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持续幼稚型T波(persistent juvenile pattern T wave),也称“幼年型T波”、“童稚型T波”或“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是一种正常的T波变异。V1-V4导联的T波在婴儿及儿童时期可以倒置,一般成年后转为直立。当正常成人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右胸导联T波倒置,其改变类似于正常儿童或青少年,则将这种心电图现象定义为持续幼稚型T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人右胸导联心电图QRS波和T波形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867名健康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分析QRS波和T波形态。结果右胸导联Q波的发生率与V1导联R波的幅度有密切关系,V1呈QS型、V3R~V5R多数有Q波。V1呈rS型,则R波幅度越小,V3R~V5R出现Q波的机会越大;右胸导联V1→V3R→V5R直立T波出现逐渐减少,倒置T波出现逐渐增多。结论健康人右胸导联心电图V1、V3R~V5R出现Q波和T波倒置不能作为诊断合并右室心肌梗(RVMI)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尖角T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近年来住院病例中发现的23例心电图上出现的尖角T波进行分析。结果V1导联2例,V2导联19例,V3导联1例,V2、V3导联同时出现1例;尖角T波时限平均7.22±1.35m s;尖角T波振幅平均0.38±0.14mV。尖角T波患者中,室间隔缺损11例、房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出口1例、3例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另有1例缺乏超声资料,临床诊断不详。13例患儿行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1周复查心电图,尖角T波消失者12例,减小者1例。结论尖角型T波常见于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患儿。手术修补缺损或封堵术后,圆顶尖角型T波可以减小或消失。  相似文献   

4.
V1导联T波直立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V1导联T波直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50例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造影前后反复多次记录12导联心电图.观察V1导联T波改变及V1导联T波直立在两组中的差异,分析T波直立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V1导联T波直立在A组和B组有显著差异.V1导联T波直立,尤其是新出现的由倒置变直立、TV1﹥TV5(V6)在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76.4%、特异性84.3%.结论 V1导联T波直立在心肌缺血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女性,77岁。因3天内晕厥5次于2002年4月3日就诊我院。入院时在急诊科心电图描记示:交接性心律,可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图略),心率波动于42~48次/分之间。体检:T36.6℃,P45次/分,R20次/分,BP128/60mmHg,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异常搏动,叩诊心界无扩大,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4月4日收住心内科,描记心电图示:V2~V6导联T波倒置,最深达1.7mV,双支不对称;aVR、V1、Ⅲ导联T波直立且宽大,QT间期0.72~0.80s,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无明显的ST段改变。次日描记心电图示:V5、V6导联T波倒置变直立,V2~V4导联T波倒置较前变浅,aVR导联T波由直立变倒置,余大致相似(图略)。心电图诊断:①Niagara瀑布样T波;②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幼稚型T波以右胸导联T波倒置为心电图特征,其属于心电图正常变异,临床上需要与其他一些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病理性情况相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幼稚型T波的定义40岁以下正常成人V1~V4导联同时有2个或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原因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心电学特征,以利于对不同特征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原因识别。对74例由不同原因所致右胸导联T波倒置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T波倒置的分布规律、倒置的深度以及是否同时伴有ST段改变、其它导联的T波倒置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①右室起搏后电张调整性T波呈V1~V2V5~V6,并伴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不伴ST段改变。②急性肺栓塞后TV1~V3倒置往往在发病1~2h后按一定的顺序相继出现,依次为TV1→TV2→TV3→TV4;倒置深度V1>V2>V3>V4,随病情好转,其T波恢复的顺序则相反。③Brugada综合征或Brugada心电图征呈TV1>TV2>TV3伴STV1~V3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及右束支阻滞或类右束支阻滞,R′>R。④妊娠晚期亦表现为TV1~V3倒置,倒置深度V1>V2>V3,与急性肺栓塞后的T波改变类似。结论:不同原因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心电学特征亦异,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对其病因的识别。  相似文献   

8.
正常成人T波在Ⅰ、Ⅱ、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aVL、Ⅲ、V1导联直立或倒置。1991年,Walder和Spodick首先提出了全导联T波倒置(global Twave inversion)这一心电图新概念,他们在连续30000帧心电图中发现100例患者全导联T波倒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QT间期的空间特征及其与T波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描记40名正常人静息时间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间期及T波的幅度。并根据导联的解剖方向重新将肢体导联排列成Ⅰ,-aVR,Ⅱ,aVF,Ⅲ,-aVL,-Ⅰ,aVR,-Ⅱ,-aVF,-Ⅲ,aVL,将胸前导联排列成V1,V2,V3,V4,V5,V6,-V1,-V2,-V3,-V4,-V5,-V6。以分析QT间期的空间特征及其与T波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均在较低幅度的T波上测得最短和最长的QT值,并通常在方向有微小差异的导联(即相邻导联)上测得,而且此导联的T波通常是扁平或是双向的。结论 T波的形态和QT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负性T波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电图前壁导联负性T波,发现两者的差异,提高心电图(ECG)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33例APE患者和67例NSTE-ACS患者的ECG,比较两组ECG的肺性P波、SⅠSⅡSⅢ、SⅠQⅢTⅢ和前壁导联的负性T波。结果肺性P波、SⅠSⅡSⅢ、SⅠQⅢTⅢ是诊断APE的特异性指标,但是敏感性低。APE患者的负性T波通常出现在Ⅱ、Ⅲ、aVF、V1和V2,较少出现在Ⅰ、aVL和V3~V6(P<0.05)。78.8%的APE患者Ⅲ和V1同时出现负性T波,仅有3%的NSTE-ACS患者Ⅲ和V1同时出现负性T波(P<0.01)。结论可以通过ECG前壁导联的负性T波初步鉴别前壁缺血的NSTE-ACS与APE,Ⅲ和V1导联同时出现负性T波高度提示APE。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8岁,运动员。无心脏病病史,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表现为(图1):Ⅰ~Ⅲ、aVF T波轻度倒置,aVRT波直立,V2~V4 ST段抬高,呈拱形,V4~V6 T波深倒置,倒置的T波深度超过5mm,很象演变中的心肌梗死图形。T波动态变化不大,较稳定。体查发现除在  相似文献   

12.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高耸T波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诱发的一过性高耸T波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100例接受平板运动试验者中,12例运动中及运动后发生的一过性巨大高耸T波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运动中发生高耸T波患者中,10例开始于运动中1~8(平均5.17)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3min。高耸T波持续2~6(平均3.8)min。高耸T波出现在V2、V3导联11例(91.7%)、V4导联9例(75%),下壁II、III、aVF导联3例,V1导联1例。T波幅度V2导联1.0~2.3(平均1.55)mV,V3导联0.5~2.0(平均1.52)mV,V4导联0.8~1.6(平均1.0)mV,下壁II、III、aVF导联0.5~0.9(平均0.7)mV,运动中发生心绞痛9例,1例于T波高耸2min时突发心室颤动,经电击复律。分析1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前降支病变8例(66.7%),前降支加右冠状动脉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及三支病变各1例。行PTCA术10例,支架植入术8例。结论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巨大高耸T波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可靠的阳性标准。  相似文献   

13.
巨大倒置T波     
一.巨大倒置T波的定义可以用高尖、对称、双相、低平和倒置等词描述T波的形态。根据振幅不同,倒置的T波分为倒置T波、深倒置T波、巨大倒置T波。在Ⅰ、Ⅱ、aVL、V2~V6这些QRS波主波向上的导联,倒置T波振幅>1.0mV为巨大倒置T波。巨大倒置T波常见于肥厚型心肌病、急性非ST段抬型高心肌  相似文献   

14.
国人微伏级T波电交替试验正常参考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人微伏级T波电交替 (microvoltTwavealternanstest,MTWA)试验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频谱法检测 4 4例健康志愿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 ,分析交替压 (alternansvoltage ,Valt)的大小及其与性别、心率 (HR)的关系。结果  (1)正常中青年国人T波电交替压大小与性别无关 (P >0 0 5 )。 (2 )HR <90 /min时 ,Valt均值 <1 0 μV ,95 %可信区间 0 4 5~ 1 0 2 μV ;90 /min≤HR≤ 110 /min时 ,Valt均值 <1 9μV ,95 %可信区间 1 4 7~ 2 0 8μV ;HR>110 /min时 ,Valt可 >1 9μV ,95 %可信区间 1 5 2~ 2 4 1μV。各组间比较 ,Val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尤以综合导联及胸前导联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3)随心率增加 ,交替压增大 ,心率与综合导联Valt有相关性 (r=0 4 94 ,P <0 0 1)。结论 微伏级T波电交替具有频率依赖性。运动试验方案测定T波电交替 ,正常中青年国人 90 /min≤HR≤ 110 /min时 ,正交导联及综合导联Valt<1 9μV ,胸前导联Valt<2 0 μV。  相似文献   

15.
V1以远的心前导联T波倒置常认为是非特异性的,或认为是青少年T波形态的延续。有报道,在儿童,V1以远的心前导联T波倒置常见。12岁以后,V1导联T波常倒置,V1-V6导联T波常直立。如果一位无明显心脏病的年青人V1以远的心前导联T波仍然倒置,一般认为无临床意义。然而,一种少见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ARVC/D)的心电图特征之一就是V1以远的心前导联,甚至V5、V6导联T波倒置。这一特征诊断ARVC/D的敏感性达87%。如果一位年青人出现左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伴V1以远的心前导联T波倒置,应疑及ARVC/D。因为ARVC/D可引起心律失常性死亡,常具遗传性,因此,ARVC/D的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心电图。结果27例患儿在I、aVL、V5、V6导联出现异常Q波,23例患儿在I、aVL、V5、V6导联出现不同程度ST段下移、28例患儿在I、aVL、V5、V6导联出现不同程度T波倒置,11例有左心室肥大的表现。结论患儿尤其是早期出现心衰的婴幼儿,如果心电图出现I、aVL、V5、V6导联异常Q波和ST段下移、T波倒置及左心室肥大,高度提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5岁,因反复发作心绞痛1周余,于1997年11月27日住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心绞痛、糖尿病、慢性胃炎史,体检:180/82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无抵抗,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空腹血糖9.50mmol/L,胆固醇7.40mmol/L,低密度脂蛋白5.56mmol/L,肾功能正常。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示左心室侧壁灌注减低。常规心电图示V1~V6导联T波倒置,V2~V5的T波呈冠状T伴ST段压低0.05~0.1mV,左心室高电压(图1)。心肌酶学检查:谷丙转氨酶24IU/L、谷草转氨酶24IU/图1 常规体检时心…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男性,30岁。脑外伤术后5天,血钾6.84mmol/L,于1994年1月28日做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分),T波在Ⅱ、Ⅲ、aVF、V4-V6导联呈直立箭头状,双肢略不对称,尤其是V4、V5导联T波尖锐,基底部较窄,T波电压明显高于QRS波电压。该患者如此高尖的T波系高血钾所致,于1994年1月30日死亡(图1)。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6岁,18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住院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及三尖瓣成形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V 1导联Q RS终末小棘波;5年前因心脏扩大、心力衰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入院治疗,心电图V1~V6导联Q RS终末小棘波;心电生理标测记录到心室晚电位;此次入院心电图示V1~...  相似文献   

20.
在正常心电图中T波与主波方向往往相同,但V1T波可以直立、倒置、平坦或双相,既往常认为是非特异性的。本文通过分析健康人群的V1T波形态,发现其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