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山鸡椒Litsea cubeba在民间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可用于治疗腹痛吐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脑血栓等疾病,主要含有挥发油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抗氧化、镇痛等药理作用。系统总结了1980—2021年国内外有关山鸡椒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鸡椒又叫山苍子、豆鼓姜,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根,中医用以祛风散寒、理气止痛。药理临床证明对冠心病、气管炎、脑血栓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前报报道了从山鸡椒根中分离到胡萝卜甙(Daucterol)。本实验从该植物根中挥发性部分分得一化合物,经鉴定为异胡薄荷醇(Isopulegol)。该成分系首次从山鸡椒根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药用小芸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该属植物含有香豆素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且具有解热,抗病毒,抗癌等生理、药理活性。这对系统研究含有多种药用植物资源的小芸木属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又名山苍子、豆豉姜,系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根茎叶果均可入药,性温味辛,中医用以祛风散寒、理气止痛。对冠心病、气管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经药理、临床证明,山鸡根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山鸡椒果实、种子、叶的化学成分国内外早已有文献报道。但山鸡椒根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根部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从乙醚提取物中得到一白色结晶性粉末(C_1),经物理、化学及四大光谱鉴定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该成分系首次从山鸡椒根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5.
麻疯树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戟科麻疯树属植物由于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根、苹、叶、种子均呵入药,在民间应用广泛。该属植物野生部分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等地。研究表明该属植物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HIV、抑菌、杀虫、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麻疯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20,(1)
安息香属隶属于野茉莉科,其属下植物多含有香脂酸类、木脂素类及三萜类等成分,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安息香为其属内代表性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安息香属植物具有促进血脑屏障通透性、抗脑缺血缺氧、脑保护、抗炎解热、促进雌激素合成等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安息香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可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瑞香属植物药用资源丰富,在我国应用广泛,历史悠久,大多以全草、地上部分或根入药,生物活性强,近年来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更好的对该属植物进行研究及开发利用,通过仔细查阅国内外各大数据库,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瑞香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瑞香属植物中主要含有香豆素类、黄酮及双黄酮类、萜类、木脂素类等多种成分,最新发现100余种化学成分,并详细介绍了其化学结构。最新药理研究成果证实该属植物具有高效的抗HIV、抗肿瘤、抗炎抑菌、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为明确其药效成分以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鸡椒治疗冠心病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山鸡椒含有80种以上化学成分,其中所含的黄樟素有致癌作用。为了保障用药安全,本文对山鸡椒果实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经化学分离、鉴定、药理筛选和临床验证,得到治疗冠心病的有效化学成分—柠檬醛。以柠檬醛作为治疗冠心病的新药,可避免山鸡椒挥发油中其它有害成分对人体的毒付作用,为寻找新药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合欢属植物中含有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甾醇类、木脂素、鞣质等主要化学成分.合欢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生育、驱虫、抗肿瘤和细胞毒等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三宝木属Trigonostemon sp.植物隶属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全世界约有50种,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0种,主产于海南、云南以及广西等南部省区。植物化学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萜类和生物碱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细胞毒、抗病毒、抗菌以及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综述了近十年国内外三宝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The dried root of Litsea cubeba (Lour.) Pers. (Family Lauraceae) has long been used as a folk remed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Dai Ethnopharm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ic diseas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im of the stud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reventive efficacy of Litsea cubeba root i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using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CFA) induced arthritis (AA) in rat model.

Materials and methods

Arthritis was induced in male Wistar rats by immunization with CFA. Ethanol extract (EELC) and water extract (WELC) of Litsea cubeba root both at 50 mg/kg and 200 mg/kg were orally administered from a day after the induction of arthritis. Paw swelling, arthritic score, body weight growth rate, index of thymus and spleen were observed, and the production of TNF-α, IL-1β, IL-6 and IL-10 in serum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nflammatory enzymes like cyclooxygenase and lipoxygenase were also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oreover,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ankle joint were analyzed in AA rats.

Results

Both EELC and WELC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paw swelling and arthritic score, increased the loss in body weight and decreased the index of thymus. Histopathological improvement in joint architecture was also observed in EELC, WELC-treated AA rat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and 5-lipoxygenase (5-LOX) were decreased on treatment with EELC and WELC. Furthermore, the overproduction of TNF-α, IL-1β and IL-6 were remarkably attenuated in serum of all Litsea cubeba-treated rats, however, IL-10 was markedly increased at doses of 50 mg/kg of EELC and WELC.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tract of Litsea cubeba root significantly attenuates adjuvant arthritis in rats by decreasing the levels of TNF-α, IL-1β and IL-6 and increasing of IL-10 in serum as well as down-regulate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enzymes such as COX-2 and 5-LOX. This suggests that Litsea cubeba root might be used as a therapeutic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arthritis.  相似文献   

12.
朱砂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近10年朱砂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介绍。朱砂根中含有三萜皂苷、香豆素类、挥发油、酚类、醌类、强心苷、氨基酸、糖类等多种化合物。其有效成分除能够止咳平喘、抗炎抗菌外,具有抗肿瘤活性,抗生育、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压、收缩子宫、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等多方面作用。朱砂根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表明朱砂根对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降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药代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香是一味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降香具有舒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降香作为一种具有深入开发潜力的特色中药,常与其他中药配伍用于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治疗.该文将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降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体内代谢过程及配伍应用方面的研究报道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综述,旨在为降香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丫蕊花Ypsilandra thibetica是百合科丫蕊花属植物,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等功效,主治瘰疬,小便不利等症,在民间应用较广泛。化学研究显示,甾体皂苷是丫蕊花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据作者统计,到目前为止从丫蕊花中共报道了51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包括螺甾烷和呋甾烷2种主要类型;药理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丫蕊花具有抗肿瘤、缩宫止血及抗菌作用,尤其对多种妇科出血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该文对国内外有关丫蕊花的植物学研究、品种鉴定、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分析了丫蕊花作为中药重楼资源替代品的优势,同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为今后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15版《中国药典》项目——豆豉姜的质量标准增订工作的一部分,本研究对豆豉姜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色谱技术分离得到了7个异喹啉生物碱,并通过MS,1D和2D NMR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相比对等方法,分别鉴定为(+)-去甲波尔定(1)、(+)-波尔定(2)、(+)-瑞枯灵(3)、(+)-六驳碱(4)、(+)-异波尔定(5)、(+)-N-甲基六驳碱(6)、小檗碱(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本属中分离得到。利用BV-2和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化合物1,2,5和7显示中度至微弱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苦苣菜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图书数据库平台查阅国内外有关苦苣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报道.对菊科苦苣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的内容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苦苣菜属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研究主要集中在倍半萜内酯及其苷类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上,该属一些植物已作为保健食品.作者对近20年国内外报道该属成分的化学结构、主要生物活性及其在植物中的分布进行了归纳,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面总结近几十年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白花蛇舌草临床应用及合理开发提供比较全面的参考依据。系统查阅中国知网、万方、PubMed、SpringerLink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集白花蛇舌草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文献,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形成综述。目前为止,该植物中已经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黄酮类、蒽醌类、甾醇类等,其中萜类主要有三萜类和环烯醚萜类。药理研究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最主要的活性是抗癌、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白花蛇舌草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尤其对食道癌,乳腺疾病作用明显,其主要活性部位为水提物和醇提物,主要有效成分为萜类等成分。本论文数据全面详实可靠,为进一步开展该植物的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虎眼万年青的形态特征、药理作用和生物繁殖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文献整理.查阅CNKI等期刊数据库近些年有关虎眼万年青的形态特征、药理作用和生物繁殖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献24篇,并对其进行汇总和分析.介绍了虎眼万年青的原植物形态、生物学特征及采收条件等研究情况;及虎眼万年青具有的增强免疫力、抗肝癌和肝损伤及抗炎等药理作用.总结了虎眼万年青生物繁殖的经典繁殖方法和组织培养法.目前对于虎眼万年青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因而作者在其药理作用和生物繁殖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龙眼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龙眼肉药材的研究近况。 方法: 通过检索近几年的国内及国外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有关龙眼肉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结果与结论: 龙眼肉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为龙眼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