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观察了15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花生四烯酸(AA)浓度、血小板膜磷脂酶A2(PLA2)、环氧化酶(PCO)及脂氧化酶(PL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素化时血AA浓度开始增加,但与AA有关的代谢酶无明显变化;转流开始后,AA浓度迅速上升,并持续在较高水平(P<0.01),血小板膜PLA2、PCO、PLO活性均明显增加,且随转流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及P<0.01),与文献报道的AA代谢产物升高时限相符。提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AA代谢明显变化,但转流前与转流中AA代谢的途径及变化程度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辽宁绝经妇女骨密度与绝经年限、体重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绝经年限、体重对辽宁地区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测定共96 例绝经后妇女腰椎(L2~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 区的BMD,同时测定了血ALP、血尿钙、肌肝(Cr)等指标,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1. 绝经后妇女各部位的BMD 不同。2.L2~4的BMD与体重(W )、血小板、尿Ca/Cr呈正相关(P< 0.01、P< 0.05、P< 0.01)。与绝经年限的自然对数(PFNL)、ALP呈负相关(P< 0.01、P< 0.01)。3.Neck 区BMD 与体重、血小板呈正相关(P< 0.01、P< 0.05),与PFNL呈负相关(P< 0.05)。4.Ward's 区BMD 与体重、血小板、尿Ca/Cr 呈正相关(P< 0.01、P< 0.05、P< 0.05),与PFNL及ALP呈负相关(P< 0.01、P< 0.05)。5. 大转子区骨密度与体重、血小板、转氨酶呈正相关(P< 0.01、P< 0.01、P< 0.05),与ALP呈负相关(P< 0.01)。结论 体重、绝经年限、尿Ca/Cr、血小板及血ALP能影响骨密度。  相似文献   

3.
急慢性肝病中血清AFU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在不同急慢性肝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微量分光度法在245例正常人及各种急慢性肝病患者检测血清AFU。结果:各组AFU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原发性肝癌(PHC)组最高(P〈0.05或P〈0.01)。急肝,中重型慢肝和活动性肝硬变各组血清AFU均高于脂肪肝,HBsAg携带者,轻型慢肝和静止性肝硬变(P〈0.05或P〈0.01)。肝癌以  相似文献   

4.
对34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NK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PLC患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NK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比值均低于正常人(P<0.01),而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Ⅱ、Ⅲ期PLC患者sIL-2R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1)。sIL-2R水平≥1000u/ml、500~1000u/ml、<500u/ml者6个月内的死亡率分别为80.0%、29.4%、0%。肝癌切除术后2周sIL-2R水平较术前低(P<0.05),免疫治疗后4周sIL-2R水平亦较治疗前低(P<0.05)。细胞免疫水平都有所改善。提示测定外周血sIL-2R水平可作为PLC的免疫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对离体人红细胞膜ATPase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分别与人红细胞孵育,以孔雀绿-磷钼酸复合比色法测定ATPases活性。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吗啡对Na+,K+-ATPase活性有增强作用(P<0.05),芬太尼则呈明显地抑制作用(P<0.05),哌替啶仅具有轻微抑制作用;吗啡能明显抑制Mg2+-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P<0.01或P<0.05),但哌替啶和芬太尼对Mg2+-ATPase活性均无影响;这两种药物仅轻微地抑制Ca2+,Mg2+-ATPase活性。结论:应用大剂量吗啡或芬太尼时,需注意他们对人红细胞膜ATPases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腹腔内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1,6二磷酸果糖(FDP),另一组代之以生理盐水做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7、14天检测血清酶学变化、胃泌素含量和体外肝细胞培养蛋白质合成及DNA合成。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术后3天ALT较对照组迅速降低(P<0.01);血浆脯肽酶(PLD)在术后7天、14天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胃泌素测定在术后3天、7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肝细胞体外原代培养 ̄3H-亮氨酸掺入法显示治疗组术后3天蛋白质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H-TdR掺入肝细胞DNA合成,治疗组术后各期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实大鼠大块肝切除后应用HGF和FDP,对急性肝损伤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精子膜脂流动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抗精子抗体( As Ab) 对男性不育患者的可能作用机制,用荧光偏振法测定了18 例精浆 As Ab 阳性患者与20 例 As Ab 阴性者的精子膜脂流动性( L F U) 。结果表明, As Ab 阳性组 L F U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1) ,提示对精子 L F U 的影响可能是 As Ab 引起免疫性不育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对急性胆管炎大鼠多器官损害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急性胆管炎组和TNFMcAb防治组。分别测定血浆TNF、血清ALT和BUN,并行肝、肺、肾病理变化观察。结果TNFMcAb防治组血浆TNF明显低于急性胆管炎组(P<001),血清ALT、BUN亦明显低于急性胆管炎组(P<005),肝、肺、肾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TNF是导致急性胆管炎多器官损害的重要介质,TNFMcAb对多器官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瓣膜置换术患者22例分为两组;A组(n=10)术前3天口服ALLO每天10mg/kg/;B组(n=12)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B组血 LPO和 UA在 CPB期间均明显升高(P<0.01)和(P<0.05),A组血LPO和UA也升高(P<0.05),但却显著低于B组(P<0.05);同时B组血LPS含量在开放主动脉及其后10’明显升高(P<0.01和P<0.001),而A组血LPS含量在CPB期间无明显升高。提示CPB期间OFR及LPS含量均升高,ALLO可抑制二者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了解大鼠在急性胆管炎时,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改变和器官功能的变化。以探索G-CSF在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时的治疗功效。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枘发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应用大鼠杆菌25922注入胆总管制备胆管炎模型。治疗组术前5d应用G-CSF(500ng/只),每日2次,在3,6,12h后取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栓素A2/前列腺环素I2(TXA2/PGI2),同时观察肺形态变化。结果 治疗组肺形态损害较感染组减轻(P〈0.05)。血TNF,TXA2/PGI2也降低(P〈0.01)。结论 G-CSF可降低急性胆管炎大鼠血TNF,TXA2/PGI2而抑制感染性炎症,对肺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胆道梗阻后肝脏的自由基损伤和粉防己碱( Tet) 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胆道梗阻模型,每日给予 Tet 30 mg/kg 体重灌胃,动态观测肝组织丙二醛( M D A)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 含量及血清 T Bil、 A L T、 A L P、 G G T 含量。结果 胆道梗阻后,血清 T Bil、 A L T、 A L P、 G G T 水平逐渐升高,肝组织 M D A 含量逐渐升高, S O D 逐渐减少,各梗阻组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各 Tet 治疗组与同时相梗阻组比较,血清 T Bil、 A L T、 A L P、 G G T 水平下降( P< 0 .05) ;肝组织 M D A 含量减少( P<0 .01) , S O D 含量升高( P< 0 .05) 。肝组织 M D A 含量与血清 A L T、 A L P 含量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 值分别为0 .949 和0 .843( P< 0 .01) 。结论 自由基损伤可能是胆道梗阻导致肝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Tet对胆道梗阻所致肝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的表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21 基因表达对神经母细胞瘤(NB) 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标链霉亲合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技术对20 例NB检测。结果 18 例(90 %) 可见p21 表达阳性细胞,表达指数(EI)0 % ~45.6 % 。有丝分裂核碎裂指数(MKI)、瘤体直径与EI呈负相关,存活时间与EI呈正相关(r 分别为-0 .89 、- 0.49、0 .47)。EI>20% 者MKI和瘤体直径均显著低于或小于EI< 20% 者( P< 0.01),EI> 20 % 者存活时间显著长于EI< 20 % 者(P< 0.05) 。结论 p21 表达水平与之能否抑制NB细胞周期演进关系密切,表达水平高时,NB 细胞增殖活性受抑,MKI低,预后好;反之,细胞周期演进快,MKI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去卵巢大鼠骨计量学参数和血脂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大鼠去卵巢30d时骨量、骨结构及血脂的变化。方法 17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线: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实验30d处死大鼠取胫骨及血清,用骨计量学方法观察骨量和骨结构变化,并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总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结果 去卵巢组与假手术组比,骨小梁面积和数量少(P〈0.01),骨小梁间隙增加(P〈0.05);血液检验显示AKP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小鼠的治疗过程,研究抗生素和血清制剂对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PS)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模型采用NH1小鼠,腹腔大肠杆菌。治疗分3组,先锋霉素5(CEF),新生小牛血清(NBS),生理盐水(NS)。结果NBS组的72小时生存率明显高于NS组(P<0.05)。CEF组3小时白细胞计数低于NS组(P<0.05)。NBS组的1、3小时LPS水平低于NS对照组(P<0.05),血IL1和TNF低于NS组(P<0.05)。结论抗生素对抑制白细胞升高起主导作用,对LPS和细胞因子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血清制剂可能同时具有抗休克和抗炎症的双重作用,对提高早期生存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建立Ⅲ度烫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冬眠合剂组和对照组(未用冬眠合剂),每组36只.分别在伤后3、5、7、10 d测定大鼠动脉血氧分压,检测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γ干扰素(IFN-γ)蛋白表达,动态观察伤后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大鼠伤后3 d动脉血氧分压(8.86±0.23)kPa(1 kPa=7.5 mm Hg)比较,冬眠合剂组该时相点明显升高[(12.58±0.41)kPa,P<0.01].冬眠合剂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肺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下降(P<0.05或P<0.01);伤后3、5、7 d肺组织TNF-α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伤后5、7、10 d肺组织IFN-γ的表达亦显著下调(P<0.01).冬眠合剂组大鼠肺泡间质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 结论大鼠烫伤后及时复苏并给予冬眠合剂,能适度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并下调促炎因子表达,改善早期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深Ⅱ度烧伤后皮肤活力的下降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以氧耗量、琥珀酸脱氢酶、Schif’s碱及创面愈合时间为指标,以金属硫蛋白作为保护剂外用于烫伤创面,分别采用空白对照及5×10-6mol/L,1×10-5mol/L两种浓度,测定伤后8,24,48h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皮肤氧耗量、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Schifs碱含量明显升高。应用金属硫蛋白保护后,皮肤活性(氧耗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Schif’s碱含量下降(P<0.05或P<0.01),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提前2天。结论烫伤组织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一定的关系,而金属硫蛋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兔分I/R组、IPC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肺组织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漏出量、肺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经90分钟缺血180分钟再灌注后,IPC组肺组织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漏出量、肺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I/R组(P<0.05),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高于I/R组(P<0.05)。结论IPC能减轻肺I/R导致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肺I/R引起的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的下降程度,表明IPC能减轻肺I/R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时门、体循环D-乳酸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肠粘膜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75分钟后松夹进行重灌注的模型,分别于术前,阻断末,松夹后0.5,2,6小时活杀动物,观察门静脉和体循环D-乳酸水平、血浆内毒素含量及小肠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肠缺血75分钟后大鼠门静脉D-乳酸水平较伤前值显著上升(P<0.05),再灌注后呈进一步持续升高趋势。外周血D-乳酸的改变与门脉血基本一致,各时相点与门脉血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血浆D-乳酸含量与肠粘膜损伤评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与此同时,大鼠肠缺血75分钟门静脉内毒素含量迅速上升,再灌注后2小时达峰值。结论急性肠缺血再灌注可致肠粘膜屏障破坏,使门、体循环D-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其含量与小肠粘膜损害密切相关。因此,D-乳酸可作为新的血浆标志物应用于急性肠粘膜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细胞p53基因突变与细胞凋亡及细胞倍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p53 基因突变、细胞倍性、细胞凋亡三者的关系,探讨突变型p53 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P C R S S C P( 单链构象多态性) 检测p53 基因突变,用流式细胞仪 Facscan 检测大肠癌细胞染色体倍性、凋亡率及其在细胞周期各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大肠癌标本p53基因突变率为50 % ;其中突变组肿瘤细胞凋亡率(22 .11 % ) 明显低于未突变组细胞凋亡率(40 .57 % ) ,( P< 0 .05) ;突变组异倍体细胞百分率( 占76 .9 % ) 明显高于未突变组( 占46 .2 % ) ,( P< 0 .05) ;异倍体肿瘤细胞凋亡率为34 .0 % ,二倍体肿瘤细胞凋亡率为40 .7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结论 p53 基因突变使肿瘤细胞凋亡率下降,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p53 基因突变多见于异倍体细胞,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倍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WAF1/CIP1 基因mRNA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WAF1/CIP1 基因在30 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WAF1/CIP1mRNA 表达相对值低于其相应癌旁肝组织[(1 .10±0 .43)U 对(1.31±0.41)U,P<0 .05] ,有卫星灶形成的肝癌低于无卫星灶形成的肝癌[(0.86 ±0.29)U 对(1 .32 ±0.44)U,P< 0.01] ,但其在HCC的其他病理学指标中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结论 WAF1/CIP1 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并与肝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分子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