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55例安氏Ⅱ^1类错合牙量关系的Bolton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钷合患者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C地55例安氏Ⅱ^1类错合的恒牙合模型上下牙进行Bolton分析。结果:55例病例中前牙比与全牙比在正常范围内者分别为32例、26例;前牙比与全牙比小于正常值者为15例、17例;前牙比与全牙比大于正常值者为8例、12例。结论:55例安氏Ⅱ^1类错合中有近1=2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内,上下牙量关系协调;有近1/3病例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牙期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方法: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He23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不拔牙矫治。监控牙齿替换,利用替牙间隙调整He关系。结果:经对照16项头影测量指标,10项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别有显著性,其中ANB、1-1、1-MP3项指标P〈0.01。矫治后前牙覆He覆盖正常,He关系良好,牙弓突度理想,平均疗程28个月。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He在替牙期尽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牙期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方法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23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不拔牙矫治。监控牙齿替换,利用替牙间隙调整关系。结果经对照16项头影测量指标,10项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别有显著性,其中ANB、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安氏Ⅱ1与Ⅱ2错(牙合)的唇齿关系形态特征,探讨该特征间接反映的功能活动状态在错(牙合)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60例Ⅱ1错(牙合)、48例Ⅱ2错(牙合)患者为研究组,50例Ⅰ类(牙合)正常面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反映面骨关系的一般性项目(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SN-OP角、SN-PP角、S-Go、N-Me、S-Go/N-Me),与唇齿关系项目(U1-SN角、L1-MP角、U1-PP、U6-PP、NLA角、Stmi-U1、LL-U1、UA-U1、UA-1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Ⅱ1错(牙合)UA-U1、UA-1减小,NLA减小,Stmi-U1减小,其唇齿关系上中切牙明显唇倾并与上唇过度贴合,上唇外翻,下唇对上中切牙覆盖明显减少.Ⅱ2错(牙合)U1-PP增大,UA-U1、UA-1增大,Stmi-U1增大,其唇齿关系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伸长;上唇与上中切牙分离;下唇过度覆盖上中切牙牙冠.结论Ⅱ1错(牙合)呈唇封闭不足的状态,Ⅱ2错(牙合)呈唇封闭过度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替牙期早期矫治安氏 Ⅱ 类 1分类错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方法 :替牙期安氏 Ⅱ 类1分类错 2 3例 ,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 ,不拔牙矫治。监控牙齿替换 ,利用替牙间隙调整关系。结果 :经对照 16项头影测量指标 ,10项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别有显著性 ,其中ANB、1— 1、1 MP 3项指标P <0 .0 1。矫治后前牙覆覆盖正常 ,关系良好 ,牙弓突度理想 ,平均疗程 2 8个月。结论 :安氏 Ⅱ 类 1分类错在替牙期尽早矫治 ,可明显改善颌骨的生长发育 ,阻止畸形进一步发展 ,且可避免部分病例在恒牙期的拔牙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在固定正畸治疗结束后5年上下颌咬合关系变化的趋势,并探讨与下前牙拥挤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 对20例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固定正畸治疗前后及保持后石膏模型进行测量.以T2-T1代表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牙合)的变化,T3-T2代表保持前后(牙合)的变化,T3-T1代表错(牙合)畸形治疗前与保持后(牙合)的变化.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牙合)关系在保持前后大部分指标都有复发的趋势,以下前牙拥挤的复发为甚.下前牙拥挤复发与矫治后下颌牙弓弧度长度减小、戴用保持器时间有相关性.与是否存在第三磨牙并无相关.结论 在临床正畸治疗结束后应坚持戴用保持器,以维持(牙合)关系的稳定.防止随年龄的增长牙弓不断缩短的趋势而造成下前牙拥挤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下颌第二双尖牙间隙关闭时前后牙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式.方法 3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采用X线头影测量牙移动距离的方法,以治疗后蝶筛点与翼上颌裂点的连线(PM平面)为参考平面,比较治疗前后牙移动的变化.结果 上中切牙冠、根远中移动分别为(3.59±2.39) m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安氏Ⅱ^1与Ⅱ^2错he的唇齿关系形态特征,探讨该特征间接反映的功能活动状态在错he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60例Ⅱ1错he、48例Ⅱ^2错he患者为研究组,50例Ⅰ类he正常面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反映面骨关系的一般性项目(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SN-OP角、SN-PP角、S-Go、N-Me、S-Go/N-Me),与唇齿关系项目(U1-SN角、L1-MP角、U1-PP、U6-PP、NLA角、Stmi-U1、LL-U1、UA-U1、UA-1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Ⅱ^1错heUA-U1、UA-1减小,NLA减小,Stmi-U1减小,其唇齿关系上中切牙明显唇倾并与上唇过度贴合,上唇外翻,下唇对上中切牙覆盖明显减少.Ⅱ^2错heU1-PP增大,UA-U1、UA-1增大,Stmi-U1增大,其唇齿关系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伸长;上唇与上中切牙分离;下唇过度覆盖上中切牙牙冠.结论Ⅱ^1错he呈唇封闭不足的状态,Ⅱ^2错he呈唇封闭过度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临床病例不只是单纯表现在磨牙关系为Ⅱ类,还可表现在牙槽、上下颌骨的矢状向、垂直向以及横向异常。临床上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上牙台磨牙远移是广大学者公认非拔牙矫治开辟间隙纠正Ⅱ类磨牙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凌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3)
锁牙合是后牙的一种错牙合,多见于恒牙牙合。由于后牙无接触,常伴有前牙深覆牙合。因此,笔者在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伴后牙锁牙合时,配合平导进行矫治。在打开咬合的同时,解除了后牙的锁结关系,达到正常覆牙合,节省了矫治时间,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该矫治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1 临床资料本组应用平导辅助固定矫治器对10例AngleⅡ类错牙合伴后牙锁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2~27岁,平均16.2岁。锁牙合牙数共36颗,其中第一前磨牙9颗,第二前磨牙11颗,第一磨牙6颗,第二磨牙8颗。至矫治结束,疗程最短8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Free-edge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拔牙病例,分析其治疗前后基骨、牙[牙合]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23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7例,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Free-edge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后SNA、SNB、ANB、U1/SN、U1/NA角、U1/NA距均减小,U1/L1角显著增加,覆盖减小了6.16mm,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1A—SP减少了3.22mm,U1E-SP减少5.08mm,UM-SP、LM-SP分别增加了1.98mm和2.27mm,ULEnPog、LLEnPog明显减少,NLA及上下唇Z角明显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ree—edge矫治技术能有效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显著内收前牙,减少覆盖及软组织突度,同时能较好控制前牙转矩及磨牙支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肌激动器矫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疗效. 方法应用肌激动器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替牙期、恒牙早期牙列拥挤<4mm的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正,在正畸前后进行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比较. 结果 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经10~24个月矫治,均恢复到正常的覆盖覆(牙合)关系,上下牙齿咬(牙合)良好,外貌得到改善. 结论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单有效,对上颌骨向前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矫治效果与矫治器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是否配合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SNA角和SNB角、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面型得到明显改善,上下牙咬合关系良好且稳。手术前后两组的SNA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NB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探诊深度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的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功能限制、躯体疼痛、生理障碍、心理不适、心理障碍、社交障碍及身体残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能有效调整咬合功能,改善侧貌形态,从而提高术后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途径.方法19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头帽式肌激动器进行矫治.结果19例患者深覆盖及深覆(牙合)均好转,面型改善.结论在适应证范围内,头帽式肌激动器矫治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22例8~12岁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上颌快速扩弓器进行矫治。患儿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选取相关的内容进行测量。结果:SNA变化不大,ANB减小,SNB增大,有显著性差异,上下磨牙(牙合)关系也有显著性变化。表明使用上颌快速扩弓器治疗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以终止或减缓错(牙合)进一步发展,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改变不良生长型。 相似文献
18.
凡云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5(2):139-140
目的 探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单纯直丝弓(牙合)间牵引矫正技术,比较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转变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的时间.结果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平均3个月时间,使咬(牙合)打开上下磨牙达接触,覆(牙合)覆盖减少,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调整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较好,能缩短矫正时间. 相似文献
19.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典型特征为上颌相对前突,下颌相对后缩,因此,正畸治疗的期望目标为尽可能地抑制上颌和上牙弓的向前发育,促进下颌和下牙弓的向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过程中 ,用关闭曲法和滑动法关闭间隙对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设计 ,对 2 0例拔除 4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类Ⅰ分类直丝弓矫正病例进行配对 ,共配成 10对 ,分为两组 ,分别用滑动法和关闭曲法关闭上颌拔牙间隙 ,并对两组进行上颌牙齿移动的测量研究。【结果】关闭曲法和滑动法在前牙后移比率和消耗支抗方面差异皆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关闭曲法关闭间隙过程中易引起前牙覆牙合加深 ,且易引起磨牙前倾 ,两组差异分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直丝弓关闭间隙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滑动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