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婴安全依恋关系与婴儿情绪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安全依恋关系对婴儿情绪情感的影响。方法:定期对观察组96例婴儿母亲进行早期教养知识的指导,并对观察组96例、对照组93例婴儿定期体检、周岁婴儿素质测评及家庭情况调查。结果:两组母婴依恋类型及婴儿情绪情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睡眠习惯、饮食习惯、情绪情感三好婴儿中,母婴安全依恋关系的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家庭教养意见、母亲教养方式、亲子态度、对早期教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父亲对早期教养支持情况等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婴儿情绪与母亲文化程度、职业、孕期疾病、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对早期教养知识了解及早期教养活动的开展情况、父亲对妻子态度、在家时间、对早期教养支持情况等因素相关,影响有显著性。结论:定期对婴儿母亲进行早期教养指导能有效地促进母婴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而母婴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婴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结构类型对幼儿社会生活能力和母亲教养态度的影响及其幼儿社会生活能力和母亲(父母亲)教养态度的相关性. [方法] 以3~6岁母子家庭亲子(母亲和子女)98组和完整家庭亲子(父母和子女)312组为对象,测定了幼儿社会生活能力和父母的教养态度. [结果] ①母子家庭组幼儿全领域和"独立生活能力"等5个分领域的社会生活能力低于完整家庭组(P<0.05~P<0.001).②母子家庭组母亲"保护型","服从型"和"矛盾"的教养态度问题程度高于完整家庭组母亲(P<0.05~P<0.001);③母子家庭组幼儿的全领域和6个分领域的社会生活能力与母亲的"保护型"、"服从型"和"矛盾"的教养态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完整家庭组幼儿社会生活能力与父亲教养态度的相关变量多于母亲. [结论] 母子家庭对幼儿社会生活能力和母亲教养态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慧    张远  朱凌燕  李永进  王军波   《现代预防医学》2021,(2):249-252
目的 探讨影响母亲喂养焦虑情绪的因素,为科学指导产妇预防、缓解喂养焦虑情绪提供依据。方法 以0~1岁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母亲和婴儿的基本信息,《0~1岁婴儿母亲喂养焦虑情绪评价量表》评价母亲的喂养焦虑情绪,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母亲产生喂养焦虑情绪的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喂养焦虑阳性率为45.25%。母亲的文化程度(OR = 0.46, 95%CI: 0.22~0.97)、产检次数 (OR = 0.88, 95%CI: 0.79~0.99)和身高 (OR = 0.95, 95%CI: 0.91~0.99)与喂养焦虑情绪显著相关,但身高对母亲产生喂养焦虑情绪的影响较小。结论 母亲喂养焦虑情况不容乐观,母亲的文化程度和产检次数是影响母亲喂养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婴儿智能发展及其母亲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为完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模式和制定系统化的临床综合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307名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156名)和对照组(151名)。试验组接受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门诊系统保健服务。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和《焦虑抑郁量表》(HADS)测评两组婴儿不同阶段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及母亲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婴儿42天、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的总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42天婴儿母亲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月龄婴儿母亲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阶段两组婴儿母亲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婴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并有助于减少婴儿母亲产后近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3月龄婴儿母亲产后抑郁情绪与婴儿发育水平之间的关联,为控制母亲抑郁情绪发生率的上升,改善家庭养育照护环境,提高婴儿发育水平、促进儿童全面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于2019年1—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和青岛市妇幼保健院招募415例3月龄母婴对,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母亲的抑郁情绪,使用年龄发育与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的3月龄问卷评估小婴儿的发育。结果 3月龄婴儿母亲产后出现抑郁情绪的人数占27.0%(112/415),母亲有抑郁情绪组的婴儿在沟通(CM)、粗大动作(GM)、精细动作(FM)、解决问题(CG)、个人社会(PS) 5个能区发育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1.3%、25.9%、28.6%、31.3%、33.0%)均显著高于母亲无抑郁情绪组(分别为18.8%、10.6%、23.4%、20.8%、25.1%),χ2检验显示沟通、粗大动作、解决问题3个能区发育异常检出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2、15.331、4.958,P<0.05)。控制重要混杂因素后,发现3月龄婴儿母亲的抑郁情绪是婴儿粗大动作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aOR=2.293,95%CI:1.240~4.243,P<0.05]。结论 3月龄婴儿母亲抑郁情绪会增加婴儿大动作能区发育异常的可能性,应在母亲产后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降低母亲抑郁情绪的发生,促进婴儿神经心理行为的早期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1~3岁儿童社会性及情绪问题的发生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社会性和情绪偏离障碍的儿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5个街道的1 036名1~3岁儿童,采用中国城市儿童社会情绪发展量表(CITSEA)、自行设计的1~3岁儿童社会人口学问卷、母亲孕期心理行为方式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等进行调查。结果:南京市城区1~3岁儿童社会性和情绪问题总体检出率为23.4%,不同性别的儿童社会性及情绪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母亲孕期睡眠/饮食质量、孕期胎教方式、母亲产后精神状况、0~6个月是否母乳喂养、是否进行早期教育、父母对儿童教养方式和儿童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态度均对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儿童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对社会性和情绪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焦虑情绪对儿童早期气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孕妇在孕32~34周时进行测试,采用中国4~8个月婴儿气质量表以及自制的婴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对被调查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在6个月时进行气质评定和基本情况调查.按照母亲孕期是否存在焦虑情绪及程度将婴儿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婴儿在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母亲孕期有状态焦虑情绪组的婴儿中,麻烦型和发动缓慢型的比例偏高,且状态焦虑情绪程度越重比例越高(分别为:χ2=10.91,P<0.01;χ2=8.42,P<0.05);而无状态焦虑情绪组的婴儿中,平易型的比例偏高(χ2=7.31,P<0.05).母亲孕期特质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类型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母亲孕期状态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因子中的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心境和持久性得分有影响(t=2.113~5.308,P<0.01或P<0.05);母亲孕期特质焦虑情绪对活动水平、心境和持久性等因子得分有影响(t=-2.339~3.001,P<0.01或P<0.05).结论 母亲孕期焦虑情绪对儿童早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可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周家桥地区2005年出生婴儿及其母亲贫血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为预防婴儿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12月出生的206名婴儿及母亲进行末梢血常规检查及问卷调查,了解贫血发生情况。结果母亲怀孕期贫血44例,其中婴儿贫血13例;母亲怀孕期未患贫血162例,其中婴儿贫血17例(P<0.01),母亲贫血与否对婴儿贫血影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重视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对预防和控制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将有重要的意义;②对于母亲孕期患有缺铁性贫血所出生的婴儿,建议在4月龄左右经医生指导下补充适量铁剂,以有效预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周家桥地区2005年出生婴儿及其母亲贫血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为预防婴儿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12月出生的206名婴儿及母亲进行末梢血常规检查及问卷调查,了解贫血发生情况。结果母亲怀孕期贫血44例,其中婴儿贫血13例;母亲怀孕期未患贫血162例,其中婴儿贫血17例(P〈0.01),母亲贫血与否对婴儿贫血影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重视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对预防和控制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将有重要的意义;②对于母亲孕期患有缺铁性贫血所出生的婴儿,建议在4月龄左右经医生指导下补充适量铁剂,以有效预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早期采用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05年2月~2009年10月出生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0例不给予家长教养方式的干预,实验组210例,我们对家长进行指导,告知其早期教育方式,并做好跟踪随访2年.使用DST量表对两组儿童智力发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儿童经过早期教育,儿童在6个月、12个月、1.5岁和2岁时智力发育均优于对照组儿童,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儿童进行早期教养干预能够促进其智力发育,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婴儿智能发育及产后母亲情绪变化特点,研究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婴儿智能发育及对母亲情绪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选取低出生体重婴儿及其母亲13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指导家庭干预训练,分别在婴儿3、9、18月龄时母亲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母亲情绪评估,同时医务人员对婴儿进行Gesell智能发育评估。结果 9月龄时,在大动作、应物及语言能区,干预组与对照组DQ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2.032、3.266、P<0.05);18月龄时,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应物能、应人能5个能区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3、3.063、2.743、2.828、2.853,P<0.05)。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DQ值进行整体分析发现:5个能区的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粗大动作能区外,其余4个能区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语言能区外,其他4个能区的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9月龄时,干预组母亲S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母亲在3、9、18月龄的SDS、SAS得分均呈递减趋势, 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低出生体重婴儿智能发育,但对改善产后母亲情绪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
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对母子交流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全面发展,探讨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对母婴交流情况的影响。方法:在中山某社区内实施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活动后,对参加项目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母亲与孩子交流的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母亲更擅于与孩子交流,例如在经常主动对孩子说话、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能够多数知道孩子哭闹或不高兴的原因、孩子半岁内能够经常抚摸孩子等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让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促进了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怀柔区0~2岁儿童早期发展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措施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6年7月出生于怀柔区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20人,按照1:1配对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60对.对实验组进行早期发展系统指导,两组均定期监测.并于生后1岁、1.5岁、2岁用进行智能测查. [结果]体格发育主要指标(体重、身长)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儿童血红蛋白在6个月、1岁、1. 5岁和2岁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的患病率在1岁组时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O.05);试验组儿童的母亲拥有较高的育儿知识知晓率;试验组于1岁、1.5和2岁时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O.01). [结论]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婴儿贫血的患病率;早期干预通过改变母亲的知、信、行对子女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婴幼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4.
探讨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特征及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提升幼儿共情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衡水市4所幼儿园288名3~5岁儿童及其母亲参与研究,幼儿完成16个情境故事实验,母亲填写母亲教养方式问卷.结果 随年龄增加,幼儿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能力均提高(F值分别为150.40,104.10,P值均<0.01).放任型、专制型和不一致型教养方式与幼儿共情能力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26,-0.22,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年龄、溺爱型、专制型、不一致型和放任性对幼儿共情能力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73,0.15,-0.17,-0.15,-0.09,P值均<0.05).结论 幼儿共情能力与幼儿年龄和母亲教养方式有关.母亲应避免消极教养方式对幼儿共情能力发展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后母亲情绪与婴儿气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母亲在产后3个月内的抑郁、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的影响。方法选取590名产妇,在产后3d、42d和3个月时以医院用抑郁/焦虑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评价,在3个月时由母亲填写婴儿气质量表评价婴儿的气质情况。结果产后3个月内有抑郁、焦虑情绪母亲的婴儿,其气质为中间偏难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的比例较母亲无抑郁、焦虑情绪的婴儿有明显增高。母亲的抑郁、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因子中的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及注意分散度的变化有影响。婴儿气质类型为中间偏难养型、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的母亲中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母亲的比例也较高。结论产后母亲的抑郁、焦虑情绪对早期婴儿的气质发育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更好促进儿童早期身心的全面发展,探讨以母亲为中心参与婴幼儿保健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方法:在中山某社区内实施促进母亲参与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活动后,采用儿童养育情况母亲问卷对参加项目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以参加《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项目的社区的母亲为实验组,选择另一经济、社会环境相似的社区的母亲为对照组,两组各150例。结果:①实验组家庭的玩具和图画书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在给孩子讲图画书上的故事、带孩子去动物园或游乐场以及带孩子参加培训班等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②实验组母亲表扬孩子的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更能用鼓励的方法教育孩子;③实验组父亲比对照组更能参与对孩子的管教,而且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一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丰富了孩子认知刺激环境,提高了母亲的育儿技能,同时使父亲在育儿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社区保健人员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提高儿童父母利用保健服务的意识,改善儿童父母养育行为,促进儿童早期全面发展。方法:对干预前后及干预地区与对照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利用情况和母亲养育行为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社区和基线调查时比较显示,项目终期儿童母亲利用各种途径获取育儿知识的比例均较高(P<0.04-0.01),项目终期儿童定期体格检查率有显著提高(P<0.01),母亲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所增加(P<0.01)。母亲养育知识态度得分均数高于对照社区和基线调查(P<0.01),母亲教育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社区和基线调查(P<0.00)。结论:社区健康干预提高了项目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能力,增强了母亲利用服务的意识,母亲养育行为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对早期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50例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健康孕妇的新生儿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母亲婴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出生体重异常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为新生儿高危因素,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出生体重异常的发病率不低,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EBPs)关联中的作用,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中文版困难与长处问卷(SDQ)中的困难因子得分分别评估母亲ACEs、母亲教养方式和儿童EBPs,采用Bootstrap检验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  结果  母亲ACEs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呈正相关(r=0.28, P < 0.01)。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与母亲ACEs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0,0.21,0.31),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0,0.20,0.28)(P值均 < 0.01);积极教养方式(民主性)与母亲ACEs和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29,P值均 < 0.01)。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教养方式(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9.13%,7.34%,24.88%,12.05%,26.83%。  结论  教养方式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改善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对减少ACEs母亲子代EPB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于怀柔区并在怀柔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定期体检的新生儿60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人.干预组除常规保健指导外,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健全人格培养的个体化指导,两组均定期随访.在婴儿1~4个月和2岁完成儿童气质量表,2.5~3岁时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t=5.393,P<0.001)、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智力发育指数:t=2.420、神经运动发育指数:t=2.176,均P<0.05)的各项平均分及气质特点(χ2=12.543,P=0.0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的结果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发展,0~2岁是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