癌,伤害排名前3的死亡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陕西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以上慢性病及伤害开展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准确掌握黄水乡居民死因变化趋势和潜在减寿年数,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干预方法。方法分析2010-2014年黄水乡人口死亡情况。结果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是黄水乡居民死因的前5位,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30%,是威胁全乡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结论普及辖区居民健康知识、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及加强安全观念教育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遥观镇居民的疾病谱变化,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利用死因别死亡率对该镇2012-2014年居民全死因监测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2012-2014年遥观镇居民年平均死亡率379.29/10万,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损伤中毒、精神障碍。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是遥观镇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汶川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汶川地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共报告死亡525例,粗死亡率6.24‰,期望寿命81.7岁;男性死亡率(631.09/10万)高于女性(411.39/10万).死亡率随年龄上升呈上升趋势,>55岁上升趋势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呼吸系统疾病(149.08/10万)、循环系统疾病(136.07/10万)、恶性肿瘤(115.06/10万)、损伤及中毒(57.03/10万)、消化系统疾病(30.02/10万).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汶川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将其列为今后工作重点,通过健康宣传、高危人群干预等措施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六安市裕安区2014-2019年常住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情况.方法 根据2014-2019年裕安区常住居民的死亡监测资料,分析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结果 6年间裕安区常住居民平均死亡率为642.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6.6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总体死亡率的年龄组分布,呈现先降低,随后从5~岁组开始,死亡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总体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男性与总人群一致,女性心脏病位于第2位,脑血管病位于第三位,其余和总人群一致;不同年龄人群死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影响裕安区居民死亡最重要的疾病,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主要死亡原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4—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情况及潜在减寿影响,为制定和调整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的数据和人口学资料,对2014—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8年深圳市南山区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37.08/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40.96/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32.70/10万。45岁以上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大明显升高,深圳市南山区居民的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是肺癌、肝癌、直肠癌和肛门癌、胃癌以及乳腺癌。南山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5.84岁,去除恶性肿瘤的影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将增加2.20岁。结论: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肝癌占比较高,应当在生活中控制一些危险因素,特别是控烟和控制感染,提高人群对肿瘤的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7.
杨振洪  刘佳  杨爱芹 《职业与健康》2020,(15):2126-2128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居民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利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 2005进行数据管理,利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4—2018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居民死因顺位前10位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的96.68%,前3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2014—2018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平均粗死亡率为736.97/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5.81/10万;男性死亡率为819.2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8.73/10万;女性死亡率为655.0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4.15/10万。5年间,男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居民的前3位死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使大众树立健康意识、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唐河县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14年唐河县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唐河县共报告死亡9 496例,粗死亡率为740.62/10万。其中男性死亡6064例,粗死亡率为919.23/10万;女性死亡3432例,粗死亡率为551.3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70,P<0.01)。居民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唐河县居民的主要死因,是影响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公共卫生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三明市居民主要死因和分布特征,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个死因监测点资料,按ICD-10分类,用DeathReg 2005和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点占全市总人口36.8%。2012年居民死亡率5.44‰,标化死亡率3.87‰。性别比1.4∶1,男性死亡率较高;年龄分布呈"鱼钩"状,5~9岁组死亡率最低(20.44/10万),≥65岁老年人最高(4 061.44/10万)。死因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病,占全死因的83.3%,除心脏病,其他均以男性较高。减寿率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和脑血管病,占29.0%,女性减寿率较低。结论慢性病和损伤中毒是影响居民寿命的主要死因,应重视和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