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环 《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32-433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应尽量避免气管切开[1] 。纤支镜导向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此类患者重度呼吸衰竭中可延长气管插管置管时间 ,避免气管切开 ,有益于COPD重度呼吸衰竭的治疗。 1997年1月至 2 0 0 1年 7月我院应用纤支镜导向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  相似文献   

2.
报告48例次机械通气在救治肺性脑病中的应用体会。18例行经鼻气管插管,14例应用Bi-PAP呼吸机,16例行气管切开。结果比较:3组的pH和PaCO_2的改善程度相似;但BiPAP组对PaO_2的改善程度不如其它两组,血气纠正时间亦明显长于其它两组;气管插管组和气管切开组血气纠正时间相似;但置管时间气管切开组明显长于气管插管组;3组的用机时间及治疗结果亦相似。结果表明:BiPAP组副作用最少,患者痛苦亦小,适于病情较轻、病程较早的患者;气管插管适于病情较重、需紧急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切开只适于病情较重、需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有效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12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间断气道湿化组、持续湿化气管插管组与持续湿化气管切开组。比较3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氧分压、肺部感染率和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持续湿化组湿化效果、肺部感染率、氧分压均优于间断湿化组( P<0.05);气管切开组湿化效果、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优于气管插管组( P<0.05);持续湿化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氧分压与气管插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持续气管切开湿化方法气道湿化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有创与无创序贯抢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5年4月至2006年8月救治的Ⅱ型呼吸衰竭(重症)60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喉镜明视插管有创、无创序贯进行机械通气各自的成功率、留管时间、气管切开率、拔管率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置管时间经鼻插管组9.4±5.5 d,经口插管3.5±1.4 d;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6.7%,经口插管组46.7%;拔管率:经鼻插管组93.3%,经13插管组40.0%,(P均<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经1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缺点是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或接受;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抢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长,拔管率高,同时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率,具有快速、准确、安全,能尽早撤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之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的比较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次性附有低压高容气囊的气管插管,对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经鼻与经口明视插管或盲插管,并进行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结果:经鼻插管62例次,经口插管54例次(共116例次);留管时间:经鼻插管平均11.8天,经口插管平均6.6天,两组比较P<0.005;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为12.9%,显著低于经口插管组42.6%(P<0.001);而拔管率经鼻插管组为59.7%,则明显高于经口插管组40.7%(P<0.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优于经口插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者具有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较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肿瘤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80例肿瘤重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对患者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有29例和1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肿瘤重症患者中,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29例,发病率为16.11%;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广谱抗生素应用时间>2周和种类>2种、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切开、深静脉置管、骨髓抑制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广谱抗生素应用时间>2周、广光谱抗生素应用种类>2种、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使用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是肿瘤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6.463、5.703、6.973、6.162、4.241、4.064、3.631、6.735)。结论 肿瘤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空肠营养管应用于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入住ICU行气管切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置鼻空肠营养管,对照组置普通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食物反流、堵管、腹泻、意外脱管等的发生率,以及对痰液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食物反流、意外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于ICU气管切开病人在病情需要及经济条件允许下,置鼻空肠营养管优于普通经鼻胃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在使用人工鼻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例气管切开配合人工鼻的应用及全程护理的使用效果。结果:5例患者配合好,气道通畅、无感染,其中4例治愈,1例仍在气切带管、带人工鼻。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在脱机过程中,给予人工鼻,减少了感染及肺部并发症,使治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集束化干预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应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8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干预组,选取2009年1~12月病情类似的85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及住ICU时间明显长于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切开期间并发症发生较干预组明显增多。结论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及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应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1~12月8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干预组,选取2009年1~12月病情类似的85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及住ICU时间明显长于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切开期间并发症发生较干预组明显增多.结论 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及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叶涛  余追 《临床医学》2013,33(9):23-24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在ICU留置时间,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的比例。方法将4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24例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留置时间及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率。结果经鼻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的比例明显低于经口气管插管。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是有效的,插管留置时间更长,部分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避免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2.
鼻插管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下经鼻气管插管在高血压脑出血 (HICH)术后合并呼吸障碍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94例 HICH术后口插管 5~ 7d尚需留置人工气道患者 ,其中 A组 48例改经纤支镜下经鼻气管插管 ,B组 46例改气管造口。比较两组改道后的氧代谢情况、人工气道留置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 (P<0 .0 5 )。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满足 HICH术后呼吸障碍患者的氧代谢或施行机械通气的需要 (P均 >0 .0 5 ) ;A组平均置管时间 (14 .2± 6.5 ) d,B组平均封口时间 (19.1± 7.2 ) d(P<0 .0 1) ;A组肺部感染和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B组 (5 6.3 %比 91.3 % ,P<0 .0 5 ;10 .4%比 3 9.1% ,P<0 .0 1) ;同时 A组住院时间短 ,预后优于 B组 (P<0 .0 5 )。结论 :鼻气管插管对机体损伤小 ,HICH术后合并呼吸障碍需较长时间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优先考虑经纤支镜下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23例神经危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按拔管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切开插管时的基本临床资料、重要脏器功能、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呼吸参数、肺部感染控制情况、营养状况、咳嗽反射、插管时间以及有无进行堵管试验之间的差异。结果 223例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198例,拔管失败2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呼吸过快、咳嗽反射差共6个危险因素与拔管失败有显著相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咳嗽反射差与拔管失败较为密切,其中咳嗽反射差相对危险度最大,是预测拔管失败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咳嗽反射差对于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能否成功存在意义,而患者的年龄、原发病性质、意识障碍程度呼吸参数、插管时间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明确意义。拔管时除重视肺部感染控制外,还要重视患者的全身情况、营养状况、呼吸功能储备,特别是咳嗽是否有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对急重症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各50例。有创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无创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d的动脉血气指标、肺动脉压力、血浆BNP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动脉血气指标、肺动脉压及血浆BN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有创组患者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无创组(P0.05)。有创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压及血浆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创组(P0.05)。结论对于急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血浆BNP水平,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This case series illustrates the use of a suction catheter to guide the passage of an endotracheal (ET) tube through the glottis, a technique modification which can be used when standard nasotracheal intubation is unsuccessful. The technique is appropriate for patients in whom airway management is urgent, but not emergent. Catheter-assisted nasotracheal intubation is useful when intubation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excessive patient resistance to movement of the ET tube within the oropharynx. The clinical use of this technique is described for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overdose with obtundation, multiple trauma with agitation,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from pneumonia and pulmonary ede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GCS 4~8分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并肺部感染已行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加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照组未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其他治疗措施两组均基本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有26例肺部感染控制,控制时间(8.2 ±2.1)d,对照组20例肺部感染控制,控制时间(14.3 ±2.9)d,试验组肺部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控制感染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拔出气管切开套管进程的影响及与常规治疗的差异性。方法:80例早期脑卒中后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对呼吸肌肌力评定、指脉氧饱和度、肺部感染率、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呼气量和吸气量等方面对比2组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氧饱和度、最大吸气量及呼气量、呼吸肌肌力4级(包括4级)以上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肺部感染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早期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对拔出气管切开套管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NIPPV治疗。选择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有2例中转有创通气治疗,气管插管率为3.3%;有1例出现气促症状,2例出现咽喉干燥症状,1例出现腹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有3例出现气促症状,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行气管插管,插管率为13.3%。试验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胃造瘘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以51例行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胃造瘘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未行胃造瘘术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2周后的肺部感染构成比及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差异。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肺部感染与营养状况存在正相关性;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大部分GCS值>8分,而在GCS值≤8分中,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联合行气管切开术及胃造瘘术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效的气管内给药护理方式,降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本院ICU及感染内科87例气管切开患者,其中26例给予间歇气管内滴药,34例给予气管内喷雾,27例给予持续气管内滴药。采用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痰液细菌学培养的方法,对上述3组方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持续气管内滴药组在各时间点所测得的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该组痰培养阳性例数所占比例也要低于其他2组。结论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的方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改善预后方面的疗效优于其余2种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