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需要多大窦口才能保证冲洗液进入窦腔从而达到鼻腔冲洗治疗的可靠疗效。方法50例鼻病患者术前及FESS手术治疗后分别给予鼻腔冲洗液(5ml美兰+200m1生理盐水),通过鼻内镜观察冲洗液进入鼻窦的情况以及测量各鼻窦口的大小。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窦腔内有美兰着色的鼻窦口大于无着色的窦口,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当鼻安口大小为4.05mm时,进行鼻腔冲洗时冲洗液进入窦腔的可能性为95%。结论未经手术处理的鼻寓在鼻腔冲洗时,美兰不易进入窦腔,不能达到冲洗冶疗效果;最小窦口大小为4.05mm时才能保证冲洗液进入窦腔并达到冲洗疗效。  相似文献   

2.
李永奇  徐燕娇  李鹏 《中国校医》2010,24(8):617-618
目的总结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并初步探讨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要点。方法观察和记录143例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比较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单窦病变125例,最多见为上颌窦,其次是蝶窦、筛窦;127例(89%)病变鼻窦内不均匀不透光区,101例(71%)病变膨入临近鼻窦或鼻腔;97例(68%)软组织窗位鼻窦内可见CT值80~160Hu的钙化斑(点)。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多窦病变比例高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有单窦病变;病变鼻窦内不均匀的不透光区,病变常膨入临近鼻窦或鼻腔;软组织窗位鼻窦内可见的钙化斑;可有鼻窦骨质压迫性破坏。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早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较相似,但其多窦病变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鼻窦炎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空腔,两侧对称排列,共有4对,称为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鼻窦炎是指鼻窦的化脓性炎症,可发于一侧或双侧,可局限于单窦,也可多窦同时发作,以上额窦炎多见。鼻窦炎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目前,把持续时间在12周内的鼻窦炎定义为急性鼻窦炎,病程超过12周的鼻窦炎定义为慢性鼻窦炎。本文将分别概述。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5,(2):141-142
目的分析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2例,经病理确诊12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20例为真菌球型鼻窦炎(FBS)。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观察患者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12例AFS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5例单侧鼻窦发病,7例双侧鼻窦发病,12例患者均伴随全部鼻窦受累。CT影像学显示鼻窦腔呈高密度影,呈均匀状;病变组织中心部位密度与鼻窦密度一致,呈毛玻璃状,部分存在钙化点特征,病变组织周围呈软组织影。7例伴随鼻腔内骨质吸收;3例鼻窦膨胀,2例病变累积眼眶。20例FBS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16例上颌窦病变,4例上颌窦合并筛窦病变。CT影像学显示鼻窦腔内密度呈明显增高趋势,呈不均匀状;软组织影呈团块状(边缘模糊),可见高密度钙化影。13例伴随明显的骨质增生症状,4例出现鼻息肉,3例轻微骨质增生。结论鼻窦CT扫描可清楚显示鼻窦病变以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左彬 《家庭医学》2014,(9):24-25
鼻窦是鼻腔周围面颅骨的含气空腔;左右共有4对,称为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顾名思义,鼻窦炎是鼻窦的感染性炎症。有许多原因可以引起鼻窦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0例患者中单侧上颌窦发病15例,双侧发病3例,蝶窦炎2例,其中鼻中隔偏曲患者2例.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性涕,且有腥臭味,伴随头部疼痛,部分患者出现面部麻木,患者数钱鼻窦CT扫描结果显示钙化影或者结节致密影,病变部位密度增加.20例患者中行上颌窦根治术加鼻内镜病变清除术8例,行鼻内镜手术12例,对鼻中隔偏曲患者予以矫正且在术中进行引流,术中可见部分患者鼻腔内部有不同程度的灰褐色干酪物以及棕黄色物,部分患者出现粘膜水肿,对出现筛窦病变患者予以开放筛窦,使用吸引器吸取患者鼻腔内部干酪物及脓液,尽量保留粘膜,保证窦壁不出现骨质破坏,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对窦腔进行冲洗,鼻腔采用膨胀性止血材料进行填塞.患者于术后48h拔出鼻腔填塞物,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结果2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症状消失,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长2至12个月,所有患者血性涕及鼻塞、头痛症状均消失,未出现任何术后并发症,窦腔粘膜清洁、窦口引流通畅,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临床针对真菌性鼻窦炎采取手术治疗,通过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清除患者鼻窦及鼻腔病变组织,建立鼻窦引流及通气,术后定期清理分泌物有助于患者快速愈合,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崔志汉 《家庭医学》2007,(17):21-21
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八个,称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因所在位置不同分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自然开口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开口在上鼻道。因与鼻腔相通,鼻窦很容易感染发炎。  相似文献   

8.
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八个,称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因所在位置不同分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自然开口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开口在上鼻道。因与鼻腔相通,鼻窦很容易感染发炎。  相似文献   

9.
天气渐渐变冷,门诊病人中鼻窦炎的患者日渐增多,尤其是儿童患此病的不少,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么,什么是鼻窦炎呢?鼻窦炎又称副鼻窦炎,是围绕鼻腔周围又与鼻腔相通的颅骨内的空气空腔中的炎症。鼻窦有四对,依其所在颅骨的位置分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  相似文献   

10.
杨雪明  王越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212-1213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本科1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施行了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术中常规灭滴灵液冲洗窦腔.结果 12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绪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段,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荆蕾 《家庭医学》2022,(1):18-19
认识鼻窦炎鼻窦是鼻周附近骨内的空腔。两个额窦位于眉毛上方,两个上颌窦位于颧骨中,两组筛窦位于鼻腔两侧,两个蝶窦位于筛窦后侧。鼻窦炎是鼻窦的炎症,通常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或过敏所致。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均可发生鼻窦炎。鼻窦炎几乎总是与鼻道炎症(鼻炎)同时发生。鼻窦炎分为急性和慢性。30天内完全消失的鼻窦炎称为急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2.
冉允宏  卢廷明  徐刚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80-2381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球型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探讨其CT影像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5例确诊为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鼻窦CT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手术中记录鼻窦和鼻腔病变且与CT影像对照,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鼻窦CT扫描提示单侧鼻窦发病42例,双侧病变为23例;影像表现为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见点状、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41例上颌窦内侧壁或/和筛窦壁骨质破坏,7例中鼻甲部分破坏.术中见窦腔积脓、窦内灰褐色干酪样或泥沙样团块及窦壁骨质吸收.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干酪样或泥沙样团块中见大量真菌菌丝.[结论]鼻窦CT扫描显示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见点状、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可伴骨质吸收.为真菌球型鼻窦炎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应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50例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组。常规药物治疗组真菌性鼻窦炎25例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方案,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组真菌性鼻窦炎25例患者实施鼻窦内窥镜手术。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窦口开放良好的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真菌块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评分。结果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窦口开放良好的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真菌块消失时间短于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后患者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评分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消失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智博 《现代保健》2009,(28):155-156
目的探讨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方式、来源、临床表现、与鼻窦炎关系以及鼻窦内窥镜手术技巧及护理措施。结果1450例患者中611例发病源于鼻窦囊肿、鼻息肉260例,上颌窦264例,后筛窦10例,305例分别源于中鼻甲、嗅沟和鼻中隔。全部病例均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切除后鼻孔息肉及相应鼻窦开放,术后无复发。结论术前做鼻窦CT检查,诊断后鼻窦炎或鼻息肉应分为窦内型、鼻窦阻塞型和单纯型三种临床手术类型,遵循以临床类型为依据的手术原则。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后,手术微创,彻底清除病灶及息肉蒂基部,防止复发。临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腔中鼻道入路治疗上颌窦真菌球手术疗效.[方法]对45例接受鼻内窥镜入路治疗的上颌窦真菌球患者(治疗组)和30例接受传统上颌窦根治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结果]75例上颌窦真菌球患者面部隆起,鼻腔血性分泌物,鼻塞为主要临床症状.对两种手术方法进行已经1年的随访资料进行比较,两种手术时间没有差异(P>0.05),但是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如面部麻木、面部钝痛感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真菌球患者,鼻内窥镜鼻腔入路治疗与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比较,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上颌窦真菌球病变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患感冒后常并发急性鼻炎而急性鼻炎若未及时治疗极易变为急性鼻窦炎。 鼻窦也叫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颅面骨内的含气空腔可分为: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每个鼻窦都有自然的开口与鼻腔相通,鼻呼吸的空气通过鼻腔时,常同时进入鼻窦腔。因此鼻腔内的病变常会累及鼻窦。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刚  何刚  杜泽秀  刘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84-318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26例行鼻内镜手术并运用内镜随访1-9年Ⅰ~Ⅲ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9年,有5例术后复发(19%),其中3例累及筛窦,1例累及蝶窦,1例累及上颌窦。[结论]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效果好、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鼻腔冲洗及内镜下鼻腔清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采用每天鼻腔冲洗及定期内镜下鼻腔清理治疗6个月;根据慢性鼻窦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38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Lund-Mackey鼻窦CT评分治疗前为(7.37±1.44)分,治疗后为(3.23±1.07)分,VAS评分治疗前为(8.21±1.57)分,治疗后为(3.01±1.16)分,两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腔冲洗及内镜下鼻腔清理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以往采用鼻侧切开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我院应用鼻内窥镜进行此病的手术治疗共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鼻内窥镜进行此病的手术有视野清楚、检查病变范围准确、病变清除干净彻底、手术损伤小、面部无切口、便于随访等优点。本组随访1~2年均无复发,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1996年7月~1998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且无恶变者,共5例,全部做鼻窦冠位及水平位CT检查。年龄为31~67岁,男性4例,女性1例;鼻腔及筛窦病变1例,鼻腔及上颌窦受累4例;…  相似文献   

20.
陈卫国 《健康必读》2005,4(12):14-15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切除外侧中鼻甲粘膜的临床意义.方法内窥镜鼻窦手术切除外侧中鼻甲粘膜62例与完整保留中鼻甲粘膜56例,观察术后鼻腔粘连情况,清理时间及手术前后的嗅觉变化.结果中鼻甲外侧粘膜切除组粘连发生率为17.7%.而保留中鼻甲组为46.4%;鼻腔清理时间前者平均为6.6天,后者为9.8天;嗅觉改善前者为36例,后者为29例.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切除中鼻甲外侧粘膜比完整保留中鼻甲更能防止术后粘连,缩短鼻腔清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