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SDS-PAGE和 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蛋白质和泡球蚴总蛋白表达谱。结果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 kDa处,囊壁的蛋白质浓集在72 kDa、26 kDa和17 kDa 处,囊液的蛋白浓集在72 kDa、43~55 kDa、26 kDa和17 kDa;泡球蚴总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 kDa、55~72 kDa和26 kDa处。结论 不同地区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不同亚种泡球蚴原头节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鸟枪法分析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囊液蛋白(hydatid cyst fluid protein,HCFP)组分,寻找其中具有潜在调控免疫失调性疾病功能的活性组分。方法 无菌收集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肝囊肿中的细粒棘球蚴囊液,采用鸟枪法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采用MaxQuant 1.6.1.0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对已鉴定的蛋白质从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结果 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的细粒棘球蚴囊液蛋白条带相对分子量为25~70 kDa,质谱分析共获得37个蛋白,其中已鉴定蛋白32种、未知蛋白5种。已初步发现至少有4种蛋白具有潜在调节免疫失调性疾病作用,即抗原B、谷胱甘肽S⁃转移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和苹果酸脱氢酶。GO富集分析显示,已鉴定蛋白具有149种分子功能,参与341种生物学过程。结论 细粒棘球蚴囊液蛋白成分复杂多样,从已知蛋白中初步筛选出4种与调节免疫失调性疾病潜在相关的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细粒棘球蚴囊壁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后的病理改变。方法 采集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较好的细粒棘球蚴30个。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等分为3组,每组10个包囊。对照组,用普通诊断超声照射2 min。处理组1和处理组2分别用150 W和250 W声功率对细粒棘球蚴包囊进行沿囊壁多层面的环形扫描,层面间距为5 mm,扫描速度为3 mm/s,照射时间2~10 min(根据包囊大小)。取出照射后先肉眼观察细粒棘球蚴包囊大体改变,后取囊壁组织分别制作病理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观察其病理改变。 结果 HIFU(250 W)辐照后,细粒棘球蚴包囊剪开处内囊壁立即发生卷曲,剥离出的内囊颜色变白、变硬、透光度降低。病理切片显示,HIFU辐照后细粒棘球蚴的内囊壁上角皮层与生发层大部分发生分离。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IFU辐照后细粒棘球蚴的角皮层纤维纹理明显改变,生发层细胞发生裂解性破坏。 结论 HIFU沿细粒棘球蚴囊壁的多层面的环形照射可明显损害细粒棘球蚴囊壁。  相似文献   

4.
细粒棘球绦虫合胞体结构与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虎 《地方病通报》1998,13(3):34-36
在1990 ̄1997年对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细粒棘球蚴囊壁,生发囊壁和原头节的超微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发现合胞体结构不仅是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皮层的主要结构,而且是成虫和原头节内部器官形成的基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保护虫体,吸收和输送营养物质,参与代谢活动、维持渗透压平衡和虫体稳定,有助于虫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对转换宿主完成生活史也十分重要。作认为对细粒棘球绦虫合胞体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照射棘球蚴包囊后囊液、囊壁、包囊周围肝组织温度和原头蚴死亡率,了解HIFU处理后不同部位的升温效应,探索HIFU杀伤棘球蚴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集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较好,直径介于10mm到45mm之间的包囊42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分组,对照组用普通超声照射,实验组用200W声功率HIFU直线扫描的方法照射,照射时间分别为2min,4min,6min,8min,10min。照射后立即测定囊液、囊壁、距包囊5mm部位肝组织的温度。抽取囊液、涂片,经台盼兰染色后计数原头蚴的死亡率。结果HIFU照射后,棘球蚴囊壁、囊液、包囊周围肝组织的温度均有升高,其中囊壁的温度升高最为明显,且与囊液、包囊周围肝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囊液中的原头蚴死亡率增加。结论HIFU照射使棘球蚴包囊的囊壁产生明显的升温效应,HIFU照射对原头蚴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铁蛋白(ferritin)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表达、纯化该重组蛋白,初步研究其免疫反应。方法将细粒棘球蚴铁蛋白基因亚克隆于表达载体pGEX-6p-1,转化重组体到大肠杆菌B121中,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表达;用SD争PAGE和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鉴定,用切胶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Western-blot对该蛋白的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重组铁蛋白与GST以融合表达的形式在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不可溶性的包涵体,蛋白分子量约为42kD。融合蛋白Egferritin/GST能被细粒棘球蚴免疫的家兔血清和特异性小鼠抗血清所识别,同时特异性小鼠抗血清可识别天然抗原囊液、原头蚴可溶性蛋白中约19kD的蛋白条带。结论成功地表达细粒棘球蚴重组铁蛋白,并且该蛋白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细粒棘球蚴体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及其促血管生成因子转录水平,初步探讨细粒棘球蚴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将继发感染小鼠体内的细粒棘球蚴体外培养后的上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其成管现象并用NIH Image J软件的Angiogenesis模块进行分析。同时,在细粒棘球蚴基因组中寻找同宿主(小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B1,HMGB1)的同源蛋白,并对其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鼠源细粒棘球蚴囊培养上清能显著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成管(F=73.03,P0.001),在细粒棘球蚴囊壁和原头节中存在小鼠MMP-9和HMGB1同源蛋白的表达,且MMP-9在原头节中的转录水平高于棘球蚴囊(t=-11.65,P0.001),而HMGB1在棘球蚴囊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原头节(t=6.43,P=0.003)。结论细粒棘球蚴囊培养上清可能含有促进血管生成的虫源分子,但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绵羊肝脏和肺脏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为虫体生长、发育调控特异性蛋白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寄生于绵羊肝脏与肺脏棘球蚴原头节蛋白质样本进行 SDS-PAGE 分析后,利用iTRAQ和液相色谱法以及串联质谱分析(LC-MS/MS)寄生于绵羊肝脏和肺脏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蛋白质表达谱,通过Mascot软件和GO软件分析寄生于绵羊肝脏和肺脏棘球蚴原头节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本研究共鉴定了1 229个有意义的蛋白质点,通过肝脏与肺脏比较有无差异性(肝脏原头节 VS肺脏原头节)和调节趋势后获得21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在肝脏上调蛋白74个(脂肪酸绑定蛋白、ɑ纤维蛋白原、环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酰基COA合成酶、载脂蛋白A4、磷酸化酶、6-磷酸葡萄糖内脂酶、乙酰辅酶酰基转移酶、还有一些未鉴定的蛋白等);下调蛋白143个(乳酸脱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内质网氧化还原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天冬酰胺酶、铁蛋白、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热休克蛋白90、胶原纤维I,胶原纤维IV、波形蛋白、玻连蛋白、磷脂转运蛋白、磷酸甘油酸激酶)。结论 本研究发现寄生于绵羊肝脏和肺脏棘球蚴原头节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骨桥蛋白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分布及表达。 方法 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60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及巨噬细胞中OPN的表达与分布;Von Kossa染色观察囊壁中钙化分布特征。 结果 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有不同程度OPN表达,75%(45/60)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囊壁(内层),.3%(5/60)分布于近肝组织侧纤维性囊壁(外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内、外层交界处可见巨噬细胞带,多数巨噬细胞胞浆内有OPN表达。OPN表达阳性的囊壁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其在囊壁内、外层的分布与OPN的基本一致。 结论 OPN主要分布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的内层纤维囊壁。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不同宿主源细粒棘球蚴的病原生物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青海高原牦牛和绵羊体内原发性细粒棘球蚴的病原生物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牦牛细粒棘球蚴的感染率和钙化率显著高于绵羊源(P<0.01);牦牛肝脏感染和肺脏感染无明显差异(各占34.14%和31.20%),绵羊则绝大多数寄生于肝脏(50.76%),肺脏较少(13.40%),肝、肺均感染者与牦牛相近(34.26%和32.58)。牦牛肝脏棘球蚴的钙化率高(73.00%),育囊率低(69.51%),但肺脏棘球蚴与绵羊肝、肺脏棘球蚴的钙化率相近(分别为20.15%、28.00%和18.04%),育囊率均高(分别为94.58%、91.76%和90.00%)。人体棘球蚴的育囊率达100.00%。对各源棘球蚴内的原头节测量结果表明不论原头节寄生在何种宿主,其肺脏原头节总是大于肝脏原头节(P<0.01);同源肝、肺脏原头节的吻钩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牦牛棘球蚴体积较绵羊的大,但原头节却小的多(P<0.01),且二者原头节吻钩的多项测量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上述结果提示对这种差异不应仅以棘球蚴寄生在不同宿主来解释,还应考虑到该地区是否存在不同宿主的细粒棘球绦虫虫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囊型包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且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旨在分析流行于青南地区细粒棘球绦虫系统发育学及基因多态性。方法 本文利用线粒体 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 Ⅰ (COX Ⅰ )分子对收集到的流行于青海省的59例包虫病样本进行测序。总计71条序列(其中12条来自GenBank)碱基通过Clustal X软件比对,构建贝叶斯进化树。结果 流行于青海省包虫病样本大部分与细粒棘球绦虫G1型聚在一枝,还有三个样本与多房棘球绦虫(AB018440)聚在一枝。虽大部分棘球绦虫基因型属于G1型,但各自的基因型各不相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结论 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系统发育学比我们想象复杂。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不同株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青海牦牛株在藏羊株细粒棘球绦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析大部分虫体顶突缺乏微毛构成的顶部,体表散在很短的柱状或棘状微毛,并存在大量微孔;牦牛株虫在生殖孔周围具有盘状突起,藏羊株虫体则否;两株虫体生殖孔周围均密布感觉乳突;牦牛株虫体雄茎表面密布绒线状细长微毛,藏羊株虫体雄茎表面极少或缺乏微毛,两株虫体雄茎顶端均有细长丝状物自雄茎口伸出,由此可见,青海两株虫体的体表结构既有相似之处,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 联用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辐照细粒棘球蚴包囊后囊壁的损伤情况。方法 15个直径为30 mm左右的包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接受超声假照;单纯HIFU组,接受100 W HIFU辐照;HIFU+UCA组,注入0.1 mL UCA后进行HIFU辐照。辐照后观察超声图像的灰度变化和囊壁的肉眼变化,并取囊壁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扫描电镜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100 W HIFU辐照可破坏囊壁的部分生发层和角质层;加入UCA后进行100 W HIFU辐照,生发层几乎无残留,角质层也遭到更严重的破坏。结论 UCA能增强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蚴囊壁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已知的两型棘球蚴病的高流行区,但其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却与世界其他高流行区无明显区别,大部分地区的感染率低于40%。调查资料显示,与其他流行区犬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呈零星的点状分布特征不同,位于青藏高原的四川省甘孜州和青海省的犬多房棘球感染普遍存在,且感染率较高。甘孜州的犬棘球绦虫总感染率在1983-2009年基本保持稳定,青海省的棘球绦虫属总感染率2000-2014年间变化也不大。2006年以来,我国棘球蚴病流行区启动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2013年,四川省棘球蚴病流行区犬棘球绦虫感染率分别为28.10%、15.87%、19.22%、3.28%和1.11%,甘肃省甘南州、青海省部分区域的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也出现了下降。本文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犬棘球蚴感染规律和特征进行了文献回顾与分析,以期为棘球蚴病的防控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部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流行区,诸多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参与了棘球绦虫的传播。近年来,一种未知的棘球绦虫先后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藏狐(Vulpes ferrilata)中被分离出来。由于其特有的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寄生宿主和地理分布特征,而被作为新种 ——— 石渠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hiquicus,Xiao et al,2005)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对该虫种的生物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理论上的假设来解释一些仍不十分清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甘南藏族自治州终末宿主犬感染棘球绦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甘南藏族自治州终末宿主犬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状况,为该地区包虫病的传播动力学研究及开展大规模包虫病防治做好前期工作。方法选择碌曲县和玛曲县当地家犬、牧羊犬,采用15%槟榔碱溶液(21mg/kg体重)导泻后检查成虫,随机捕杀当地无主野犬,解剖十二指肠检查成虫。结果终末宿主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2.97%(17/74),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5.41%(4/74),合计感染率为28.38%,感染犬的感染度为43.29条/只。未发现两种绦虫混合感染。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较高,并有多房棘球绦虫感染。  相似文献   

17.
To improve serodiagnosis of cystic hydatidosis, immunoblotting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look for a highly specific parasite antigen(s). Firs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ydatid cyst fluid antigen prepara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DS-PAGE and by immunoblotting with sera specific for parasite and host animal proteins. One preparation, designed for use in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s, did not appear to be suitable for immunoblotting because of the low concentrations of parasite antigens. Several host proteins, including serum albumin and IgG, were detected in the cyst fluid.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infections and other parasitic disease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blotting for antibodies against specific cyst fluid parasite antigens. Several parasite antigens were variably recognized. Only one antigen, a 40 kDa protein, was recognized by all E. granulosus-infected patients. Reactivity against this antigen was also observed in all sera from E. multilocularis, cysticercosis, and schistosomiasis patients as well as in some filariasis cases. Two E. granulosus antigens, molecules of 12.5 and approximately 17 kDa, were only recognized by antibodies from some E. granulosus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