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胺碘酮对特发性房颤心房重构逆转作用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特发性房颤的治疗及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的作用。方法 :选择 1998- 0 6~ 2 0 0 0 - 0 7住院的特发性房颤患者 (除外房颤持续时间小于 6月和阵发性房颤间隔小于 1月 ,每次持续时间少于 48h者 ) 94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 32例 ,普罗帕酮治疗组 32例及安慰剂组 30例。治疗前后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肝、肾功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出院后嘱患者 1,3,6 ,12月复查上述项目 1次。结果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组 ,均可使特发性房颤复律 ,但胺碘酮组较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稍长 (约 1周 ) ,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中 ,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组 ,12月后转复成功率分别为 81%和 5 6 % ,与安慰剂组自动复律 2 0 % (6 / 30 )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随访 1,3,6 ,12月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缩小 ,左心室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流的最高值 (E峰值 )和左心房收缩时经二尖瓣血流的最大值 (A峰值 )、E/ A增大。1,3,6 ,12月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普罗帕酮组上述指标有所改善 ,但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安慰剂组则无变化。结论 :胺碘酮对特发性房颤复律及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简称快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新发快速型房颤患者,10 min静脉推注胺碘酮150 mg,观察10 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于10 min内推注150 mg,仍未转复者则以0.5~1.0 mg/min静脉滴注24 h,转为窦性心律者则随时终止滴注。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比较老年组(18例)和非老年组(16例)有何不同。结果:34例患者在24 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两组患者用药后30 min,1 h,6 h,24 h心室率分别为(96.00±8.39)次/min与(98.00±8.35)次/min,(88.13±9.98)次/min与(86.47±8.68)次/min,(84.88±10.19)次/min与(82.88±8.25)次/min,(74.88±9.80)次/min与(78.88±7.80)次/min,较用药前的(138.58±9.15)次/min与(130.36±8.26)次/min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房颤安全有效,老年人用药剂量不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7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胺碘酮组(n=36):胺碘酮15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10min注完;普罗帕酮组(n=36):普罗帕酮7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mg,普罗帕酮为210mg.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7.8%(28/36),普罗帕酮组75.0%(27/36),二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70,P>0.05).转复时间:胺碘酮组(50.1±14.8)min,普罗帕酮组(39.6±13.7)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124,P<0.01).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正>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因劳累心悸,气喘2年,加重10 d于1997-09-04入院。查体:T 36.3 ℃,HR 196 次/min,R26次/ min,BP 110/70 mmHg。二尖瓣面容,呼吸困难,唇绀,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房颤律,心尖部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和Ⅲ/6级吹风样杂音。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93例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在服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大小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B组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房内径显著缩小(P<0.05),A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顿服转复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42倒房颤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普罗帕酮1次顿服450mg,对照给予胺碘酮150mg,10分钟内静脉推注,继之以1mg/min速度静脉滴注,维持8小时以上,复律成功后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为2.4~5.5(平均3.6±1.8)小时,3小时内转复成功率59.1%,8小时内转复成功率72.7%。胺碘酮组复律时间为2.0~7.5(平均4.4±2.5)小时,3小时内转复成功率50.0%,8小时内转复成功率75.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顿服转复心房纤颤方便、安全、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5例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7 d)患者,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采用胺碘酮负荷量150 mg,稀释后10 min静脉注射,继之以1 mg/min静脉滴注维持;必要时15 min后重复负荷量150 mg;6 h后以0.5 mg/min维持,转复后逐渐过渡到口服胺碘酮长期维持。结果:24 h内45例心室率均有效控制,37例复律成功,转复成功率82%;转复后出现长RR间期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无动脉血栓栓塞及尖端扭转性室速发生。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转复治疗中积极防治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复律+胺碘酮维持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节律控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电复律+胺碘酮维持治疗的5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资料,对复律≥2年的24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维持窦性心律1.5年者16例(复律组),房颤复发者8例(复发组)。结果:53例有50例达到复律早期成功,早期成功率为94.3%,与电复律前比较,电复律后患者的总心室率[(109777±6757)次/min比(81083±5036)次/min]、平均心率[(81±8)次/min比(62±6)次/min]、最快心室率[(145±13)次/min比(123±11)次/min]、最慢心室率[(67±7)次/min比(45±6)次/min]明显减低(P〈0.05);与复律组比较,复发组的房颤持续时间[(4.36±1.47)月比(8.7±2.15)月]、左房内径[(35.85±2.07)mm比(43.15±1.95)mm]、年龄[(54.3±11.7)岁比(72.1±8.3)岁]均明显增大(P〈0.01~〈0.001)。所有病人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电复律联合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对大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有效、安全、简便,应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伊布利特序贯治疗新发持续性房颤(PAF)及其对跨壁复极异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新发PAF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38例)和序贯组(38例)。伊布利特组患者应用伊布利特1 mg(或0.01 mg/kg)稀释后匀速注射10 min,如果失败,相隔10 min后再以同样的剂量及方法二次给药;序贯组患者先用胺碘酮150 mg稀释后匀速注射10 min,如果失败,相隔10 min后再用伊布利特1 mg(或0.01 mg/kg)稀释后匀速注射10 min。比较两组患者二次用药后24 h内的房颤转复成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检测用药前及用药结束即刻、用药后30 min、1 h、3 h、4 h QT间期和Tpeak-end/QT间期比值的变化。结果在第1次注药后,伊布利特的房颤转复成功率高于胺碘酮(P0.05);二次注药合计,两组的房颤转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复成功患者中,序贯组伊布利特个体用药量显著小于伊布利特组(P0.01);用药结束即刻及用药后30 min伊布利特组患者的Tpeak-end/QT均高于序贯组(均P0.01);伊布利特组患者的Tpeak-end/QT于用药结束即刻开始显著升高(P0.05),至用药后1 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P0.05);序贯组患者的Tpeak-end/QT用药后各个时间点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布利特房颤转复率高于胺碘酮,但单用伊布利特后跨壁复极异质性(Tpeak-end/QT)增加;先用一次胺碘酮后再用一次伊布利特,与二次单用伊布利特相比,房颤转复成功率相当,跨壁复极异质性(Tpeak-end/QT)没有增加,并有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2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研究组(胺碘酮+美托洛尔),各42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BP、DBP、HR等生命体征指标优于对照组,E/A、LVEF、CO等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心律失常治疗中,采用胺碘酮+美托洛尔可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指标与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1.
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治疗组(n=62)和非胺碘酮治疗组(n=51),胺碘酮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3次/日,7天后改为0.22次/日,7天后改为0.21次/日维持。非胺碘酮治疗组则给予洋地黄类或短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胺碘酮治疗组对术后房颤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P<0.001)。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探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复律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 10年间共 10 8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负荷剂量治疗共 10天进行房颤复律 ,9例房颤 (8.3% )持续 2周以内的患者自动复律 ,99例房颤再进行改良的胸背前后位贴片法电复律 ,94例 (94.9% )复律成功 ,复律成功能量为 78.1± 40 .6J。复律成功的 10 3例给予胺碘酮 0 .2 ,每日一次 ,预防复发 ,其后 1个月 ,0 .5年 ,1年 ,2年 ,维持窦律者分别为 98.1% ,88.3% ,71.8% ,5 6 .3% ;而早期用奎尼丁标准法复律共 36例 ,2 0例 (5 5 .6 % )自动复律 ;另 16例再行电复律 ,12例 (75 .0 % )复律成功 ,复律后在相应随访时间维持窦律者分别为 6 5 .0 % ,2 0 .0 % ,0 % ,0 %。结论 :胺碘酮药物复律房颤成功率低于奎尼丁 ,而预防复发却远优于奎尼丁 ;低能电复律法辅助胺碘酮复律是房颤复律的良好选择。慢性房颤心功能良好可用胺碘酮复律并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3.
王翠萍 《山东医药》2010,50(19):72-73
目的观察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快速型房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 mg的负荷量后,以0.5-1 mg/min持续静滴24 h。观察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24 h以内有42例(80.8%)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时间为(9.6±1.3)h,心室率均降至100次/min以内,心功能平均提高(1.3±0.2)级,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困难减轻,肺部罗音减少,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发阵发性快速型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须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快速心房颤动(房颤)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快速房颤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用药后15 min,1 h、2 h、24 h心室率分别为(140.1±18.3)、(127.7±16.8)、(104.9±15.4)、(82.1±20.5)次/min,较用药前(149.6±19.7)次/min明显下降(P<0.01).其中15例患者(58.5%)在24 h内转为窦性心律,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或减药后恢复,2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快速房颤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快速心室率,尤其适合并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胺碘酮和地尔硫革治疗麻醉期间快室率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快室率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Ⅰ组)、胺碘酮组(Ⅱ组)和地尔硫革组(Ⅲ组).Ⅰ组先以艾司洛尔0.5 mg/kg负荷量于1 min内静脉注射,继之以0.05mg·kg-1·min-1静脉泵注射;Ⅱ组以胺碘酮3 mg/kg于10 min内静脉注射,继之以1 mg/min静脉泵注射;Ⅲ组以地尔硫革0.25 mg/kg于5 min内静脉注射.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5、10、15、30、60、90min患者的心室率、血压、心律;观察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起效时间Ⅰ、Ⅱ、Ⅲ组分别为(4.3±2.1)min、(19.2±8.5)min、(8.5±3.4)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在用药后30 min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用药后90 min时)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Ⅱ组低于Ⅰ组、Ⅲ组(P<0.05),Ⅰ组与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洛尔、胺碘酮和地尔硫革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麻醉期间的快室率房颤,艾司洛尔起效最迅速,胺碘酮应用最安全.  相似文献   

16.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对比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在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房颤 )的作用。方法 房颤发作在 0 5~ 72小时的患者 ,随机分入普罗帕酮组和毛花甙C组。静脉推注毛花甙C 0 4~ 0 6mg或普罗帕酮 70~ 2 10mg ,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 结果 共 70例患者 ,阵发性房颤病程 ( 2 8 2± 4 2 0 )个月。毛花甙C组 3 4例 ,转复成功 15例 ( 4 4 1% ) ;普罗帕酮组 3 6例 ,转复成功 2 8例 ( 77 8% ) ;P <0 0 1。转复成功时间 :毛花甙C组 ( 86 1± 5 3 5 )分钟 ,普罗帕酮组 ( 4 7 6±3 7 7)分钟 ,P =0 0 5 ;未转复成功者的心室率下降情况 :毛花甙C组由 ( 12 4 6± 2 0 3 )次 /min降至( 93 1± 19 2 )次 /min ,普罗帕酮组由 ( 12 4 0± 3 2 1)次 /min降至 ( 118 6± 2 1 0 )次 /min ,P >0 1。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的转复中静脉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毛花甙C ,普罗帕酮转复时间较毛花甙C短 ,而毛花甙C在减慢心室率方面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及房扑发作1~72h,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毛花甙C组(28例),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0.4~0.8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或225mg后改为静脉滴注150~450mg,观察其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QT间期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毛花甙C组,阵发性房颤24例,复律成功11例,阵发性房扑4例,复律成功2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25例,复律成功19例,阵发性房扑5例,复律成功3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QT间期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毛花甙C组复律平均时间3.5h,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6.5h。结论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复律胺碘酮疗效高于毛花甙C,二者心室率的控制及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别,复律时间毛花甙C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AMI并房颤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随后以0.5~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静脉用药2~7(3.24±1.7)d.结果:房颤转复率2 h内为47.1%(16/34),24 h内为70.6%(24/34),48 h内为85.3%(29/34),72h内为91.2%(31/34).治疗期间,5例(14.7%)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后心率恢复4例(11.8%);4例(11.8%)出现血压降低,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至正常.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MI并房颤疗效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不同剂量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5例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120bpm(次/min),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随机分成3个不同剂量组,每组15人。第1、2、3组每次静脉给予的负荷剂量分别为75mg、150mg和250mg,首次给予胺碘酮(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缓慢静脉注射10min,如不转复为窦性心律,以相同的剂量每30min重复一次达4次。结果三组控制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78%、91%(P>0.05)。三组心室率在用药30min后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6.84±7.30)bpm、(16.10±9.89)bpm、(20.37±14.55)bpm,第1组与第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1h后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14.91±11.39)bpm、(20.51±13.66)bpm、(32.36±13.59)bpm(P<0.01),用药2h后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1.21±22.73)bpm、(29.82±14.34)bpm、(36.95±18.29)bpm(P>0.05)。各组用药后Q-T间期、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应用不同剂量胺碘酮均能快速、安全、有效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并能使部分患者转复。较大剂量组能够更快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阵发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6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 ,男 2 2例、女 14例 ,年龄 6 5 .3± 11.5 (49~ 80 )岁。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42 .5± 2 5 .2 (12 0~ 176 )次 /分 ,先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 (15 0~ 30 0mg)后 ,继之以 6 0 0 μg/min静脉点滴维持 48h ,同时口服胺碘酮 6 0 0mg/d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用药后 30min、1,2 ,2 4,48h心室率分别为 12 4.1± 11.5 ,113.3±8.6 ,10 5 .1± 8.2 ,92 .7± 8.5 ,88.6± 9.4次 /分 ,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P <0 .0 1)。 30例 (83 .3% )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 ,于 2h ,2~ 2 4h ,2 4~ 48h ,2~ 7d转复率分别为 11.1%、2 7.8%、2 2 .2 %和 2 2 .2 %。未转复组患者左房径大于转复组(P <0 .0 5 ) ,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转复组 (P <0 .0 5 ) ,这可能是 6例患者未转复的原因。 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 ,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1例出现双手震颤 ,经减药或停药后恢复。结论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