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居民对高血压、高血脂的认知水平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居民对高血压、高血脂的认知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四城市及两大企业37070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对正常血压值的调整认知率为50.4%;70.1%的人认为40岁以上人应每年常规检查血脂;对高血压、高血脂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认识不足。35岁以上人群中有53.5%在两年内测量过血压,成人高血脂检查率为19.7%。结论 居民高血压、高血脂意识薄弱,采取的高血压、高血脂预防控制措施少,对高血压、高血脂的认知尚处于贫乏状态。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居民高血压高血脂意识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居民对高血压高血脂的意识,为高血压、高血脂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有代表性的30个县区,对7 482名年龄在15~6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45%的居民从未测量过血压,确诊的高血压病人中有21.22%确诊后没有定期测量血压,仅有66.17%的病人按照医生的指导规律服药;67.80%的居民从未测量过血脂,农村达到82.16%。51.40%的高血脂患者控制血脂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在城市和农村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药物治疗方面,城市高血压患者服药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而高血脂患者服药的比例相接近;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城市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采取各种控制措施的比例均高于农村。结论浙江省居民对高血压高血脂的预防控制认知不足,忽略高血压高血脂的非药物治疗。因此在高血压高血脂预防控制中,要加强宣传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高血脂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尤其提高农村居民高血压高血脂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2002年调查样本人群中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措施(血压、血脂、乳腺和宫颈细胞的定期检测)情况。方法使用8个指标,利用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不同类别人群高血压、高血脂对健康的影响,对目标人群定期每年测量血压、血脂及临床乳腺检查和宫颈细胞涂片检查的情况。结果调查人群对高血压、高血脂对健康影响的正确认识比例很低,仅占22%和5%。虽然知道应该定期测量血压、血脂,但实际得到测量的比例低于人们的认识。对乳腺癌筛查的目标人群应该是50岁以上人群,但是不同年龄女性乳腺临床检查的比例显示,50岁以上女性临床乳腺检查的比例低于年轻女性。结果还显示教育水平高、白领阶层、东部地区人群接受这些筛查试验的比例高于教育水平低、蓝领阶层以及在西部地区的人群。同时是否享受医疗保险,以及享受的医疗保险类别都与调查人群得到的二级预防服务的比例有关。结论筛查是重要的二级预防措施,在降低疾病的严重性和并发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样本人群接受四类筛查的现状描述,表明除血压测量外,接受筛查的比例都不高,不同地区、教育、职业和享受医疗保险的类别的人群,在接受筛查的比例有明显的差异。其次调查还显示有关筛查的目标人群定位不清,需要改进筛查政策,以指导筛查工作的执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企业104670名职工高血脂、肝功异常、高血压及无症状脂肪肝等疾病患病情况,研究年龄及高血脂对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患病情况的影响;获取有关健康的重要信息,提高职工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法检测104670名职工空腹时的血脂、肝功,并检查脂肪肝及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高血脂组与正常血脂组在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高血脂、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等疾病患病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上升,其中45~6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疾病与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发生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组的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患病情况高于正常血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增长是患高血脂、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脂可增加高血压、肝功异常、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高校教职工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和2014年某高校参加体检的教职工作为对象,重点对健康体检结果中的血压、血糖、血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高血脂和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43.19%和22.08%,明显高于2005年的14.41%和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5年和2014年高血糖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校教职工血压、血糖、血脂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高血压和高血脂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检出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应加强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健康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情况,方法:对1998年四川大学1851名30岁以上职教职工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及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12.64%、27.12%、3.13%,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高血糖检出率两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教研人员,干部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高于工人,高血糖检出率职业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高校教职工中常见、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体检,以促进预防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血脂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收治的患者(共90例)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分为高血脂组和对照组。并应用GELOGIQE9型彩色诊断仪进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查。结果:高血压组IMT增厚或斑块出现情况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高血脂组IMT增厚或斑块出现情况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和高血脂确为IMT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高危因素,提示我们应密切关注自身血压达标情况和血脂情况,定期体检,将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病风险将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高血压提出建议。方法随机选择血压控制稳定者与血压控制不稳定者各150例,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有家族史、盐摄入量高、并发高血脂和与发现高血压时BMI增加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是危险因素;知晓高血压危害、经常测量血压、食用低钠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睡眠质量好、规律服药和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是保护因素。结论血压控制与高血压家族史、盐摄取量、血脂、生活行为、遵医行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16例。对照组单独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比较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与血压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药,可调节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血压、血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何志春  荆强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30-1730
高血压和高血脂不但同为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高血压病患者较血压正常者更易患高脂血症,这反映血压与血脂间有某种内在联系。降压药对血脂代谢的不良影响,增加了冠心病的危险性,可抵消降压产生的益处,故近年来这一问题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昆明市郊农村70岁以上生活完全自理的老年人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的测定,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以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为检测对象,共105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常规等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本组老年人中少有肥胖,低体重者占31.4%,高血压为38.1%,高血脂为19.1%,高血糖为16.2%.结论 农村老年人体重过低仍占很大比例;正常体重和低体重情况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仍有较高患病率.提示农村老年人营养不良与慢性病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医学院校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院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与其它心脑血管病危险的关系,为有效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对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Holloway的脑血管病循证医学达标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参照国家指南标准,经治疗后血压达标率为45%,55%的患者治疗后未达到目标血压;高血脂治疗达标率仅为5.2%,94.8%的患者经过治疗血脂仍超标;高血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其它心脑血管病危险,其排列顺序为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不能有效降低血压的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明显高于有效降压组,尤其显著高于血压降至理想组。结论 有效降血压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应严格按相关指南防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与部分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GLU)、年龄、吸烟及饮酒问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居民400名,现场测量血压按是否患高血压分组。测定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脂、血糖、身高、体重,询问家庭年收入、年龄、吸烟及饮酒情况。结果(1)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年龄、肥胖情况f体重指数、腰围、臂围、臀围)、血脂(总脂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血糖间均有差异。高血压组年龄、肥胖情况、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及血糖均大于正常血压组,而低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小于正常血压组。(2)年龄、体重指数、血魔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1)高血压与多种心血管病发病因素存在相关联系。(2)控制体重可能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昆明市郊农村70岁以上生活完全自理的老年人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的测定.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方法以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为检测对象,共105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常规等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本组老年人中少有肥胖,低体重者占31.4%,高血压为38.1%,高血脂为19.1%,高血糖为16.2%。结论农村老年人体重过低仍占很大比例;正常体重和低体重情况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仍有较高患病率。提示农村老年人营养不良与慢性病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戴维靖  倪淮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74-2476
目的:探讨中学生肥胖症的血脂、血压水平,以及体块指数、血脂与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淮安地区9 987例11~18岁中学生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体块指数,分析其与血压的关系,并将其中117例肥胖自愿者及4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肥胖自愿者分为两组,分别测量血脂水平,比较两组血压的差异。结果:肥胖中学生血脂、血压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中学生(P<0.01),男女肥胖症中学生血脂、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块指数、血脂与血压均有显著相关性,其收缩压相关性高于舒张压。结论:肥胖症中学生血脂、血压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中学生,且体块指数越高的中学生血脂、血压值越高,提示预防成人高血脂、高血压应从预防中学生肥胖症抓起。  相似文献   

16.
一位退休教师,患糖尿病十多年,近日感觉头昏、脚凉,要求复查血糖。我问他查过血脂、血液黏滞度(血黏)吗?他说:“没有,只查血糖就行了。”我给他测量血压后劝她最好一起检查一下。检查结果,空腹血糖7.2毫摩/升,血压136/88毫米汞柱,但血脂、血黏均明显增高。 糖尿病常伴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黏。治疗糖尿病,不能光降低血糖,还要同时控制后三者,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高血压、高血脂主要损害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黏影响重要器官(脑、心、肾)血流量;而高  相似文献   

17.
邢凤歧 《长寿》2011,(4):44
我今年70岁,1998年检查发现患高血压(190/120毫米汞柱)和高脂血症。在医生指导下连服三个月药物,血压、血脂逐渐稳定正常。我从有关报刊杂志上看到,有的高血压、高血脂疾病患者不吃药,只要注意饮食调养和合理运动,也能使血压、血脂降下来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与高血压关系以及在高血脂情况下柯萨奇病毒感染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1430例30岁及以上蒙古族农牧民组成的随机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进行血压测量、危险因素调查及血脂和柯萨奇病毒IgG抗体的检测。用SAS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调整后的OR值及95%CI评价各指标对高血压的危险性。结果 30岁及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3.7%,高血压组的柯萨奇病毒感染率(58.6%)与血压正常组(59.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柯萨奇病毒感染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OR)为1.1(0.864~1.4000),P=0.4394。在血脂正常组,柯萨奇病毒感染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OR)为1.078(0.848~1.369),P=0.5412。在高血脂组,柯萨奇病毒感染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OR)为0.879(0.552~1.398),P=0.5848。结论 在血脂正常或异常情况下,柯萨奇病毒感染与高血压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高血脂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为制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清淡饮食3 d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血脂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分析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根据血脂指标水平将老年人患者分为非高血脂组(80例)和高血脂组(100例),分析高血脂对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结论血脂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各血脂指标在危险水平下时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均高于合适水平和(或)边缘水平的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脂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5.84±0.59)mmol/L,髙于非高血脂组的(5.30±1.03)mmol/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脂组患者血压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高血脂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脂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及E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高血脂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脂可增加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应采取合理饮食、运动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防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植物化合物摄入量与高血脂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围绝经期女性504例,其中247例合并有高脂血症或高血压为病例组,257例无高血脂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为对照组。采用24 h回顾法和调整的膳食频率问卷统计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摄入量,并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的摄入量与血脂、血压的关系。结果调整了研究人群基本信息因素(年龄、BMI、吸烟、饮酒等)和总能量摄入对各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的混杂因素干扰后,发现维生素A、植物甾醇和花色苷与围绝经期女性的血压或血脂相关联,与参照水平相比,第四分位的OR值分别是为3.8、1.56和0.22,并且随着日摄入量的增加,高血压或高血脂的危险度减小,趋势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植物甾醇和花色苷与围绝经期女性血脂血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增加其摄入量可降低高血脂和高血压风险。[营养学报,2020,42(1):3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