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及临床改善。方法选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行血液透析(HD)串联血液灌流(HP)治疗设为HD+HP组,行常规血透设为HD组。分别测定两种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TⅡ)、肾素活性(PRA)水平。观察灌流后患者高血压改善情况。结果1)HD+HP组治疗后PRA升高(P〈0.05);ET、NO均显著下降(P〈0.01);ATⅡ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HD组治疗后PRA、ATⅡ均显著升高(P〈0.01);而NO显著下降(P〈0.01);ET略微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血透可以引起PRA、ATⅡ缩血管物质的水平升高,起扩张血管作用的NO下降,与患者透析后血压升高有一定联系。而行HD+HP治疗可降低ET、ATⅡ水平,且NO下降程度相对小,故能改善透析后高血压情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Endothelin-1,ET-1)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出血后的变化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硬化患出血时及出血后血浆ET-1的变化,用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法测定肝硬化患出血时及出血后血清NO的变化。结果: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时及出血后血清NO及血浆ET-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血清NO及血浆ET-1水平高于出血时患(P<0.05)且与肝功能损害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对NO及ET-1水平均升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血清NO及血浆ET-1水平升高与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低血压影响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宗玉 《当代医学》2010,16(20):81-8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 56例稳定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行HD、前稀释HDF、后稀释HDF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中每小时治疗末时血压及低血压的次数。结果前稀释HDF组、后稀释HDF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HD组;前稀释HDF组在治疗末的平均动脉血压(MAP)高于后稀释HDF组。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前稀释血液透析效果优于后稀释血液透析滤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原发性低血压的发病机理,检测患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儿茶酚胺、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电解质水平,结果显示原发性低血压组NO、ET水平,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显著高地对照组(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原发性低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与NO、ET、NO/ET,K^ 非常显著相关(P<0.01)。说明血浆NO、ET水平的改变可能参与原发性低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滤过(HF)血液净化方式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24例稳定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4组,行血液透析(HD)、前稀释HDF、后稀释HDF和前稀释HF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中每小时及治疗结束时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及统计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例次。结果:治疗前体重、超滤量、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在4组间无明显差异;前稀释HF组、前稀释HDF组及后稀释HDF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HD组;前稀释HF组、前稀释HDF组、后稀释HDF组在治疗4h时MAP均高于HD组,前稀释HF、前稀释HDF组在治疗5hMAP高于后稀释HDF组。结论:血液滤过及前稀释的血液透析滤过可减少透析治疗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钙通道阻滞剂(CCB)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正常和甘油所致ARF大鼠不同时间血浆CGRP、ET和血清NO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应用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及血浆CGRP,ET和血清NO的影响。结果:甘油所致ARF大鼠血浆CGRP、NO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血浆ET明显升高(P<0.05),氨氯地平治疗组肾损害减轻(P<0.05),CGRP、NO显著升高(P<0.01,P<0.05)而ET明显降低(P<0.05)。结论:CGRP、NO的降低和ET的升高可能参与甘油所致ARF的形成和进展,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GRP、NO和降低ET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瓦皮素(ET)和心钠素(ANP)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尿毒症患者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EPO组及尿毒辣症非透析组,以上3组各自分为高血压组和高血压正常组,另设健康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和ANP水平。结果:所有尿毒症患者血浆ET-1和A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维持血液透析使用EPO组血浆ET-1和ANP水平高于维持特性血液透不使用EPO组(P<0.05);各组中高血压亚组的血压ET-1水平及ET-1/ANP比值均高于其相应的患者的高血压同 浆ET-1水平井高升以及ET-1和ANP比值的增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透析膜、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透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清除。方法聚砜膜血液透析滤过HDF组用放免法测定透析前后内皮素一1(ET一1)、尿素氮(BUN)、肌酐(SCr)乳胶指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等指标。双醋酸膜(FB一130)HD组也用放免法测定透析前后ET—I、BUN、SCr乳胶指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等指标。1个月后复查透析前ET一1等指标。结果聚砜膜HDF组单次透析ET一1血透后低于血透前(P〈0.05),而HD组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聚砜膜HDF组1个月后ET—I均较前有所下降(P〈0.01)。结论HDF可部分清除血透患者血浆中ET—I含量,HDF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维持性血透患者定期进行HDF治疗,能加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48例尿毒症合并胸腔积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分为两组,25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滤过(HDF),2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HD),两组患者均透析2年,观察胸腔积液减少和完全消失所需的治疗时间以及胸腔积液的复发情况;检测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和透析6个月后Cr、BUN、P^3+、iPTH水平与IL-18、IL-6、IL-8、TNF-α水平。结果HDF组患者胸腔积液减少50%和完全消失所需时间明显较HD组短(P〈0.05),HDF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胸腔积液复发例数均明显少于HD组(P〈0.05),HDF组透析前后,Cr、BUN、P^3+、iPTH的清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半年后,血P^3+、iPTH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DF组透析后P^3+、iPTH与HD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半年后,HDF组P^3+、iPTH与透析前比较及与HD组透析前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HDF组透析前后仅IL-6下降差畀有显著性(P〈0.05),透析半年后IL-6、TNF-α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HD透析后IL-18、IL-8、IL-6、TNF-α呈上升趋势,IL-8、IL-6升高与HD组透析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D组透析半年后IL-8与CHD透析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HDF组透析半年后与HD组透析半年后比较IL-6、IL-8、TNF-α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明显缩短尿毒症合并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并降低尿毒症合并胸腔积液的复发水平。  相似文献   

10.
崔龙  胡凤琪  秦永芳  袁海 《海南医学》2013,24(20):2986-298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联合盐酸米多君治疗透析性低血压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例透析低血压患者,HD与HDF各进行10次,每组均加用盐酸米多君.监测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每搏输出量(SV)、及发生低血压的例次,并检测每种透析治疗模式后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HDF+盐酸米多君组治疗后MAP、SV均较同时间点HD+盐酸米多君组显著增加(P<0.05),低血压发生例次显著降低(P<0.05),患者低血压症状评分较前降低.两种模式在治疗前及治疗后HR、Hb、TP、Alb、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联合盐酸米多君较单纯HD加盐酸米多君治疗对透析性低血压的防治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 )伴肺动脉高压 (PH)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 1(ET 1)和血清一氧化氮 (NO)的浓度变化。方法 :31例先心患儿分为中重度PH组 (10例 )、轻度PH组 (11例 )和无PH组(10例 )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4h、2 4h血浆ET 1及血清NO浓度。另选取无心肺疾患的普通住院患儿 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先心伴PH患儿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先心无PH者 (P <0 .0 1) ,而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先心无PH者 (P <0 .0 5 ) ;先心患儿术前血浆ET 1浓度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4 5 1,P <0 .0 5 )。先心患儿术后血浆ET 1明显升高 ,术后 4h最明显 ,术后 2 4h已缓慢下降 ;NO水平则于手术后下降 ,尤其以术后 4h下降最为显著 ,术后 2 4h ,则有所回升 ,以无PH恢复最快。结论 :ET/NO失衡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前、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测定55例HD患者和36例HDF患者HD及HDF前、后血清Leptin水平。结果:HD前、后血清Leptin水平分别为:HD前男(5.02±2.65)μg/L ,女(7.03±4.89)μg/L和HD后男(5.12±3.47)μg/L,女(7.93±3.65)μg/L,两组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HDF前血清Leptin水平为:男(542±3.14)μg/L,女(7.88±338)μg/L,明显高于HDF后:男(3.32±2.71)μg/L,女(5.66±3.21)μg/L(P<0.05)。结论:HD不能有效地清除血清Leptin水平,而HDF可以部分清除血清Lept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治疗慢性肾衰(CRF)贫血中导致高血压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r-HuEPO治疗中出现高血压CRF血液透析贫血患者15例及对照组15例,CRF贫血动物模型,以及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34例患者,应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免法观察用药或透析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NO3)及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 ①CRF贫血患者及贫血鼠用r-HuEPO治疗16周后,红细胞压积(Hct)升高,血压升高,ET-1升高(P<0.01),血浆NO2/NO3下降(P<0.01),而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②在用药16周后,RT- PCR测得实验组大鼠肾皮质及髓质iNOSmRNA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③透析低血压患者透析后NO2/NO3含量增高,ET-1含量减少(P<0.05)。结论:研究表明r-HuEPO导致高血压与iNOSmRNA减少、合成NO减少和ET-1增加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测定54例糖尿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尿素氮(BUN)、甘油三脂等血生化指标.结果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而血浆内皮素水平在有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NO与ET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可影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尿病人血管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缩宫素对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血清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观察3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于注射缩宫素前1 min(T1)、注射后1 min(T2)、注射后5 min(T3)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并分别于肘正中静脉采集外周血4 ml用于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结果与T1时相比,T2时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P0.05),心率显著升高(P0.05),T3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一氧化氮水平(99±57)μmol/ml与T1时一氧化氮水平(149±49)μmol/ml相比显著下降(P0.05);T3时一氧化氮水平(149±46)μmol/ml与T1时一氧化氮水平(149±49)μmol/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内皮素-1水平(104±19)pg/ml与T1时内皮素-1水平(88±21)pg/ml相比显著升高(P0.05);T3时内皮素-1水平(88±19)pg/ml与T1时内皮素-1水平(88±21)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瘤周围注射缩宫素可引起一过性血压降低、心率增加,同时会导致血清中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和内皮素-1浓度一过性升高,提示血清一氧化氮降低和内皮素-1升高可能为血压降低的反射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HD)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DM )水平 ,观察低血压与血浆ADM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6例有慢性低血压的HD患者及 2 1例非低血压的HD患者、 2 0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 .结果 :HD低血压及非低血压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 0 1,P <0 .0 1) ,HD慢性低血压组血浆ADM显著高于非低血压组 (P <0. 0 5 ) ,HD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ADM水平与平均动脉压 (MAP)呈显著负相关 (r =- 0 . 4 4 ,P <0 . 0 1) .结论 :HD患者血浆ADM升高 ,其中慢性低血压的HD患者升高更明显 ,HD慢性低血压患者血浆ADM与MAP显著相关 ,说明血浆ADM参与了HD低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心脏瓣膜钙化患病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方法收集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4例,分为血液透析(HD)组18例、血液滤过(HDF)组18例、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组18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指标变化及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析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与心脏瓣膜钙化的关系。结果 (1)治疗12个月后54例患者中有23例(42.59%)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钙化,3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分别为HD组55.56%,HDF组44.44%,HP+HD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个月后,Ⅰ度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明显高于无钙化组(P<0.05),Ⅱ、Ⅲ度钙化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水平高于无钙化组和Ⅰ度钙化组(P<0.05),Ⅲ度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明显高于Ⅱ度钙化组(P<0.05)。(3)HD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HP+HD组治疗后血钙较治疗前升高,血磷及PTH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和HP+HD组的血磷、PTH水平明显低于HD组(P<0.05);HP+HD组的血磷及PTH水平与HDF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磷血症、高PTH等是心脏瓣膜钙化的高危因素,应用HDF、HP+HD透析方式能较好地清除血磷、PTH等,以HP+HD透析方式尤佳,可降低心脏瓣膜钙化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3组: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滤过组(HDF)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比较对血清iPTH、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清除率以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1)HD+HP组治疗前后血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HP组和HDF组治疗前后血iPTH、IL-6、TNF-α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D+HP组iPTH、IL-6、TNF-α清除率比HDF组高(P<0.05)。(2)HD+HP组、HDF组治疗后骨痛和肌无力、皮肤瘙痒、心绞痛等均明显好转,有效率均优于HD组(P<0.05);HD+HP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HDF组(P<0.05)。(3)患者CRP与IL-6(r=0.554,P<0.01)、TNF-α(r=0.572,P<0.01)及iPTH(r=0.541,P<0.01)呈显著正相关,iPTH与IL-6(r=0.533,P<0.01)、TNF-α(r=0.516,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D+HP可有效清除iPTH、IL-6、TNF-α及CRP,从而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减轻临床症状;HDF亦能有效清除iPTH及IL-6、TNF-α,但清除效果不及HD+HP;HD不能有效清除IL-6、TNF-α、iPTH及CR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前后及透析中血浆内皮素(ET-1)和降钙素(CGRP)含量变化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18例血液透析(HD)中高血压病人和13例HD中无高血压患者分别在透前、透后及透析中测血压和血中ET和CGRP含量,20例健康成年人血中ET-1和CGRP作为对照。结果HD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HD高血压患者ET-1含量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血透后 ET-1比血透前明显减少(P<0.01),ET-1含量与血压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3=0.607,r0=0.587,P<0.01)。HD患者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D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之间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组的血压升高与CGRP含量下降呈明显负相关(r3=-0.73,r0=-0.69,P<0.01)非高血压组血压变化与CGRP下降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3=0.19,r0=0.16,P>0.05)。结论 ET-1和CGRP平衡破坏是HD患者透析中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