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克  轩静静 《临床荟萃》2020,35(10):890-894
目的 探讨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0例,依据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组,分别为心力衰竭组(n=120)与非心力衰竭组(n=430)。分析两组基本资料、化验检查、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方案及并发症等情况,并予以对比,探索左心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肌钙蛋白1(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最高值、急诊血运重建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前降支(LAD)病变、是否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择期血运重建、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发生与否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掌握患者一般资料,及时评估cTnI与CK MB最高值、急诊血运重建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LAD病变、是否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择期血运重建、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发生与否,必要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降低左心衰竭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与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137例(68.50%),室性心律失常81例(40.50%); ST段抬高132例(66.00%),ST段降低53例(26.50%),ST段无偏移15例(7.50%)。多支病变组的频发室早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且Lown3级及以上室性早搏、缓慢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主干及前降支组的频发室早、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组,Lown3级及以上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90%组的ST段抬高发生率高于70%组和70%~90%组,ST段降低发生率高于70%~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多发,冠状动脉病变与此密切相关,对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进行判断有利于预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患者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征.结果:在8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回旋支右65例,右冠状动脉为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心电图判断的灵敏度是95.38%,特异度是80.00%,误诊率是20.00%,漏诊率是4.62%,诊断一致性,P=0.000;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把患者分为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左回旋支组V3ST抬高总和为(5.60±2.08)mm,要远高于右冠状动脉组(p<0.05);左回旋支组Ⅱ、Ⅲ、avF ST抬高总和为(2.21±1.01)mm,要远低于右冠状动脉组(P<0.05);右冠状动脉组ST抬高V1/V2≥1和S T抬高Ⅱ/Ⅲ≥1的患者比例分别是80.00%和66.67%,均要高于左回旋支组(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可以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电图avR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变血管预测价值,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自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三组,组一患者30例(ST抬高0.05~0.1mV),组二患者15例(ST抬高0.1~0.15mv),组三患者15例(ST抬高大于0.15mV)。比较三组患者经冠脉造影对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结果以及心脏时间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ST抬高值不同,其对应的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多支病变以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心电图avR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变血管预测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 (EC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10 %。ECG诊断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80 %。ECG表现前壁缺血改变以左主干、左前降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缺血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力型心绞痛以单支、轻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以多支血管中、重度病变为主 ;静息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以多支血管 (均有左主干 )、重度或完全血管闭塞病变为主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 ,可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改善临床近期预后 ,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应尽早行CAG检查 ,对ACS患者早期正确诊断 ,了解病变血管部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以利于及时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心电图对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ACS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组(左主干病变导致ACS组)17例和B组(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导致ACS组)20例,2组患者胸痛发作时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与相应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A组在Ⅱ、Ⅲ、aVF、V2、V3、V4、V5、V6导联上相应ST段压低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ST段在aVR、V1导联抬高并aVF、V2、V4导联压低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上aVR、V1导联ST段抬高并aVF、V2、V4导联压低对ACS患者左主干病变有较好的阳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急性左心衰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根据心电图有或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征。结果NSTEAMI组发病年龄大,既往心肌梗死病史、2年以上心绞痛病史、入院时无心绞痛症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者多;血中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明显: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累及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弥漫性长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STEAMI组血栓形成及急性完全闭塞病变、罪犯血管中左前降支(LAD)发生率高;性别、吸烟史、偏心性病变,分叉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合并急性左心衰的NSTEAMI临床合并症多,入院时常无心绞痛症状,心功能较差,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且复杂,但急性闭塞病变的发生率低,多为慢性进展的结果,提示预后不良,早期积极血运重建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由回旋支(LCX)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因AMI收住院并在发病7 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242例(男190例,女5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心电图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住院期间死亡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降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为117例(占48.3%),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为31例(占12.8%),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有94例(占38.8%);院内死亡率分别为6.0%、3.2%及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心电图有明显定位改变的分别为前降支组111例占94.87%,回旋支组10例占32.26%,右冠状动脉组71例占7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降支组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5),但回旋支组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回旋支组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比例为51.61%,前降支组为19.66%,右冠状动脉组为1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回旋支闭塞引起的AMI发病率较低,早期不易得到明确诊断,就诊时心电图无明显定位的病例多,但由其引起的院内死亡率并不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十二导联心电图上相应ST段压低与急性左主干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3-06—2006-06因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病变进行PCI手术的79例患者,18例是由于急性左主干闭塞或高度狭窄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1例是由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析病变血管和相应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 急性左主干闭塞或高度狭窄患者在aVF、v2、v3、v4、v5和v6导联上相应ST段压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元线性分析表明,在aVF、V2和v4导联上ST段压低可能区分左前降支病变与左主干病变。结论 在十二导联心电图上V2、V4、aVF导联ST段压低,对急性左主干闭塞或高度狭窄是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A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B组). 结果 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及ST段压低STAVL>ST I A组显著高于B组(均P<0.05);ST段抬高STⅢ0.1 mV 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患者中,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显著高于胸前导联V1~6ST段无压低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组[(51±14)%]显著低于B组[(57±10)%](P<0.05);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总的住院病死率6%,均为A组,但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住院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者中心源性休克占83.3%. 结论 心电图Ⅲ、Ⅱ、I、AVL、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心源性休克为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2组,A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B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A组显著高于B组(P<0.05);ST段抬高STⅢ0.1mV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数在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中显著多于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显著低于B组[(51±14)%vs(57±10)%,P<0.05];合并右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Ⅲ、Ⅱ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但临床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梗死早期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00~2005年首次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入我院心内科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资料, 其中91例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重点分析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与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对急性右心室梗死诊断的意义.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分别为右冠脉(RCA)病变组73例(80%),左回旋支(LCX)病变组18例(20%).显示ST段抬高V4R≥1 mV阳性发生率、抬高程度Ⅲ>Ⅱ导联、ST段下移程度aVL>Ⅰ导联,RCA组明显多于LC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结论 利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不同导联的ST段改变有助于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可以早期判定急性右室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63例拟诊ACS患者进行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DCG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8.78%、71.76%、90.12%、50.83%和77.13%.DCG结果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DCG的诊断阳性率逐级升高(P<0.05).结论:DCG对诊断A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可较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不仅病死率高,而且急性心肌梗死不易及时诊断。本文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5.
包萍  陶长生  朱晓非  刘龙粉 《临床荟萃》2012,27(11):921-923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对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1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ECG)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左主干病变24例(LM组),左前降支病变88例(LAD组).结果 LM组STavR及STv6导联抬高幅度显著高于LAD组,分别为(1.21±0.49)mV vs(0.28±0.38)mV(P<0.01);(1.10±0.54)mV vs(0.60±0.83)mV(P <0.01).LM组STv1导联抬高幅度显著小于LAD组,(0.79±0.44) mV vs(1.49±1.04) mV(P<0.01).LM组STaVR抬高、STavR抬高≥STv1抬高、STv6抬高≥STv1抬高的出现率显著高于LAD组,83.3% vs 50.0%(P <0.01);83.3% vs 3.4%(P<0.01);79.2% vs25.0%(P<0.01),而STv1抬高的出现率显著低于LAD组,62.5% vs 90.9%(P<0.01).STavR抬高、STavR抬高≥STv1抬高、STv6抬高≥STv1预测左主干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3.3%、83.3%、79.2%,特异度分别为50.0%、96.6%、68.2%.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体表ECG对左主干病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AMI患者98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结果 98例下壁AMI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病变68例,左回旋支(LCX)病变30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以LCX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结论 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急性下壁AMI的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竭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结果:3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成功32例,抢救成功率84.2%.32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效果良好,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严密的护理.以确保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对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8例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院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按心电图下壁导联 ST 段变化将其分为:急性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 段抬高组(ASTEMI + Ie)和急性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 段压低组(ASTEMI + Id);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SLAD)和多支血管病变(MAD)。结果心电图表现为 ASTEMI + Ie 者78例(31.5%), ASTEMI + Id 者170例(68.5%)。冠状动脉造影有132例(53.2%)。ASTEMI + Ie 与 ASTEMI + Id 组中 SLAD、MAD 比率无显著差异(χ2=0.033,P >0.05)。ASTEMI + Id 患者中,aVL、V6导联出现 ST 段压低累及 MVD 情况均明显多于SLAD(χ2=17.015,χ2=21.147,P <0.01)。累及 LAD 的 MVD 患者中,aVL、V4、V5、V6导联 ST 段压低的比率明显多于SLAD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当 ASTEMI 患者入院心电图下壁导联有对应性变化,前侧壁导联ST 段压低,则提示可能为 MVD 病变。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并急性缺血事件的处理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病变合并急性缺血事件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严重左主干病变(狭窄>70%)病人的临床预后。结果在1701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新发现严重左主干病变为23例(135%);17例(74%)在冠状动脉造影后,没有急性心肌缺血表现,其中5例预防性植入了IABP;6例(26%)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或后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心肌缺血表现,其中4例及时植入了IABP;这些病人均成功地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手术成功率为100%,无住院期间死亡;4例有心肌缺血表现的病人,随访6~10个月仍存活。另2例伴有急性缺血表现的病人,未能及时成功地植入IABP,1例抢救性CABG术后12小时死亡,1例抢救性支架术后12小时死亡。结论严重左主干病变,特别是伴有急性心肌缺血表现者,立即植入IABP,能迅速改善心肌灌注,病人有更多机会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否则病人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变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治疗的16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肌酶检测。分析aVR导联ST段抬高对STEMI患者左主干病变与左前降支完全、次全闭塞等病变血管的诊断价值。结果: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ST段抬高32例,ST段无抬高128例;心电图ST aVR对左主干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84.93%,阴性预测值为96.88%,阳性预测值为31.25%;心电图ST aVR对左前降支完全、次全闭塞诊断的敏感性为61.76%,特异性为91.27%,阴性预测值为89.84%,阳性预测值为65.63%;心电图ST aVR抬高联合STaVR-STV10对左主干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85.62%,阴性预测值为97.66%,阳性预测值为28.13%。结论:STEMI患者心电图ST aVR抬高应该首先考虑为左前降支近端急性病变或者左主干病变,如果STaVR-STV10则判定为左主干病变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