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于1881年由Volkmann首次报道,故又称Volkmann挛缩,是对前臂这一特殊部位的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命名.1978年,Muborak对其提出如下定义 :Volkmann挛缩是指在前臂密闭的筋膜腔内,由于组织液压力升高而导致筋膜腔内肌肉、神经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此病发病机制复杂,晚期对手功能损害严重,且很大一部分患者为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2.
上肢Volkamnn挛缩常发生在创伤后前臂或前臂掌侧骨筋膜室的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缺血,导致肌肉神经的变性或纤维瘢痕化,引起挛缩而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故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上常见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前臂骨折等,严重创伤引起外,尚有因外固定小夹板绑扎过紧或观察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引起Volkmann挛缩严重的后果,甚至病人终身残废。现将我院自1988年8月至1990年2月遇到的3例报告总结如下,加深本病的认识,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3.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上肢骨折,占儿童肘部损伤的60%,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施以保守治疔,常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但早期 Volkmann 挛缩和后期肘内翻畸形是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肘内翻的发生率为24%~58%,Volkmann 挛缩的发生率为3%,我们采用闭合整复,根据尺、桡偏受伤机制的不同,选择前臂旋前或旋后位长臂石膏托屈肘90°固定,疗效显著,减少了肘内翻及 Volkmann 挛缩的发  相似文献   

4.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前臂筋膜间隙内组织压力增高,使筋膜间隙内血循环障碍,造成神经和肌肉缺血坏死,从而引起前臂及手部严重的功能障碍,是肘部及前臂外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自1881年Volkmann报道第1例此病以来,关于此病的发病机制,病变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及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将对其外科治疗方法做一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屈肌滑移术治疗前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的疗效。方法:将42例前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病例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分别采用单纯屈肌滑移术(21例)、屈肌滑移术加神经内松解术(12例)、屈肌滑移术加骨矫形术(7例)治疗。结果:本组42例中,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96月(平均36.5月)。参考手功能评分标准,疗效优31例(73.8%),良6例(14.3%),差2例(4.8%)。优良率为88.1%。结论:屈肌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疗效可靠,对复合型病例和术后复发病例仍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的受伤机制、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总结本院收治9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不同类型的肱动脉损伤的诊治过程。结果9例术后4周 ̄6周内骨折愈合,8例前臂血运得以良好地恢复,仅1例因伤后时间长术后仍发生晚期前臂缺血性挛缩。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造成肱动脉的损伤,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严重的前臂缺血挛缩的并发症。应对可疑病人的前臂血运进行仔细的观察,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的受伤机制、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总结本院收治9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不同类型的肱动脉损伤的诊治过程。结果9例术后4周~6周内骨折愈合,8例前臂血运得以良好地恢复,仅1例因伤后时间长术后仍发生晚期前臂缺血性挛缩。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造成肱动脉的损伤,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严重的前臂缺血挛缩的并发症。应对可疑病人的前臂血运进行仔细的观察,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是由于前臂血液循环障碍,使肌肉神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逐渐由纤维组织代替变性的肌肉.结果使腕和手发生屈曲性挛缩而丧失功能。由于前臂筋膜较其它部位致密,伸张性差.水肿严重或外部压迫时,很容易压迫血管发生缺血。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及前臂骨折。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的治疗,长期以来是骨科临床面临的一个难题,这种病手术治疗效果多不令人满意,加之临床医生对康复治疗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9.
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的康复治疗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韩晶娟,赫光国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是由于前臂血液循环障碍,使肌肉神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逐渐由纤维组织代替变性的肌肉,结果使腕和手发生屈曲性挛缩而丧失功能。由于前臂筋膜较其它部位致密,伸张性差,水肿...  相似文献   

10.
前臂尺桡骨折是儿童骨骼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约见全身肢体损伤骨折的21.5%。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居第二位[1]。骨折后早期如处理不当可引起Volkmann挛缩,发育畸形,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闭合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对移位明显复位困难不稳定的尺桡骨折可以行闭合撬拨复位经皮髓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肘部损伤,患儿常出现骨骼畸形和Volkmann挛缩的情况,甚至肘关节发生严重位移,导致患儿出现剧烈疼痛及关节僵硬的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会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功能及预后情况[1].  相似文献   

12.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60%。此类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愈后常会遗留肘内翻畸形,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Volkmann氏肌挛缩,造成终身残疾。我们自2002年3月以来,采用闭合穿针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前臂缺血性挛缩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由于前臂或肘部骨折外固定治疗不当发生的并发症仍可以见到,应该引起重视。我院自1961年至1978年共治疗晚期前臂缺血性挛缩30例。本文拟就并发症的分型、预防及晚期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胫腓骨骨折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高发区,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和骨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由于不同原因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局部循环障碍,导致肌肉缺血、坏死及神经麻痹,称之Volkmann缺血挛缩或急性肌肉缺血坏死。由于前臂和小腿都有两根骨骼其中由强韧的骨间膜相连,其周缘又由坚实的深筋膜包绕,一旦骨笛膜的压力增高缓冲余地很小。因此本病易发生于前臂和小腿,其中以小腿发病率最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本征的关键。如能早期发现可保存健康的肢体,如失去机会轻者截肢重者危及生命,护理和康复是本征治疗的重要环节。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畸形固定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症畸形固定期病人,行屈肌起点滑移术11例。结果:随访6个月~7年,优6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2.7%。结论:屈肌起点滑移术适用于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治疗,手术损伤较轻,术后可保留各指的独立运动,且对手指屈曲力量的影响最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闭合复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针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46例,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3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平均随访16个月(10~25个月).肘关节功能按Flynn标准进行评定,优15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所有骨折在术后3~4周愈合,无固定失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Vol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固定可靠、住院时间短、取针简便,而且可以避免肘内翻和前臂Volkmann挛缩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为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 ,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手法复位 ,伸直型屈肘 90° ,屈曲型伸肘位130° ,均前臂旋后位 90°。石膏托固定 ,先从上臂外侧→肘内侧→前臂尺侧→前壁掌侧→腕。共治疗 16 5例。经 6个月~2年随访 ,肘关节功能正常者 15 8例 ,占 95 7% ,轻度肘内翻 6例占 3 7%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1例占 0 6 %。认为应用该方法 ,复位容易 ,固定牢靠 ,观察方便。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满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前臂骨折致伸拇长肌缺血性挛缩李骞李会全冯佃生(潍坊市市立医院骨科潍坊261031)前臂外伤所致的尺、桡骨骨折在日常工作中多见,一般通过闭合整复或手术治疗达到痊愈。无论何种治疗,前臂的外固定是必要的。在部分尺、桡骨中段骨折的病人于受伤当初伸拇肌力完全正...  相似文献   

19.
儿童前臂缺血性挛缩的治疗Thetreatmentofforearmischemiccontractureinchildren¥//薛克修,陈金兰,支凌翔,张会清,吕凯声儿童前臂缺血性挛缩是肽骨踝上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且能造成终身残废,其治疗效果不尽理...  相似文献   

20.
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由于缺血的原因程度和范围不同引起不同的病损,如rokman肌挛缩,频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挤压综合征乃致全身性反应及心肾功能衰竭,多导致肢体坏疽、残疾等严重并发症。1临床资料我们在2002~2005年期间收治的闭合性骨折病人的观察中发现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3例,均为男性,右下肢胫前筋膜室一例,左前臂掌侧一例,左足一例。2护理要点2.1观察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观察,并早期发现对病情的控制、治疗、预后非常重要。观察内容:下列内容均提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存在。(1)疼痛: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症最早期的症状。至晚期,感觉消失,可无疼痛。(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疼。(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皮温稍高,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若不及时处理,将发展成缺血性肌挛缩,其主要临床表现为:①由疼痛转为无痛;②苍白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③感觉异常;④肌肉瘫痪;⑤无脉。2.2护理一旦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