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5-FU代谢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分别施以5-FU为主的辅助化疗,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结果:DPD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无病生存期显著缩短(P=0.047),而总生存期也有缩短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136).而TS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但TS在晚期肿瘤中表达较高(P<0.05).结论:在接受5-FU为主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DPD表达可作为预后的重要指标.TS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视为结直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效果与5-氟尿嘧啶(5-Fu)通道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FOLFOX4化疗6个周期病例,建立数据库。选择5-Fu通道基因中的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3个基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和临近正常组织TS、DPD、OPRTmRNA表达,探讨5.Fu通道基因对化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肿瘤组织中相对于GAPDH,TSmRNA相对表达量为0.92±0.28,较对应正常组织中的0.71±0.30高(t=3.730,P=0.001),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OPRTmRNA呈正相关(r=0.45,P=0.001),Ts和DPDmRNA表达分别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无相关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OPRT mRNA高表达者有较长生存期(t=3.036,P=0.003;t=2.713,P=0.009),肿瘤组织低DPD mRNA表达者有较长生存期(t=2.708,P=0.009),在正常组织中,高DPDmRNA表达者有较长生存期(t=2.616,P=0.012)。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效果与DPD和OPRT相关,与TS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基因(thymidylate synthase,TS)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食管鳞癌组织TS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5-FU化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吸烟饮酒、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以及神经累及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肿瘤组织COX2(P=0.419)、p53(P=0.804)、PCNA(P=0.555)、VEGF(P=0.184)、MDR(P=0.593)、EGFR(P=0.482)、SSTR2(P=0.377)的蛋白表达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TS mRNA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较TS mRNA高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7)。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成为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独立的预测指标(P=0.029,95%CI:1.161-16.278)。结论:TS mRNA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患者5-FU化疗后总生存时间(OS)呈负相关。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以5-FU为基础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TS mRNA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OX-2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对化疗药作用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00例经病理确诊的新鲜人结直肠癌标本,5-FU的体外敏感实验通过三维微组织块培养法(HDRA)验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对应结直癌组织中COX-2表达水平。结果:COX-2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2),与神经侵犯呈正相关(P=0.02)。COX-2表达水平与5-FU药物敏感呈负相关(P=0.02)。结论:COX-2与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型有关,同时与5-FU的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化疗与耐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其疗效常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而受到影响。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5-FU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其表达或降解可能成为影响5-FU疗效的因素。自噬是细胞内蛋白质代谢的重要途径,其在化疗诱导的细胞死亡或增殖抑制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噬在结直肠癌化疗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干预自噬影响5-FU耐药的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培养人结肠癌HCT-8、COLO205、LOVO和SW480细胞系,观察不同细胞系中DPD的表达对5-FU敏感性的影响,通过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出5-FU敏感细胞,检测5-FU敏感细胞株及其相对应的耐药细胞株中DPD的表达、自噬水平及自噬关键因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ight chain 3,LC3)、P62的表达,并通过诱导/抑制细胞自噬,观察调控自噬状态对DPD的表达变化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化疗抵抗能力的影响,通过UbiBrowser数据库筛选及免疫共沉淀实验(co-in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验证DPD降解过程中的E3连接酶,探讨自噬降解DPD逆转5-FU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DPD低表达的细胞系对5-FU的敏感性更强,其中COLO205细胞系在4种细胞中DPD表达量最高,并对5-FU的耐药性最强,而HCT-8细胞DPD表达最低并对5-FU最为敏感。与HCT-8细胞相比,HCT-8/FU耐药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DPD,以及较低的基础自噬水平;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介导的自噬激活增强了细胞的自噬水平,降低了DPD表达,同时降低了细胞增殖、侵袭和5-FU耐药性;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及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介导的自噬抑制减弱了细胞的自噬水平,增加了DPD表达,增强了5-FU耐药性。5-FU与自噬激活剂联合应用对细胞的抑效果要远远强于单用5-FU及与自噬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效果;DPD的降解需要完整的自噬流的参与,其中自噬溶酶体的形成是DPD降解的关键步骤之一,而单一的自噬体无法对DPD进行降解。E3连接酶NEDD4在HCT-8/5-FU细胞中与DPD和P62蛋白免疫共沉淀,在DPD的自噬降解中发挥作用。结论:自噬参与DPD降解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激活自噬可促进DPD降解和抑制5-FU的分解代谢,可能成为逆转结直肠癌5-FU耐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TS、p53基因产物表达水平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S基因和p53基因产物表达与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2例直肠癌手术标本中的TS基因和p53基因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TS基因产物的高表达率为45.5%(20/42),p53基因产物的高表达率为43.2%(19/42)。TS基因产物低表达患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高表达患(P=0.014,0.005),无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患(P=0.0006):在24例术后辅助化疗患中,TS基因产物低表达患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高表达患(P=0.007,0.005):p53基因产物高表达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无病生存期之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S基因产物表达是影响直肠癌患术后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TS基因产物表达与直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和无病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Ⅲ期和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已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部分患者最终完成半年的辅助化疗,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我院Ⅲ期和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时间,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时间对3年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析2003年7月至2007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诊的Ⅲ期和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患者27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术后接受了含有5-FU/CF或希罗达或替加氟±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至少2疗程。结果:276例患者中有216例接受含有奥沙利铂方案的化疗,另外60例接受希罗达或5-FU/CF或替加氟的化疗。216例患者中只有49例(22.7%)最终完成了半年的辅助化疗。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术后辅助化疗时间、年龄、性别、淋巴结N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3年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时间是3年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周志伟  王国强  万德森  潘志忠  李苏  陈功  廖海 《癌症》2004,23(Z1):1512-1516
背景与目的: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不同的患者中,它的毒性及疗效均不同,个体差异较大.现发现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DPD活性,并评价其与结直肠癌患者5-FU辅助化疗毒性及5-FU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术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血内源性二氢尿嘧啶(UH2)/尿嘧啶(U)值代表血DPD活性,术后2周行甲酰四氢叶酸(CF)60 mg/m2,2 h静脉滴注,5-FU 425 mg/m2,2 h静脉滴注,连续5天方案,辅助化疗.第1天刚滴完5-FU时和第5天刚滴完5-FU时抽血查5-FU血药浓度.评价患者血DPD活性和患者5-FU化疗毒性及其与5-FU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5-FU/CF方案辅助化疗.化疗前查血DPD活性为4.09±1.21,最低2.14,最高6.7,呈正态分布,个体差异较大.第1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为(2079.12±621.41)μg/L(1200.10~3554.80 μg/L);第5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为(2197.64±606.78)μg/L(1259.00~3441.03μg/L),亦呈正态分布,个体差异较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DPD活性与第1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r=-0.773,P=0.00)及第5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r=-0.833,P=0.00)呈负相关.t检验显示第1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及第5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没有差异(P=0.458).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显示,5-FU致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级别与血DPD活性呈负相关,与5-FU血药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DPD活性可以推断5-FU化疗时5-FU血药浓度及预测5-FU化疗的毒性,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5-FU)和奥沙利铂(OX)在胃癌中的体外化疗敏感性。方法:纳入病理确诊并自愿接受检测的胃癌患者,采用ATP肿瘤化疗敏感性检测法( ATP-TCA)检测新鲜手术标本对5-FU和OX的体外化疗敏感性。结果:纳入27例,男性21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60.0岁,远侧部胃癌14例(51.9%),低分化及印戒细胞癌共20例(74.1%),TNM Ⅲ+Ⅳ期21例(77.8%)。 ATP-TCA检测显示5-FU+OX在各药物浓度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5-FU或OX(P〈0.05),5-FU+OX的抑制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5-FU或OX(P〈0.05);而其化疗敏感指数、IC90和IC50显著低于5-FU或OX ( P〈0.05)。5-FU、OX和5-FU+OX的体外化疗敏感性依次为18.5%、14.8%和55.6%,5-FU+OX的敏感性显著高于5-FU或OX(5-FU+OX vs.5-FU:P=0.001和5-FU+OX vs. OX:P=0.00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FU的敏感性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而OX和5-FU+OX的敏感性分别与Borrmann分型(OR=7.570,P=0.025)和肿瘤位置(OR=3.427,P=0.019)有显著相关性。结论:5-FU+OX在胃癌中显示出较高的体外化疗敏感性,但其与体内疗效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FoxM1(fork head box M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qRT -PCR)及免疫组化检测80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 FoxM1的水平,分析 FoxM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 FoxM1的相对表达量为1.326±0.018,高于癌旁结直肠组织的 FoxM1水平0.612±0.036(P <0.05)。免疫组化示结直肠癌组织中 FoxM1表达水平(70.0%,56/80)明显高于癌旁结直肠组织(12.5%,10/80)(P <0.05),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Dukes 分级、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均有关(P <0.05)。FoxM1表达阴性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表达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结论:FoxM1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对预测 CRC 患者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化疗疗效尚不理想,通过预测个体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来指导临床治疗,有可能提高化疗疗效。本研究通过三维培养药敏实验测定结直肠癌的药物敏感性,并分析与肿瘤组织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三维培养体外药敏实验技术,检测表阿霉素、顺铂、草酸铂、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泰素帝、伊立替康6种单药和5-FU+表阿霉素+顺铂、5-FU+伊立替康、5-FU+草酸铂、5-FU+泰素帝+顺铂4组联合用药对22例结直肠癌组织的抑制率,抑制率大于30%定义为敏感,计算敏感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中MDR1、MRP1、ABCG2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肿瘤药物敏感性和多药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单药组抑制率最高为草酸铂(17.5%),敏感率最高为5-FU(36.4%);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最高为5-FU+草酸铂(54.1%),敏感率最高为5-FU+表阿霉素+顺铂(71.4%)和5-FU+泰素帝+JJRSt3(71.4%);联合用药组抑制率和敏感率均高于单药组(P〈0.05)。MDR1、MRP1、ABCG2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8.9%、55.6%、55.6%:MDR1、MRP1、ABCG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5.6%、33.3%、50.0%;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1、ABCG2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ABCG2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对表阿霉素的耐药有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多药耐药蛋白表达与肿瘤药物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结合三维培养药敏实验和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产物水平检测,有可能对个体肿瘤的化疗敏感性进行预测,筛选化疗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的生存预测因子,旨在指导个体化治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初治的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患者76例,随访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应用显微切割联合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的方法检测肿瘤细胞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肿瘤细胞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无瘤生存达5年和未达5年两组间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7、P=0.018和t=9.265、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是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子(x^2=40.472和39.528,均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分化腺癌的平均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27.67和43.13个月,均低于中高分化腺癌的61.13和64.21个月(X^2=45.015和35.514,均P=0.000),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11个的患者分别为45.65和53.10个月,低于≥11个者的68.47和70.18个月(x^2=23.134,P=0.011;X^2=22.896,P:0.013)。结论低分化腺癌和病理评估的淋巴结数目〈11个是R0切除高危Ⅱ/Ⅲ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的不良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3.
Peng RJ  Dong QM  Shi YX  Cao Y  Zhou ZM  Yuan ZY  Li S  Li H  Jiang WQ 《癌症》2006,25(8):1039-1043
背景与目的: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持续静脉滴注为基础的方案治疗胃癌患者。其毒性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是5-FU在人体内代谢的关键性限速酶.与5-Fu化疗时的毒性反应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化疗前体内的DPD活性和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分析DPD活性、5-FU稳态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案化疗(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3h,醛氢叶酸200mg/m^2静脉滴注2h,5-FU 375mg/m^2静脉推注,5-FU 2.5g/m^2持续静脉滴注46h。每2周重复一次,每2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化疗前DPD活性,并用HPLC法检测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观察患者化疗后的毒性反应。结果:DPD活性在36例胃癌患者血中呈正态分布,即1.56—6.01不等;并且DPD活性与患者性别、年龄、PS无关。5-FU稳态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中差异较大,即179.2—1589.6μg/L不等.其浓度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DPD活性与5-FU稳态血药浓度呈负相关(r=-0.376,P=0.024)。DPD活性和腹泻、口腔粘膜炎、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呈负相关,而5-FU稳态血药浓度与腹泻、Ⅲ/Ⅳ度骨髓抑制呈正相关。结论:化疗前DPD活性和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在胃癌患者血中存在较大差异,对其检测能够预测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和血清中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表达与病理及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标本、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及18例结直肠良性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测定TP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TP水平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P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良性病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TP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TP水平较健康组为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A—B期和DukesC—D期患者之间血清TP水平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P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Dukes分期较晚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瘤组织中TP表达的阳性率高;血清胸苷磷酸化酶的水平与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表达水平越高;胸苷磷酸化酶在组织中的表达与其血清的水平呈正相关性,血清胸苷磷酸化酶的水平可以反应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组织中TP和TS及DPD mR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胸苷酸化酶 (TP)、胸苷酸合成酶 (TS)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 time定量PCR技术检测经过微选的 9例正常乳腺组织和 86例乳腺癌组织TP、TS和DPD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肿瘤组织中TP、TS和DPD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分别为 16 .5 4 ,0 .38和 2 .74 ,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 11.75 ,0 .2 5和 8.33,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除年龄与DPD表达呈负相关外 ,TP、TS和DPDmRNA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TP、DPD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 ,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均无显著性。TS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无瘤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6 9) ;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 5 9.0 0和 70 .30个月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 96 )。结论 仅检测TSmRNA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参考价值 ,同时检测TP、TS和DPD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营酸合成酶(TS)基因的5’-UTR28bp核苷酸片段重复多态和3’-UTR1494修饰处存在的6bp核苷酸片段缺失或插入多态与应用以氟尿嘧啶(5-FU)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胃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74例,所有患者使用以5-Fu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化疗前抽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用PCR—DHPLC技术检测TS5’-UTR1R28bp及3’-UTR6bp基因型:结果:(1)74例胃癌患者的TS5’-UTR28bp31t/3R、2R/2R+21t/3R基因型分别为21.6%(16/74)和78.4%(58/74),而相应的化疗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3%(1/16)和36.2%(21/58),3R/3R组的化疗疗效比2R/2R+2R/31/绀低(X^2=4.05,P〈0.05);(2)74例胃癌患者的TS3’-UTR+/+6bp、+/-6bp、-/-6bp基因型分别为5.4%(4/74)、52.7%(39/74)和41.9%(31/74),相应各组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0(0/4)、25.6%(10/39)和41.9%(13/31),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之间无相天性(P=0.076)。结论:TS5’-UTR28bp多态性与5-FU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其检测有助于指导晚期胃癌选择5-FU化疗,而TS3’-UTR多态性与5-FU疗效之间没有显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D2—4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结直肠癌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VEGF—C和D2—40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VEGF—C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C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直肠癌瘤周淋巴管密度(LDV-pt)显著高于瘤内淋巴管密度(LDV—it)和正常组织淋巴管密度(P〈0.05)。瘤周淋巴管密度与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瘤内淋巴管密度与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C可能在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结直肠癌瘤周淋巴管密度和VEGF—C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δ-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4—04—15—2010—04—1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结直肠癌标本110例及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外伤等非肿瘤原因肠切除标本)15例中δ-catenin蛋白的表达,其中70例有完整的术后随访资料,40例有配对的转移淋巴结标本。应用Real-time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定量比较30例结直肠癌与癌旁结直肠黏膜中δ-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δ-catenin呈阳性表迭68.18%(75/110),而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中仅呈现较弱表达(5例)或不表达(10例)。δ-catenin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灶所在部位(χ^2=0.163,P=0.686)、肿瘤大小(χ^2=2.386,P=0.122)、年龄(χ^2=0.112,P=0.738)和性别(χ^2=0.082,P=0.775)均无关,而与分化程度(χ^2=2.393,P=0.012)、TNM分期(χ^2=6.320,P=0.012)和淋巴结转移(χ^2=5.771,P=0.016)密切相关。70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4.29%(45/70),δ-catenin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51.11%(23/45),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的88.00%(22/25),P=0.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乎catenin阳性表达很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1。Real-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δ-cateninmRNA表达水平为22.61±2.57,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的3.25±0.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7,P〈O.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争catenin蛋白表达量为0.95±0.11,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的0.32士0.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2,P〈0.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δ-catenin过度表达,与低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DEK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EK基因在169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分析DEK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DEK的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85/169,50.3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8/169,1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EK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等因素无相关性,与总生存率(OS)显著相关(P〈0.05)。结论:DEK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密切相关,DEK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石蜡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标准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结直肠癌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标准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ERCC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将ERCC1 mRNA在96例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量(相对于β-actin)分为低表达组与中高表达组(≤5.21为低表达组,>5.21为中高表达组),样本总生存期呈正态分布,中高表达组平均总生存期为68.52月(95%CI:63.06-76.06),低表达组平均总生存期为56.63月(95%CI:44.45-68.80),从生存曲线上看中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低表达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49)。样本无进展生存期呈偏态分布,中高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30.98月(95%CI:0-18.65),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8.48月(95%CI:6.37-10.60),两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7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P=0.023)、分期(P<0.001)、以肠梗阻或肠穿孔起病(P=0.046)是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P=0.043)、分期(P<0.001)、脉管侵犯(P=0.002)是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使用标准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性别、分期、以肠梗阻或肠穿孔起病、年龄、脉管侵犯是影响结直肠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