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12岁,口唇发绀,杵状指,胸骨左缘第3~4肋间3/6级收缩期杂音,P2音弱,心功能Ⅲ级,诊断为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13 mm,肺动脉瓣中度狭窄,左心室发育不良,右房室瓣关闭不全,永存左上腔。于2005年5月25日外科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以下简称改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改良式Shouldice法治疗青少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改良式Shouldice方法治疗Ⅱ型、Ⅲ型腹股沟斜疝53例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5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疼痛轻微,无明显下肢牵拉感。随访1~5年,无睾丸萎缩,术后复发1例。结论个体化治疗,选择改良式Shouldice法行青少年腹股沟斜疝修补方式合理,复发率低,手术易掌握,适合青少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86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乳内动脉和腹直肌血管,行胸骨180°翻转,翻转后将保留的双乳内动脉及腹肌血管置于胸骨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有明显效果,胸骨无缺血坏死,肺不张或肺感染6例,胸腔积液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9~20d,(平均16天)随访1~13年无一复发。结论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与改良修补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98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A组与B组,A组(49例)采用改良缝合法室间隔缺损修补术,B组(49例)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生活质量评分评价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B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B组患儿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0/49),A组为22.4%(11/4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和改良缝合法开放修补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均能获得显著疗效,而且,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患儿生活质量评分高,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改良Nuss手术矫治16例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胸腔镜辅助下改良的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6例漏斗胸患儿在无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将塑型矫形板由右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左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钢板单侧固定于肋骨。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46min,无术中并发症。缝伤口前充分鼓肺排出胸腔内气体,未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术后1例并发轻度皮下气肿,2d后自行消失。术后住院5—7d。16例随访1~32个月,均无不适,活动量如常,其中2例已取出Nuss钢板,矫形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无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具有切口小、美观、手术创伤小、方法简化、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滔  程朋  李焱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169-1169
病例男,45岁。于2006年5月3日无意间发现胸骨角有一大小约3cm×3cm类圆形包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局部皮温正常,无波动感,无压痛。5月10日在当地镇医院行“胸骨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胸骨体上缘可见大小约3.5cm×3.0cm骨性突起,表面软骨样组织被覆;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术后病理诊断:软骨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6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990-2005年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6例,其中男56例,女20例,年龄3-16岁,漏斗胸指数(F1)>0.3有23例,F1=0.2-0.3有40例,F1<0.2有 13例,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乳内动脉,腹直肌血管行胸骨180度翻转,翻转后将傈留的双乳内动脉及腹肌血管置于胸骨前。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有明显效果,胸骨元缺血坏死,肺不张或肺感染6例,胸腔积液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9-20 d,(年均16 d)随访1~13年胸骨正常平坦,无一复发,结论: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刘大旭  刘铭 《西南军医》2012,14(1):60-62
目的介绍非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Nuss手术治疗34例漏斗胸惠儿,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将塑型矫形板由左胸壁经胸骨后穿至右胸壁,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钢板单侧固定于肋骨。结果所有3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60min,术中出血平均少于8ml,无一例输血,术后并发气胸1例,皮下积气3例,左侧固定片滑脱1例。术后住院天数约6-8d。矫形效果评定31例为优,3例为良,差0例。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1个月,均无明显不适,无钢板移位,矫形效果满意。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安全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矫形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肺癌的介入治疗,主要是指以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术中常采用手推法将2~3种分别溶解的抗癌药液逐一注入插进靶血管的导管内。在推药过程中,患者常有喉部烧灼感,刺激性咳嗽,胸骨后灼热感,胸痛等反应。由于不适,咳嗽,加之导管头嵌顿牢固性较之肝动脉、髂内动脉等差、易造成导管端头的移位。从1995年5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对47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采用输液泵和改装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应用非胸腔镜辅助下两切口改良NUSS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我科2009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漏斗胸患儿4例,采用改良NUSS术对其在常规体外循环手术后实施同期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24个月效果良好,矫形钢板固定良好,外形满意,心脏矫形满意,心功能良好。无死亡、大出血、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改良NUSS术用于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有效避免了二期麻醉及手术的风险,减少住院次数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医疗费用,减少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 患者蒋某,男性,4岁,患儿因发现心脏杂音4年入院。4年前因病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当时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近一年来息儿剧烈活动后常出现口唇轻度紫绀,要求行封堵治疗而入我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发育欠佳,心前区触及震颤及抬举样搏动,心浊音界稍扩大,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及腹部无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提示:RVOT2.5cm,LA—Ds2.2cm,IVS0.5cm,  相似文献   

12.
改良Breach法治疗腋臭8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韩承新 《武警医学》2000,11(1):22-22
腋臭是临床常见病 ,目前常规采用的腋窝皮肤皮下切除术及皮肤皮下离断术均有各自缺点。从 1997年 6月~1998年 10月 ,作者采用改良Breach法治疗腋臭 8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8~ 2 3岁。症状为腋窝异味和多汗。均行改良Breach法。手术疗效判定标准 :佳 ,本人和他人均未闻到异味 ;好 ,有时可闻到异味 ,程度较术前减轻 ;差 ,异味程度同术前。术后随访 1个月 ,佳7例 ,好 1例。术后皮瓣边缘坏死 3例 5侧 ,上肢抬举时腋窝有牵拉感 2例 2侧。腋窝伤口美观性均良好。1 2 手术方法 术前腋窝备皮。取仰…  相似文献   

13.
胸骨悬吊治疗漏斗胸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邦  邓高月 《人民军医》1999,42(8):444-445
传统的漏斗胸手术治疗方法有肋骨成形法、胸骨抬举法及胸骨翻转法,各有优点及不足之处。1987~1998年,我们收治漏斗胸18例,采用胸骨悬吊法治疗,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13例,女5例;年龄2~16岁,平均7岁。漏斗胸贮水36~162ml,平均71ml。心电图T波低平14例,倒置2例;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X线胸片示心脏均向左移位,侧位片椎、胸骨间隙3.2~7.7cm,平均5.1cm。漏斗胸指数<0.2者1例,0.2~0.3者13例,>0.3者4例。1.2 手术方法 全麻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自凹陷胸骨正中线纵向切开至骨膜,沿肋骨前间隙用电刀向两侧分离至凹陷肋骨…  相似文献   

14.
一期经肛改良Soave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一期经肛改良Soave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HD)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我科5年来收治的15例行一期经肛改良Soave手术治疗HD患儿的病历和随访资料。结果 15例患儿有14例行一期经肛改良Soave手术成功,1例因结肠拖出困难改行传统Soave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约126 min,出血量22 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 d,平均住院18 d,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结肠梗阻1例,直肠肌鞘感染1例,小肠结肠炎2例,均保守治疗治愈。随访9个月~5年,便秘2例,经扩肛缓解;1例轻度污粪,未处理。结论一期经肛改良Soave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术式更适合年龄较小、短段型或普通型HD患儿,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骨上窝特殊切面连续扫描探查在小儿双主动脉弓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超声对双主动脉弓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针对在我科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儿,从剑下、心尖四腔、五腔,左室长轴、短轴、胸骨旁、胸骨上窝等部位顺序连续扫描进行检查,详细检查心房、心室、大动脉的位置,房室连接、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结果4000余例经过胸骨上窝长短轴及过渡切面连续扫描排除主动脉弓异常,2例经上述特殊切面扫描心脏彩超诊断为双主动脉弓所致血管环,1例行心脏CT进一步证实该诊断并在全麻下行“双主动脉弓矫治术”。另1例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在随访中。结论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诊断小儿双主动脉弓,关键在于胸骨上窝特殊切面的连续扫描及细致探查。  相似文献   

16.
胸骨肿瘤切除后胸大肌重建胸壁缺损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胸骨肿瘤切除术后胸大肌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2007年收治的9例胸骨肿瘤病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形成的胸壁缺损采用胸大肌修复重建。结果9例胸骨肿瘤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无胸壁畸形,轻度反常呼吸,无呼吸循环并发症。结论胸骨肿瘤适宜手术切除,但术后一般缺损较大,特别是胸骨全部切除,在修复重建时,采取游离胸大肌对拢缝合,可有效重建胸壁,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狭窄(P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超声诊断方法。材料和方法:超声测量16例PS+PDA及16例单纯PS患儿的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流速时间积分(VTI)。除常规在胸骨旁短轴切面扫查外,应用二维、彩色及脉冲多普勒于胸骨旁肺动脉分叉切面,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以及剑突下短轴切面探查PDA。结果:16例PS+PDA患儿检出PDA12例,漏诊4例。PS+PDA的主动脉瓣口Vp略高于单纯PS患者。结论:探查PS患儿胸骨旁肺动脉分叉切面,胸骨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以及剑突下短轴切面有助于发现PDA。PS患儿主动脉瓣口Vp增高时提示可能存在PDA。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外科技术、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选择手术越来越趋于低龄化、低体重化[1]。因小儿心脏相对于胸腔体积较大,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由于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术后易出现心脏及肺脏等器官水肿,若此时关胸,胸骨易压迫心脏而出现低心排血量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02年5月-12月手术。术后症状、体征、血常规、超声、胸穿、X线及手术记录等资料完整。手术切口分两种,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心脏间隔修补术常作胸骨正中纵行切口;二尖瓣分离术和动脉导管结扎术常作左侧胸壁弧形切口。凡心脏直视手术均需低温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患者,女,6岁,2000年11月22日因左腿剧痛半月、发热1d入院。患儿1997年5月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符合诊断标准),经VP方案化疗缓解,并进行了6个疗程的VDCP等巩固维持治疗。近2年未进行任何治疗。查体:T:38℃,无贫血外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