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检测36例肝炎后肝硬变及37例肝细胞癌患者,HBsAg阳性肝硬变组血清Fe均值明显高于HBsAg阴性肝硬变组(P>0.01)。两组Cu、Zn相差均无显著意义(P>0.05)。HBsAg阳性和阴性囊细胞癌患者两组Fe、Cu、Zn相差无显著意义(P>0.05)。8例HBsAg阳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Fe、Cu、Zn与其癌旁组织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N,PCⅢ,Ⅳ-C及PL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肝病患者99例,其中慢性HBV感染30例,肝硬变40例,肝癌29例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研究.血清LN,PCⅢ及Ⅳ-C含量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清PLD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结果肝硬变及肝癌患者血清LN,PCⅢ,Ⅳ-C,PL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慢性HBV感染织(P均<0.01),慢性HBV感染织PCⅢ也较正常组为高(P<0.01),肝硬变患者血清PCⅢ,Ⅳ-C含量较肝癌组增高(P<0.05).肝硬变组各指标单项检测阳性率为PCⅢ>LN>Ⅳ-C>PLD,联合检测以PCⅢ+LN阳性率为高.肝硬变、肝癌与HBV感染单项指标检测结果存在部分重叠.结论LN,PC-Ⅲ,Ⅳ-C及PLD检测有助于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慢性HBV感染的趋势判断;PCⅢ+LN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硬变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米力农组(38例)、洋地黄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米力农组用米力农(10nag+生理盐水250m1)5-10mg·kg^-1·min。静滴;洋地黄组口服洋地黄(地高辛0.125--0.25mg/d);对照组仅口服和静注利尿剂和安慰剂,疗程均为10d。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并做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米力农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9.47%,洋地黄组为81.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米力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6.67%)(P〈O.05)。两治疗组治疗后,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有明显改善。结论米力农与洋地黄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1993年6月以来对住院的肝硬变患者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空腹血清胃泌素的测定,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肝硬变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7±13.9岁,患者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及影像检查诊断为肝硬变,其中血吸虫性肝硬变6例,肝炎后肝硬变13例,酒精性肝硬变5例,淤血性肝硬变3例,不明原因肝硬变4例,按Child分级、Child B和Child C组共21例,Child A组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49例,其中男39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0±19.9岁。患者均经内镜确诊,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胃溃疡12例,复合溃疡6例,因溃疡病出血住院者44例。对照组43人,为健康体检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研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冠心病患者62例,将其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2例,将其做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受检人员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检测值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检测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值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值变化情况,依此选择合理干预措施才可阻止病情进展,对改善患者预后及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治疗肝纤维化8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肝炎肝硬变患者均为我院1998年10月~2000年1月收治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复方丹参与黄芪组(以下简称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均相似,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人员52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两组受检人员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密度等检测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人员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检测值变化能够反应出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根据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密度检测值变化可判断患者预后,因此,血液检测指标对冠心病发生、发展、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IgA型内毒素抗体与各型肝炎的关系,我们采用EIA法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变、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患者各10例血清进行了IgA型内毒素抗体浓度的检测(均呈HBV-M阳性)。结果如下:慢性重型肝炎组、肝硬变组和慢性肝炎组阳性率分别为70%、60%和30%,急性肝炎组和正常人组一样均为0%。慢性重型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和正常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7,(6)
目的探讨洋地黄药物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再灌注治疗后2 h给予洋地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再灌注治疗后3 d给予洋地黄药物治疗,持续用药2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射血分数(EF)、动脉收缩压(SB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观察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R、EF、SBP与LVED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洋地黄药物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效提高近期疗效,全面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期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使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对照组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给予安慰剂。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B型利钠肽(BNP)及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定量评估心功能。结果经1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后BNP、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可改善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时内源性肽类激素发生明显改变,并对机体产生诸多影响.由于肝硬变患者常出现门脉高压和钠水潴留等并发症,因此研究肝硬变时肽类激素的变化及其对门脉、内脏及全身性血液循环的影响颇受关注.为此我们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MT)、P物质(SP)、精氨酸加压素(AVP)、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M)和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和甘丙素(GA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肽类激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变时血流动力学异常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肝硬变组283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患者应用血清透明反酸(hyalurorucacid,HA)浓度的变化,来观察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并同时观察HA与肝功能(PUgh分类)的变化的关系,以探讨该 实验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且对象101例肝硬变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70例,女31例,年龄21岁~89岁.上述患者均根据病史,肝功能、B超或Ch,内镜确诊其中肝炎后肝硬变64例,血吸虫肝硬变问例,酒精性肝硬变10例,不明原因肝硬变10例对照组(非肝病 组)40例,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28岁~60岁回.Z方法①受试患者均空腹抽血测定血清HA,HA的定…  相似文献   

13.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8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48例,仅给洋地黄、利尿利和血管扩张剂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和90%;对照组为29.1%和68.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排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是辅助治疗CHF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我科近五年收治肝硬变患者50例,其中活动期肝硬变35例,静止期肝硬变15例,分别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RAA系统)的含量,探讨肝硬变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机制。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组50例均为1994~1998年收治的肝硬变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23~78岁,平均51岁。活动期肝硬变35例,其中有腹水者25例,伴少尿、低血钠、低尿钠23例,2例  相似文献   

15.
腹水是中晚期肝硬变的主要表现,亦是影响肝硬变病员生活质量乃至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颇为棘手。我们用自拟攻补兼施方联合大剂量安体舒通治疗肝硬变重度腹水30例,与同期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患者对照,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1991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重度腹水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71岁,平均4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肝功能均异常,B超测量腹水均为重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透明质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及合并腹膜炎时SIL-2R与HA的变化及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7例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及32例肝炎后肝硬变合并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HA,用ELISA法测定SIL-2R,然后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肝硬变失代偿期SIL-2R,HA与对照组比较P均<0.001;②肝硬变合并细菌性腹膜炎组SIL-2R,ILA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01;③肝硬变合并腹膜炎组SIL-2R与HA与无腹膜炎组比较P均<0.05;④肝硬变失代偿与腹膜炎两组SIL-2R与HA均正相关.结论肝炎后肝硬变患者的纤维化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免疫功能下降易合并感染,感染后促进纤维化的发展,预防感染则可防止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95年1月~1998年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变腹水患者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1993年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第5届学术交流会制定的肝硬变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腹部B超检查,部分病例经腹部CT检查证实。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男47例,女17例,年龄25~72岁,平均45.5岁;病程3月~14年,平均4.8年;初次腹水者28例,2次以上腹水者36例;属肝炎后肝硬变者55例,酒精性肝硬变者5例,血吸虫性肝硬变者4例。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22~70岁,平均44岁;病程3月~13年,平均4.5年;初次腹水者23例,2次以上腹水者27例;属肝炎后肝硬变者42例,酒精性肝硬变者4例,血吸虫性肝硬变者4例。两组资料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肝疏胶囊治疗肝硬变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25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连续序贯奇偶取例,随机分组,设肝疏胶囊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辨证论治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两组均为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17例;年龄18~65岁,病程半年~15年;肝炎后肝硬变患者18例,混合性肝硬变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接受胃镜检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胃镜检查前、中、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体温(T)、脉搏(P)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受检时Sp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受检后即刻的SBP、DBP及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控制胃溃疡患者胃镜检查时、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受检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活动性肝硬变47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6年3月~1998年3月我们共收治因病毒性肝炎所致活动性肝硬变患者93例,诊断均符合1990年上海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丹参组47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均相似,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93例患者均采用传统保肝、支持、对症等治疗方法,药用葡萄糖、肌苷、能量合剂、维生素K_1、维生素C、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