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8例单纯性主动脉缩窄(COA)患儿,其中9例并室间隔缺损(VSD)或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狭窄(AS),采用比缩窄部直径大3~4倍或直径不超过降主动脉横膈水平直径的球囊扩张治疗,部分并畸形儿予手术镶嵌治疗。结果 手术均成功,高血压控制,即刻下肢血压超过上肢,血流动力学跨缩窄压差平均下降57%左右,缩窄部直径较术前增加44%左右。随访6个月~4年,上下肢血压差较术后即刻平均增加18.66±10.23mmHg,跨缩窄压差增加16%。结论 COA经皮球囊扩张术结果表明,球囊扩张对单纯隔膜型COA有肯定疗效,内科球囊扩张和外科手术镶嵌治疗COA并VSD或PDA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后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报告15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后的疗效,男10例,女5例;年龄6.7±2.9岁。14例为未经外科手术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其中10例为局限性,4例为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型,另1例为外科手术后再狭窄。采用的球囊平均直径10.5±2.6mm,为缩窄区直径的2.7±0.6倍。术后平均压差(ΔP)由7.3±1.8kPa(54.8±13.5mmHg,1kPa=7.5mmHg)降至2.3±2.1kPa,缩窄区直径由3.8±1.1mm扩大至8.4±2.5mm。10例局限性主动脉缩窄及1例外科手术后再狭窄术后ΔP≤2.7kPa,术后平均随访5.6年,90%病例ΔP仍持续下降,造影随访未见动脉瘤发生。4例发育不良型术后ΔP>2.7kPa,3例进行外科手术。认为球囊扩张术对局限性及外科手术后主动脉缩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皮球囊主动脉缩窄扩张术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经外科手术的隔膜型主动脉缩窄9例患儿进行了经皮球囊扩张术,其平均年龄(4.92±3.99)岁,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采用比缩窄部直径大于3倍~4倍或不超过缩窄近端的主动脉直径的球囊予以扩张治疗。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高血压即刻得到控制,跨缩窄部压差由(46.80±15.30)mmHg降至(8.40±8.33)mmHg。随访下肢血压超过或接近上肢,跨缩窄压差11.25mmHg~19.50mmHg,无动脉瘤形成。我们认为经皮球囊治疗未经外科手术的隔膜型主动脉缩窄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小婴儿重症主动脉缩窄中的即刻治疗效果及6~49个月的随访情况。方法 对2006至2009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施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重症主动脉缩窄的<6月龄患儿行主动脉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的评价,于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股动脉损伤、主动脉再狭窄、左室收缩功能和是否有动脉瘤形成。结果 重症主动脉缩窄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年龄32~153 d,平均(91±44)d;体重3.0~6.0 kg,平均(4.7±1.0)kg。6例患儿术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2例出现心源性休克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经皮球囊扩张术后即刻,导管测量缩窄前后压力阶差由术前的(46±11)mmHg(1 mmHg=0.133 kPa)降至术后的(14±7)mmHg,5例术后跨缩窄压差均<20 mmHg,1例极重度主动脉缩窄患儿由术前的76 mmHg降至术后的32 mmHg,下降幅度>50%,6例均即刻成功。经皮球囊扩张术后主动脉缩窄部直径由术前的(2.18±0.48)mm扩大至术后的(4.00±0.83)mm,1例患儿术后有动脉瘤形成。随访6~49个月,6例患儿临床心功能不全症状均消失;2例因主动脉再狭窄行第2次经皮球囊扩张术;1例并发动脉瘤患儿在随访18个月后动脉瘤自行消失。结论 对重症主动脉缩窄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6月龄患儿,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小儿主动脉缩窄手术110,例患儿包括单纯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伴动脉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但不包括复杂畸形,如主动脉缩窄伴干锥畸形或瓣膜闭锁。将患儿按其手术时的年龄分组,来比较手术的近期和远期效果。87例手术后远期随访5~15年,其中22例作了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和血液动力学分析。反复坐位测血压>140/90mmHg者定为高血压,上、下肢收缩压差>20mmHg者定为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21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15例患儿行左侧开胸矫治CoA,正中开胸修补心内畸形;6例正中开胸同时矫治CoA和心内畸形.结果 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病死率为9.5%.呼吸机应用7 h~13 d,ICU住院时间3~18 d.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超声检查无残余主动脉缩窄.结论 术前避免漏诊、尽早手术、选择正中切口一期根治、术后严防并发症是CoA矫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21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15例患儿行左侧开胸矫治CoA,正中开胸修补心内畸形;6例正中开胸同时矫治CoA和心内畸形.结果 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病死率为9.5%.呼吸机应用7 h~13 d,ICU住院时间3~18 d.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超声检查无残余主动脉缩窄.结论 术前避免漏诊、尽早手术、选择正中切口一期根治、术后严防并发症是CoA矫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例郝芳之,陶慕圣,王一彪,夏伟,葛舒平,张曦患儿,女,11岁。生后50天发现心脏杂音。且随年龄增大,活动耐力差,走路双下肢无力。体检:身高97cm,体重29kg。上肢血压22/13kPa(165/97.5mmH...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的Ⅰ期纠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婴幼儿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胸骨正中切口Ⅰ期纠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4年5月,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纠治17例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患儿,月龄1~41个月;体重3.0~13kg,平均为(6.32±2.35)kg。主动脉缩窄位于导管前11例,邻近动脉导管处6例;其中4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9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17例均伴有室间隔缺损。结果本组17例中,1例于矫治术后第2d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余16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中14例上下肢动脉压差消失,另2例上下肢动脉压差24h内降至15mmHg(1mmHg=0.133kPa),72h后压差消失。随访至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纠治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可同时纠治并发的主动脉弓部发育不良,降低了残余梗阻的发生率。Ⅰ期矫治还具有明显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患儿二次手术痛苦的优点。Ⅰ期手术在死亡率和并发症方面与Ⅱ期手术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缩窄是指主动脉管腔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狭窄,其部位通常在动脉导管连接于主动脉的区域。本病于1760年由Morgagni首先描述,此后发现其发生率在西方较高,占先心病发生率的5~6%。Abbott报导的1,000例先心病中,主动脉缩窄有178例,发生率高达17.8%。在我国和日本,本病的发生率不如西方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分析主动脉缩窄(CoA)的治疗情况,对其治疗方式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做出提示。将CoA分为7种类型进行分析,治疗方式从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及镶嵌治疗3个方面进行比较。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复杂CoA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介入治疗的开展,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内支架(ES)置入术在某些CoA治疗中已取得良好效果;为使相应CoA得到更好治疗,镶嵌治疗已渐成为趋势;手术时机因类型而异,对严重的CoA目前倾向于婴儿期治疗。CoA的治疗应权衡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及时机,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是上肢与下肢间的动脉搏动及血压的梯度有差别。一侧或两侧上肢血压增高取决于缩窄发生的部位与锁骨下动脉的关系。高血压产生的基础是肾脏因素或是缩窄段本身使血管阻力增加的作用仍有争论。多数人认为主动脉缩窄使肾血液动力学改变,球旁小体受刺激,排泄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增加,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及血容量增加,并增加了心脏搏出量。这是本病血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本症最终预后决定于解除主动脉缩窄。Maron等对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11例南京市儿童医院(210008)王大为,成建华,龚小平,胡宝珍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目前已成为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本院共做11例,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1例均经临床、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右心造影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儿童左后外侧入路非体外循环主动脉缩窄根治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左后外侧入路非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缩窄根治术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童38例,女童31例,年龄10.4(4.4,53.2)个月,体重8.0(5.0,14.5)kg.根据手术时...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主动脉的局限性狭窄,狭窄最常见于峡部,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 ~8%.缩窄导致上肢血压升高,下肢血压降低,并可引起心功能下降,未经治疗的CoA预后不佳.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治疗及经皮介入治疗,不同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术后长期监测其并发症、心功能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该文对主动脉缩窄的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心功能情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指先天性主动脉局限性狭窄,病变部位管腔变小甚至闭塞,血流受阻,缩窄远近端形成侧支循环是其明显特征。过去 CoA 分为导管前型(婴儿型)和导管后型(成人型)。现在主张将 CoA分为单纯型(成人型)和复杂型,复杂型包括婴儿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畸形)和不典型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或头臂动脉开口部狭窄以及部位不典型或多发狭窄)。未经治疗的 CoA 患者自然预后差,平均寿命约32~40岁。死亡原因包括充血性心衰(26%),主动脉破裂(21%),感染性心内膜炎(18%)和脑出血(12%)等致命性并发症[1]。CoA 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狭窄,重建主动脉正常血流通道,使血压和循环功能恢复正常,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和缩窄周围的压力阶差。缩窄部位管腔直径减少超过50%和(或)压力阶差超过20 mmHg常被作为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指征[2]。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介入治疗以及镶嵌治疗。现就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成形术配合冷冻治疗婴幼儿声门下狭窄,并探讨这类新技术的疗效、治疗时机以及安全性。方法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2009年7月至2014年5月对28例1个月至3岁的SGS患儿进行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成形术配合二氧化碳(CO2)治疗,并对不同类型声门下狭窄微创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及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将婴幼儿声门下狭窄按严重程度分为Ⅰ~Ⅲ度,按照狭窄成因分为蹼样狭窄和疤痕狭窄。其中Ⅰ度狭窄病例16例,其中蹼样狭窄球囊扩张有效8例,综合治疗后有效9例,疤痕狭窄球囊扩张有效1例,综合治疗后有效4例;Ⅱ度狭窄病例8例,蹼样狭窄球囊扩张有效2例,综合治疗后有效4例,疤痕狭窄球囊扩张有效1例,综合治疗后有效2例;Ⅲ度狭窄病例4例,蹼样狭窄综合治疗后有效1例,疤痕狭窄综合治疗后有效1例。结论 通过MSCT和气管镜评估,对于婴幼儿声门下狭窄程度和成因进行分级分层,再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声门下狭窄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探讨该方法对于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外科收治的19例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患儿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19例患儿的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 19例均行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12例经1次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愈;5例经2次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愈。2例治疗失败,其中1例失败原因为输尿管膀胱入口处严重狭窄、无法置入导丝;另1例经2次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最终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愈。17例获治愈患儿均于术后6个月复查放射性核素显像及肾盂输尿管B超,患儿分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7~2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高压球囊扩张联合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巨输尿管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在已知先天性心脏病中占6%~8%,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CoA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介入和镶嵌治疗,其中支架置入治疗和镶嵌治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具体治疗方案选择应该根据患儿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