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乙肝的临床转归关系.方法 应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16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了解在各临床类型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阐明HBV基因型与HBeAg的关系;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的关系;HBV基因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168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有78例占46.4396,C基因型有90例占53.57%.在肝硬化与肝癌病人中C基因型(73.17%)明显多于B基因型(26.83%),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90例C基因型病人HBeAg阳性62例,HBeAg阴性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高年龄组病人中以C基因型为主.结论 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有密切关系,C基因型是导致HBeAg持续阳性,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D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差异≥8%,现已将HBV分为A~G8个基因型。HBV DNA的基因型别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不同的基因型与HBV感染途经、致病性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我国约有90%原发性肝癌(HCC)合并HBV感染,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迄今为止对HBV感染后的确切致癌机制还不甚清楚,有关HBV基因型与HCC关系的研究甚少。应用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3例HBV DNA阳性HCC患者进行了基因分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CC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1988年Okamoto发现HBV可分为不同基因型后,有许多学相继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2003年日本学Sugauchi发现B基因型和C基因型之间还可能发生重组,依是否与C基因型重组分为HBVB基因型j亚型(HBV/Bj)和HBVB基因型a亚型(HBV/Ba);2004年Sugauchi又对HBVA基因型(HBV/A)进行分析,发现HBV/A可分为e亚型(HBV/Ae)和a亚型(HBv/Aa)。现就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特征及与临床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高度变异,根据全序列差异可将其分为A~H8个基因型。HBV基因型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人类感染HBV后的疾病谱、肝脏病变程度以及治疗效应与HBV基因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应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分析仪检测7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4%,可将HBV分为A~H 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产生反映了HBV变异进化的特点.目前有很多研究显示,HBV基因型与病情轻重有较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用S基因序列测定法对天津地区223例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肝癌病人HBV感染情况和HBV基因型分布及意义。方法对92例肝癌患者进行HBVM和抗-HCV检测并对30例单纯HBV感染者和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结果92例中单纯HBV感染67例(72.83%),HBV和HCV重叠感染6例(6.5%),单纯HCV感染1例(1.08%);在30例检测的患者中,B基因型20例(66.7%),C基因型9例(30%),F基因型1例(0.3%)。结论在肝癌患者中HBV感染率高达81.4%,说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是B和C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基因型和P基因变异的关系,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基因型与YMDD变异,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HBVDNA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基因型比其它基因型更易耐药,耐药的问题不仅仅是 YMDD变异,P基因可能诱导其它基因的变异,导致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前依据S区基因序列异质性大于或等于4%,将乙型肝炎病毒(HBV)分为A~H八种基因型[1,2],基因型反映HBV自然感染发生变异特点,是病毒变异进化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BV基因型可能与病毒感染途径、基因突变、疾病进程和抗病毒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3-5],且不同地区分布不一致.我们对江苏省21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分析江苏省基因型分布规律,并结合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病学与临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HBV是最小的人类D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仅为3200个碱基,以部分环状双链存在。其中负链为完整的环链,包括4个相互重叠的读框:前C/C基因、P基因、S基因和X基因。1988年,Okamaoto等比较了18株HBV全基因序列,将它们分为4组,并命名为A~D,并指出,依据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可将HBV毒株分成不同的基因型,这个分型标准延用至今。进一步研究HBV全基因序列以及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发现了另外4个基因型:E、F、G和H。以下结合我们在HBV基因型研究方面的工作,介绍有关研究进展和初步共识。  相似文献   

10.
IL-10-1082位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IL-10-1082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地区HBV感染的关系.选择汉族慢性乙型肝炎156例及88例正常对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分析甘肃地区IL-10-1082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结果发现IL-10-1082位各基因型频率在HBV感染者中和在健康对照者中的差异无显著性.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与G等位基因有一定的相关性.HBV D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IL-10-1082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为甘肃地区HBV感染者IL-10-1082位基因多态性与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DNA基因分型与相关慢性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感染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受宿主因素的不同影响,可引起不同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及肝细胞癌(HCC)等。我们分析了我院26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Kao JH等研究发现在台湾C基因型与更严重的肝病有关,在年轻无肝硬化患中B基因型与肝癌的发展有关。作为对照,B基因型在日本和中国有相对好的结局并很少与肝癌的发展有关。同样在印度D基因型较A基因有较严重的肝病并在年轻中可能预示肝硬化的发生。在对抗病毒治疗反应上C、D基因型与B、A基因型相比对干扰素治疗反应率低。总之,在HBV基因型中致病性和对治疗的不同确实存在,确定在慢性HBV感染中的基因型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对病原学、临床、病毒学和人类学调查的信息,有助于这些不同的分子病毒学因素的进一步研究等待阐明。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HBV基因型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较高,肝组织学活动度较高,ALT反复或持续波动,其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B和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IL-21、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HBV DNA和ALT水平,探讨不同基因型对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影响的差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宿主基因以及包括HBV基因型在内的环境因素对HBV感染造成的不同后果已被广泛研究、最近一些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清除病毒和宿主对HBV反应上起关键的作用.个体产生TNFα的能力是受一个基因复合体的影响。在这次研究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判断TNFα启动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否与中国汉族人HBV感染的不同后果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华  温志立  易冬英  黄神安  向天新  吴平 《肝脏》2009,14(3):215-218
随着HBV基因型研究的深入,研究表明,HBV基因亚型和基因型一样,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如日本以Bj亚型为主,中国以Ba基因亚型为主[1].那么,在以B基因型HBV感染为主的江西省[2]是否也以Ba基因亚型为主呢?本研究采用Sugauchi等[3] 的巢式PCR-RFLP法检测江西省HBV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 以期进一步了解HBV基因亚型与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在全球广泛分布,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随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HBV基因型的研究更加深入,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日趋明确,不同的基因型对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血清学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对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雅娟  庄辉 《传染病信息》2005,18(4):163-164,176
近年来,各国学者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其亚型的研究十分关注。HBV基因型不仅能反映核酸变异程度和病毒种系发生关系,而且与感染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疗效有关。目前,根据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4%,将HBV分为A、B、C、D、E、F、G、H等8个基因型,但基因型H是否是独立于F的一个新基因型,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各基因型之间还存在混合感染,如B与C、C与D混合感染等∞。有人认为,混合感染可能与重叠感染或基因型之间的同源重组或部分转换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除研究HBV基因型外,对HBV基因亚型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A基因型可进一步分为Aa和Ae亚型0;B型可分为B1(Bi)、B2(Ba)、B3和B4亚型N;C型可分为c1、c2、c3和c4亚型;D型可分为D1、D2、D3和D4亚型,F型可分为F1和F2亚型等(见表1)。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发现,根据HBV DNA—S区的碱基不同,HBV的基因型可分为A~H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各异,感染后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有区别,为深化研究乙型肝炎的流行、预防和治疗特点,对我院收治的北方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合被检测者的临床情况作简要分析,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泉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在逆转录过程中由于缺乏校对酶的作用 ,常常发生核苷酸的配对错误 ,因此其突变率较高 ,现已将HBV分为A~H 8个基因型[1] 。HBV感染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 ,在我国主要以B、C、D基因型为主。但是有关基因型与HBV感染的致病性及临床意义尚不太清楚。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微板核酸杂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HBV进行了基因分型 ,旨在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血清标本16 8例血清标本均采自我院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10月诊治的泉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 ,其荧光定量PC…  相似文献   

20.
仙居地区HBV基因型分布与若干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浙江仙居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研究基因型与前C区变异的关系及基因型的临床稳定性.方法:全部病例样本均取自仙居地区出生的汉族人,HBV基因型及前C区变异均采用型特异性PCR法;部分病例分别于3、6、12、18月,重复采血复查基因型.结果:仙居地区HBV基因型分布:C型283例,B型51例,CB混合型19例;查nt(核苷酸)1 896变异51例,变异阳性者C型9/37例、B型7/10例、混合型3/4例;3、6、12、18月复查基因型,小部分病例发生改变.结论:仙居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以C型为主占80.2%,其次为B型与CB混合型,分别占14.4%与5.4%;B型与CB混合型容易发生HBVnt 1896变异;基因型临床稳定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