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收住了1例颈椎骨折合並高位截瘫及C_(6-7)间盘突出病人,经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较好,临床上少见,报告如下。病人男性,38岁.以“牛抵致颈部受伤后下半身瘫痪2天”为主诉入院。入院时查体见呼吸困难,颈椎部活动受限,C(5.7)棘突压痛,截瘫指数为6。颈椎片示C_5右侧椎板峡部骨折,C_(5.6)棘突骨折。临床诊断: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住院后第2天急诊手术。术中见C_(5.6)棘突骨折,C_6椎板骨折;折骨错  相似文献   

2.
颈椎管外神经鞘瘤所致颈肩痛临床并不多见 ,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误诊为颈椎病、落枕及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等 ,我们报告 6例颈椎管外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并取得平均一年临床随访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年龄 32~ 5 6岁 ,平均 42岁 ,病史 4个月~ 3年 ,平均 1年 6个月 ,左侧颈旁 2例 ,右侧颈旁 4例。1.2 临床表现 颈肩部疼痛 ,颈椎棘突旁固定性压痛 ,Spurling征 (- ) ,Eaten征(- ) ,患侧上肢无运动障碍 ,肱二、三头肌反射无减弱 ,Hoffm ann征 (- )。1.3 影像…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但是髓核突破硬膜囊进入硬膜内腔较为少见,笔者最近曾遇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吴炳林,男性,46岁,工人,住院号25797,入院日期:82年3月15日。病史:80年9月份因跨沟突然感右臀部及右下肢放射痛,曾在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于81年10月份行右侧腰_5椎板开窗显露,探查阴性,术后觉毫无改善,入我院治疗。检查:扶拐行走,腰椎右侧突明显,腰_4至骶_3可见手术疤痕。右侧腰_(4·5)椎旁压痛,右小腿腓侧及足背麻木,右小腿比左侧细2厘米,伸拇肌力明显减弱。X线检查显示:椎管内碘肽葡萄胺(conγay)造影见腰_(4·6)中央偏右侧有一约1.8cm占位性病变。治疗经过:入院后第11天行腰_4及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 (Kurokawa法 )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分析近 6年来在上海中山医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 6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 10个月~ 6年 10个月。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为 55.2岁。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 1、 3、 5年的 JOA评分及恢复率。结果 JO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 7.1分增加到术后 1年的 12.5分、 3年的 12.9分和 5年的 12.8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颈椎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 4.9 mm,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01)。术后恢复率达到 60%,但颈椎的伸屈活动度却减小。结论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手术后随访 5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26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获2-6年(平均3.5年)随访,按JOA疗效评定标准,优14例,良8例,可3例,差1例。平均改善率为70%,影像学显示颈椎管扩大充分,减压彻底,硬脊膜膨隆良好。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推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引起失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我科共收治入院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785例,随机分为推拿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436例和内服安定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4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918-1920
<正>强直性脊柱炎并颈椎Chance骨折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院收治1例,现将相关治疗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0余年,现已稳定处于僵直期。因外伤致颈椎及四肢活动受限2 d入院。患者自诉2018年2月6日醉酒后摔伤致颈部疼痛,四肢活动受限,感觉麻木,二便失禁,后被送当地医院行颈胸椎MRI扫描:(1) C5椎体骨折并滑脱(Ⅱ度),C_(4/5)椎体水平脊髓损伤;(2)颈椎椎体  相似文献   

8.
患者朱××,男,38岁。腰痛三个月,入院前一个月使手摇拖拉机后,发生剧痛并放射到左下肢,出现腰_5神经根(小腿外方麻及感觉减退,足背伸力轻度减弱)受压症状,也同时出现骶_1神经根受压症状(小腿后方痛、感觉减退,跖屈力中度减弱及踝反射消失等)。术前诊断为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并有突出物破裂上移;或为腰_5骶_1及腰_(4-5)双个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取出一个大型的腰_5骶_1椎间盘,并发现突出物位置偏高,向上推压腰_5神经根,腰_(4-5)间隙探察阴性,术后症状解除。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双上肢活动障碍双下肢活动功能丧失2小时而于1989年11月7日入院。杳体:颈_(5、6)棘突处压痛,双上肢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0级,胸_6平面以下感觉完全丧失,双下肢深反射消失。摄片示颈_(5、6)椎体骨折,颈,椎体向后滑脱I°。入院后作颅骨牵引,第四天行颈_5椎体前路减压加植骨术。术后半月发现切口处红肿,穿刺抽得脓液及气体,作切开引流、换药,后发现脓液中夹有食物,疑有食管瘘。X线摄片见植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板开窗根管扩大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自1999-03-2009-09采用颈椎板开窗与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25例,并通过JOA评分、疼痛程度评价(VAS)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25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6年10个月,平均2年3个月。颈椎曲度变直7例中有4例恢复正常序列,脊髓膨隆良好。术前JOA评分5~15(11.67±2.63)分、疼痛VAS评分6~10(8.22±1.17)分,术后分别为8~17(14.44±2.23)分与0~7(1.67±2.40)分,手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通过有限的颈椎板开窗,为神经孔的扩大、椎间盘或脊髓侧前方骨赘切除,提供了有效的手术操作空间,同时保留了椎板、棘突、韧带等颈椎后方结构复合体,维持了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颈椎钛金属圆棒系统固定加颈枕融合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鲍爱琴 《护理学杂志》2002,17(7):555-556
我科于 2 0 0 1年 3月 2 6日首次采用颈椎钛金属圆棒系统 (CerviFix ,瑞士马特仕公司生产 )固定加颈枕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并偏瘫病人 1例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男 ,35岁。因外伤导致C3(颈3)骨折脱位伴右侧偏瘫 3个月 ,于 3月 16日入院。查体 :颈部活动受限 ,局部有疼痛和压痛 ,右侧肢体肌力明显减弱 ,右上肢肌力Ⅲ- 级 ;右下肢肌力Ⅰ级 ,右侧肢体感觉明显减退 ,左侧肢体运动感觉如常 ,病理反射 (- ) ,大小便有困难。术前颈部采用颌枕带牵引 ,并行对症、支持等治疗。于 3月 2 6日在局麻下行CerviFix固定加颈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椎自稳型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例行单节段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使用颈椎自稳型椎间融合器,B组使用颈椎前路钛板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1年、3年、5年颈椎融合节段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HAB、HPB)、颈椎曲度改变(D值、Cobb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6(5. 4±0. 7)年。A、B两组患者术后3 d、1年、3年、5年颈椎融合节段上下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 05),两组各相同时间点颈椎融合节段上下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颈椎自稳型椎间融合器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5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6年收集我院 5 6例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病人。入院后给予 MRI和 X线检查 ,其中后纵韧带骨化 17例 ,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症 4例 ,黄韧带骨化 8例 ,颈椎管狭窄 15例 ,其中 2 3例于伤后 3d内手术。19例为晚期手术 ,14例保守治疗。结果 :早期手术满意 ,较大于 72 h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明显改善 (P<0 .0 5 ) ,术后未见颈椎不稳与再关门 ,所有病人均在入院后进行 Frankel分级 ,2 w后出院再次评分 ,早期手术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X线显示颈椎内径增加 ,椎管扩大 MRI显示颈椎后侧减压明显。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正确诊断 ,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对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后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老年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术后第6天开始每天皮下注射20μg PTH一次,治疗时间为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颈椎脊髓功能评分(JOA)评估;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检测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与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 05),且同一时间段的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患者B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 05),同时血清B-ALP和TRACP-5b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 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 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椎间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TH辅助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椎间融合器和颈椎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高位颈椎采用椎间融合器、低位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效果。方法 对86例C3-4、C5-6或C6-7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及C3-4椎间融合器和C5-6、C6-7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 术后进行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植骨愈合良好;症状明显改善者75例(占87%);无椎间融合器下沉、脱位,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结论 高位颈椎采用椎间融合器、低位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颈椎可获得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石膏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43岁。因车祸致颈部外伤 ,四肢感觉、运动丧失2 0余天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差 ,神志清楚。气管切开。双肺可闻及痰鸣音 ,肺底有水泡音 ,颈部活动受限。胸骨柄以下深、浅感觉完全丧失 ,四肢肌力 0级。损伤平面各种生理反射消失 ,阴茎异常勃起。X线片显示 :C5~ 6骨折脱位 ,C6椎体平行于上位颈椎椎体后缘 ,同时伴有C5椎板骨折。MRI显示 :C6椎体平行位于上位颈椎椎体后缘 ,相应水平脊髓完全断裂 ,脊髓水肿。入院诊断 :( 1)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四肢完全瘫。 ( 2 )肺部感染。入院后加强气道管理 ,控制肺部感染。于入院后第 8d ,在全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06-2010-06我院门诊诊治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枕颌带牵引与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的颈椎曲度、颈部残障指数(NDI)与生存质量(SF-36)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颈椎曲度、NDI与SF-36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NDI和SF-36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均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曲度、NDI和SF-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Chiari畸形伴颈部巨大脊膜脊髓膨出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邱勇  王守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8):639-640,I0001
患儿女,11岁。因颈后部发现肿块11年入院。查体:颈后部可见一约15×13cm大小的包块,质软,无压痛,边界清,表面散在数处皮肤呈青紫色,皮温无增高,听诊无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颈椎正位X线片可见一巨大软组织影,颈椎各椎体排列有序,C6、C7及T1、T2椎板裂(图1)。CT示C6、C7椎体棘突不连,其后方为囊样低密度影,其内有分隔,约2.7×7cm大小,CT值为12~16H u(图2、3)。M RI示下颈椎脊膜、脊髓膨出,小脑扁桃体下疝(图4、5)。诊断:(1)C6~C7脊膜、脊髓膨出。(2)Chiari畸形。入院后在全麻下行膨出脊膜切除、脊髓松解、硬脊膜成形、枕…  相似文献   

19.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的4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入院时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5例,B级15例,C级14例,D级9例,E级5例。其中行前路手术39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前-后-前入路3例。结果48例均获得6个月-4年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分,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良好改善,48例术后末次随访A级3例,B级3例,C级12例,D级15例,E级15例。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根据影像学评估,确定骨折脱位类型与脊髓受压损伤部位和程度,采用单纯前路、前后联合入路或前-后-前入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减压,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缩短治疗期,利于早期康复锻炼,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颈型颈椎患者颈椎中立、常规侧位X片解剖数据的差异,讨论较有诊断价值的侧位X片。方法150例颈型颈椎病人随机分为甲组(70例)与乙组(80例),甲组先拍摄中立侧位X片,后拍摄常规侧位X片,乙组则相反。测量甲乙二组病人X片的颈椎弧弦距、颈椎(2-3、3-4、4-5、5-6、6-7)间隙前后缘的距离,进行t检验。结果1.颈椎弧弦距:甲组中立、常规侧位分别为(2.2±5.5)mm、(7.9±6.3)mm。乙组中立、常规侧位分别为(2.1±4.7)mm、(7.8±5.0)mm。甲乙二组相同侧位弧弦距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侧位弧弦距有统计学差异(P0.001)。2.颈椎4-5间隙前后缘的距离:甲组中立、常规侧位前缘分别为(3.4±1.1)mm、(4.1±1.2)mm,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甲组中立、常规侧位后缘分别为(2.1±0.8)mm、(1.7±0.8)mm,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乙组中立、常规侧位前缘分别为(3.3±1.0)mm、(3.8±1.1)mm,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乙组中立、常规侧位后缘分别为(1.9±1.0)mm、(1.7±0.8)mm,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甲乙组相同侧位相同前缘或后缘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3.颈椎(2-3、3-4、5-6、6-7)间隙前缘、后缘距离测量统计结果基本上同颈椎4-5。4.颈椎间隙总均值,中立与常规侧位片组分别为(2.64±0.58)mm与(2.79±0.61)mm,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颈型颈椎病来讲,颈椎中立侧位与常规侧位X片是有差别的,中立侧位X片较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