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测定了27例正常白蛋白尿、1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和12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的NIDDM患者的肾血流动力学及肾脏体积,结果表明在NIDDM正常白蛋白尿组病程GFR及肾脏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糖尿病肾组GFR、ERPF明显下降,早期糖尿病肾病组GFR、ERPF与对照组无养成差异,但肾脏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本文亦测定了尿白蛋白、IgG、NAG、THP排泄率及CCr在糖尿病肾病各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各指  相似文献   

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已知住院患者的急性肾功能不全与X线造影剂性肾病(PKH)发展有关(约10%)。本文就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иHCA)伴糖尿病性肾病(дH)时PKH发展的危险因素作一介绍。材料与方法:共调查19例иHCд伴дH患者,年龄为56~68(平均64-2±3-7)岁,均进行过X线造影(冠脉造影、血管造影、尿路排泄性造影)检查。于造影后1~5天血肌酐水平较原始水平高25%,作为PKH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使用过降糖药片和饮食疗法。其中16例伴高血压并用相应药物治疗:利尿剂(6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2…  相似文献   

4.
探讨红细胞膜钠锂交换活性(SLCA)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anessa建立的方法,测定了13例IDDM肾病,以及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和体重指数(BMI)等匹配的12例正常白蛋白尿IDDM患者红细胞膜SLCA。结果IDDM肾病红细胞膜SLCA0.46(0.37~0.54)mmol·L-1·RBC-1/h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IDDM患者SLCA0.30(0.21~0.39)mmol·L-1·RBC-1/h(P<0.001)。结论SLCA可能是预测IDDM肾病最早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镁水平和处发以及明显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值分为3组:无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 mg/d;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d<尿白蛋白排泄值<300 mg/d;临床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0 mg/d.并以同期健康成人1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 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镁及尿白蛋白排泄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尿白蛋白排泄值,共有22例患者进入无白蛋白尿组;22例进入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进入临床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镁水平明显降低,并随着白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明显.同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随着白蛋白尿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对于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清镁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镁的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的升高有密切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低镁血症,并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加重而明显降低.出现低镁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糖控制不理想及白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持续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6.
苯那普利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应用苯那普利治疗4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42例NIDDM均为临床蛋白尿期,其中男27例,女15例,平均58.5岁。糖尿病病程平均5.6年,糖尿病肾病病程平均2.3年,其中3例病程短于一年而尿蛋白排泄大于3.5g/24h,行肾活检发现典型Kimmelstrel-Wilsom结节,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平均2.7克,伴高血压者收缩压>18.7kPak(140mmHg),或舒张压>12.7kPak(95mmHg)23例,平均动脉压(MAP)17.1kPa(128.5mmHg),MAP=收缩压 舒张压)÷2。正常血压19例,MAP14kPa(105mmHg),血浆葡萄糖平均7.3mmol/L。试验者在上午8~11时测MAP,~(99)锝DTAP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为90~110ml·min~(-1)/1.73m~2试验前及期间所有患者给标准糖尿病饮食及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7.
8.
9.
胰肾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310003)郑树森胰岛素依赖型(Ⅰ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diabetsmelitus,IDDM)需长期采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但外源性胰岛素虽然能降低血糖,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0.
11.
同种胰腺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实 《普外临床》1991,6(3):147-15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辨证培哚普利配合中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并发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对照组用培哚普利,维生素E胶丸,治疗组用上述西药的同时,按中医辨证加服中药。2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24h 尿蛋白(Pro)排泄量,尿溶菌酶(Lyso),动脉(MAP)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减少24h Pro排泄量,降低尿Lyso的含量,提高GFR均显优于对照组(P=0.001,=0.002,=0.007)。结论:培哚普利配合中药是治疗NIDDM并发D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糖尿病肾病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IR)与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心性肥胖等有关。最近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DN)早期即已存在IR,而随着DN的进展IR逐渐加重,两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钠-锂逆转运活性作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易感标志[英]/Fujita…//Diabetescare,-1994,17(9).-977~982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0~25年后,50~60%患者出现临床...  相似文献   

16.
用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胰岛素基因进行检测。从NIDDM患者(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及正常人外周血的白细胞中提取DNA,以胰岛素基因5'-末端上游的某一DNA序列做引物,对特定的靶序列进行体外扩增(即PCR),将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并在紫外分析仪下对照观察,结果发现:16例NIDDM患者的胰岛素基因有所改变,其中2例患者及1例末发病同胞兄弟的胰岛素基因有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及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4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718例2型糖尿病患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718例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9.02%,中医本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多,中医兼证以血瘀证发生率高;本证、兼证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出现率高的本证为气阴两虚证,终末期肾病时以阴阳两虚证发生率高,血瘀兼证则贯穿于病程始终。结论:长沙部分地区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低于国内外的报道。在糖尿病肾病的不同阶段,其中医病机及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腺组织移植的远期效果。方法将胚胎胰腺制成1mm×1mm×1mm大小的组织块,经培养后移植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大网膜及小网膜腔内。结果术后14例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均较术前减少,低血糖出现的时间为术后7~37天。术后5年、6年、7年和8年的胰岛素用量分别为(45.86±16.83)U/d、(46.91±18.34)U/d、(48.60±17.02)U/d和(52.67±14.14)U/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胚胎胰腺组织移植具有一定的远期效果,可作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效果与移植的胰岛数量、质量及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脑内胰腺组织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远期疗效,并探讨其免疫学变化。方法 应用短期培养的人胎胰腺组织脑内移植,共施行30例,移植术后随访1 ̄7年。结果 移植后1年内有效26例,无效4例;移植后2 ̄3年阴访21例,有效17例,失效4例;4 ̄5年随访18例,有效15例,失效3例,移植后6 ̄7年随访15例,有效9例,失效6例。在移植有效的病例中,随访资料较完整者23例,有效维持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切取并原位缝合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的皮瓣,进行坏死率的计算和统计分析,以确定糖尿病是否对大鼠皮瓣存活能力有影响. 方法 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直接行以颅侧血管为蒂的皮瓣切取与缝合;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行以颅侧血管为蒂的皮瓣切取与缝合.皮瓣原位缝合后7d测量各皮瓣坏死率.两组皮瓣面积的坏死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两组坏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的平均坏死率分别是(36.90±9.29)%和(52.06±9.25)%,两组皮瓣坏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显著地降低了大鼠皮瓣的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