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目前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衰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和提出冠心病心衰中医防治方案循证优化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VIP和CBM数据库,筛选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研究,评价研究的风险偏倚和结局指标,与慢性心衰的Cochrane系统综述的结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法。结果:纳入32篇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研究,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且研究对病死率、再入院率的终点事件结局报道很少,与Cochrane系统综述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存在较大差距。在冠心病心衰的中医防治方案中,应加强完善临床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冠心病心衰的终点事件作为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结论:在冠心病心衰中医防治方案循证优化中,提高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和终点事件结局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更有价值的研究证据才能为冠心病心衰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了不少经验。作者通过资料分析,中医对本病主要应用益气补阳、利水渗湿、活血化淤治则和方药进行治疗;同时与现代医学治疗心衰方法进行了比较,中医治疗心衰有许多优点,特别对于难治性心衰,中医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和致死率的增加,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优势日渐被人们关注。而为了揭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机制及提高其治疗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机制研究也成为医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国内外中医药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机制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现代治疗的可能靶点,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临床疗效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评价过程中的技术和方法难题往往制约高级别证据的产生,故如何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医药的疗效优势,尚需要深化方法学研究并开展创新性实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在最初开展的经典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础上,又相继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叙事医学研究、系统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尝试探索,为中医药从“经验”向“证据”的转化奠定了基础。该文围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总结了疗效评价指标、标准及方法的主要内涵与发展现状,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指标选择问题、标准制定问题、方法学优化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明确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疗效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及近20年学术界对心衰辨证构成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权威文献、权威文献不同版本、现代中医学术界、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的辨证差异较大。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精准的辨证论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前期辨证标准和辨证论治中精炼出公认、客观、相对稳定的辨证标准,是目前提高中医药治疗心衰疗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经验广泛推广的关键。文中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与方法,以期引起同道们的重视,为解决目前心衰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近几年中医药在干预心衰心肌能量代谢重构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对正常心肌及心衰心肌能量代谢予以介绍,并从调节心脏底物代谢、改善线粒体功能、改善心肌能量转移和利用三方面对近几年中医药干预心衰心肌能量代谢重构机制的研究予以总结。结果中医药可多组分、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干预心衰心肌的能量代谢重构,对于心衰心肌能量代谢重构的治疗与控制进展上有一定疗效。结论中医药通过干预心衰心肌能量代谢重构,从而优化和改善能量代谢或将成为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最近5年内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在病因、发生机制、治疗、实验研究等各方面的研究文献,肯定了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显著疗效,总结概括了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研究新进展,为临床治疗、以及下一步科研提供参考,简单分析了目前中医药在研究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存在作用机制不清,缺乏统一辨证、疗效评定标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前瞻性的循证研究以及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提出今后应在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化、中药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作用机制、安全性、药物提纯及毒理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外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疗效得到认可[1],同时,随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深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相关研究得到广泛开展。从多种临床试验的实施到不同方法学的尝试,对客观、正确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一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关于如何客观、正确的评价中医药疗效引发了学界的诸多思考。对此,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和思索,我们认为疾病中医证候分类和复杂干预措施是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与临床疗效评价密切相关的是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如果诊断标准明确,治疗方法确定,则选择适当的方法即可进行疗效评价。反之,如果诊断标准模糊,治疗方法多变,则很难进行正确的疗效评价。因此,疗效评价首先要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法,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由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独特性,目前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是以证候理论为基础的证候分类理论,而对疾病的治疗则根据证候和患者的不同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结合(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复杂干预措施。因此说,疾病中医证候分类与复杂干预措施是影响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衰作为各种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及终末期表现已被全世界重视,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已经取得一定疗效,尤其是在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目前,中医对慢性心衰证候规律的认识多源于个人经验判断及简单的病例总结,尚缺乏全面认识。故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医对慢性心衰治疗标准化、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才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以推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现代化的进程。现主要从病因病机、证型、证素分布规律、心功能分级、客观指标4个方面对慢性心衰中医证候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标准不统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和审查程序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和政策法规司于2009年8月12日在南京组织相关专家,启动了“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管理规范”政策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