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重睑术联合提眉术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8月—2017年1月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东城薛大夫整形外科门诊部收治的66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采用提眉术联合重睑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兔眼症、感染及视物模糊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个月~3年,所有患者上睑皮肤松弛及眼角纹均得到明显改善,切口痕迹不明显,重睑流畅自然,效果满意。结论重睑术联合提眉术可有效改善上睑皮肤松弛、纠正眼部功能障碍,但具体操作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改进眉区额肌筋膜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眉区额肌筋膜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根据眉区额肌眼轮匝肌交界处组织松弛的特点,将额肌及其筋膜向下牵拉,折叠缝合在睑板上形成悬吊。结果:69例上睑下垂症术后均得以矫正。结论:改进后的眉区额肌筋膜悬吊术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度上睑下垂 ,以往的额肌悬吊术多采用中间联系物(阔筋膜、异体巩膜、丝线等 ) ,将额肌与睑板间接地联系起来 ,患者术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皱额、耸眉现象 ,久之上睑渐渐下移 ,需再次手术矫正 ,而且切口多、效果不确切、影响美观、术后反应重等缺点。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术式。我院自 1 992年 1 0月~ 1 998年 1 0月对 30例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儿童行额肌瓣悬吊术矫治上睑下垂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38眼 ,男 1 8例 ,2 3眼 ;女 1 2例 ,1 5眼 ;眼别 :左眼 1 7例、右眼 2 1…  相似文献   

5.
影像检查可以无创地显示眼眶结构,定量分析眼内病变,在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活动性及指导治疗方案制订中具有重要意义。A超、B超可测量眼外肌的形态变化。彩色多普勒成像实时显示眶内重要血管的血流信号。CT可显示眼眶结构形态学改变,在评估眼部损害和临床分级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MRI能更准确地评价眼外肌和脂肪的炎症反应。而核素显像技术从分子水平评判TAO的活动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额肌瓣转移悬吊术治疗369例上睑下垂患者,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董刚  王菁洁  郝宇 《武警医学》2005,16(12):914-915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重度上睑下垂往往造成视功能发育障碍,并严重影响外貌,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手术是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收集本院眼科1992年1月~2004年10月64例89眼资料,均为中、重度上睑下垂,且提上睑肌肌力较差。治疗方法分别采用异体阔筋膜悬吊、额肌瓣悬吊术式。通过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操作难易程度、术后外观改善情况、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述两种术式的优缺点,以提供选择术式的参考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64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Ⅰ组:采用异体阔筋膜悬吊方法,共29例43眼;男17例,女12例;年…  相似文献   

8.
上睑下垂是眼科常见病 ,其病情较复杂 ,手术方式也较多 ,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治疗上睑下垂矫正成功的要点。传统手术方式 :方形吊线术疗效较差 ,且适于轻度上睑下垂。阔筋膜悬吊术因较麻烦 ,现逐渐被额肌瓣悬吊术所代替。我们自 2 0 0 1年初以来 ,采用其改良术式 :额肌及筋膜悬吊 +双重睑术治疗上睑下垂 4 6例 ,5 9眼 ,术后经随访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4 6例 ,5 9眼 :男性 38例 4 8眼 ,女性 8例 11眼 ,年龄 6~ 4 6岁 ,上睑下垂均为先天性。其中单纯性上睑下垂 4 8眼 ,伴有其他先天性异常 (内斜、…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机制不清的自身免疫疾病,放射治疗对缓解眼部症状有一定疗效,对传统放疗技术的沿用可能是有效率无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靶区、剂量等更多问题值得探讨,尤其是调强放疗,相比传统放疗,它具有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靶区外剂量梯度大等特点,可能对提高有效率、保护正常组织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方法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眼睑闭合不全的效果,以预防因眼睑闭合不全引起的结膜充血、干燥、流泪、暴露性角膜病变等.方法 将16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眼睑闭合不全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妥布霉素滴眼液点患眼加红霉素眼膏涂抹患眼,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3M透明敷料黏贴法保护患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改善情况和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2 h后实验组角膜上皮缺损的总改善率为95.8%,对照组为61.0%,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眼部不适症状共发生34只眼,发生率23.6%,对照组发生104只,发生率70.3%,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冲洗加红霉素眼膏涂抹,联合3M透明敷料黏贴法保护患眼,可有效减轻眼部不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且操作简便的眼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自体脂肪被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填充剂,广泛应用于各类整形手术中,特别是在上睑凹陷的矫正中应用越来越多,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遂笔者于本文中论述了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术式、并发症及操作要点等相关内容,旨在为自体脂肪移植在上睑凹陷矫正中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陈康  郑灵  庹瑶 《西南国防医药》2012,55(7):765-766
目的观察改良睑内翻矫正术对老年性睑板肥厚型上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我科诊断为老年性睑板肥厚型上睑内翻患者38例(38眼),睫毛上2mm切口,部分切除膨出的眶脂,提上睑肌破裂的予以修补,将内翻倒睫处睑板中下2/3予以削薄,切除部分肥厚睑板下缘结膜下组织,灰线切开。结果随访6个月,近期(1个月)效果治愈率94.12%(32/38),有效率5.88%(2/38);远期(6个月)效果治愈率88.24%(30/34),有效率8.82%(3/34),失败率2.94%(1/34)。结论改良睑内翻矫正术对于病程长、睑板肥厚变性的老年性上睑内翻患者有效,近期和远期效果良好,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随访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患者上消化道造影X线征象。方法对64例HP阳性和60例HP阴性患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HP阳性患者中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发病率较高。其主要的X线表现为:胃体及胃窦粘膜皱壁增粗、紊乱、模糊不清,胃小区增大,胃窦部环行皱襞,胃窦张力增高以及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对胃和十二指肠HP感染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呼吸道病变的CT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呼吸道的变化。方法 对 4 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和同期 39例正常对照者行肺部螺旋CT扫描。测量以下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气管横截面积 (Ta) ;(2 )气管指数 (Ti) ,即气管的最大横径 (Tc)和最大矢径 (Ts)的比率 ;(3)左、右主支气管直径 (分别记为Bl和Br) ;(4 )左、右主支气管的分叉角度 (Ba) ;(5 )胸廓指数 (Thi) ;(6 )气体潴留指数 (Ati)。结果 除Ba外 ,气肿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均值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 ,气肿组的Ti与Ati呈明显的负相关 (r =- 0 5 93,P <0 0 0 1) ,Ti与Thi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 5 37,P <0 0 1)。Ta与Ati(r =0 10 5 ,P >0 0 5 )和Ta与Ti(r =- 0 12 5 ,P >0 0 5 )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Ti减小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管的主要变化 ,而且这种改变与肺气体潴留和胸廓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盆底功能障碍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所引起的包括盆腔器官脱垂、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肛提肌是支持盆底的主要结构,静态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客观地评价肛提肌的形态及结构,动态MRI能实时反映肛提肌的运动及功能,为其全面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就静、动态MRI在盆底功能障碍中对肛提肌评价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尸体盆底肛提肌影像学形态差异。方法 10具尸体(盆底尸体)标本,行多层螺旋CT盆部扫描后,观察盆底肛提肌形态。结果 1具尸体没有获得理想图像。另外9具尸体中,前部盆底都呈盆状;中部盆底是一个过度区;后部盆底,有4具尸体呈穹隆状,5具尸体呈盆状,其中1具伴有腹腔脏器进入盆腔。结论尸体后盆底的肛提肌形态差异与脂肪体积以及会阴体的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而导致盆腔脏器脱离正常的解剖位置。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是盆腔器官脱垂的重要致病原因,因此对肛提肌的解剖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成为盆腔器官脱垂研究的关键。动态MRI、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束示踪技术以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等MRI技术能够提供肛提肌形态、运动、功能、微观结构以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探索盆腔器官脱垂发病机制、完善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Rings, intravenous lines, and other objects on the injured upper extremities of trauma patients are frequently overlooked by radiology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personnel. This can impair proper radiologic evaluation of the injured extremity as well as negative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treatment. A 1-week sample of radiographs of injured upper extremities from the ED of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MC), Tucson, Arizona, showed that 20% of the studies (19 of 95) contained at least one object on the injured upper extremity, but only one radiology report (1.1%) mentioned such an object. A review of 2489 upper extremity ED radiology report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02 showed only 47 reports (1.9%) that mentioned the presence of an overlying object. It is important to educate radiology department and ED personnel to remove upper extremity jewelry and place necessary medical devices on noninjured extremities.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