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早期抗凝治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有135名患者于手术前1年内曾行PCI,且PCI术后坚持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波立维)。择期手术前予肝素替代治疗,术后分为未抗凝组(63例)、低分子肝素抗凝组(34例)及普通肝素抗凝组(38例),观察术后3日内ACS的发生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3组患者中未抗凝组有9人(14.3%)于术后3日内出现ACS,低分子肝素抗凝组及普通肝素抗凝组均无ACS患者出现(P<0.01)。3组患者的术后输入库存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期行PCI术的高危患者在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给予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围术期ACS的发生率,且并不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刘慧  高波  赵辉  王雁 《重庆医学》2018,(5):642-643,64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再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早期抗凝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诊断及治疗的PCI术后行非心脏手术患者71例,于择期手术前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分为抗凝组与非抗凝组,观察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支架长度等一般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内,抗凝组出现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非抗凝组出现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患者术后24 h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CK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虽较术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CK、CK-MB、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1年内的患者再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予以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对因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 法 自2010年1月~2015年3月,将收治的189例因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分为抗凝组和未抗凝组,其中抗凝组患者入院后即行皮下注射低 分子肝素抗凝处理,未抗凝组患者术前未行药物抗凝处理,两组病例术后均行低分子肝素抗凝处理.手术前1天及术后Wells评分>2分者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 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结果 抗凝组术前DVT的发生率1.6% ,未抗凝组术前DVT 的发生率2.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抗凝组术后 DVT的发生率3.2% ,未抗凝组术后DVT的发生率5.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因股骨颈骨折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前应用低分 子肝素不能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发生DVT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张源  李正恭  严宇  陈灏  杨庆军  梅霞  郑向清 《重庆医学》2012,41(32):3383-3384
目的通过对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及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复合手术)者的观察,了解围术期抗栓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23例同期行PCI及心脏复合手术者。其中21例PCI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停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改为依诺肝素4 000U皮下注射,2次/日,5~7d后再行心脏手术。院内随访:大出血、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长期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死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 2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边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中出血增加。1例风湿性心脏病行PCI+瓣膜置换术患者,随访4.7年后因脑出血死亡;另1例随访2.3年出现脑梗死。其余19例心脏复合手术患者围术期及长期随访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卒中及MACCE事件的显著增加。结论心脏复合手术患者围术期规范化使用抗栓药物是有效与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的特点.方法:分析32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术后15例(46%)发生了心脏不良事件,其中心肌梗死3例,心功能不全10例,心律失常2例,死亡3例,9例发生在术后1~3 d.结论: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术后...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实验组100例,术前12h至术后7d,每日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03ml.对照组100例,未行任何预防性抗凝措施.两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每隔7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查与手术前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无术后颅内出血者;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10%),1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并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抗凝干预对老年伴高危因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术前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非抗凝治疗的老年伴高危因素冠心病患者各50例,分别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CABG治疗,试验组术前低分子肝素2 000 U/次、2次/d皮下注射,术前12 h停用,对照组则不进行抗凝干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 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末次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增加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术中失血量,且相比非抗凝干预,未能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及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择期PCI患者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9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拟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PCI术后3个月内MACE(心源性死亡、MI或再次血运重建)差异.结果 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PCI术后MI的发生率.结论 择期PCI患者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术后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后应用依诺肝素与普通肝素进行抗凝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STEMI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急诊PCI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依诺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67%(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3例,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9例,牙龈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对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并未增加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并且有效降低了患者应用普通肝素进行治疗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叶欣  赵斌  刘志伟 《北京医学》2023,(7):565-568
目的 探讨术前低分子肝素抗凝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 819例,根据术前是否规律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分为抗凝组(2 046例)和未抗凝组(1 773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输血风险、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监护比例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 819例患者中,男1 131例,女2 688例,年龄65~102岁,中位年龄81.0(74.0, 85.0)岁。抗凝组住院时间、电解质紊乱比例低于未抗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输血比例,ICU监护比例,围术期急性冠脉事件、酮症、低血糖、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对高心脏风险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择期行中高危非心脏手术患者,年龄大于50岁,且伴有1个或1个以上临床危险因素患者105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剂量调整酒石酸美托洛尔组(n=50),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从术前1周至术后30天,B组为空白对照组(n=55),记录两组围术期的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性死亡率.结果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 vs 40%,P=0.001)、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0% vs 14.5%,P=0.006)及心性死亡率(2%vs14.5%,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心脏风险患者在进行中高危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接受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性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预测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改变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拟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47例,根据入院心电图改变,分为束支传导阻滞组107例,非特异性ST-T改变组180例,心电图正常组36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三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脏风险及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评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获益比。结果 (1)A组(束支传导阻滞组)、B组(ST-T改变组)及C组(正常组)三组患者在研究终点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上对比有显著差异,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对比发现,A组与B组对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对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三组排除未行外科手术患者,对比额外术前准备时间及额外检查费用方面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经历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存在独立的束支传导阻滞时,并不显著增加其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因此术前减少过多辅助检查,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林祜谆 《中外医疗》2012,31(24):42-4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手术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三联+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处伤口渗血、血肿形成、肉眼血尿、球结膜或牙龈出血、颅内出血等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①观察组出血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67%。两组患者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2±1.3)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3±1.4)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疗法加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行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可能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采用何种抗凝治疗策略取决于对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的评估结果。大部分正在给予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患者术前5d应停用维生素K拮抗剂。评估为有高危血栓栓塞风险的机械性心脏瓣膜、房颤或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在中断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期间应给予桥接抗凝治疗。而评估为低危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不应给予桥接抗凝治疗。本文对正在给予抗凝治疗需行择期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患者围术期抗凝治疗管理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在预防PCI围术期患者心肌损伤及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作用。方法将90例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44例,入院即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40 mg,术后第1个月阿托伐他汀40 mg/d,1月后改为阿托伐他汀20 mg/d长期维持)和常规治疗组(46例,入院至PCI术后长期阿托伐他汀20 mg/d维持)。主要观察指标是PCI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非计划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是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K-MB及c Tn I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较常规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9.1%vs 23.9%,P=0.02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术后c Tnl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均发生于PCI术后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的患者。结论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显著降低择期PCI围术期患者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8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38例。术前及术后通过监测患者的高敏感肌钙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来分析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的危险因素。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PCI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率分别为62.04%与6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应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术前治疗、术前他汀治疗的时间、应用支架的长度及载脂蛋白A的水平均是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PCI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负荷量及长时间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载脂蛋白A的水平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围术期的心肌损伤;应用支架的长度能增加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围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背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手术期风险增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史是否存在可能的联系?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作者旨在确定PCI史对择期CABG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和结果: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共有2626例首次行单一择期CABG术作为直接血运重建方式的连续病例(组1),评价其院内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PCI术可以造成术后患者心肌细胞的微小损伤,前列地尔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前列地尔在PCI术后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近期大量研究表明前列地尔在冠心病行PCI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微循环,减少术后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其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观察可进一步指导PCI围手术期的治疗,对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48 h开始预防性服用倍他乐克是否能够降低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76例65岁以上拟行择期非心脏手术、具有ACC/AHA"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中至少一项中危因素同时不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倍他乐克组于术前48 h开始至术晨早晚各口服倍他乐克25~50 mg,对照组术前不服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围术期监测(1)记录术中发生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病例数和处理血流动力学紊乱所用药物的总用量及气道压;(2)入选患者在术前1周内服用倍他乐克前任1 d、手术当天至术后1~3 d进行Holter监测记录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3)术前1周内服用倍他乐克前1 d、手术结束后2 h、术后1~3 d测定肌钙蛋白I.结果对照组发生高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患者例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多于倍他乐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BP〈90 mmHg、HR〈50次/min的患者例数和麻黄素、阿托品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倍他乐克组没有明显的气道压升高.两组术前Holter监测发现的心肌缺血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发现的心脏不良事件病例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8例、倍他乐克组1例发生心肌缺血;术后对照组有17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其中2例并存室速、4例并存房颤,3例伴肌钙蛋白I阳性的心肌缺血,倍他乐克组3例发生心肌缺血;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结论术前48 h口服倍他乐克可以降低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肖伟宏 《当代医学》2009,15(7):134-134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1例于围手术期应用丹红注射液20ml联合低分子肝素钙0.3~0.4ml;B组41例于围手术期只应用低分子肝素钙0.3~04ml。术后第4~7天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A组中1例(24%)发生DVT,B组中5例(12.2%)发生DVT,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