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4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均用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 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仍无统计学意义(P >0.05);UAER和A/C,3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的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高者,采用洛汀新10mg/d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其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变化.结果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洛汀新治疗,有明显降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素氮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改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时,即用ACEI(洛汀新)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4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患者均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A/C三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最快(P〈0.01)。平均每年CCr下降值和Cr升高值以临床肾病组最多;正常白蛋白尿组有20.00%、微量白蛋白尿组有33.33%、临床肾病组有40.00%的病例有进展,临床肾病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在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各阶段的变化,明确NGAL能否成为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方向的一种新型敏感指标.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1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 h-1)、微量蛋白尿组(30 mg· 24 h-1<UAER <300mg·24h-1)、大量蛋白尿组(UAER> 300 mg·24.h-1).测定血、尿NGAL水平及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GFR)各肾功能指标,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血NGAL、尿NG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NGAL、尿NGAL、血肌酐、胱抑素C与对照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比较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FR则显著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尿NGAL与血肌酐、胱抑素C、UAER呈显著性正相关,与GFR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血和尿NGAL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并发肾损伤的病情高度平行,与肾功能指标高度相关,血、尿NGAL可以作为判定2型糖尿病并发肾损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在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48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均用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A/C,3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每年Ccr下降值和Cr升高值以临床肾病组最多;正常白蛋白尿组20.00%、微量白蛋白尿组33.33%、临床肾病组40.00%的病例有进展,临床肾病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的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依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设健康对照组共4组。测定空用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ER、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Ⅳ型胶原、血肌酐等。结果 健康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DN组尿Ⅳ型胶原递增;尿Ⅳ型胶原与UAER、糖化血红蛋白、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病程、舒张期血压成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尿Ⅳ型胶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UAER、病程、舒张期血压;正常白蛋白尿期有33.3%患者尿Ⅳ型胶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Ⅳ型胶原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可能有前瞻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发生肾损伤的关系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5例,按国际标准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25例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80例,同时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GLU)、Hcy和UAER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R组、NPDR组的BUN、Cr、UA、Hcy、GLU、UAE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DR组的BUN、Cr、UA、HCY、UAER显著高于NPDR组(P<0.05或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Hcy和UAER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 =0.898,P<0.05).结论 联合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吴章菊 《河北医学》2014,(5):751-75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蛋白尿组48例、微量蛋白尿组91例和临床蛋白尿组61例,检测血清中CysC水平。结果:正常蛋白尿组血清CysC水平及UAER最低,临床蛋白尿组最高,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蛋白尿组血清CysC 浓度与UAER 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0.081,0.670,P<0.05)。血清CysC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87.5%(133/152),特异度为93.75(45/48)。结论:血清CysC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31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分析各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超声心动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并随UAER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三组间病程、动脉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血尿酸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UAE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片段(UA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和2型糖尿病组60例,根据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18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UAF,并测定其积分密度值,计算相对排泄率。结果UAF阳出率及相对排泄率在对照组、糖尿病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45KDa UAF可见于正常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UAF相对排泄率与UAER、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浆肌酐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UAF相对排泄率的因素为UAER、收缩压、甘油三酯。结论UAF可能是尿微量白蛋白出现前预测2型糖尿病肾损伤更为早期的指标,并反映了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UAF可能与内皮功能障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门诊85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使用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予尼群地平,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进行12周临床观察,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hsCRP及Cys C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HbA1c、hsCRP、CysC和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而治疗组的UAER、TC、HDL-C、LDL-C、hsCRP及CysC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hsCRP、CysC及减少UAER,可能对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益。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汤剂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09%,对照组有效率为65.91%,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瘦素(leptin)及脂联素(adipone-ctin)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及常规降糖治疗,使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对照组给予降糖药、胰岛素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用肾康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250~300 ml静脉滴注,同时加2~3 U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200 ml,每天一次,并加用厄贝沙坦0.15 g,1次/d口服,3周为1疗程;全部病例观察9周,比较两组患者UREA、血清中瘦素、脂联素水平。结果:治疗9周后,治疗组血清瘦素降低、脂联素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可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瘦素,升高脂联素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婷婷 《河北医学》2010,16(11):1329-133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3组:贝那普利组(41例)、吡格列酮组(43例)及联合用药组(41例)。贝那普利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及口服贝那普利10mg/d。吡格列酮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及口服吡格列酮30mg/d。联合用药组联用贝那普利10mg/d和吡格列酮30mg/d,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量(Upr)、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UAER、Upr、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5);与贝那普利组和吡格列酮组相比,联合用药组Scr、UAER、Upr、尿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吡格列酮均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养阴通络汤,每日1剂,每天2次,每次1袋,早晚饭后温服。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结果:①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5例,完全缓解12例,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11%。治对照组45例,完全缓解7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1.1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②2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均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2组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肾康注射液组、肾康注射液加厄贝沙坦联合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9周后,肾康注射液组和联合组在降低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血脂及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方面均好于治疗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改善情况不明显;肾康注射液加厄贝沙坦联合组在降低患者UAER、血脂及改善血液流变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肾康注射液组(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降低血脂,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治疗作用,且与厄贝沙坦合用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不同类型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间的关系。方法:117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蛋白尿组(n=29)、微量蛋白尿组(n=48)和大量蛋白尿组(n=40)。30例体检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试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同时测定ACR。对各组白细胞介素水平差异及与ACR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T2DM患者血清IL-2、IL-6、IL-8、IL-18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P〈0.05);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IL-2、IL-6、IL-8、IL-18水平高于无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IL-2、IL-6、IL-8、IL-18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IL-6、IL-8与ACR呈正相关(r=0.35,P〈0.01;r=0.42,P〈0.01)。结论:IL-6、IL-8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6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依据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h)20例,B纽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AER〈300mg/24h)22例,c组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mg/24h)21例。D组为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共21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抵抗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LD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析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D组)比较,A、B、C组的血清抵抗素、UAER、LDL-C、HbA1c、Homa—IR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Ccr显著降低(P〈0.05)。B组、C组与A组比较,血清抵抗素、UAER、LDL-C、HbA1c、Homa—IR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而Ccr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DM组中,Resistin与Homa—IR、UAER、LDL-C、HbA1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cr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与DN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检测T2DM患者的血清抵抗素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控制的不同状况下,应用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对社区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控制的结果分为三组,控制良好组、控制一般组、控制不良组,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结果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组阳性率11.76%(2/17),控制一般组阳性率28.57%(6/21),控制不良组阳性率45.83%(11/24),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组的阳性率较前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尿微量白蛋白与空腹血糖的控制不同水平呈正相关,应在检测空腹血糖时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筛查。结论利用试纸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经济,适应于社区医院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和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及发现,对早期干预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