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描述当前重病监护病房(ICU)血小板的输注是必要的。研究实际和方法所有输注血小板的血小板减少的病人(血小板计数,<150×109/L)符合人内外科ICU病人先前的前瞻性研究确定的标准;创伤、整形外科、心外科病人除外。检验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261例ICU病人中,118(45.2%)例有血小板减少,PLT计数最低值小于50×109/L(n=22),50~99×109/L(n=37),和100~149×109/L(n=59)。27例(22.9%)病人输注血小板(n=76)和37例(31.4%)病人有大出血。血小板剂量大约为3~4×1011/L输注。治疗性(n=24)和预防性(n=52)血小板输血指针分别为51×109/L(四…  相似文献   

2.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2002年内科治疗无效的24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20±16个月。并对年龄、性别、病期、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PAIgG升高与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22例,占91.7%;随访20±16个月,血小板计数≥50×109/L者19例,占79%。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激素的治疗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出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后PAIgG值对脾切除术后疗效无预测价值。结论: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慢性ITP患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对预测脾切除术的疗效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常规使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对于血小板明显降低,出血症状严重者,往往奏效慢,出血不易纠正,甚至危及生命。本科近年来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血小板<20×109/L而且出血症状严重的ITP18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国内诊断标准,确诊为ITP的总计40例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0~68岁,治疗前血小板计数(9~20)×109/L,均值(1483±377)×109/L,病程01~3个月,均为初…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血小板异常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血小板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60例中,10%(6/60)出现脑梗死,年龄为69±11岁.血小板计数为(1112±366)×109/L;1.7e(1/60)出现脑出血,54岁,血小板计数为597×109/L.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696例中,0.6%(4/696)患者出现脑出血,年龄为56±30岁,血小板计数为(29±12)×109/L:ITP患者中0.3%(2/696)出现脑梗死,分别为64岁、73岁,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9×109/L、166×109/L.结论:ET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建议二级预防治疗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再次脑梗塞;ITP患者并发卒中少见,二级治疗中建议谨慎选择抗血小板方案.  相似文献   

5.
患者为一61岁女性,患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TP), 采用强的松龙治疗4年,发展为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并接受脾切除治疗。术前血小板计数为60×109-100×109/L,术后为 140×109-200×109/L。切除的脾脏经苏术素伊红染色(封3图  相似文献   

6.
泼尼松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治疗颇感困难,我们于1992~1999年采用达那唑、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对单用泼尼松无效的ITP取得了较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5例均符合第5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修订的ITP诊断标准[1]。男5例,女20例;年龄14~67岁,其中以25~35岁最多,病程3个月~5年。治疗前2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出血点及瘀斑,严重鼻出血2例,齿龈出血3例,月经量增多10例、血尿1例、眼底出血1例,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2例,(10~20)×109/L7例,(21~50…  相似文献   

7.
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的实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红娟  陈瑛  徐华 《检验医学》2005,20(6):547-549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计数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CM的红细胞与血小板比值法(RBC/PLT-R法)计数血小板并与参考方法(手工法)及电阻法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均有相关性(P<0.001),血小板计数在(1~805)×109/L范围时相关系数>0.97;血小板计数在(1~89)×109/L范围时相关系数>0.84.与参考方法比较,血小板计数>89×109/L时2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5;血小板<89×109/L时,相关系数为>0.97、>0.84.但是对部分病例标本,FCM与电阻法存在较大的误差.结论 FCM法计数血小板优于电阻法,特别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计数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CM的红细胞与血小板比值法(RBC/PLT-R法)计数血小板并与参考方法(手工法)及电阻法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均有相关性(P<0.001),血小板计数在(1~805)×109/L范围时相关系数>0.97;血小板计数在(1~89)×109/L范围时相关系数>0.84。与参考方法比较,血小板计数>89×109/L时2种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5;血小板<89×109/L时,相关系数为>0.97、>0.84。但是对部分病例标本,FCM与电阻法存在较大的误差。结论FCM法计数血小板优于电阻法,特别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血糖、血细胞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明确术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均进行血糖测定和血细胞分析,一方面对血糖(Glu)、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5项试验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另一方面把白内障患者的Glu、PLT、MPV、PDW和P-LCR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试验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1)空腹血糖结果偏高者(≥6.0mmol/L)占36.4%,空腹血糖≥7.1mmol/L的糖尿病患者占10.0%,≥8.3mmol/L的糖尿病患者占4.3%;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占30.0%,<50×109/L者占2.9%,血小板平均体积≥12.5fl者占72.1%,血小板分布宽度≥18.1者占50.0%,大血小板比例<0.33者占10.5%。(2)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Glu、PLT、MPV、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检查血糖浓度可降低手术的风险。(2)术前检查PLT、MPV、PDW及P-LCR可减少手术风险,也能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便及时治疗后再行手术。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的自发性出血,外周血小板(PLT)减少,一般在70~80×109/L,出血时间延长。本病母体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约有30%,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多为颅内出血[1]。因此,妊娠合并ITP的分娩期的观察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 一般资料自1990年1月至1995年8月,在我院分娩妊娠合并ITP患者16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36岁,平均年龄28岁。孕龄35~42w;其中孕前存在ITP10例,病史短者2年,最长者8年;妊娠期才出现症状6例;PLT最低为11×109/L,最高为80×109/L;自然分娩5例,占312%;剖宫产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AL患者60例,其中32例在化疗结束后BPC≤30×109/L时用rhIL-11治疗,1.5mg/d皮下注射,连用7~14d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以上时停药。观察rhIL-11的疗效及不良反应,ELISA法检测用药前血清IL11水平,RTPCR法检测单个核细胞IL-11受体α(IL11Rα)基因的表达,分析三者关系。以28例未用rhIL11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①rhIL-11用药患者组(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4例)用药后1周、2周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3.40±7.24)×109/L、(98.70±9.37)×109/L;对照组(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5例)为(42.50±6.38)×109/L、(70.30±7.12)×109/L;rhIL11用药患者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缩短(P<0.05)。rhIL11用药患者组10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为16~32U;对照组19例,平均为32~48U。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乏力、肌肉疼痛,5例出现短暂房性心律失常,减量或停药后消失。显效组用药前平均IL11水平为(21.81±1.88)ng/L,低于无效组(35.75±2.10)ng/L(P<0.05);其IL-11Rα相对水平为0.3552±0.0224,高于无效组(0.1692±0.0066)(P<0.05)。用药前血清IL-11、单个核细胞IL-11Rα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均无相关性;用药后IL-11水平与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无相关性。结论rhI-11治疗AL患者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检测用药前血清IL-11水平和单个核细胞IL-11Rα的表达对预测rhIL-11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常规结果对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等4种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5月~2004年5月期间血常规资料;伤寒患者58例、HFRS患者47例、疟疾患者23例、IM患儿5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对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收集健康成人及儿童静脉血共70份进行血常规检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伤寒患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嗜酸性粒细胞(EOS)消失;HFRS患者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100×109/L,多数病例白细胞分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但是异淋比例多在15%以下;疟疾患者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轻度减低,血小板计数<100×109/L,多数病例血涂片可直接找到疟原虫;IM患儿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异淋易见,多数病例异淋比例>10%.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伤寒等4种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计数在疟疾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智州  胡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1):F0003-F0003
目的患者感染疟原虫后血小板计数(PLT)降低,探讨其降低的原因及其在疟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MEK-6108K血细胞分析仪对53例疟疾患者和197例健康者进行血小板计数,所有数据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健康对照组(x±s)(192±41)×109/L,疟疾组(x±s)(81±26)×109/L,P<0.0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感染疟疾后,由于脾功能亢进和免疫机制的作用而使PLT下降,建议在遇到发热患者,PLT降低的情况下,注意查找疟原虫,为临床诊断疟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2006年2月,笔者运用参芪五味子片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188例,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88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CITP诊断标准。男88例,女10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6年;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Hb45~87g/L,平均68g/L;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如皮肤黏膜瘀斑(且下肢病变程度重于上肢),或牙龈出血,或月经量多,或鼻衄等;主要伴随症状有较长时间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食欲不振等;周围血象:血小板计数<20×109/L13例,20~40×109/L45例,41~6…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孜州藏区健康人全血细胞计数参考范围。方法对5822名甘孜高原藏区健康成年人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红细胞(RBC)计数男性组(4.45~6.47)×1012/L、女性组(3.81~5.84)×1012/L,血红蛋白(Hb)浓度男性组(132.3~192.6)g/L、女性组(110.4~166.0)g/L,白细胞(WBC)计数男性组(3.4~10.0)×109/L、女性组(3.02~10.0)×109/L,血小板(PLT)男性组(92~265)×109/L、女性组(89~271)×109/L。结论甘孜藏区健康成人的RBC和Hb值明显高于2006年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中的值,WBC与PLT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1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周围血象进行观察。结果10例均显示血小板减少[(16~52)×109/L],10例中5例WBC减少[(1.8~3.97)×109/L)],6例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0.278~0.760)×109/L],1例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门诊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病例的复检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统计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9年9月~2010年1月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指标低于60×109/L 的患者,涂片经瑞氏染色镜检、血小板目视计数操作进行复检,并发布最终结果.结果 期间共发现360例低于所设定界限患者,占总数的1.1%(360/34 078).其中血常规仪器检测结果为(35±16)×109/L;目视计数结果为(44±27)×109/L.EDTA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低患者36例,占门诊及体检总例数的1‰,经目视计数结果(162±62)×109/L明显高于仪器所测结果(86±65)×109/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门诊血小板减少或仪器提示异常患者标本需经人工复检方能发布报告.  相似文献   

18.
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迈格尔)对重度骨髓抑制病人的血小板恢复作用.采用随机双盲自身交叉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24小时开始给迈格尔25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用药7-14天或至血小板计数≥300×109/L.对化疗后血小板值低于50×109/L(重度骨髓抑制)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床Ⅱ期试用的118例可评价病例中,安慰剂对照周期血小板值低于50×109/L的例数为29例,占24.58%,而迈格尔治疗周期仅1例血小板值低于50×109/L,占0.84%;先给安慰剂后给迈格尔组安慰剂对照周期血小板值低于50×109/L的比例高于先给迈格尔后给安慰剂组,两者分别为32.20%和16.95%;迈格尔治疗周期血小板最低值和化疗第21天血小板值分别是安慰剂对照周期的3.04倍和2.43倍.本试验结果说明,迈格尔可促进重度骨髓抑制病人的血小板恢复,减少肿瘤病人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缩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持续时间,且具有一定的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科采用环孢菌素A(CsA)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2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6例RITP住院患者,均符合国内诊断标准[1].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16~53岁,平均30.5岁,平均病程11.6个月.治疗前血小板计数(5~32)×109/L,平均15.5×109 /L.  相似文献   

20.
病例患者,女,44岁,因上呼吸道感染2周,四肢瘀点4d,血红蛋白(Hb)130g/L,白细胞计数(WBC)4.6×109/L,血小板计数(BPC)14×109/L,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入他院。入院第2天,查Hb89g/L,总胆红素47.9μmol/L,乳酸脱氢酶(LDH)348U/L,血小板抗体(PA)IgG60×10-3g/L、PAIgA11×10-3g/L、PAIgM40.8×10-3g/L。骨髓涂片(BM):增生正常,粒系50%,红系17.5%,偶见裸核巨核细胞。因患者拒用激素而对症处理。入院后第8天出现发热、头痛,并昏厥3次,尿失禁1次。次日晨起神志淡漠、面色苍白,Hb55g/L,网织红细胞10%,BPC29×109/L,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