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家健康》2013,(11):60-60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应激压力的机体迅速得以恢复,以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并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帮助。同时展望新动力一氧化氨胶囊作为运动营养保健品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家健康》2014,(9):60-60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氨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应激压力的机体迅速得以恢复,以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并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帮助.同时展望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作为运动营养保健品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家健康》2013,(10):53-53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应激压力的机体迅速得以恢复,以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并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帮助。同时展望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作为运动营养保健品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大家健康》2013,(9):30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应激压力的机体迅速得以恢复,以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并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帮助。同时展望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作为运动营养保健品的价值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家健康》2013,(10):53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应激压力的机体迅速得以恢复,以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并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帮助。同时展望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作为运动营养保健品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大家健康》2012,(11):76-76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大家健康》2012,(7):76-76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员承  相似文献   

8.
《大家健康》2012,(12):72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应激压力的机体迅速得以恢复,以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并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帮助。同时展望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作为运动营养保健品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家健康》2012,(9):75-75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  相似文献   

11.
《大家健康》2012,(6):79-79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对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在优秀青少年兵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科学实验观察,以便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寻求一种理想的改善睡眠,促进运动机体恢复和伤病康复,辅助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高强度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射击运动员高脂血症的发生情况和可能的引发因素,为预防高脂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对从事专业训练半年以上,无急慢性疾病的53名省级优秀射击运动员进行膳食调查和血清脂质水平检测。结果:运动员的高脂血症检出率为28.3%,全部为高甘油三脂血症;膳食中 运动员除了摄入维生素B1、B2不足和维生素A缺乏外,其他各类营养素基本能满足机体需要,属基本合理膳食。结论:以抗阻训练和静力运动为运动特征的射击运动,可能会对机体血脂代谢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汪洋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9):155-156
科学监测分析运动免疫指标对控制赛前训练、调节最佳竞技状态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赛前亚高原4周与平原1周训练后免疫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1、2周大负荷训练后与第3周中等负荷训练后变化显著(P〈0.05),第4周恢复训练后变化不明显,平原1周调整训练后变化不显著。说明大负荷训练后身体机能发生改变,导致运动疲劳,免疫机能状态下降,应采取运动营养恢复与调整性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铅球运动是一项在前进中又有旋转的复杂的田径赛项目。本文对我国参加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的六名女子优秀铅球运动员进行近景动态立体摄影。应用爱捷运动测量分析系统进行三维定量技术分析,尤其对左侧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今后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长跑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教练员比较注重身体的训练,即采用各种方法来加大运动量,使机体产生超量恢复,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但却往往忽视运动员的饮食结构和调节。片面认为只要有营养,在比赛前运动员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注意科学的搭配。从另一方面讲,人体的承受能力是有极限的。试图用大运动量来突破这个极限是很困难的,如果采用科学的饮食,使人体体内产生某些变化,以挖掘人体的最大潜能。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就能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浅谈训练计划的制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并结合文献资料,从运动员的供能特点、负荷的适应、各能源系统的恢复速度、机能指标和训练过程的整体协调性等方面对合理制订训练计划进行了探讨,为科学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心脏做为机体需氧量最大的器官,它也与人体的运动密切相关,最大的心脏能在比赛中获胜这一理论已深入人心,心脏的形态、结构等方面也会随着运动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运动员心脏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探讨运动与心脏的辩证关系,从而为体育运动训练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童建军  吴启跃  张沛 《海南医学》2012,23(7):132-133
目的对深圳市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寻原因、提出改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运动员的踝关节受伤的部位、受伤时间以及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49名运动员中32名有踝关节受伤史,而受伤部位最多的是外踝副韧带,其次是内踝副韧带。受伤多发生在训练及比赛中,其原因多为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活动不充分和技术动作不规范等。结论应提高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对踝关节损伤的防护意识,科学训练,避免运动员因运动损伤过早结束运动生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血浆维生素E(VE)含量影响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江苏大学大学生运动员和国家青年队篮球运动员为对象,分析他们在2005年冬训期间血浆VE浓度,并与年龄匹配的非运动员进行比较。结果:训练进程中男女大学生运动员与职业队运动员血浆VE无显著变化,但均保持低于非运动员或正常水平。结论:运动训练使运动员血浆VE水平远低于普通人群,建议给予运动员适量VE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中医推拿对女足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恢复超负荷训练造成的运动性过度疲劳是当前各项竞技运动训练所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科学地恢复体能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中医推拿属于我国的传统医学 ,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几千年的实践经验 ,是我国各个运动队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疗伤方法 ,能帮助运动员恢复运动性疲劳。现代女子足球运动的技术动作及风格日趋男性化。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力量、速度、柔韧性和灵敏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于 2 0 0 0~ 2 0 0 1年担任上海女子足球运动队队医工作期间 ,运用中医推拿配合训练比赛计划 ,较好地处理了训练 疲劳 恢复 比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