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暗适应3.0振荡电位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84例84眼,初诊时行振荡电位检查,依据本实验室正常值进行分组,无波型(16例),重度降低型(27例),中度降低型(20例),轻度降低型(21例)。无波型与重度降低型拟诊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轻度降低型与中度降低型拟诊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随访6mo,记录对比检查结果,共76例资料完整(8例失访)。
  结果:重度降低型与无波型共34例(83%),最终诊断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度降低型5例(25%)、轻度降低型0例最终诊断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4.5,P<0.01),其中重度降低型与轻度降低型以及中度降低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轻度降低型与中度降低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36)。
  结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早期的振荡电位振幅降低,振荡电位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早期分型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振荡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吴星伟 《眼科新进展》2001,21(2):136-137
视网膜振荡电位 (OPs)是视网膜电流图的亚成分 ,在脊椎动物和人中 ,它通常由叠加在 b波上升相的 4~ 6个小波组成 ,它能敏感地反映视网膜的循环状态 ,是客观检测视网膜神经网络功能的记录方法。 OPs对许多视网膜疾病 ,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的发病机制研究、诊断、随访、预后估计及疗效判断方面有重要作用 [1 ] 。1 视网膜振荡电位的起源195 3年 Cobb和 Morton首先在人眼记录到 b波上升相的一系列小波 ,后来被 Yunem ura于 196 2年命名为振荡电位 ,认为其有独特性 ,是视网膜电流图的独立成分。尽管至今已从海龟、…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电图(ERG)是视网膜对视觉刺激所产生的综合电位反应,振荡电位(OPs)是叠加在a 波和b 波上的有节律的子波。部分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及微电极技术的研究,证实b 波及OPs 均起源于视网膜内层,其变化与视网膜内层血液循环的状态有关。主要用于一些由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检测。目前较多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判定等方面,尚未见有用于动脉阻塞者。本文对31例31眼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白光ERG 及其OPs 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特点,并比较振荡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异常的敏感性。方法选择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经检眼镜检查、眼底摄片检查,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0例(120只眼)患者,进行振荡电位 (OPs)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查,观察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潜伏期和 P-ERG的b波波幅、潜伏期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潜伏期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OPs总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的异常率分别为51.67%和36.67%,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即有改变,波幅的改变比潜伏期改变敏感;OPs检测方法较P-ERG敏感,提示OPs能更早、更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微循环机能的变化。因此OPs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ogram,ERG)的检测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视功能评价的可能性。方法 对21例RVO患者及23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ERG检测,测a、b波振幅、峰潜时和振汤电位振幅。结果 RVO组最大反应a、b波振幅对照组明显下降,峰潜时延长、振荡电位幅值也明显降低,CRVO与BRVO组间有显著差异,说明随病变程度而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血性眼病体外反搏前后视网膜振荡电位的变化。方法14例15只眼缺血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患者,体外反搏前及后检测了视网膜振荡电位的变化。结果反持前视网膜振荡电位15只眼中6只眼(占40%)为熄灭型;4只眼(占26.7%)为低下型;3只眼(占20%)属正常范围,但低于对测健眼;2只眼(占13.3%)正常波形。体外反持后13只眼(占86刀%)视网膜振荡电位恢复正常,同时随视网膜振荡电位恢复好转,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加1~2行以上,少数增加4~5行以上。结论体外反搏对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等缺血性眼病是一种无创伤、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视网膜振荡电位可作为该类眼病的疗效分析、预后判断等一种比较客观的视觉电生理学方面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多焦振荡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焦振荡电位(multifocal oscillatory potentials, MOPs)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9例19只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8例8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11例11只眼。20例正常人作为本组患者的正常对照组。放大器通频带的低频截止为100 Hz,高频截止为1 000 Hz。检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于4 min(分8段)记录103个六边形的视网膜反应。 结果 无论在整个测试区或分成五个环,正常眼的一阶反应于37 ms内,二阶反应的第一部分于47 ms内可见三个振荡电位OP-1,OP-2,OP-3,二阶反应振荡波形较一阶反应更明确。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有91.6%(66/72)的OP-1,OP-2和OP-3潜伏期较正常的延迟,68.1%(49/72) 的OP-1,OP-2和OP振幅较正常的降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较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改变更明显。 结论 MOPs能有效和定量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不同区域的视网膜功能。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20-22)  相似文献   

8.
典型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易于作出正确的诊断。但阻塞不完全时就很易与颈动脉严重阻塞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相混淆。“静脉郁滞性视网膜病变”(Venous-stasis retinopathy)一词在1963年Kearns及Hollenhorst用以描述颈动脉阻塞病的视网膜病变,这一词在神经科医师及其它诊治颈动脉阻塞病的医师们中是常用的。到1977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视网膜电流图(electroretinogram,ERG)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 OP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测试了40只(40例)正常对照眼、33只(3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眼、9只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眼和9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眼的振荡电位。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OPs的10~290Hz频谱,计算频谱的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用110~250Hz频谱成分重构时域的OPs。测量重构的OPs4个子波的潜伏期、振幅和振幅总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DR患眼140~210Hz振幅谱、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下降,4个子波的潜伏期延长,振幅和振幅总和下降;CRVO患眼150~180Hz振幅谱、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下降,第1到第3个子波的潜伏期延长,振幅和振幅总和下降;BRVO患眼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下降,第2和第3个子波的潜伏期延长、第1到第3个子波的振幅和振幅总和下降。结论该文阐述的OPs分析方法可为DR、CRVO和BRVO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眼科学者们的普遍注意,这是因为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硬化、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一些以视网膜缺血为特征的疾病中,均可出现OPs 振幅的下降,而OPs 的降低又与视网膜循环障碍间有一定的联系,因此OPs 振幅等正常值的测定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半侧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病。以往都将此病分为中央型和分支型两类视网膜病变。前者的阻塞部位是在视乳头的筛板后段,表现为整个视网膜静脉受累;而后者的阻塞部位是在视网膜静脉的分支上,表现为局限性、象限性或一半视网膜区域受累。对一半视网膜受累者又称之为半球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早些时候,人们都认为此类病变的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视网膜电图评估视网膜血管阻塞的功能改变。方法:3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5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7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6例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按照ISCEV的ERG标准进行全视野网膜电图的检测。用I1蓝光、I16红光和I16白光估计暗视ERG,用I16红光和I8白光估计明视ERG。记录a波和b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及震荡电位。结果:视网膜血管阻塞的震荡电位异常率最高,其次为b波;ERG的异常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3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患眼(静脉郁滞性视网膜病变与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与对侧健眼的暗视ERG及振荡电位。发现①b波波幅及b/a值患眼较对侧眼显著下降,且b波峰时值明显延长。②OPS各波幅患眼较对侧眼显著下降,O1、O2、O4峰时值明显延长。③HR型较VSR型b波波幅及b/a波波幅比值显著下降。④HR型较VSR型O1、O2波幅值显著下降。这些对判断RVO分型有价值,对不能行荧光造影者,以及早期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分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以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血流瘀滞、出血和水肿为特征的病变,常并发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型青光眼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视网膜静脉阻塞对视力危害较大,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目前为止,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病人数增多,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而且也无长久有效的治疗方法。实验室中动物模型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实验中使用的动物及模型的制作方法做了简要综述,并对各种视网膜静脉阻塞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9例12只眼SLE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进行视力、眼底检查及检测血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dsDNA)、补体3( C3)、补体4(C4)和血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3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并对伴有眼部其他表现或全身病变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6例8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3例4只眼;3例5只眼FFA显示早期出现视网膜静脉及毛细血管广泛荧光渗漏;6例单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对侧眼有4只眼有棉绒斑、视网膜出血等SLE眼底改变;4例合并有眼部干燥性角结膜炎或溃疡性睑缘炎,8例患者伴随有全身症状;所有病例ANA、抗dsDNA阳性、血ESR大于50 mm/h,6例 C3下降,5例C4下降.结论 SLE是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全身病变之一。SLE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其视力及视网膜静脉和毛细血管屏障功能损害严重,病变与SLE活动程度相关,并可合并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病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是叠加在视网膜电图b波上升段的数个高频率、有节律的小波。用现行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视网膜电图记录标准所得到的OPs是来自视杆、视锥细胞的混合反应。近年来,对OPs的分离、纯化和定量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研究发现,视杆和视锥细胞引发的OPs有不同的特性。OPs可客观反映内层视网膜的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出现明显血管病变前,OPs即可出现振幅下降。随着对OPs具体成分的深入认识和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纯净和无混杂成分的O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损害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早期诊断和疗效随访中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是Brown在1988年将颈内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动脉供血不足、眼灌注压低而导致眼前节与后节缺血表现称之为眼缺血综合征,而眼后部缺血被称之为低灌注视网膜病变[1]。在临床中较为罕见,易被误诊,本例在门诊初步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入院后确诊为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视网电流图(electroretinogram,ERG)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测试了40只(40例)正常对照眼33只(3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etic retinopathy,DR)患者、9只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和9只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眼的振荡电位,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OPs的10-290Hz频谱,计算频谱的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用110-250Hz频谱成分重构时域的OPs,测量重构的OPs4个子波的潜伏期、振幅和振幅总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DR患眼140-210Hz振幅谱、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下降,4个子波的太期延长,幅和振幅总和下降,CRVO患眼150-180Hz振幅谱、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下降,BRVO患眼功率总和以及最大功率下降,第2和第3个子波的潜伏期延长,第1到第3个子波的振幅和振幅总和下降。结论:该文阐述OPs分析方法可为DR、CRVO和BRVO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加深对RVO病变的认识,探讨FFA在RVO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298例(298只眼)的FF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VO患者共298例(298只眼)。CRVO者97只眼,占32.55%;BRVO者201只眼,占67.45%。其中颞上分支静脉阻塞117只眼,占分支静脉阻塞的58.21%;半侧静脉阻塞12只眼,占5.97%。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32只眼,占10.74%;黄斑囊样水肿者104只眼,占35.14%;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者139只眼,占46.64%。78.86%的病例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结论 BRVO发病率高于CRVO;BRVO中以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最常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黄斑囊样水肿是RVO的两个主要并发症。FFA对RVO的诊断、分类分型、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评价视网膜电图的振荡电位(O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9例(174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按国内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成眼底无改变组(组2),单纯型DR改变组(组3)和增生型DR改变组(组4)。选择34例(62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术后正常眼作为对照组(组1)。对所有眼进行振荡电位的测定。结果:振荡电位的振幅总和(OPs)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而下降。经t 检验,组3与组4,组1与组4和组2与组4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振荡电位的信噪比(SNR)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而下降。经t 检验,除组1与组2处于临界值外(P =0.076),各组间均值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05)。从ROC曲线上看,OPs曲线下面积为0.633,SNR曲线下面积为0.732,SNR的灵敏度、特异度都要高于OPs。结论:振荡电位的信噪比(SNR)比振幅总和(O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