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糠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及辨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苗海 《光明中医》2003,18(5):10-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 ,相当于中医“痹证”、“痛证”。今结合文献及个人的体会对DPN病机及辨证治疗试作阐述如下。1 本虚为本 ,注重肾脾1 1 肾虚为本 ,兼有血瘀 《灵枢·五变篇》曰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五脏虚弱是消渴病的内在基础。《外台秘要》载 :“消渴者 ,原其发动 ,此则肾虚所致”。DPN患者大都为中老年人 ,有较长病史 ,常有明显肾虚证状。DPN患者大都有舌质紫暗、舌有瘀斑或瘀点等现象。实验室检查亦发现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 ,微循环灌注不足。因此DPN多属肾虚…  相似文献   

2.
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据统计,发病率在10%[1]。《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病的重要因素。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三消症状的孰轻孰重,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相似文献   

3.
严娟 《四川中医》1998,16(11):5-5
消渴病乃临床常见难症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内经》一书中,对有关消渴之内容已多有论载,并有“消瘅”。“脾瘅”、“鬲消”、“消中”等多种称谓,其理论论述虽散见于各篇之中,然颇为系统精详。现笔者仅就《内经》中有关对消渴病认识之理论搜隐索微,择其精要,试作探析如下。1正气不足,五脏柔弱为消渴之本《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夫柔者易伤也……此人皮肤薄。”《内经》认为,消瘅之疾,本乎五脏柔弱,皮肤虚薄,正气不足。因五脏虚弱,精衰液夺,实为消渴病之形成提供了病理基础,故…  相似文献   

4.
中医很早就有糖尿病的记载。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就已指出,消渴病“每发即小便至甜”。但中医诊断之消渴病或消瘅并不全为西医诊断之糖尿病。其中只有出现“三消”(上消、中消、下消)症状的糖尿病才相当于消渴病。一、病因及症状关于中医消渴病或消瘴的病因,有认为与体质有关,如《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有认为过食膏腴体肥而致病者,如《素问·奇病论篇》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常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属中医消渴病范畴。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其病机应为肝脾不足,升散无力;肝脾虚弱是五脏虚弱的本质,它贯穿疾病全过程;升阳降浊应为治疗该病的治本之法。1理论依据《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脏虚弱是一个重要原因。《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注气于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精气乃水谷之精华部分,是从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如糖、蛋白质、脂肪等,也就是说营养物质的…  相似文献   

6.
<正> 《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提出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主要因素,其机理特点是阳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以肺、胃、肾为关键,故在饮食方面也应注意其特点,以调补脾肾为主。下面介绍一下有关消渴病的饮食疗法。 1 消渴病饮食的调配 长期以来,治疗糖尿病的实践证明,糖尿病有不论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也不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均须注意饮食。糖水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五脏脏真”与“消渴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 ,久则形体消瘦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传统上一直认为是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灵枢·五变》篇 :“人之善病消瘅者 ,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消瘅即五脏脏真不足在消渴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中医理论及临床的发展 ,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也日趋深入 ,现结合《内经》中有关论述及后世医家之说 ,对其病机作如下探讨1 心脏与消渴的关系心主神明 ,主血脉。《医宗己任编·消症》“消之为病 ,源于心火炎炽……然其病之路 ,皆由不节嗜欲 ,不慎喜怒。”说明了心与消渴…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临床以长期血糖升高、多饮、多食、多尿、烦渴、善饥、消瘦、疲乏无力为主要症状 ,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临床辨治常以“三消”立论 ,侧重肺胃燥热。在长期临床实践中 ,笔者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脾的运化失调有关 ,从脾辨治常可取效 ,现介绍于下。病因病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主要为先天不足 ,五脏虚弱 ,复因饮食、劳倦、六淫、情志所伤 ,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故《灵枢·五变》谓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而五脏之中脾肾两脏最为重要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饮食、劳倦最易伤脾。脾…  相似文献   

9.
李渊何 《天津中医药》2004,21(3):216-217
糖尿病贯穿其全过程的基本病机应是“五脏皆柔弱”。五脏六腑“偏倾”“不坚”失常,进而导致其病变“脆”而“柔弱”失衡,病发消渴病。五脏皆柔弱,善病消瘅,并非指糖尿病发生发展全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五脏病变没有侧重。并阐述了糖尿病全过程中每一个阶段五脏病变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属于消渴的范围。消渴之名,首见《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说:“二阳结谓之消”。《灵枢.五变论》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并指出“胃热则消谷,消谷故善饥”的理论。消渴有两种不同涵义。如《伤寒论》中的消渴,是指口渴欲饮水而言;《金匮要略》则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症状及补肾治法。到了唐宋以后,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儒门事亲。刘完  相似文献   

11.
论肝与消渴     
消渴古又谓“消瘅”、“消中” ,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 ,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灵枢·五变》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然而 ,历代医家治消多重肺、胃、肾 ,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我们在临床中发现 ,消渴病患者大多有情志异常特点 ,与肝气功能失常关系尤为密切。诚如《灵枢·本藏》所言 :“肝脆善病消瘅易伤。”兹就肝与消渴的关系予以探讨。1 肝主疏泄 ,维持气化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尿甜为主要临床特征 ,主要病机是脏腑气化失调而阴血津液亏虚、燥热内生。中医认为阴血津液产生于气化运…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之范畴 ,《灵枢·五变》中就有“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的记载。隋代的甄立言在其《古今录验方》中给消渴病定义 :“渴而饮水多 ,小便数甜者 ,皆是消渴病也”。现在看来这一定义还是比较准确的。现在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突破传统的三消辨证 ,提出脏腑、阴阳、气血辨证相结合。如祝湛予将糖尿病分为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阴两虚火旺、阴阳两虚、阴阳两虚火旺、瘀血 7型 ,其对中医临床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医古籍中未明确提出“高血脂”这一名称 ,许多学者将本病归属于“头痛”“眩晕”“胸痹”“心悸”等病症的范…  相似文献   

13.
张德贵 《光明中医》2005,20(2):14-17
消渴之病即现代医学所称之糖尿病。消渴之名概括而形象地反映了消渴病之主要症状为消与渴。消者 ,消瘦、消耗、消灼、消谷之谓也 ;渴者 ,口渴而多饮之谓也。消渴又称为消瘅 ,皆由《内经》首先提出。如《灵枢·五变》篇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这里不但提出了消瘅之病名 ,更提出了消瘅 (消渴 )之病理为 :“五脏皆柔弱”。诚然 ,然而引起“五脏皆柔弱”之病理者何也 ?笔者认为 ,主要在于肝失疏泄与肾阴虚两方面。即由肝失疏泄引起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 ;肾阴虚引起全身阴虚、阴虚燥热和阴阳两虚 ,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14.
试论脾失健运是消渴病发病的内在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关于消渴病的发病机制.历代医家存在较大的争议。如《灵枢·五变》中提出唐容川认为“瘀血致消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金元名家张从正则提出“三消之说当从火断”的观点。自清代名医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消渴》中提出“三消之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的论断后.阴虚燥热的发病机制遂成为众学说中的主流观点。  相似文献   

15.
温阳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论治消渴病多以阴虚燥热立论,采取滋阴清热之法,药物多用人参、花粉、生地、麦冬、玉竹等益气养阴清热之品。然而古人对阳虚所致消渴亦有所涉及,早在《灵枢·本脏》云:“肾脆,则善病消瘅”,指出肾虚是本病的发病原因,为后世从肾阳虚治疗消  相似文献   

16.
郜红 《陕西中医》2009,30(8):1039-1040
目的:从中医"肝肾同源"探讨糖尿病的并发症。方法: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产生诸多病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为五脏之阴阳之根。若肾虚则不能司膀胱开合,固摄无权,精微不藏而走泄,造成津液亏乏,发为消渴病。因乙癸同源,应肾肝同治。  相似文献   

17.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对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治病因素,也分别作了论述,如《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为主次,把本症分为上、中、下三消,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糖尿病除了正常的肌注和口服用药控制血糖尿糖的增高外,在饮食方面也有不可抵估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消渴症1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晓燕 《光明中医》2010,25(1):72-72
消渴又称消中,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阴亏虚,燥热内生。《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一般认为此证多属阴虚燥热所致,病位在肺、胃、肾。笔者用中药辨证治疗消渴病13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丽君 《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0):472-473
益气养阴治消渴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50011)朱丽君脏腑功能衰退是老年性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如《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病变的脏腑以肺、脾、肾为主。糖尿病患者,多数有气短神疲,虚胖乏力,或日渐消瘦等正气虚弱之象,多因脾不健运,精气不...  相似文献   

20.
孙燕 《河北中医》2006,28(6):434-435
消渴又称消瘅、消中,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阴亏虚,燥热内生.<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一般认为此证多属阴虚燥热所致,病位在肺、胃、肾,历代医家根据肺燥、胃热、肾虚、瘀血的不同,分别采用润肺、清胃、滋肾、化瘀等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发现消渴病患者大多有情志异常的特点,与肝的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笔者现就消渴与肝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