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8例病毒性肝炎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6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正常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PAIg,PAIgG,PAIgA和PAIgM检测。 结果: 48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患者PAIg, PAIgG水平分别为(34.54±14.54)%,(28.98±14.77)%明显高于36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正常患者的(21.12±10.88)%,(16.60±7.83)% (均P<0.001)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21.15±16.15)%,(14.89±9.57)% (均P<0.01)。血小板数与PAIg水平呈负相关(r=-0.446,P<0.01);与PAIgG水平亦呈负相关(r=-0.462,P<0.01)。 结论: PAIg介导的自身免疫机制在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探讨ITP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ITP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同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中,CD19+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CD3+、CD3+CD4+、CD3+CD4+/CD3+CD8+的比值、CD3-CD16+CD56+(NK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2)患者外周血CD19+的表达率与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呈正相关(r=0.50,P=0.02),与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值均呈正相关(r=0.62,P=0.002);患者CD3+CD4+的表达率与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呈负相关(r=-0.49,P=0.02);患者CD3-CD16+CD56+的表达率与患者巨核细胞数值呈负相关(r=-0.43,P=0.04)。结论ITP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ITP患者NK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是ITP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s ,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ELISA法测定 5 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 ,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仪测定其PLT ,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总数 ,以 2 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 .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 0 5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与血清TPO浓度均呈负相关 (r =- 0 . 6 5 ,P <0 . 0 5 ;r =- 0 6 8,P <0 . 0 5 ) ;巨核细胞计数与血清TPO浓度也均呈负相关 (r =- 0 . 5 5 ,P <0. 0 5 ;r =- 0 . 5 8,P <0. 0 5 ) .结论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清TPO水平同时受PLT、巨核细胞数双重调控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检查及巨核细胞形态学指标在血小板减少时的价值。方法:对5 6 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了骨髓分析,并对巨核细胞的分化及其形态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血小板减少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各种急性白血病(AL )患者最为常见,分别占38.7%和2 4 .6 % ;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AL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明显减少(P<0 .0 1) ;ITP、AA、AL 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巨核细胞明显成熟障碍,伴有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数量减少;MDS及AL时巨核细胞有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巨核细胞的分化及形态观察在血小板减少时查找原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重视骨髓巨核细胞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血小板计数升高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1999年~2001年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伴有明显血小板计数升高的3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其疾病活动的血清学指标——血沉及C反应蛋白值之间有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3和0.87,P<0.01),并与其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最僵时间及Ritchie指数也有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r为0.93,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升高与其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活动性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源性前列腺素E1(PGE1)对慢性肾衰(CRF)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 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 0例CRF患者经PGE1治疗后的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结果 CRF患者血浆ET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 ,血浆CGRP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 ET与肾功能参数 (BUN,Cr)呈明显的正相关(r=0.58 ,P<0.01;r=0.62,P<0.01),与尿量呈明显的负相关(r=-0.60,P< 0.01). PGE1治疗后,ET和CGRP水平均有所好转(P<0.05),同时肾功能参数(BUN, Cr) 和尿量亦有改善(P<0.05). 结论 CRF多伴有血浆ET及CGRP 水平的变化,应用PGE1治疗有益于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脾脏肿大及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腹部彩色B超测量58例病毒性肝炎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A组)以及48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正常患者(B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C组)的脾脏大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TPO水平。结果A组脾脏厚度(50.49±13.58mm)明显大于B组(38.45±8.14mm,P<0.01)和C组(32.25±3.73mm,P<0.01)。血小板数与脾脏大小呈负相关(r=-0.553,P<0.01)。血清TPO水平A组(88.05±17.09pg/mL)明显低于B组(100.20±17.63pg/mL,P<0.01)和C组(108.96±25.90pg/mL,P<0.01)。血小板数与血清TPO水平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与脾脏肿大、血清TPO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外周血中胰岛素、血糖、乳酸、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足口病例385例,分为轻度组、重度组、危重组,另选同期健康儿童54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胰岛素、血糖、乳酸、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结果重度组外周血中胰岛素、血糖、乳酸、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 <0.05)。危重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重度组(P <0.05);胰岛素、血糖、乳酸和 D-二聚体水平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P <0.01),重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r=0.589,P <0.05);血清胰岛素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 =0.877,P <0.01);胰岛素与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932, P <0.01)。结论重症患儿血清胰岛素、血糖、乳酸和血浆 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对准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有重要价值,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作为判断危重病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Ca2+、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淀粉酶含量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07例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P(MAP)组59例,中度AP(MSAP)组23例及重度AP(SAP)组25例,测定3组患者入院时血Ca2+、CRP、纤维蛋白原、淀粉酶含量,分析其变化及与APACHE I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MAP组比较,MSAP组及SAP组患者血Ca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淀粉酶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CRP、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432,P<0.01;r=0.223,P<0.05),与血Ca2+呈负相关(r=-0.312,P<0.01)。结论:监测AP患者血Ca2+、CR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变化可评估AP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乳酸水平对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28天存活率的预测价值。选取166例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访28天,根据预后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100例)和死亡阻(66例)。随访结果表明死亡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第3、第7天血清PCT、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P<0.05),第7天血清PCT、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第3天(P<0.05);存活组第7天血清PCT、乳酸水平明显低于第1、3天(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T、乳酸、SOFA评分是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死亡因素独立危险因素;PCT最佳诊断截点为9.82 μg/L,ROC曲线下面积(95%Cl)为0.862(0.803~0.918),敏感度82.10%,特异度85.03%较好。乳酸最佳诊断截点为3.73 mmol/L,ROC曲线下的面积(95%Cl)为0.857(0.729~0.988),敏感度为86.11%,特异度为76.24%较好;血清PCT、乳酸与APA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0.741,P<0.001;r=0.692,P<0.001)。实验表明,血清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与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在评估伴心肌损伤脓毒症患者28天存活率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对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外周血红系造血干细胞(BFU—E)及粒单系造血干细胞(CFU一GM)测定.结果显示活动期患者两者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P<0.01)及非活动期患者(P<0.01,P<0.05).去除患者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并不能使之恢复正常.BFU—E及(CFU一GM的降低与血清IgG的浓度呈负相关(r=-0.58,P<0.01及r=-0.49,P<0.01),与抗双链DNA抗体也呈负相关(r=-0.65,P<0.01及r=-0.57,P<0.01).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则与CFU-GM呈正相关(r=0.61,P<0.01).提示患者血清IgG的异常增高可导致患者红系、粒单系造血干细胞的减少.它们的减少是SLE活动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乳酸、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呼吸重症监护室住院确诊为脓毒性休克患者56例,确诊后立即测定动脉血乳酸、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以住院28 d是否存活为预后判断的标准,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38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的浓度、APACHEⅡ评分。不同预后患者与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的浓度、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脓毒性休克确诊时血乳酸、降钙素原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ACHE=14.62,t乳酸=7.40,t降钙素原=8.23,P均<0.05),患者预后与血乳酸、降钙素原水平、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APACHE=-0.72,r乳酸=-0.68,r降钙素原=-0.82,P均<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的浓度、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有关,三者增高提示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25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_4)血浆浓度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结果肺心病患者β-TG、PF_4、β-TG/PF_4及PAR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β-TG血浆浓度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46 P<0.01),β-TG与PF_4呈正相关(r=0.57,P<0.01)。提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体内激活,讨论了肺心病患者血小板体内激活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血小板膜颗粒蛋白(GMP-14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SLE患者和15名正常人血浆血小板GMP-140的含量,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及用魏氏法测定血沉(ESR)。结果:1.活动期SLE患者(n=27)患者血浆血小板GMP-140含量[(49.81±5.85)μg/L]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21.92±3.67)μg/L],(n=12)和正常对照组[(15.74±2.33)μg/L](n=15),P均<0.01。而缓解期SLE患者血浆血小板GMP-140的含量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7例活动期患者中有20例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治疗后SLE患者血浆血小板GMP-140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P<0.05)。2.活动期SLE患者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Bpc)均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01),而血沉(ESR)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3.血浆血小板GMP-140的变化与ESR呈直线正相关(r=0.67,P<0.01),与血常规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有血小板活化,SLE患者在活动期血浆血小扳GMP-140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且与FSR呈直线正相关,说明GMP-140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SLE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同时对部分临床表现的解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躁狂症患者的心肌酶谱差异特征,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40例汉族抑郁症患者和38例躁狂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躁狂评定量表(BRMS)评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检测心肌酶五项。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抑郁症患者组与躁狂症患者组心肌酶五项中磷酸肌酸激酶(CK)(χ2=4.863,P<0.0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χ2=8.642,P<0.01)、乳酸脱氢酶(LDH)(χ2=3.297,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两组间没有阳性发现。躁狂症患者BRMS评定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心肌酶五项中CK(r=0.429,P<0.01)、CK-MB(r=0.283,P<0.05)、LDH(r=0.214,P<0.05)呈正相关性。结论躁狂症患者心肌酶三项指标明显高于抑郁症患者,且躁狂症患者临床严重程度与心肌酶五项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青海省42例地方性克汀病垂体——甲状腺轴与生长发育的关系。CT扫描显示克汀病患者垂体增大。垂体高度与血清TSH正相关(r=0.511,P<0.001),与TT_4负相关(r=-0.377,P<0.65)。克汀病惠者血清TSH升高,以粘液水肿型最明显。克汀病患者生长发育延迟,CT扫描显示头颅减小。身高与TSH负相关(r=-0.421,P<0.01),而与TT_4正相关(r=0.463,P<0.01)。简要讨论了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无感染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与健康志愿者间炎症标志物降钙素原(PCT)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7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DM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30 mg/24 h〕、81例早期DN患者(EDN组,mALB 30~300 mg/24 h )、87例临床DN患者(DN组,mALB≥300 mg/24 h)、以及8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血清PCT水平,并检测炎症相关分子、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分析DN患者血清PCT与其它检测指标间的关系。 结果 DN组患者的PCT〔(0.55±0.61) 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DM组和EDN组 (P<0.001或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血清PCT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r=0.541,P<0.01)、血清尿酸(UA, r=0.320,P<0.01)、血清尿素(Urea, r=0.324, P<0.01)、血清肌酐(Cr, r=0.403, P<0.01)、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 r=0.791, P<0.01)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 r=0.694, P<0.010)呈正相关,进一步行多重线性回归,发现LDH和Cr均与PCT水平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91和0.329。与其它检测指标间尚未发现相关性。 结论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无明显感染迹象的DN患者血清PCT水平增高,这可能与微小炎症灶的存在以及肾脏功能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间期(QTc)与QT离散度(QTd)及心功能超声参数相互关系。方法研究了141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c与QRS间期、临床指标、心脏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结果QTc与年龄(r=0.22,P<0.01)、左室舒张末期直径(r=0.25,P<0.01)、左房直径(r=0.23,P<0.01)、QRS间期(r=0.36,P=0.01)、QTd(r=0.42,P<0.01)呈正相关;与短轴缩短率(r=-0.27,P<0.01)、LVEF(r=-0.34,P<0.01)呈负相关;与二尖瓣E波和A波峰值速度比值、等容舒张时间无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QTC和QTd、QRS间期、LVEF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QTC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相关;QTC与QTd存在独立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炎症程度、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72例,年龄(83.4±7.8)岁,其中G-菌肺炎45例(包括重症13例和非重症32例),G+菌肺炎27例(包括重症16例和非重症11例).另选取45例同期非特异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未经抗菌药物治疗前血清PCT、TNF-α、IL-8、内毒素水平,统计分析PCT水平与炎症程度、各炎性因子、内毒素相关性.结果 ①老年G-菌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特异性肺炎组(P<0.01).重症G-菌肺炎组患者PCT水平与TNF-α、IL-8水平正呈相关(r =0.863,P<0.01;r =0.877,P<0.01),与血清内毒素水平无相关性(r=0.391,P>0.05).非重症G-菌肺炎组患者PCT水平与内毒素水平正相关(r=0.898,P<0.01).②与非特异性肺炎老年患者相比,在老年G+菌肺炎患者中,非重症组患者血清PCT无明显升高(P>0.05);重症组血清PCT明显升高(P<0.01),PCT变化与TNF-α、IL-8水平正相关(r =0.865,P<0.01;r =0.745,P<0.01).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PCT变化与感染细菌类型、炎症程度有关.血清PCT对非重症G-菌、G+菌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循环microRNA预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力。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56例SFTS患者(SFTS组)和同期30例有发热但没有SFTS临床特征的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使用小RNA测序分析对照组(n=13)和SFTS组患者(n=13)血浆血小板中的miRNA表达谱,并通过定量PCR验证失调的miRNA。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与SFT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56例SFTS患者中,35例为普通SFTS,21例为重症SFTS。与普通SFTS患者相比,重症SFTS患者的年龄、脑病、死亡人数、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所有SFTS患者的病死率为8.93%(95%CI,4.92%~15.67%),重症SFTS患者的病死率为23.81%(95%CI,13.48%~38.53%)。与普通SFTS患者相比,重症SFTS患者的30 d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SFTS患者血小板中发现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