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厦门市海沧区结直肠癌的筛查结果,探索筛查的结直肠癌最佳方案,以期达到对结直肠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方法 自2008年12月—2010年10月,采用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对海沧区4个行政村40~74岁常住居民结合问卷调查和连续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进行初筛,共8179人,实际接受筛查6380人。高危人群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结果 经问卷调查和FOBT检测,获得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035例。81.06%的高危者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和腺瘤息肉及其他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67%和23.96%。问卷调查及FOBT均阳性者结直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问卷调查阳性者或单纯FOBT阳性者(P<0.05);FOBT两次阳性者结直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FOBT阴性和FOBT单次阳性检出率(P<0.05)。FOBT检测阳性次数与结直肠癌检出率和腺瘤息肉及其他病变检出率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 调查问卷和连续粪便隐血试验筛查可明显缩小高危人群,大大降低筛查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海宁市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效果.[方法]根据《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对40~74岁目标人群采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和两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在此基础上,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然后,用电子结肠镜作进一步精筛,对查出的肠道病变进行及时干预.[结果] 2007~2012年海宁市结直肠癌筛查目标人群为322 034人,完成病史问卷调查286 470例,顺应率为88.96%;其中病史阳性16 807例,阳性率为5.87%;两次大便隐血试验461 348份,其中阳性25 928份,阳性率为5.62%.经初筛确定高危人群40 103人需进一步作结肠镜精筛.完成结肠镜检查29 069例,顺应率为72.90%;共检出肠道病变(息肉、腺瘤、癌)7408例,检出率25.48%,其中进展期以上病变1570例.病史阳性占检出病例数的41.10%,FOBT阳性占58.90%,而在205例结直肠癌中FOBT阳性占了91.71%.[结论]结直肠癌筛查成效显著,使无症状的结直肠癌及癌前期病变患者能够实现“三早”,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3.
姜春晓  沈永洲  张志浩 《中国肿瘤》2017,26(11):868-873
摘 要:[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各类危险因素与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关系,为合理制定结直肠癌筛查策略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海宁市2010~2012年40~74岁目标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信息,分析各类危险因素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关系。[结果]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240 177人,筛查顺应率为88.25%,病史阳性率6.09%;两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388 780份,阳性21 079份,阳性率5.42%,初筛确定高危人群33 624人,占筛查人数的13.85%;高危人群结肠镜检查24 046例,顺应率为76.01 %;共检出肠道病变(息肉、腺瘤、癌、溃疡)6552例(其中结直肠癌119例,进展期腺瘤1042例),总检出率为27.25%。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趋势检验,P<0.01),70岁年龄组的检出率比40岁组高出1倍左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1.103,95%CI:1.075~1.133,P=0.000),大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OR=4.470 95%CI:2.129~9.385,P=0.000),有慢性阑尾炎或手术史(OR=0.445,95%CI:0.199~0.996,P=0.049),结直肠息肉史(OR=0.225,95%CI:0.051~0.995,P=0.049)与结直肠癌检出率存在统计关联。[结论] 应加强对有黏液血便、有慢性阑尾炎或手术史、结直肠息肉史、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老年男性的结直肠癌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特定年龄组高危人群进行大肠癌筛查.方法 自2013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本院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40~75岁常住居民,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进行初步筛查,初筛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初筛4016人,初筛应答率为50.1%,问卷调查者为3014人(75.05%),FOBT为1002人(24.95%),筛查结果阳性人数为702人,初筛阳性率17.48%.肠镜筛查顺应率为50.7%(356/702),肠镜病变总检出率为31.46%(112/356),结直肠癌检出率为1.69% (6/356),其中乙状结肠癌2例(0.56%),乙状结肠早期癌2例(0.56%),直肠早期癌2例(0.56%),结直肠息肉88例(24.72%),其中76例(21.35%)为1级~3级腺瘤性息肉,12例(3.37%)为炎性息肉.结直肠炎15例(4.21%),结直肠黑变病3例(0.84%).结论 大肠癌筛查可以有效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半乳糖氧化酶试验检测大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乳糖氧化酶-雪夫液方法检测35例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切片中的β-D-GalGalNAc,94.28n/o阳性。制成试纸检测924例肛检粘液涂片。3.14%阳性。12例结直肠癌及5例癌前病变(腺瘤3,异型增生2)呈阳性,敏感性为91.14%(17/18),阳性预检值58.62%(17/29)。有结直肠症状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机会性筛查在永康市大肠癌防治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40~74岁人群进行初筛,确定高危人群后,进行结直肠镜精筛,分析筛查对象的依从性、大肠的病变情况和大肠癌的早诊早治情况.[结果] 36 679人完成了初筛,其中FOBT的依从率为51.10%;评估高危人群5941人,进行肠镜检查5431人,检出各种大肠病变患者1006例,其中大肠癌患者163例,早期大肠癌患者54例,大肠癌的早诊率为59.48%,各种大肠病变的治疗率为98.51%.[结论]机会性筛查适合于永康市大肠癌的筛查,可检出更多大肠癌,特别是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粪便隐血试验(FOBT)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01例结直肠良性腺瘤患者、20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作为良性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8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及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FOBT阳性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阳性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阳性率比较,结直肠癌组高于良性腺瘤组及正常对照组,良性腺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和FOBT阳性率高于肿瘤高分化、中分化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未发生脉管/神经侵犯的结直肠癌患者(P<0.05);随着结直肠癌TNM临床分期升高,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及FOBT阳性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和FOBT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C)(87.08%、0.885)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59.33%、0.744和52.63%、0.643,P<0.05);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5%、85.52%和67.68%;FOBT分别为76.38%、70.06%和60.56%,两者联合诊断分别为89.95%、90.10%和86.89%。联合诊断优于单项诊断。结论:随着结直肠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和FOBT阳性率升高,血浆Septin9 DNA甲基化、FOBT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结直肠癌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方法按照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中结直肠癌筛查流程,在石家庄市和唐山市选定社区中年龄40~74岁的当地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后采用国家统一评估模型评估出高危人群,进一步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早期结直肠病变,必要时通过病理进行确诊。结果 2018—2019年度,河北省城癌项目共计37849人完成结直肠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评估结直肠癌高危人群6938例,总体高危率为18.33%。其中共有1230人参加了结肠镜检查,并完成病理检查465例(37.80%)。进行病理诊断者年龄主要分布在50~64岁。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共检出6例(0.49%)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结肠癌4例(0.33%)、直肠癌2例(0.16%)。结直肠癌癌前病变190例(15.45%),非进展期腺瘤/息肉250例(20.33%),炎性反应性肠道疾病168例(13.66%)。结论开展人群结肠镜筛查可以有效检出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现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 40~74 岁不同年龄段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情况及肠镜检查结局,为调整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方法] 收集、 整理 2015—2018 年广州市 40~74岁试点结直肠癌筛查数据,评价和比较 40~74 岁不同年龄段人群高危因素问卷调查(high-risk factor questionnaire,HRFQ)、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 [结果] 47 176 人参与了筛查,初筛阳性 10 608 人,初筛阳性率 22.49%;40~44 岁、45~49 岁、50~54 岁和 55~74 岁年龄组初筛阳性率分别为 21.91%(365/1 666)、20.87%(569/2 727)、20.80%(1 279/6 149)和 22.92%(8 395/36 634),差异有 统 计学 意义 (P<0.001),其中女性 55~74 岁年龄组初筛阳性率 22.58%(5 025/22 255)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男、女性 FOBT 参与率高年龄组高于 40~4...  相似文献   

10.
师苗苗  梁迪  师金  吴思奇 《中国肿瘤》2023,32(6):423-430
[目的]分析2016—2022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结直肠癌筛查及随访结果。[方法]以2016—2022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唐山市、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为研究区域,面向40~74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评估出的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分析结直肠癌高危率、筛查参与率和阳性病变检出率。对结直肠癌检出率和确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6—2022年研究队列共纳入问卷调查且符合入组条件的居民211 399人,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45 365人,高危率为21.46%;参与结肠镜筛查9 574人,参与率为21.10%。检出结直肠癌43例,检出率为0.45%;检出癌前病变1 153例,检出率为12.04%。队列中位随访3.2年,在所有研究对象中,确诊结直肠癌395例,结直肠癌累积发病率0.19%。在结肠镜筛查组,检出结直肠癌65例,累积发病率0.68%;评估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但未进行筛查者中,结直肠癌发病79例,累积发病率0.22%;低危组结直肠癌发病251例,累积发病率0.15%。结直肠癌筛查组检出Ⅰ~Ⅳ期结直肠癌的比...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结直肠癌妇女后代结直肠癌或其他癌症发病危险性是否有增加 ,研究人员分析了瑞典人群中1994年~1997年出生的儿童的资料及1961年~1997年的病例资料。研究的人群为24639名妇女的47811名儿童。结果显示 :患病妇女的后代结肠癌的发病率为1 96/10万 ,直肠癌的发病率为2 03/10万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为1 42/10万。且当妇女50岁前发病或出现了异时性结肠癌时 ,后代的各种癌症发病率更高。总体来看 ,患病妇女后代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患结直肠癌妇女后代癌症的危险性增加@苏森…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再发的发生率为0~36%,其差异与病例选择、手术技巧、统计方法和随诊结果有关。1950—1978年间,作者先后进行结一直肠癌切除手术1315例。其中结肠癌440例,直肠癌801例,术后随诊20年以上。全组中发生吻合口缝线处复发癌者35例(2.7%),其中9例(2%)继发于结肠癌术后,26例(3%)发生在直肠癌术后;男性18例,女性17例。首次手术时平均年龄为59±11岁。病理分期 DukesA期4例,B期13例和C期12例,分期不明6例。吻合口复发35例中15例作过再次  相似文献   

13.
丹麦学者报道他们进行了一项为期10年的大数量、随机分组的普查研究,对象为45-75岁的人群。每两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试验的结直肠癌普查,结果使该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纳入随机分组普查的人群为30968名,其中20672名(67%)完成了第一轮普查,90%的人乐于接受以后的继续检查。10年的研究期内,普查组有481人发生了结直肠癌,对照组中出现了483例,死于该病的人数,两组分别为Th例和249例,前组的死亡率下降了10%,而且与性别、年龄无关。大使潜血试验用于普查,使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死亡下降的幅度高于上段结肠,支持普查中宜包括应用可…  相似文献   

14.
王秀英 《现代肿瘤医学》2017,(20):3342-3345
目的:探索铜川市王益区自然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并通过积极干预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于2013年3月启动铜川市王益区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采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表调查结合大便隐血试验(FOBT)的初筛和结肠镜检查的复筛结合作为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结果:在应参加筛查的48 254人中,实际参加问卷调查29 580人,顺应率为61.30% (29 580/48 254);实际大便检查人数24 672人,顺应率为51.13% (24 672/48 254).初筛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5 842人,占筛查人数的19.75%(5 842/29 580).初筛确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5 842人中有4 214人进一步做电子肠镜检查,顺应率为72.13%(4 214/5 842),检出肠道病变825例,检出率为19.58% (825/4 214).从性别分布情况分析:男性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x2=248.260,P=0.000);从年龄分布情况分析:各年龄组结直肠病变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625,P=0.000);从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情况分析:病理类型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息肉(50.42%)、管状腺瘤(32.36%)、绒毛状腺瘤(7.15%)、高级别瘤变(6.30%o)、结直肠癌(3.76%);直肠病变分布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乙状结肠(27.64%)、直肠(24.36%)、降结肠(11.88%)、升结肠(10.55%)、横结肠(9.21%)、肝曲(6.30%)、脾曲(5.21%)、回盲部(4.85%).结论:通过开展本次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有助于提高结直肠早期癌变的诊断率,同时也为本市癌症筛查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Chen K  Jiang QT  Ma XY  Yao KY  Leng SG  Yu WP  Zhou HG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45-648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s)M1、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12 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 343例随机抽样的正常对照者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其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吸烟情况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结果 GSTM1和GSTT1缺陷型基因型在对照人群中的频率分布为 5 5 .5 %和 2 0 .4 %。在GSTT1缺陷型基因型的人群中 ,GSTM1缺陷型患直肠癌风险是非缺陷型者的 9.74倍 (95 %CI为 1.13~83.85 )。现在吸烟者中 ,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结肠癌的风险是非缺陷型者的 2 .2 2倍 (P >0 .0 5 ) ;GSTT1缺陷型基因型患结肠癌的风险是非缺陷型者的 4 .5 5倍 (95 %CI为 1.14~ 18.17) ,患直肠癌的风险是非缺陷型者的 4 .6 0倍 (95 %CI为 1.11~ 19.11)。结论 GSTM1和GSTT1缺陷型基因型有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危险性 ,其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两者的联合作用上 ;环境暴露因素———吸烟和相关代谢酶多态性也表现出增加结直肠癌危险性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大约60%的病人在做出诊断时已有淋巴结或远距离转移。其5年生存率只有42%。大便潜血检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最好途径。最为广泛应用的是用愈创木脂颜色反应对人群做大便潜血普查。虽然这种方法对早期发现无症状病人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它缺乏特异性,易形成假阳性反应。为此,作者发明了  相似文献   

17.
何美  李必波  杜佳 《中国肿瘤》2020,29(6):430-433
摘 要:[目的] 分析2012—2016年重庆城市高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情况,为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6年对重庆市4个辖区(沙坪坝、南岸区、渝中区和九龙坡区)中40~69岁户籍人口进行高风险评估,对评估出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采用全结肠镜、指示性活检技术开展相应的检查,探讨结直肠癌筛查效果。[结果] 4年共计评估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21 441名,高风险评估率为12.19%;实际参与全结肠镜检查者4110名,总体依从性为19.17%。息肉检出率为19.51%(802/4110),男性息肉检出率(26.73%)明显高于女性(14.33%);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检出率逐渐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36例患者在结肠镜下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检出结直肠癌9例(0.22%),癌前病变106例(2.58%),非进展期腺瘤341例(8.30%),非瘤性息肉235例(5.72%);每种病变的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高危人群中肠道病变检出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男性或年长者是结直肠癌筛查关注的重点,应进一步提高他们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有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家族史的个体是发生结肠肿瘤的高危人群.大多数的"家族性"CRC发生在CRC患者的直系亲属(ficst degree relative,FDR),该人群CRC及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2~3倍,并且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CRC的癌前病变.以往的普查性研究仅局限于样本小、仅做乙状结肠镜检查、检查对象为有症状者或缺乏对照组等人群.本研究首次对CRC患者的无症状FDR进行全结肠的结肠镜检查,并与无CRC家族史的无症状个体(对照组)进行比较.作者共对无症状FDR组181例和对照组8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3'-非编码区rs1804197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573例结直肠癌病例及588例对照外周静脉血标本,提取外周血D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rs1804197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病例组中rs1804197位点CC型387例(67.5%),AC型153例(26.7%),AA型33例(5.8%);对照组中CC型427例(72.6%),AC型144例(24.5%),AA型17例(2.9%);病例组与对照组中AA基因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4,95% CI为1.17 ~3.91,P=0.011),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男性人群和不饮酒的人群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rs18041797位点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男性=0.048,P不饮酒=0.020);在男性人群中,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0.41倍(OR=1.41,95% CI为1.01 ~ 1.98);在不饮酒的人群中,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0.22倍,但该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OR=1.22,95% CI为0.91 ~1.64).结论 APC基因3'-非编码区的rs1804197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相关,AA基因型可能增加部分人群中结直肠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1964年4月~1976年12月根治性切除结直肠癌363例,且随访满10年以上,随访率为97.2%。本组包括结肠癌140例,直肠癌223例。根据Dukes分期法,A期1.7%,B期63.1%,C期35.2%。全部病例均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死亡率为0.8%(3例)。根治术后5年,10年,15年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61.5%,51.9%,48.6%和38.9%。本文对363例结直肠癌进行了临床分析,并将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180例和10年内死亡的183例进行比较,以求发现影响术后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患者年龄、癌瘤部位、病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远期疗效最重要的因素。此外,作者通过对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提出几点提高疗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