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sELAM1)含量与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64例临床患者血清中sICAM1和sELAM1的含量。结果胃肠道良性病变患者血中sICAM1和sELAM1的含量均不升高(P>0.05);而它们在胃肠道癌患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伴有肝转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血中sICAM1的含量比无肝转移的癌患者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而sELAM1的含量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sICAM1的含量与胃肠道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肾移植排斥反应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L929靶细胞法对4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中sICAM-1和TNF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肾移植术后血清sICAM-1和TNF出现相似的变化;术后肾功能稳定恢复组,环孢素A(CsA)肾中毒组与尿毒症组及正常对照组间血清sICAM-1和TN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当发生急性排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肝癌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测定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测定在肝细胞肝癌(HCC)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后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动态监测 5 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sICAM 1的变化。结果 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 ,其sICAM 1水平 (390 .6 μg/L±91.0 μg/L)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者 (137.3μg/L±16 .8μg/L)和环孢素A(CsA)肾中毒者 (132 .7μg/L±2 4.8μg/L)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抗排斥反应治疗有效后 ,sICAM 1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CsA肾中毒者的sICAM 1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的变化 ,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抗排斥治疗的疗效评价 ,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测定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sVCAM-1水平呈规律性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组sVCAM-1水平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和CsA肾中毒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对激素治疗敏感的排斥反应患者,sVCAM-1逐渐降至  相似文献   

6.
7.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肾移植监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8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cICAM1)动态监测,以探讨其在术后监测中的价值。结果发现,移植术后cICAM1水平短暂升高后即随移植肾功好转而下降,至术后两周达正常水平;急性排斥反应时cICAM1显著高于移植肾功稳定组及CsA肾中毒组(P<0.001);抗排斥治疗有效后,cICAM1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cICAM1的变化,不仅可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与CsA肾中毒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9.
细胞间粘附分子是一种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同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粘附的糖蛋白 ,可识别与其附着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而发生粘附现象[1] ;在炎症反应、血液凝固、免疫识别、肿瘤浸润及转移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参与跨膜信号的传递[2 ] 。近年来 ,细胞间粘附分子同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日益受到重视 ,已成为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3~ 5] 。现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ICAM 1)是粘附分子五类超家族成员免疫球蛋白家族中的一种[1,6]是LFA …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肝癌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寻找甲胎蛋白(AFP)以外更新、更敏感的血清标记物是肝癌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有关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肝细胞肝癌(HCC)的研究提示,ICAM-1在HCC病人组织及血清中(cICAM-1)呈高水平表达^〔1,3〕。本研究通过检测HCC组织中ICAM-1信使核糖核酸(ICAM-1mRNA)的表达,探讨血清中高水平ICAM-1与HCC组织中ICAM-1mRNA的相互关系,为cICAM-测定在HCC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染色及HE染色。结果表明ICAM-1,VCAM-1在正常肾脏和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脏上的表达分布不同。结果提示,它们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CAM-1是广泛表达于各种细胞表面的可诱导的单链跨膜糖蛋白,属粘附分子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正常肾脏中少量表达,当肾脏出现病变,如炎性病变,肾间质纤维化,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肾移植排异等情况下,ICAM-1的表达均有明显的异常。对ICAM-1与肾脏疾病的深入研究。可能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ICAM 1是广泛表达于各种细胞表面的可诱导的单链跨膜糖蛋白 ,属粘附分子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 ,在正常肾脏中少量表达 ,当肾脏出现病变 ,如炎性病变、肾间质纤维化、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及肾移植排异等情况下 ,ICAM 1的表达均有明显的异常。对ICAM 1与肾脏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 ,可能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裸鼠肝癌转移模型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肝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作为预测肝癌转移标志物的价值。方法以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为材料,以dotimmuno-blot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时间肝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ICAM-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生长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8,P<0.01),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05,P<0.05),在肝癌转移发生后ICAM-1表达突然升高,以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1),多脏器转移组高于单脏器转移组(P<0.05)。结论组织中ICAM-1的表达可以反映裸鼠人肝癌的生长转移状态,可以作为预测其转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和E-选择素在急性胆管炎肝微循环变化中的作用,对急性胆管炎时肝脏组织学,肝脏血流量及肝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的变化,以及ICAM-1和E-选择素单抗预处理对以上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急性胆管炎时肝窦内皮细胞及肝细胞出现变性和结构破坏,肝窦及肝细胞周围多形核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肝微血管血流量明显减少,肝组织EB含量显著增高,肝窦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6.
17.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拟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的相互关系以及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排斥移植肾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HLA-DR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排斥移植肾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HLA-DR表达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对20例慢性排斥肾移植受者进行肾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检测移植肾内ICAM-1和HLA-DR的表达。结果:ICAM-1在慢性排斥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微小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增强,而HLA-DR表达则普遍上调,尤其在远曲小管。此外,在ICAM-1和HLA-DR表达增强的局部血管周围和小管间质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慢性排斥移植肾中ICAM-1和HLA-DR表达增强可能在排斥反应中起诱导作用,尤其是间质炎细胞的浸润及抗原递呈,同时它们又可能使表达上调的细胞成为免疫反应效应支的靶细胞,从而参与慢性排斥的细胞免疫损伤及移植肾间质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 ecule—1,ICAM—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rtensive rat,SHR)肾小管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同龄雄性正常血压(Wistar Kyoto,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于12周龄和24周龄时检测两种大鼠尾动脉血压、肾功能及β2微球蛋白(β2-MG),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ICAM—1在肾小管中的表达。结果同WKY组比较,SHR组24周时β2-MG显著增高(P〈0.01);而且尾动脉收缩压(SBP)显著性增高;而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差异无显著性(P〉0.01)。ICAM—1在WKY组肾小管的表达无或极微量;在SHR组的肾小球有少量表达,但在肾小管的表达显著,且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ICAM—1的表达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ICAM—1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小管的表达显著增加,与肾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澡注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缺血再灌注期ICAM-1mRNA、TNFα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侧皮质TNFαmRNA在缺血后1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缺血再灌注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高表达1周;ICAM-1m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