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B超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后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后卧床时间的长短对患者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46例肾穿刺活检术后病人分为实验组176例和对照组170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实验组于穿刺点小砂袋压迫,多头腹带包扎,平卧海绵垫床4~6h,卧床12—14h。结果实验组肉眼血尿、肾周血肿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腰背部酸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穿刺术后卧床时间缩短至12—14h是安全可行的,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肝癌动脉栓塞治疗术后不同的卧位对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②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后予以砂袋压迫穿刺点8小时,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根据患者需要予以术侧卧位或半卧位,若术后3小时出现排尿困难者可予半位排尿,24小时后可下床行走;对照组患者砂襞垂直压迫穿刺点8小时,并伸直该肢体,患肢制动,绝对卧床24小时后方可下床活动。③结果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烦躁、腰酸背痛、无食欲、失眠症状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结论术后改变卧位与制动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改良腹带置砂袋与砂袋直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将在我科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Stent)置入术、动脉造影术的38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18例,对术后股动脉穿刺点行"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病人,试验组采用改良的腹带置砂袋压迫穿刺处,对照组采用砂袋压迫穿刺处,砂袋压迫6小时撤除,患肢制动12小时,卧床休息3~4天解除弹力绷带,分别观察术后止血效果及舒适度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分别为2.5%和14.06%,P<0.01,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以及耐受度比较P<0.01,均具有显著差别.结论:使用改良腹带置砂袋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优于砂袋直接压迫,减少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患者卧床体位与制动时间对舒适度、不良反应的影响及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90例行介入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绝对卧床24 h;干预组拔除动脉鞘管后,在术肢制动期间发生排尿困难、腰酸背痛、失眠的患者实施体位干预,采用定时更换术肢体位,按摩腰背部,12 h后下床活动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穿刺处出血情况、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适度增强,床上排尿困难、腰酸背痛、失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鞘管拔除后,在术肢制动期间变换患者体位,缩短术肢制动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压迫止血法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压迫法止血( n=50);观察组采用改良压迫止血法止血( n=50)。观察每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出血量以、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并对患者舒适度与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且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压迫止血法可有效缩短经股动脉介入患者术后穿刺点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血肿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是一种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覃桂成  叶颖  邓秋媚  罗红梅  曾云 《广西医学》2005,27(9):1473-1475
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术(简称BAE)。对于中晚期肺癌无法手术及支气管扩张反复咯血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为防止术后股动脉穿剌处出血,穿刺部位砂袋压迫6~24h。砂袋压迫要到位,唯有平卧位,而平卧位时问过长,患者感觉疲劳、精神紧张、腰酸背痛、全身不适而无法耐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探讨合适的BAE术后股动脉穿刺处砂袋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肾穿刺)是诊断肾脏疾病最可靠的方法,不仅能提供诊断、判断预后,还能指导临床治疗[1].肾穿刺是一项创伤性的检查,术后有可能出现血尿、肾周血肿、动静脉瘘、感染等并发症.为了避免或减少出血并发症,需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常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有传统的人工手法压迫,需于术后采用1.0 kg砂袋压迫穿刺点,加用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患者仰卧平躺,严禁翻身活动和下床,砂袋压迫6h后拆卸,12h后无肉眼血尿可取下多头腹带,24h后方可下床活动.由于长时间绝对卧床和制动,常导致患者出现腰背酸疼、大小便排出困难、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差等不适症状,从而延长了疾病康复时间,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鉴于此,我们对缩短肾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并改变患者制动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苏燕  李淑云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33(4):282-282,28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变换卧位与卧床时间对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对16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照影患者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实验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6小时变换卧位与卧床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尿潴留的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对照组(8.54%),两组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术后6小时变换卧位与卧床时间既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尿潴留的产生,又不增加患者穿刺点出血的机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姜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77-2478
目的:评价在冠脉介入术后,穿刺动脉应用血管封堵器Angio-Seal止血或常规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160例患者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分为两组,A组42例应用Angio-Seal封堵器;B组118例应用常规压迫止血作为对照组。记录加压包扎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加压包扎时间A组0小时,B组(6.65±1.36)小时;卧床时间A组(2.1±0.6)小时,B组(31.4±3.9)小时;并发症A组显著低于B组。结论:Angio-Seal闭合器与手压止血比较明显缩短了卧床时间,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术后舒适度提高,方便了患者及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PRB)后两种卧位对病人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肾穿刺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穿刺点用0.5 kg、10 cm×10 cm沙袋压迫,多头腹带包扎,腹下垫一软枕,俯卧位4 h~6 h,卧床24 h;实验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穿刺点用0.5 kg、10 cm×10 cm沙袋压迫,多头腹带包扎,平卧硬板床4 h~6 h,卧床24 h.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病人舒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脉内成型(PTCA),支架术后卧床时间与早期康复之间关系。方法 选择行急诊PTCA+支架术的A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绝对卧床12h,48h后可在庆边站立;对照组需卧床24h,术后5d才可床边站立。观察两组患者便秘、腰背痛、焦虑、抑郁、穿刺处出血、心绞痛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便秘、腰背疼、术后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穿刺处出血、心绞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行PTCA加支架术的AMI患者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A randomized study of 110 patients undergoing their first diagnostic lumbar puncture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immediate mobilization with 4 hours bed rest on the incidence of post lumbar puncture headach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bile (n = 54) and bed rest (n = 56) groups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 lumbar puncture headache (32% versus 31%, respectively). We conclude that bed rest following lumbar puncture may be an unnecessary imposition on the patient, as well as on nursing staff.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胡诊为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严格卧床制动,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或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结果:经严格卧床制动,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临床症状较轻者有效,对症状严重者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疗效满意。结论:全身免疫力低下及局部抗感染力下降是手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主要因素。经严格卧床制动,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或行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术,可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后椎间隙感染应重在预防,尽最大努力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行髂内动脉栓塞术,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成功止血,术后加强护理,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绝对卧床24~48h,穿刺侧下肢制动24h,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及加强会阴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床上排尿训练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尿潴留及穿刺处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床上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术后穿刺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处出血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床上排尿训练可有效减少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尿潴留及穿刺处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制辅助定位穿刺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单一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其中病变位于L4/5节段者60例,L5/S1者60例.将L4/5节段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将L5/S1节段患者随机分为C组与D组,各30例.4组均行PELD,其中A组与C组采用自制装置进行靶向穿刺置管,B组与D组采用常规经椎间孔入路技术进行穿刺置管.比较A、B两组和C、D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定位穿刺时间、置管时间以及手术透视次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A组与C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定位穿刺时间、置管时间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分别优于B组与D组(P<0.05).结论 在PELD术中采用自制辅助装置能有效辅助行穿刺置管,有更高的穿刺效率,并降低术者和患者接受透视辐射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4 h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A组,43例)和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组(B组,57例),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24 h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局部血肿、切口出血、尿潴留、失眠、肢体及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而动脉痉挛或闭塞的发生率高于B组(P < 0.05~P < 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较股动脉途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上肢骨折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肢骨折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芬太尼组)、C组(对照组),A组帕瑞昔布钠40 mg、B组芬太尼1μg/kg分别静脉注射,C组不给予任何药物,10 min后常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T0(入手术室时)、T1(麻醉后10 min)、T2(切皮时)、T3(手术30 min)患者单相动作电位(MAP)与心率(HR),采用VAS评分评价T4(术后2 h)、T5(术后4 h)、T6(术后8 h)、T7(术后12 h)患者静息与活动时疼痛程度。结果三组患者入手术室时MA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A、B组的MAP与HR明显低于C组(P〈0.01),T2、T3时A组的MAP与HR低于B组(P〈0.05或P〈0.01),术后T4~T7A组静息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T5~T7A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T5~T7A组静息时VAS评分低于B组(P〈0.05),T6、T7A组活动时VAS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给药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可减轻术中心血管反应,缓解患者术中、术后疼痛反应,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组(n=80,行股动脉穿刺);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术后出血、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穿刺组介入成功率为90.0%低于股动脉穿刺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穿刺组有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桡动脉穿刺组患者出血、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桡动脉穿刺组术后烦躁失眠、尿潴留、穿刺侧肢体疼痛、局部皮肤损伤、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创伤小、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对心脏形态的影响及其用四肢加压套带和下体负压的拮抗作用 .方法 自愿接受试验的健康男性青年 18名 ,年龄 19~ 2 5 (平均 2 2 .6 )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 ,套带组和下体负压组 ,进行 2 1d6°头低位卧床试验 .对照组卧床中不用任何对抗措施 ;套带组卧床期间每日 0 8∶ 30~2 0∶ 30 ,四肢戴加压套带 ,压力维持在 5 .3k Pa;下体负压组卧床期间第 1wk和最后 1wk每日 15 :0 0使用 1h下体负压裤 ,压力维持在 - 4k Pa.所有组均分别于卧床前 1d和卧床结束后 1d摄取 X线胸片各 1张 ,测量胸廊横径、心脏横径、长径和宽径 ,并计算反映心脏形态大小的心胸比和心脏面积 .结果 对照组心脏横径减少 0 .5 4cm,心胸比减少 0 .0 2 4,心脏面积减少 9cm2 ,前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 .0 5 ) ;套带组分别减少 0 .5 0 cm,0 .0 2 1和 1.9cm2 ,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下体负压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 (P>0 .0 5 ) .结论 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心脏形态有明显的影响 ,而四肢加压套带和下体负压均可拮抗失重对心脏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