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5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表明,超声诊断符合64例,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98.4%。CHPS的声像图特征是:肥厚幽门呈团块状回声,纵轴切面呈“宫颈征”,横断面呈“靶环征”。其诊断标准是:肥厚幽门团块的长径≥20mm,横径≥12mm,肌层厚度≥4mm。在检查方法上强调多次扫查声像图重现性好以及采用高频探头。本文认为超声显像对CHPS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  相似文献   

2.
患儿出生30余天,以进食后呕吐、触诊右上腹包块而来我院就诊,行彩超检查所见(高频探头);右上腹腔局部肠管壁均匀性增厚,管腔狭窄,回声强,短轴呈“靶环”征,纵切呈“假肾”征。遂喂奶后再行超声检查证实该团块为胃幽门部,管壁均匀性增厚,测其厚度约4mm,管腔狭窄,测其宽度约2mm纵切可及胃容物缓慢通过管腔中心。超声诊断:幽门狭窄。术后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天性幽门狭窄的X线检查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永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181-218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X线检查方法及其X线表现的有关病理基础。方法:回顾2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幽门狭窄患儿的X线表现和手术所见。结果:明显胃扩张14例,胃排空延迟20例。其中4例幽门管呈鸟嘴样梗阻,“双轨”征12例,肩样征5例。结论:肩样征提示幽门肌肥厚明显;本病必须与其他疾病鉴别,如先天性胃窦隔膜性狭窄。同时还应排除幽门暂时痉孪造成的假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6例。结果 26例均治愈,无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唯一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9例,平均年龄26天,体重3.2kg。取脐下及左右肋缘下三个小切口,建立气腹,应用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min,平均住院天数7天,无手术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美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诊断及X线表现的有关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 14例经手术证实的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检查及其表现 ,其中 5例B超检查。结果 :胃扩张 12例 ,胃排空延迟 14例 ,胃食管返流 13例 ,“双轨征”10例 ,“鸟嘴征”3例 ,“肩样征”4例 ,“蕈伞征”3例。结论 :幽门管细长和环肌肥大压迫征象是诊断本病的可靠征象 ,应排除幽门暂时痉挛造成的假象 ,X线与B超结合检查为外科手术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罗家林 《广西医学》2012,34(2):221-22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21例临床疑诊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幽门部进行检查,分析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幽门的形态,可见胃腔扩张,胃液潴留,胃窦部蠕动亢进及胃逆蠕动,幽门肌增厚,黏膜水肿及幽门管延长,幽门环状肌为低回声,黏膜呈稍强回声,管腔呈无回声,横断面呈靶环征,纵断面呈宫颈征;幽门肌厚度、幽门管长度超声测量值与术中实际测量值相接近(P均>0.05).结论 高频超声准确率高,且具有安全无创、快速便捷、可重复性强、费用低廉等优势,可作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消化道造影和超声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资料,入选患儿均得到术后证实,患儿手术前分别进行超声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 10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造影检查中95例可见幽门管细狭及排空延迟,患儿中42例肩样征,22例菌伞征,18例乳头征,42例线样征,32例双轨征,31例鸟嘴征;97例患儿中超声下为阳性,超声测量幽门肌厚度为5~9 mm,幽门直径为14~21 mm,幽门管长为15~27 mm;超声检测时患儿幽门管长度、幽门管直径以及幽门肌厚度和手术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诊断时应根据患儿情况确定选择何种诊断方法,帮助患儿早期确诊,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怀民 《当代医学》2009,15(3):110-1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疑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的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均经X线胃肠造影及手术证实。结论及早正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占先天性胃肠畸形的首位…。通常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在幽门部可扪及“橄榄”样肿块,但是肿块触诊率随着临床医师的经验和手法技术差异以及婴幼儿自身因素(如肥胖、哭吵等)而不同。近年来我院应用超声对50例临床疑似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进行了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和常规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越性。方法 分别应用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共61例,从手术原则、手术切口、损伤程度、瘢痕大小、术后并发症等各方面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均为作幽门环肌切开术,符合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原则。但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打击少,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结论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可靠的,是小儿腹部外科的一种先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92例临床分析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外科林进汉,李仲荣,陈肖鸣[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B超,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国内外文献对B超诊断本病以及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本病已有报道,但临床上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操作要点及经验。方法:对53例术前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经腹腔镜治疗。于脐环下缘置5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于左右侧上腹部切开皮肤0.5 cm,分别置入trocar及操作钳,放入微型电钩及弯钳进行操作。结果:53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1~75 min,平均32.5 min,术后4~7d出院,无并发症。52例随访2~7个月,平均3.2月,所有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和巨结肠病儿手术前、后急相蛋白动态观察王练英,李正,李韶英(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第二临床学院免疫室)关键词肥厚性幽门狭窄,巨结肠,急相蛋白本组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HD)病儿手术前、后测定3种急相...  相似文献   

15.
王彦  何秀军  敖颖  唐琼 《吉林医学》2011,(24):5084-508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对38例临床呕吐查因的婴儿,经腹部进行B超检查胃及幽门,测量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以空腹后胃腔扩张,以幽门肌层厚度>4 mm,长度>16 mm,短轴断面直径>15 mm,作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并与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诊断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年龄分别为56 d、46 d,均为足月儿,男性,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4~7 d呕吐症状消失。术后幽门环形肌逐渐缩小,至6周后恢复正常,病情痊愈。结论:超声检查安全、简便、可靠,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肯定意义和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新生儿、婴儿呕吐查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特别是可作为新生儿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有望取代传统X线钡餐检查。在儿科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围手术期胃管的护理。方法:将3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术前术后留置胃管时间各l d,对照组患儿为术后1~3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留置胃管时间、喂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儿的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管护理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的狭窄患儿围手术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经验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13例,年龄10~110 d,平均37 d,体重2.4~6.8 kg,平均3.3 kg。结果:7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因为幽门黏膜损伤中转为开腹手术,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手术时间(15.21±0.56)min。所有患者均随防至2013年6月,无复发,无生长发育迟滞,无肠粘连、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影像表现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HPS患儿51例的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影像结果。结果51例均显示HPS特征性X线表现。透视下51例(100%)钡剂通过幽门困难,幽门管呈线样征;胃窦部肩征11例(21.57%);胃窦部鸟嘴征8例(15.68%);十二指肠覃征7例(13.73%);幽门乳突征7例(13.73%)。24小时后复查仍见胃内钡剂残留。51例超声检查均见幽门肌直径≥15mm;管长≥18mm;管壁肌厚≥4mm,动态观察见胃潴留滚动,胃蠕动增强。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对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两者结合有助于明确诊断,确定手术方式、范围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患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1 MHz,对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9例的幽门壁的厚度、幽门管的直径及长度进行仔细观察以及测量,并动态观察幽门至少5 min看形态是否变化。结果: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9例均与手术结果相符合,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查诊断患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方法简单、安全、诊断准确率高,应当作为诊断患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0引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及婴儿早期以呕吐为主诉的上消化道先天性畸形,X线钡餐和B型超声检查为主要确诊手段.1993-10以来,我们对4例临床诊断为CHPS患儿进行了纤维胃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l对象和方法1.1对象CHPS患儿4(男3,女1)例,(18~46)日龄.术前均有典型的非胆汁性喷射状呕吐.其中1例并有呕血史,呕吐出现时间为生后11d~28d,均行幽门肌切开术,术后7d~10d,呕吐症状消失.回.2方法对临床诊断CHPS患儿胃镜检查前下胃管,温生理盐水洗胃,安定0.2ms/ks~0.8ms/ks,im,镇静,左侧卧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