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佳节食月饼,是我国各地普遍盛行的习俗。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说明中秋这天吃月饼,有以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月圆和团圆的意义。所以中秋节这天,一家人一定要团团  相似文献   

2.
远山 《药物与人》2009,(9):60-61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大文豪苏东坡形象地描述了中秋品尝月饼的意境。中秋节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是一种蕴含浓浓亲情的节日。中秋节合家团聚分食月饼这一幕从古至今上演了千百年。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  相似文献   

4.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一年明月今宵最,昌黎韩愈激情赞。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韩昌黎就发出对中秋月圆的赞叹。“中秋节”为一年四季“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民间传统节日,故称之“中秋”或“仲秋”节。  相似文献   

5.
中秋节最早来源于古代的祭月,但不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而是在秋分。帝王春分祭月是统治者的专利,老百姓选在八月半庆祝丰收是欢乐之举,二者相辅相成,日久成俗。  相似文献   

6.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而古老的民间节日——中秋佳节。赏月、吃月饼则是中秋节这天最有趣的节日活动。 在我国的中秋食俗方面,月饼的产生与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月饼”一词,在南宋《武林旧事》一书中就已有记载,由该书可知,当时的“月饼”是蒸制而成的。这种将笼蒸的面饼称为“月饼”并作为中秋必食之品,直到现在仍是山东、河南等部分地区流行着的风俗。 到了明清两代,月饼已成为我国各地的中秋美食。《明宫史》中  相似文献   

7.
《长寿》1995,(9)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是夜,皓月当空,一家人团聚在溶溶月光之下,在庭院中摆上香案,放置菱角、莲藕、月饼等祭品。人们对着月宫娘娘虔诚地拜上几拜,然后将一块大月饼切之分食,即使有人外出未归,也须留下一角,以表示团圆之意。 中秋之夜,除了祭月、赏月、吃月饼以外,各  相似文献   

8.
王威  秦晴 《健康大视野》2013,(17):78-81
中秋节吃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到今天,吃月饼已经是每家过中秋的必须程序,但是,不同的人群适合吃不同馅的月饼,而且一个传统的月饼热量高达700多卡,相当于3碗米饭、  相似文献   

9.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其实,中秋佳节并非是中国独有,世界各国也有形形色色的中秋节,而且风俗非常奇特有趣。 我国的近邻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相似文献   

10.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唐朝初年,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似乎没有一个节日能像中秋节这样,牵动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对团圆的企盼以及那满怀的诗意。那高挂天空的一轮圆月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记忆的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唤起的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1.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唐朝初年,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似乎没有一个节日能像中秋节这样,牵动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对团圆的企盼以及那满怀的诗意。那高挂天空的一轮圆月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记忆的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唤起的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中秋话月饼     
《家庭医学》2005,(8):7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月夕、八月节、拜月节等,是我国除春节外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逢三秋之半,故名.由于中秋夜月亮最亮、最圆,月色也最美,古代民间就有中秋节祭月、拜月的习俗,而祭月、拜月时,其主要供品是秋季丰收的鲜果和象征团圆的月饼.因此,就形成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和赏月的习俗.时至现代,吃月饼的习俗已经沿续了几千年,伴随着时代浪潮的更迭,如今人们吃月饼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3.
图片     
《中国卫生人才》2013,(10):14-15
又到中秋月圆时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是合家欢聚共赏明月的团圆日。但每年中秋节,对守护生命的广大医护人员来说,就像每个普通的工作日一样,仍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确保患者的安宁。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文、图/中国网图片库)  相似文献   

14.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中秋过后夜夜凉",自农历八月十五起,确是感觉到每一天晚上都比昨夜凉了.但由于今年的暑热时间实在太长,加上前段时间连连大雨,因而中午及下午还是很闷热,早晚凉、中午下午热,加上转季时节,人们很容易感冒.现推荐一款能防治秋季感冒和秋季流感的佐餐汤品,这款汤品还可以在整个秋季经常服用,以防流感和感冒.它为--  相似文献   

15.
孟芸 《健康大视野》2013,(17):58-63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每年的这一天是我们和家人围坐一隅把酒问月的一天,是时间直尺上烙印团圆刻度最深的一天,也是我们一直都喻为最温暖、最具诗意的一个节日。  相似文献   

16.
王旭峰 《健康》2012,(9):36-36
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月饼占满了商场、超市的促销柜台。中秋节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月饼是公认的高糖高脂食物,在物质匮乏、食  相似文献   

17.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的“七夕节”,或称“乞巧节”、“女儿节”。此夕,人们做巧果,吃巧果,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8.
张阳春 《健康博览》2007,(11):36-37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9.
<正>"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当金风送爽、桂花飘香的中秋佳节,夜幕下的月亮就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人们都喜欢在这一天举家团聚,一块吃着月饼,谈古论今,观天赏月。据史书记载,月饼起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如《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直到今天,我国仍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每到中秋月圆时节,提着月饼探亲访友,图个吉利。  相似文献   

20.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亦称元月,“宵”为夜晚之意。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古人又称“上元节”。按我国民间的传统,在皓月高悬的这天夜晚,人们点起彩灯万盏。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火、猜灯谜、吃元宵,阖家团聚,是真正的万民同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