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和BAEP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和BAEP,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 (1)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90%,其中手法组临床治愈率为46.6%,常规组临床治愈率为33.3%,2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前疾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率为76.7%(46/60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BAEP异常率为80%(48/60例),以脑干型异常为主。(3)治疗后2组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手法治疗组V波PL,Ⅲ-Ⅴ和Ⅰ-ⅤIPL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手法治疗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和BAEP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从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角度探讨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常规组,电刺激组加例,常规组20例,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及BAEP.观察电刺激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电刺激组与常规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的比例为75%(30/40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BAEP异常的比例为77.5%(31/40例),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组比较,电刺激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组相比,电刺激组Ⅴ波的峰潜伏期(PL)、Ⅲ-Ⅴ和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电刺激双耳后乳突部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仰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颈椎牵引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1999-09/2001-0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颈椎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0,男10例,女20例)和对照组(n=30,男12例,女18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隔2d行1次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隔2d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AUS-128DP深圳产)检测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较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仰旋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4.
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3例,分为2组,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结论: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电针加三维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运用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西药物扩张血管、营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4_4%、65.6%,治疗组眩晕症状评分和VA、BA的V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6.
低频电刺激小脑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玲  杜艳华 《中国康复》2005,20(4):236-236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电刺激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电刺激组同时接受低频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前后行TCD检测。结果:治疗15d后电刺激组有效率90.1%,对照组66.7%。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强(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梅花针刺络拔罐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梅花针刺络拔罐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刺络拔罐结合颈椎牵引,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刺络拔罐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牵引。  相似文献   

8.
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仰卧位推拿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97.5%与41.7%、83.4%,P〈0.05)。结论: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与康复对照组,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康复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电刺激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2组患儿总疗程均为3个月。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儿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2组患儿经治疗后,发现电刺激治疗组共显效19例(42.2%),好转24例(55.4%),有效率为95.6%;康复对照组共显效10例(22.2%),好转27例(60.0%),有效率为82.2%;2组患儿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电刺激治疗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高于康复对照组(P〈0.01)。2组患儿治疗前,其ACA、MCA及P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电刺激治疗组患儿ACA、MCA及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01或P〈0.05),而康复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增强疗效,并提高脑瘫患儿颅内血流速度,改善脑循环状况,是针对脑瘫患儿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波透热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5例,平均年龄52.3岁;对照组为6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人。采用MDL-41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病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病组治疗前和治疗后VA及BA的Vp和Vm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治疗前的VA和B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明显改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的一种手段,微波透热加颈椎牵引治疗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颈曲值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颈椎退行性变的过程.目的手法恢复颈椎曲度已在临床上得到认同,探讨手法对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脊柱骨科及外科,一所中医学院的骨伤科研究所门诊.对象研究对象来自1999-01/2001-1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脊柱骨科,第一附属医院外三科,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门诊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分有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无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者做对照组.方法颈椎病组施行手法治疗.观察对比颈椎病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颈曲值和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它们的相关系数.主要观察指标①颈椎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颈曲值.②各组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值的变化.结果颈曲异常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普遍降低,各血管收缩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和颈曲正常组(P<0.05).治疗后,3条血管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变化与颈曲值呈相关性,治疗后左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与颈曲变化值相关.结论颈曲对椎基底动脉有内在的致病作用.手法可以恢复颈曲形状,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涂靖 《中国康复》2002,17(2):88-89
目的:介绍以卧位旋转牵扳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和轻度颈椎损伤的方法及作用机理。方法:100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卧位旋转牵扳手法及配合理疗等。对照组采用牵引,高频透热,中频电等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时间最短2d,最长28d。观察组50例中经3d治疗即痊愈5例占10%,>3d痊愈40例占80%,好转5例占10%;对照组50例中,3d痊愈为0,>3d14例占28%,好转29例占58%,无效7例占14%。2组痊愈率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05)。结论:卧位旋转牵扳手法具有疗效快,安全,患者无痛苦的特点,应作为治疗颈椎病和轻度颈椎损伤的首选方法,配合相应的理疗能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药枕盐熨疗法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分析其对双侧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并对患者症状、颈椎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SPSS 17.0软件随机序列生成模块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以大青盐为中药热导体,采用长柱形药枕进行盐熨治疗,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加蜡疗干预,2组均治疗4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2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对称性、搏动指数(PI)进行比较,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患者症状程度与功能变化,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2组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不对称性、PI、ESCV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4周后,2组血流速度减慢患者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均值[(LVA+RVA)Vp/2]、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值[(LVA+RVA)Vd/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2组血流速度增快患者(LVA+RVA)Vp/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A+RVA)Vd/2下降不如(LVA+RVA)Vp/2显著;组间比较,仅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LVA+RVA)Vp/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③2组治疗后PI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PI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④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性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差值[|LVA-RVA|V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CV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23.13±3.15)分]高于对照组[(21.73±3.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药枕盐熨疗法作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基动脉血流状况,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4.
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南 《中国康复》2012,27(6):437-438
目的:观察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MFE)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CS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BA、VA、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对CSA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微波治疗,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 个疗程后利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两组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以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颈椎牵引能加快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中药颈椎荣通方联合旋提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颈椎荣通方结合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旋提手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颈椎弓弦距。结果:经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颈椎弓弦距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荣通方结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较单纯应用旋提手法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7.
郑旭  邱玲  张敏  张吉  李川雄  李媛  何流  曾帅  刘波  罗丹 《中国康复》2017,32(1):17-19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配合针刺加牵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平均分为2组,2组均给予针刺、牵引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结果:治疗10次、20次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10次、20次后状体征积分、N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10次后,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次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有利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恢复或纠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60例俄罗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行脑病生理治疗机,电脑中频及手法治疗;对照组只行电脑中频及手法治疗。治疗10次为一疗程,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行统计学卡方检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愈率分别为67.69%与53.8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配合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定位斜扳与牵引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2例,其中将采用定位斜扳与牵引结合治疗的8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的8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疗效率为95.35%,对照组疗效率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lt;0.05)。结论:定位斜扳结合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各项症状,缓解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