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中医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和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至北宋,太医丞钱乙认为肾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要同时进行的理论。遂从"金匮肾气丸"入手,创制了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很多人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补肾中药,主要适合于肾阴虚或者是肝肾阴虚。其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方中六味药合用,三补三泻,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为主,滋养  相似文献   

3.
千里 《中国药店》2008,(5):I0018-I0018
六味地黄方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三补三泻”,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是通补开合的代表方。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汤)系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创,由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组成,配伍严谨,寓补于泻,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验证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名方。2000年版《中国药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系北宋名医钱仲阳之名方,始创于其《小儿药证直诀》,名六味者,实际由六味药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其二方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俱备。总体来讲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为滋补肾阴,它是治疗肾阴不足的基本药方,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汤)系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创,由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组成,配伍严谨,寓补于泻,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验证成为滋补肾阴的代表名方.  相似文献   

7.
邱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9):797-797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 ,方中用熟地滋肾填精为主 ,辅以山萸肉养肝肾而涩精 ,山药补益脾肾而固精 ,又配茯苓淡渗脾湿 ,以助山药益脾 ,泽泻清泄肾火 ,并防熟地之滋腻 ,丹皮清泄肝火 ,并制山萸肉之湿。所谓组方严谨 ,三补三泻 ,滋补而不留邪 ,降泄而不伤正 ,是通补开合的代表方。随着医学的发展 ,对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又有了新的发展 ,现将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药理作用1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生理基本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 ,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功能紊乱可引起多种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中药扶正…  相似文献   

8.
浅议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功效及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系北宋名医钱仲阳之名方,始创于其《小儿药证直诀》,名六味者,其由六味药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其二方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俱备。总体来讲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为滋补肾阴,它是治疗肾阴不足的基本药方,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遗精盗汗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钱已《小儿药证直觉》。方中六味,熟地滋味添精为主;辅以山黄肉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而固精;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益脾;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近几年临床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多种疾病,现简述如下:1 治疗肾脏疾病肾虚是本方的主要适应症,聂氏用六味地黄汤治疗肾病的体会是:补肾固精能消蛋白尿,养阴清利能治血尿,滋水涵木能降高血压,育养肾阴能消水肿,善后调整以防复发,添补肾精能治贫血,补益虚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出自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又名六味丸、地黄丸。本方可上溯至东汉张仲景之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丸。六味地黄丸即金匮肾气丸去桂枝、附子而成。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呜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舌燥咽干、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症。方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辅以山茱萸肉滋养肝肾而固肾气,山药健脾益胃以助运化,共为臣药;三药相伍,滋养肝肾脾,为“三补”,其中重用熟地黄以补肾阴为主,是以补其不足而固其本之故。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昧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从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它的配方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此方,熟地滋补肾水,泽泻泻肾浊又济之;山茱萸温涩肝经,牡丹清泻肝火以佐之;山药收摄脾经,茯苓淡渗脾湿以和之;为三补三泻之剂,滋阴补肾之方。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呜、手脚心发热、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人体衰老与肾精虚衰有关,古代名医很早就提出补肾的观点,并为后人留下许多效验的经典补肾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它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丹皮、山药、茯苓8味药组成,以附子、肉桂为主药,再辅以熟地黄等6味药滋补肾阴,促生阴液,配伍组  相似文献   

13.
《首都医药》2003,10(14)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六味中药组成,以地黄为君药,故名六味地黄丸。 《黄帝内经》日:“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人到中年,自身的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引起肾功能失调;而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又容易  相似文献   

14.
正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等六味药组成,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不少人把它当成"补肾秘方"和"保健品"长期服用,容易"越补越虚",一些症状越来越重,甚者还会出现肠胃问题。六味地黄丸主要适合肾阴虚或肝肾阴虚(肝阴虚与肾阴虚并存)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潮热、盗汗、手脚热、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丸,首载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对于上述剂量,有人总结的"地八山山四,茯苓丹皮泽泻三"很方便从业者记忆。六味地黄丸,不仅仅在中医药领域,在普通民众的日常保健里,其也可以称得上如雷贯耳。在知名度和服用人次方面,六味地黄丸可谓一骑绝尘,其他中成药都难以望其项背。源流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圆",是钱乙将张仲景《金匮要  相似文献   

16.
王豪 《家庭医药》2002,(8):50-50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等6味药组成,是一种治疗肝肾阴亏的中成药.近年来发现此药有一些疗效较好的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廖宇霞  易长胜 《中国医药》2010,5(10):967-968
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为君药,故名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现代医学研究,六味地黄丸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降血糖、改善肾功能等作用。近年来,随着六味地黄丸(汤)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药理学研究也不断深入,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地黄丸的繁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英 《天津药学》2001,13(1):27-28
地黄丸出自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儿科专家钱乙的经验方.该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故又名六味丸、六味地黄丸.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加味而成同一类的中成药,为临床广泛应用,效用可靠,历久不衰.现将其发展繁衍情况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晋榕  郭林 《海峡药学》1997,9(1):92-93
六味地黄汤是祖国医学的著名方剂之一。首载于《小儿药证真快》,由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获各、泽泻等六味中药组成。是钱仲阳氏按《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附而成。原主治“小儿五迟”,现以滋补肝肾为主,并能补脾阳的之阴井补之方。临床应用广泛,有关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曾在1983年和1988年均有人作为综述报道。近几年来国内医学界对该方一直进行研究,并发现新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现综述如下。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近几年来,用六味地黄方剂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有新的进展。李顺成提出对老年小鼠巨噬细胞FC及C小一受体活…  相似文献   

20.
麦味地黄丸又叫八仙长寿丸,首见于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寿世保元》,现今成了运用较广的中成药。 方药:由麦冬、五味子加六味地黄丸组成、共八味药、即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和泽泻。 功效:滋阴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