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PEDF在胃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PED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人体胃癌组织标本中胃癌细胞内PEDF和VEGF的表达;标记CD34分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上述胃癌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统计学分析上述分子标记物间的关系以及各分子标记物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的正常胃黏膜均有PEDF表达,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约43%,VEGF表达率约54%;与高分化胃癌相比,低分化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低(P〈0.05),MVD高(P〈0.05);PEDF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易侵犯浆膜(P〈0.05),易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1);胃癌组织PEDF表达与MVD(P〈0.01)和VEGF(P〈0.0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EDF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可能是胃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胃癌细胞发生淋巴及血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PEDF在胃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PED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人体胃癌组织标本中胃癌细胞内PEDF和VEGF的表达;标记CD34分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上述胃癌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统计学分析上述分子标记物间的关系以及各分子标记物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的正常胃黏膜均有PEDF表达,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约43%,VEGF表达率约54%;与高分化胃癌相比,低分化胃癌组织PEDF表达率低(P〈0.05),MVD高(P〈0.05);PEDF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易侵犯浆膜(P〈0.05),易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1);胃癌组织PEDF表达与MVD(P〈0.01)和VEGF(P〈0.01)表达呈负相关关系,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EDF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可能是胃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胃癌细胞发生淋巴及血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翟光林  姜藻  吴巍 《现代医学》2006,34(3):157-160
目的 探讨超声辐射微泡对小鼠皮下H22肝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H22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分组进行局部单纯超声治疗、超声微泡治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治疗后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微血管密度作为定量检测指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超声微泡组与对照组比较,瘤体积缩小(P〈0.05),VEGF蛋白表达减低(P〈0.05)。VEGF表达与MVD间呈正相关(r=0.9947,P〈0.01)。结论超声辐射微泡可显著抑制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为降低肿瘤VEGF合成与分泌,破坏与减少肿瘤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Graves病(GD)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甲状腺体积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58例G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F-Ⅰ的含量,用多普勒超声测定甲状腺体积。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28例GD患者甲状腺组织IGF-Ⅰ的表达。结果:GD患者治疗前血清IGF-Ⅰ含量及甲状腺体积均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治疗后血清IGF-Ⅰ含量及甲状腺体积均下降(均/9〈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GD患者血清IGF-Ⅰ含量同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r=0.57,P〈0.01),血清IGF-Ⅰ含量与FT,FT4无关。IGF-Ⅰ在GD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GD手术治疗患者甲状腺组织IGF-Ⅰ表达强度与术前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r=0.63,P〈0.01)。结论:IGF-Ⅰ水平与GD患者甲状腺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与非肿瘤性息肉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大肠腺瘤、36例非肿瘤性息肉、13例大肠腺癌和11例大肠正常粘膜组织中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用CD34单抗标记各组新生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TGF—β1、VEGF及MVD在大肠腺瘤组的表达均高于非肿瘤性息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腺瘤组TGF—β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69,P〈0.01),MVD值与VEGF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0.640,P〈0.01)。结论 TGF—β1可能通过上调VEGF来调节血管生成,TGF—β1和VEGF在大肠腺瘤中的高表达和在非肿瘤性息肉中的低表达可能是二者恶变趋势有显著差异的重要分子调控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flcer,NSCLC)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HIF-1α、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48例NSCLC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35.4%,与正常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IF-1α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γ=0.542,P〈0.05),与MVD呈正相关(γ=0.673,P〈0、05)。结论 HIF-1α可通过调节其靶基因VEGF的表达而刺激肿瘤血管的生成,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CD34在42例乳腺癌和相应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计数组织内MVD.结果 4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5/42 vs 7/42,P<0.01).CD34染色显示乳腺癌组织中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其密度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分化差、有转移的癌组织MVD增高,并且,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存在VEGF的过量表达和大量的新生微血管, VEGF的表达与组织内MV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中COX-2、PCNA、VEGF及CD34表达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78例NSCLC中,COX-2、PCNA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89.74%及60.25%,CD34表达的MVD值为(38.5±7.59),COX-2表达与NSCLC组织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NM(tumor-node-metastasis)分期中Ⅲ~Ⅳ期组,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COX-2阳性表达与VEGF及MVD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COX-2阳性表达强度与PCNA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COX-2、PCNA、VEGF和MVD在NSCL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同时检测NSCLC组织中COX-2、PCNA、VEGF及MVD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34例胃癌及正常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胃癌VEGF的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③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大肠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性别无关。④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胃癌组织微血管形成有关,VEGF和MVD均与胃癌的生长转移相关,可作为反映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日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受体(VEGFR-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微淋巴管形成,淋巴转移,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125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行VEGF-C,VEGFR-3,CD31检测,进行淋巴管密度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中VEGF-C,VEGFR-3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均P〈0.01)。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VEGF-C与VEGFR-3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P=0.009),远处转移(P=0.006),临床分期(P〈0.1301),VEGF-C表达(P〈0.1301),VEGFR-3表达(P〈0.001)呈正相关。淋巴管密度与MYD呈正相关(P〈0.01)。VEGF-C,VEGFR-3阳性表达与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结论VEGF-C促使胃癌内淋巴管形成,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VEGF-C,VEGFR-3表达增高,淋巴管密度增加是促使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VEGF-C促进微血管的形成,VEGF—C的表达有推测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探讨MIF和VEGF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及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IF、VEGF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采用Image Pro Plus(IPP)6.0图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IF和VEGF在正常卵巢组织的实质细胞中不表达,在卵巢癌肿瘤细胞的胞浆呈阳性表达,且随着卵巢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强度逐渐增强;低分化卵巢癌与高分化和中分化卵巢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低分化卵巢癌组织中的MVD(50.83±11.59)明显增加,与正常卵巢组织(18.16±2.26)、高分化(19.88±3.92)及中分化(31.1±3.08)卵巢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MIF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79 7,P<0.01),MIF表达与卵巢癌MVD呈正相关(r=0.962 3,P<0.001)。结论:MIF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MIF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卵巢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周俊伟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3):190-191,19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8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VEGF及MVD,对VEGF、MVD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EGF阳性率分别为60.3%及8.8%,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P<0.01);VEGF阳性及MVD升高患者3 a生存率及5 a生存率低于VEGF阴性及MVD正常者(P<0.01);VEGF及MVD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行转移有关(P<0.01)。结论 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标本中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了解胰腺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方法:胰腺癌标本26例,慢性胰腺炎标本7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26例(采用胰腺癌标本中无肿瘤浸润的组织),所有标本均行免疫组化染色.MVD检测为在200倍显微镜下计数5个视野最高数目的微血管,以其平均数表示.VEGF的定量标准为VEGF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值的乘积.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法.结果:VEGF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有表达.胰腺癌组织的MVD值及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1).26例胰腺癌组织MVD值及VEGF表达水平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Spearman法r=0.862,P<0.000;Pearson法r=0.855, P<0.000).结论:胰腺癌的微血管生成水平高于慢性胰腺炎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内MVD值及VEGF表达水平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杨红春  李永  马海 《西部医学》2012,24(7):1265-1267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井对肝癌组织中TP和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肝癌组织及1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TP、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值,并分析其与HCC病理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TP、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均值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且TP、VEGF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明显相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AFP、是否肝硬化、child肝功能分级无关(P〉0.05)。结论TP、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呈正相关,TP、VEGF在肝癌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甲状腺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癌、15例甲状腺腺瘤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并对甲状腺癌组织学分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OX-2和VEGF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P<0.01),正常甲状腺组织未见表达;甲状腺癌中COX-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6,P<0.01)。二者表达均与甲状腺 癌组织学分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OX-2和VEGF在甲状腺癌中呈 高表达。COX-2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COX-2对VEGF的高表达可能具有潜在的正向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甲状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实验对比口腔鳞癌(OSCC)和口腔正常黏膜中乙酰肝素酶(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actor,bF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从而了解OSCC中Hpa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OSCC的研究及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正常人口腔黏膜组织10例,经手术切除及活检的OSCC标本4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pa、bFGF的表达,用CD31抗体进行血管内皮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分析Hpa、bFGF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其相互关系及二者与MVD和OSCC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在OSCC组织中Hpa、bFGF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5例(72.92%)、38例(79.17%),均显著高于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5);(2)Hpa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 0.05), bFGF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Hpa、bFGF阳性表达的OSCC组织中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Hpa和bFGF的表达显著相关(P<0.001),且两者的表达都与MVD呈显著相关(P均<0.001).结论:Hpa与bFGF在OSCC中同时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OS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Hpa可作为反映OSCC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肺癌组织中iNOS和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CD34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肺癌组织中i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98%和58.54%,明显高于癌旁(均为20%)及正常肺组织(均为16.67%)(P<0.005),且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iNOS mRNA及蛋白表达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12 5, P<0.01;r=0.462 3,P<0.005),且iNOS和VEGF均与MVD明显相关(P<0.05)。 结论:iNOS表达可以作为评价肺癌分期、预测转移风险的参考指标;iNOS与VEGF在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相互依赖的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中VEGF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S和VIN中MVD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9.
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与其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国光  雷德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36-1838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形成能力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别进行特异染色,记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并观察bFGF、VEGF的表达。结果: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和40.5%,MVD阳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术后复发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且高MVD组复发率高于低MVD组(P<0.0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有关,而且血管形成因子的异常表达是其微血管形成能力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肺癌中P-AKT的表达与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AK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微血管密度(MVD)在46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NSCLC中P-AKT、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3.5%和67.4%,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0%和22.2%(P<0.05)。P-AKT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肺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肺癌、正常肺组织中MVD值分别为24.62±6.21和13.26±5.9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的高低与肺癌的分期、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 AKT在肺癌中的表达与VEGF和MVD值密切相关(P<0.05)。结论:P-AK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肺癌的分期、转移和分化相关,P-AKT可以通过促进肺癌血管的生成导致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