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58岁。因头痛、头晕、进食困难半个月行头颅MRI检查,发现双侧侧脑室、三脑室扩大,四脑室形态大小正常,中脑导水管堵塞。在外院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消失,患者恢复正常工作。4个月后复出现头痛、嗜睡,考虑分流管引流不畅,再次手术调整分流管腹腔段使其再通,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1个月后重又加重,复查MRI呈分流术后改变,仍有脑积水,第三次手术调整分流管腹腔段。此次术后病情无明显改观,患者逐日头晕、流口水,睡眠、进食均差。就诊本院时查体:神志清,情感反应淡漠,表情呆滞。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辅助下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辅助下的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与传统文献报道的V-P分流术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组23例,梗阻性脑积水16例,交通性脑积水7例。19例颅内压高于正常。均行V-P分流术。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置入侧脑室的额角,分流泵置于耳后。腹腔端置管时,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于剑突下进入腹腔,并用一穿刺针带7号丝线,在右腋中、腋后线第八肋间刺入腹腔,将7号丝线带入腹腔,并固定于肝膈面。结果23例均行随访3~35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头颅CT检查,脑室缩小至正常20例,2例好转,1例引流过度呈裂隙状。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所有病例引流管均在肝膈面。23例均无引流管阻塞发生,无颅内感染及腹腔感染。4例脑肿瘤患者术后9~13月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侧脑室-肝隔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与传统的常规V-P分流术比较,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的特点,人工气腹使肝隔间隙显露良好、视野大而开阔、手术操作空问大、使分流管末端粘连及阻塞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18例。其中高压性脑积水6例;等压性脑积水10例;等压性脑积水伴穿通畸形2例。术前根据患者头颅CT及MRI提示脑积水类型设定阀门压力,术中测量颅内压并根据分流管末端滴速重新调整阀门压力。术后一周复查头颅CT了解脑积水缓解情况。出院后随访1-11月,根据头颅CT所示脑积水缓解情况再行阀门压力调整。结果脑积水症状缓解16例(88.9%);症状缓解不满意2例(11.1%)。18例均无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结论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可在术前、术中、术后调整阀门压力,缓解脑积水症状,分流效果优于传统不可调压式分流管。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6岁。因反复头痛、呕吐1周,燥动不安12h入院。查体:神志嗜睡,燥动。双侧病理征未引出。CT示:鞍上及三脑室囊性占位并重度脑积水。入院后急诊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后患者神志转清。行头颅MRI示:鞍上及三脑室囊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腹腔脱出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5岁.4年前因颅脑损伤并脑积水在外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恢复顺利.2个月前因反复左侧腹部皮肤破溃,流脓,管状异物自腹腔突出收住院.入院查体:睁眼昏迷,腹平,右侧腹部见手术刀口瘢痕,左侧上腹部见皮肤窦口,其内有分流管突出,管口末端未见有脑脊液流出.触诊未触及分流管,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CT检查见分流管头端位于右侧侧脑室体部,中度脑室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脑室-心房(V-A)分流术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失败的脑积水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多次行V-P分流术失败的病人应用颈内静脉穿刺术,通过8F导管鞘将V-A分流管引至右心房,实现V-A分流术。结果一次操作成功19例(95%);另1例调整分流管心房端后分流通畅。随访时间2~20个月,平均8个月;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明显回缩,病人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均达临床治愈。结论对于行V-P分流术失败的病人应积极改行V-A分流术。改良V-A分流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操作方法简便,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虽然大部份脑积水病人使用脑室—腹腔(VP)分流术,但在一定程度上脑室—心房(VA)分流术也很有价值。采用VA分流术时,常常有一种倾向,即分流管易进入 对侧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而不能到达右心房。作者曾遇见一例脑积水病人,按常规方法将分流管插入心房很困难,而采用简单的顺血流方向技术放置导管入右心房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男性患者,38岁,因创伤后脑积水而采用右侧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外伤性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美国PS MEDICALR脑室腹腔分流管)术后1年,反应迟钝2个月,小便失禁10余天入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腹腔端分流管位置的变化,探讨V-P分流术中分流管腹腔端的处理方式与分流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V-P分流术治疗的33例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穿刺额角脑室置入分流管脑室端,取剑突下正中切口长约4cm,依次切口各层,打开腹膜后置入腹腔端分流管,术中未固定和特殊处理腹腔端分流管。术后定期复查头颅CT,同时行腹部平片观察分流管腹腔端位置的变化。结果术后观察33例患者分流管均通畅,效果良好。随访1个月~1a,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7~9个月发生腹腔感染,经控制感染后行脑室-心房(V-A)分流术后痊愈,余患者无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中分流管腹腔端无特殊固定及处理,术后1d大多数分流管腹腔端降入盆腔,术后随访分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分析了我院在1993~1997年间用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各不同类型的脑积水56例,并就术后主要并发症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5~67岁,平均29岁。梗阻性脑积水31例,交通性脑积水25例。56例中高颅压积水48例,正常颅压脑积水8例。2.手术方式:除2例因左侧脑室扩大较显著而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外,其余54例,均行右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置入侧脑室的额角,分流泵置于颞部,腹腔端经胸腹皮下隧道引至右上腹部后经腹直肌切口送入腹腔,…  相似文献   

11.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极少见,现报告2例。 例1 女性,19岁,患者出生后头颅渐进性增大,未作任何治疗。4年前因头昏、头痛、视力减退1年而来就诊。入院时检查:头围69cm,落日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头颅CT检查示脑室系统普遍性扩张,脑皮质最薄处仅0.5cm,诊断为重度先天性脑积水(静止型)而在本院行脑室-腹腔分流,使用低压阀分流管,术后病人症状改善出院。本次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呕吐,头颅CT检查为左额巨大硬膜外血肿,经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但症状未能改善而转来我院,头颅CT复查证实术后硬膜外血肿并无明显减少,再次手术治疗,术中先夹闭脑-腹分流管,左额硬膜外血肿清除后置负压引流管,术后一周复查示左额血肿清除,但右额出现新的硬膜外血肿,行右额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经脑室端注入生理盐水以促使脑组织复位,术后留置血肿腔负压引流,并采取头低位、止血药等治疗,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镜辅助分流管脑室端放置在脑积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分流管脑室端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V-P分流术,术中行侧脑室额角或枕角穿刺,并在神经内镜监视下固定分流管脑室端于透明隔,同时行透明隔造瘘4例,术后随访并复查头部CT.结果 术后无明显头痛、发热及颅内出血者.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复查头部CT显示:所有病人分流管脑室端均固定于透明隔,无移位、分流管堵塞等严重并发症;脑室较术前明显缩小4例(31%),稍缩小6例(46%),无明显变化3例(23%).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分流管脑室端固定,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分流管堵塞的发生,为防治此类并发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例1,男,32岁。因头部外伤后头痛、呕吐25d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神清,语利,反应迟钝,对答正确,自主步态。双侧视神经乳头边缘模糊,无出血。四肢肌力、感觉、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CT未见脑实质明显病变,但幕上脑室系统明显扩张,脑中线结构无移位。诊断:外伤性脑积水。在局麻下行右侧V-P分流术,术后恢复好,CT检查脑室系统恢复正常。3个月后又出现头痛、呕吐、反应迟钝;复查CT示,左侧脑室明显扩大,右侧正常。又行左侧V-P分流术,痊愈出院。出院后半年,临床症状复发;复查头颅CT示,双侧脑室呈裂隙状,引流管位置正常,双侧颞…  相似文献   

14.
男,60岁,脑积水术后10年,意识不清3日入院。入院行头部CT检查示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并可见脑室端分流管位于脑室内。查体:浅昏迷状态,颈项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压迫分流泵数下,患者无明显好转,沿皮下未触及腹腔端分流管。行胸腹透视见腹腔端分流管完全位于腹腔内。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端分流管复位术,从腹腔取出分流管后见泵端不齐,为断裂所致,寻找并取出泵后,取下断端分流管后再接上新的腹腔分流管,沿皮下置入腹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男,62岁,因“头痛伴行走不稳半年”收入院。入院行头颅CT示交通性脑积水(重度),排除颅内继发病变。查体:神清,GCS评分15分,颈抗二指,四肢肌力稍高,共济失调明显。完善术前检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压管)。术后症状改善,1周后头颅CT复查脑积水消失,出院。1月后病人因发现腹部切口处皮下包块,约6cm×6cm大小,无肿痛,彩超示皮下积液,腹腔管脱出腹腔于皮下,考虑系腹腔管脱出,再次沿原腹部切口进入,见皮下约50ml水样物,系脑脊液。分流管腹腔端完全脱出腹腔外位于皮下,于原腹膜切口处重新置入腹腔管,同时于置入处适当固定分流管,并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积水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定位外耳道层面扫描基线,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定位枕角穿刺点(A)及穿刺路径延伸至对侧额部皮肤交点(B),并于患者头部体表定位。A点作直线(AC)平行与扫描基线,A、B两点间作一直线(AB)连接。术前患者仰卧头侧位,垫高穿刺侧肩部,以使AB连线处于水平位置,术中以A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平行与AC线,水平进针即能进入侧脑室枕角,实现V-P分流术。分析随访结果,包括临床症状,侧脑室大小,分流管位置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操作成功28例,另2例稍作调整后二次操作成功;术后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分流管在位;29例患者的脑室明显回缩或临床症状改善,穿刺道出血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感染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V-P分流术操作方法简便、省时,穿刺准确,完善手术细节,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脑积水术后分流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分流障碍患儿(占同期收治的96例V-P分流障碍患儿的5.2%)的临床资料。既往均因脑积水于出生后6个月内行V-P分流术。此次发病的病程为2 d至2年。此次入院所有患儿均行分流管修复术,术后均予门诊随访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手术结局。结果5例患儿中,2例以头痛伴急性视力下降就诊;3例以视力下降伴或不伴复视、斜视就诊。术前头颅CT结果显示,1例患儿脑室增大,4例患儿脑室未见明显增大。术前X线片显示4例为分流管断裂、1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为分流管脑室端堵塞。行分流管修复术后分流管通畅。5例患儿术后随访4~49个月,术前的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均消失,但视觉障碍均无明显改善,3例患儿存在视神经萎缩。结论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脑积水术后分流障碍的发病率较低,可伴有颅高压症状,且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头颅CT、全程X线片和眼底检查是确诊V-P分流术后分流障碍的重要检查方法。分流管修复术对术前已存在的视力下降效果不佳,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手术有可能缓解或避免视力问题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8.
例1男,14岁。因头痛、视物不清、行走不稳10d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同样的症状被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在当地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原症状消失,复查头颅CT示原扩大的脑室恢复正常。入院前10d原症状复发,头颅CT示梗阻性脑积水。检查原分流的分流泵,分流泵按下后复位困难。行右侧侧脑室前角脑室-腹腔分流术,第2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48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5 d行头颅CT检查示,脑室形态恢复正常32例,改善10例,无明显改善6例。术后出现分流管阻塞2例、分流过量1例。出院后随访6~24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6例,好转18例,无效4例。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及合适的分流管,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式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方法 对9例外伤性脑积水病人应用颈内静脉置管技术,行右颈内静脉皮下穿刺,导引钢丝引入脑室心房分流管至右心房,右颈部皮肤切口不到0.5cm,在C臂X-线透视下将心房分流管放置在右心房适当位置,实现脑室心房分流术。结果 成功率100%;手术时间45min-1.5h,平均1h。结论 应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行右颈内静脉皮下穿刺,导引钢丝引入脑室心房分流管至右心房的方法进行脑室心房分流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操作时间短,方法简便,恢复快,近期效果肯定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经典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