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接收的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64例,均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临床特征,采用COX回归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64例患者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后15 d内造血重建,采集中位外周单个核细胞为8.74×108/kg(6.34×108~16.72×108/kg),中位CD34+细胞数为5.64×106/kg(3.43×106~9.62×106/kg)。中性粒细胞植入(>0.5×109/L)中位时间12 d(7~17 d),血小板植入(恢复20×109/L)中位时间13 d(7~19 d)。随访中位时间26个月(8~48个月),截止到随访结束,死亡28例,其中24例为复发患者,4例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死亡率为43.75%,生存率为56.25%。28例(43.75%)患者移植后达CR,21例(32.81%)患者为PR,14例(21.88%)为SD。3年总生存率为59.38%,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8.44%,最长无病生存时间达4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骨髓累及、PIT评分、移植后是否获得CR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效果显著,骨髓累及、PIT评分、移植后是否获得CR是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淋巴瘤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中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T淋巴瘤患者5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针对性的隔离及干细胞移植护理措施。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后未出现严重污染,中粒细胞恢复正常值时间为(9.8±2.3)d,血小板恢复正常值时间为(11.2±1.6)d,无移植治疗及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在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移植前的干预、移植后并发症的预防)可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临床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改良的DICE+G-CSF±R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以及用自体血浆代替人血白蛋白作为冻存保护液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例患者分别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在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采用改良的DICE+G-CSF±R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别采集到干细胞122 mL和95 mL,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分别为3.28×109/kg和2.05×109/kg,CD34+细胞分别为3.5%、1.5%,采用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二甲基亚砜(dimethysulfoxide,DMSO)和自体血清作为冻存保护液。结果:两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和快速造血功能重建,两例患者均在干细胞回输后的第11天重建造血,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采用改良的DICE+G-CSF±R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好;用自体血浆代替人血白蛋白作为冻存保护液安全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初期疗效。方法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动员方案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激素+依托波苷方案化疗(MOEP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经3-6d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7.23±2.27)×108/kg,CD34+细胞(4.37±2.72)×106/kg。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2.0×109/L,PLT〉20×109/L,分别为(12.04±1.76)d,(16.55±2.31)d。4例在移植6个月内死于复发,其余16例均无病存活6-55个月。结论 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44例确诊为侵袭性或复发难治性 B细胞淋巴瘤并接受 APBSCT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治疗组(n=22):APBSCT前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或动员造血干细胞(2.9±1.1)次,移植后有条件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加白细胞介素-2(IL-2)维持治疗;对照组(n=22):除未使用利妥昔单抗,其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采集单核细胞数分别为(13.01±4.22)×108/kg和(11.63±2.95)×108/kg(P=0.214)。两组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两组病例均达到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20(2~73)个月,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5例复发。治疗组和对照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0%和7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4%和7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 APBSCT治疗侵袭性和(或)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可行的,但是否能使患者长期获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利妥昔单抗的加入不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和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移植(ABMT)、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F)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ABMT和APBSCT治疗11例急性白血病和6例恶性淋巴瘤,全部患者随访0.6~14年。结果17例患者移植后全部造血重建,无一例患者发生移植相关死亡。ABMT和APB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0.5×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6(13~20)d和11(9~14)d,血小板恢复>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4(11~16)d和10(8~13)d,移植后无病生存期中位时间为3.8(0.2~14)年,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至今已无病生存分别达5,5,6,6,10年,1例淋巴瘤患者带瘤生存已10年(起病至今14年),4例患者在移植后超过1年后复发。结论ABMT与APBSCT是提高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临床疗效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5例恶性血液病.结果 5例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与采集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共同回输.WBC和Plt低谷时间分别为4~7 d和4~9 d,造血重建(ANC≥0.5×109/L和Plt≥20×109/L)时间分别为8~11 d(中位时间9 d)和7~10 d(中位时间8.3 d).除口腔、咽部轻度感染外,无其他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 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可以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移植后造血重建快.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86-89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选用经典BEAM预处理方案:卡莫司汀300 mg/m2(-6 d),依托泊苷200 mg/m2[(-5 d)~(-2 d)],阿糖胞苷400 mg/m2[(-5 d)~(-2 d)],马法兰140 mg/m2(-1 d)。结果 所有患者在移植后骨髓造血均获得重建,移植后达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0(9~22)d和15.5(10~28)d。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腹泻、口腔黏膜炎、植入综合征。中位随访时间35.4(6~9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5(11~84)个月,预计2年总生存率(OS)为84.3%,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3.6%。结论 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造血重建快、安全、低毒。  相似文献   

9.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中高危、高危及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式,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复习,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You Y  Xia LH  Zhang C  Liu F  Chen ZC  Z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27-3129
目的 采用CD34+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5例NHL患者,女3例,男2例;中位年龄29岁;T细胞NHL 3例,弥漫大B细胞NHL 1例,真性组织细胞型NHL 1例;临床分期ⅡA 2例,ⅣB 3例;移植前4例处首次完全缓解,1例为部分缓解.采用Clini MACS临床型磁性细胞分离器收集CD34+和CD34-细胞组分,患者于预处理后输注分选的CD34+细胞.结果 Clini MACS体外分选可去除3.3个对数级CD34-细胞;回输CD34+细胞中位数为2.0×106/kg;CD34+回收率为52%,CD34+细胞纯度为86%;移植后白细胞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20×109/L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2 d和19 d.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为4/5,1年生存率为4/5,估计5年生存率为75%.结论 NHL患者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后可获得迅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体外CD34+细胞纯化富集后移植可望提高NHL患者自体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P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血液病中心接受双次APSCT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共21例,中位年龄29岁.按照Ann Arbor标准,Ⅲ期5例,Ⅳ期16例,第1次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 16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为5例.第1次移植采用以环己亚硝脲+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联合方案进行预处理,以上患者在第1次移植后4~6个月进行第2次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伊达比星+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结果 ①所有患者双次自体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②中位随访24个月,复发3例,死亡4例(因复发死亡2例,疾病进展死亡1例,移植相关死亡1例),无病存活12例,4例疾病稳定,1例研究截止时疾病复发进展.3年预期无进展生存为68.9%,总生存率为73.6%.③预后相关因素中,患者的年龄、第1次移植后疾病状态是否CR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第1次移植前疾病状态是否CR影响患者的OS.结论 双次AP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确切,造血重建顺利,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陈幸华  张曦  张诚  高蕾  王庆余  孔佩艳  刘红  高力  彭贤贵 《重庆医学》2007,36(16):1616-1618
目的 探索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例NK/T细胞淋巴瘤进行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患者经EOAD Lasp 和EOADL MTX(2.0 g)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CEAC;移植 15d造血重建出层流病房,在造血稳定时采用大剂量IL-2行生物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移植3个月后出现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经VADD Lasp方案化疗无效的情况下再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MOED MTX(3.0 g);移植 16d造血重建出层流病房;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及造血延迟发生;移植后骨髓完全缓解.患者已存活12个月.结论 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5月~2005年12月,以APBSCT治疗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共12例,其中: NHL-NR 2例,CR16例,CR24例.动员方案为化疗加G-CSF.经2~4次采集,获得MNC中位数为5.1×108/kg,CD34 细胞为6.2×106/kg,CFU-GM为3.9×105/kg.预处理方案:采用CEAC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PLT>20×109/L,分别为(10±4)d、(11±3)d、(15±5)d.3例患者于移植后1~8个月死于感染或病情复发,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7~37个月.结论 APBSCT是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联合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异基因移植术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5例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与15例未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造血免疫重建、骨髓植入水平、骨髓恢复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回输脐血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数为1.077×10^7/kg,移植过程顺利,血象恢复白细胞〉0.5×10^7/L平均13.07d,血小板〉20×10^9/L平均13.6d,较对照组血象恢复快(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严重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低(P〈0.05),但两组之间aGVHD、肺部及病毒感染、1年复发率、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脐血或脐带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高,如何提高1年总生存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劲  周旭  刘瑜  彭翠翠 《重庆医学》2012,41(8):729-731
目的探讨以Hyper-CVAD/MA方案为基础的大剂量强化化疗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CHOP方案常规化疗;每2~3个化疗疗程后予Hyper-CVAD/MA方案强化及利妥昔单抗治疗;APBSCT前患者接受预处理,预处理方案为NEAC(12例)、NEAM(8例)及NEAM+TBI(3例)方案;5例弥漫性大B细胞型、1例套细胞型及1例滤泡细胞型(Ⅲb级)患者于移植前加用利妥昔单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患者达到外周血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血小板(PLT)≥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8±2.5)、(16.1±4.1)d。随访45~1 092d,15例患者无病生存,5例复发,3例死亡。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6.96%(20/23)及65.22%(15/23)。结论以Hyper-CVAD/MA方案为基础的大剂量强化化疗后行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可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儿童高危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 对27例晚期实体肿瘤患儿进行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13例次采集骨髓,另15例经CS 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其中1例疑有肿瘤污染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CliniMACS行CD34+细胞分选的净化处理).2例霍奇金氏淋巴瘤患儿经CTX+ BCNU+VP16(CBV)方案治疗,其余患儿均采用VP16+卡铂+马法兰的预处理方案.结果采集骨髓及外周血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为(5.4±2.1)×108/ kg 和(4.1±1.9)×108/ kg.所有患儿移植后都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至0.5×109/L和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1.8±5.7)d和(21.0±9.3)d.本组无1例因移植相关并发症而死亡;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3月,4例患儿移植后5月内因复发而死亡,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患儿移植后3月中枢神经系统复发,但目前已带瘤生存17月,其余22例患儿均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自身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救治儿童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8例首次CR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支持下接受超大剂量化疗(HDC)的初步经验并评价所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方案的动员效果,预处理方案的耐受性以及PBPC回输后造血重建情况。方法 8例NHL经常规化疗获首次完全缓解后,采用大剂量ICE方案(IFO5g/m2、卡铂AUC=7、VP-16500mg/m2)+G-CSF5μg/(kg.次)作动员方案,经超大剂量化疗方案BEAM(BCNU300mg/m2d1,VP-16200mg/m2d1-4,Ara-C200mg/m2q12hd1-4,Mephlan140mg/m2d4)进行预处理后回输PBSC。结果分别采集到MNC2.7(2.3-4.3)×108/kg,CFU-GM5.0(2.5-9.8)×105/kg和CD34+细胞2.9(2.1-8.8)×106/kg。回输PBSC后,均获快速重建造血功能,ANC〉0.5×109/L和Pt〉2.0×109/L的时间为10(8~12)d和11(9~18)d。非造血系统毒性较轻。随访至2009年6月底,中位随访时间24(10~46)个月,6例存活,1年生存率100%,3年存活率7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是治疗首次CR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的临床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NK/T细胞淋巴瘤是结外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相关的恶性肿瘤,表现为肿瘤局部坏死、血管损伤和破坏、细胞毒性表型及EBV感染。NK/T细胞淋巴瘤在亚洲、南美洲更为常见,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5年总生存率不到20%,对化疗反应不佳且容易复发,急迫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通过重建免疫系统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对晚期及难治/复发病例治疗有特殊的优势。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积累,HSCT在治疗NK/T细胞淋巴瘤上有了一定的进展。该文主要围绕NK/T细胞淋巴瘤的HSCT的时机、选择方式及围术期处理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目前该领域的进展,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侵袭性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994~2008年间,我院收治的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侵袭性T—NHL36例,初治11例(30.6%),复发11例(30.6%)和难治性病例14例(38.9%)。病理类型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6例(44.4%)、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8例(22.2%)和外周T非特异型淋巴瘤5例(13.9%)。【结果】3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8.7个月,预计1年、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46%和46%。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54月,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58%,49%。移植后17例(48.6%)患者复发,4例患者仍带瘤生存。移植前为难治性病例和骨髓侵犯是本组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的因素。主要Ⅲ~Ⅳ度不良反应为发热、口腔溃疡;1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AHSCT常规化疗后治疗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9例HIV相关淋巴瘤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HIV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相关护理经验,规范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加强过程管理;加强职业防护,预防交叉感染;回输后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关注患者心理动态变化,做好健康宣教。结果 9例HIV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浆母细胞淋巴瘤2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9例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顺利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3例出现反复发热,2例出现腹泻。结论 加强对HIV相关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的护理,对于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